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和尿激酶 (UK)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92例UAP患者随机分成LMWH组、UK组和常规治疗 (RT)组 ,疗程 1周 ,观察 12周。结果 :1周后总有效率 ,LMWH组91.18%、UK组 92 .85 %、RT组 70 % ,均与RT组对比P <0 .0 5 ;观察 12周LMWH组无 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AMI)、UK组发生 4例AMI,2例猝死 ,两组对比P <0 .0 5 ,RT组发生 1例AMI。无 1例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和UK治疗UAP均能有效控制UAP发作 ,但是UK组AMI发生率上升 ,且不良反应多 ,故前者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吕付军 《当代医学》2013,(14):145-146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UK)多次延迟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河南省商丘市中心医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小剂量UK多次延迟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25/2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9%(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UK)多次延迟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充分抗栓的基础上配合小剂量尿激酶(UK)多次延迟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72 h内心绞痛突然加重的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16例,经强化抗栓抗缺血治疗48 h仍频发自发性心绞痛者,配合小剂量尿激酶0.3-0.4万u?(kg.日)、静脉滴注2小时、连用5天,观察1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4例完成全程溶栓。其中11例在溶栓治疗期间内静息心绞痛缓解;3例在1周左右自发性心绞痛消失。完成全程溶栓14例UAP患者30天内随访观察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结论:在抗拴治疗充分发挥作用后配合小剂量尿激酶(UK)多次延迟静脉滴注可减少UAP的心绞痛频发和AMI的发生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充分抗栓的基础上配合小剂量尿激酶(UK)多次延迟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72 h内心绞痛突然加重的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16例,经强化抗栓抗缺血治疗48 h仍频发自发性心绞痛者,配合小剂量尿激酶 0.3~0.4万u∕(kg·日)、静脉滴注2小时、连用5天,观察1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4例完成全程溶栓.其中11例在溶栓治疗期间内静息心绞痛缓解; 3例在1周左右自发性心绞痛消失.完成全程溶栓14例UAP患者30天内随访观察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结论在抗拴治疗充分发挥作用后配合小剂量尿激酶(UK)多次延迟静脉滴注可减少UAP的心绞痛频发和AMI的发生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量肝素加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加尿激酶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在应用阿斯匹林充分抗血小板聚集和应用低分子肝素充分抗凝血酶的基础上用小剂量尿激酶(UK)0.5万IU/kg多次静点,采用单盲对照随机化方案治疗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观察14天内心脏事件(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例数)发生率及第2周心绞痛(AP)≥1次/日例数(%)。结果 治疗组无心脏事件发生,对照组1例死亡、2例心梗(AMI)。AP发作:治疗组2例(<7.7%),对照组10例(4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有显差异(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有显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UK多次静点,充分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血酶的药物,是治疗UAP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 (UK )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皮下脂肪注射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的疗效。方法 对 46例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UA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UK静脉溶栓和低分子肝素皮下脂肪注射。结果 总有效率为 91% ,且安全可靠 ,副作用少。结论 小剂量UK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UA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尿激酶(UK)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较适宜剂量,总结了我院近几年对UA患者用UK溶栓治疗82例,并与肝素组74例作对照,观察30天病死率和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生率及心绞痛缓解程度.结果UA溶栓组AMI发生率及死亡率略高于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程度高于对照组.观察可能与UK剂量有关,提示UA不宜接受大剂量溶栓剂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尿激酶(UK)与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中的疗效。方法:采用有对照完全随机化方法。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前增加静脉扒注3000^U肝素。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30天病死率和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生率。结果:小剂量尿激酶(UK)组在心脏事件(死亡 AMI例数)的发生率低于肝素组,减少频发心绞痛发生率优于肝素组。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前加强抗凝血酶治疗,在降低频发心绞痛发生率、30天内AMI发生率和病死率优于肝素组。  相似文献   

9.
赵青  邢瑞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0):1159-1160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UK)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WHO标准确诊为UAP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静滴。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心电图ST-T变化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率、静息心电图改变率分别为88.9%和83.3%;对照组分别为68.5%和59.3%,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UA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评价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5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单纯抗凝、溶栓合并抗凝治疗,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32例在治疗前后接受了SPECT显像检查的UAP患者进行EF、PER、PFR测定,并与22例正常人对照,从血流动力学角度评价溶栓疗效。结果①临床疗效B组明显优于A组(P<0.05)。②溶栓距发病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疗效。③UAP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PFR)明显损害(P<0.01),溶栓治疗可使PFR得到明显改善(P<0.01)。④随访1个月,再发心绞痛或发生AMI者B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溶栓治疗UAP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病例选择、溶栓及时、辅以有效的抗凝治疗是决定溶栓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疗效。方法 :将 5 5例UA患者非选择性地分为溶栓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 ,溶栓治疗组 (2 8例 )应用尿激酶治疗 ,观察心绞痛缓解率及心电图改善率并与常规治疗组 (2 7例 )进行比较。结果 :溶栓治疗组有效率 89.3% (2 5例 ) ,常规治疗组有效率 6 3.0 % (17例 )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郑明日  李东原 《吉林医学》2006,27(9):1106-1107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7例采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与18例采用常规治疗的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及常规治疗患者的冠脉再通情况及两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AMI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赵俊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624-3625
目的:评价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老年(≥60岁)甚至高龄(≥7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方法: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加口服阿司匹林(ASA)。常规治疗组20例,除不用UK外,其余治疗组与溶栓组相同。结果:血管再通率溶栓组为70%(14/20),常规治疗组为15%(3/20),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4周病死率为20%,常规治疗组为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未见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UK+ASA治疗老年AMI可以提高冠脉再通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尿激酶(UK)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较适宜剂量,总结了我院近几年对UA患者用UK溶栓治疗82例,并与肝素74例作对照,观察30天病死率和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生率有心绞通缓解程度。结果:UA溶栓组AMI发生率及死亡率略高于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程度高于对照组。观察可能与UK剂量有关,提示UA不宜接受大剂量溶栓剂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WHO对UAP的诊断标准,将135例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分子肝素钙组(治疗组)和常规疗效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低分子肝素钙,疗程7-10天。观察两组UAP的总有效率、出血副作用及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治疗UAP总有效率分别为97.05%、74.62%(P<0.01)。观察12周治疗组无一例发生AMI,对照组4例发生AMI。低分子肝素钙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结论在常规下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舒血宁治疗溶栓时间窗外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入选病例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阳性组、对照组,3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再分别予以小剂量尿激酶(UK)联合舒血宁注射液、单用小剂量尿激酶(UK)治疗,并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小剂量尿激酶(UK)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比其他两组更具有优势,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舒血宁治疗溶栓时间窗外脑梗死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尿激酶 (UK) 肝素系列溶栓与传统方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的疗效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UA的合理方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研究两组间远期及近期心绞痛的发生频度、程度、心电图改变及再住院率和转化为稳定性心绞痛的机率等。结果 :总共入选UA患者 92例 ,溶栓组及对照组各半。结果显示 ,溶栓组溶栓前后HR、BP等生命体征无改变 ,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P均>0 0 5 ) ,但抗心绞痛作用已明显优于对照组 :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减轻发作程度、降低ST段下移的幅度 (P <0 0 5或P <0 0 1) ,减少心绞痛发作时伴随的室早、心动过速以及再住院率等。结论 :低剂量缓给UK加肝素维持的溶栓方案适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李启荣 《广西医学》2002,24(8):1186-1188
目的:观察早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32例AMI患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55例AMI患的常规治疗对照,观察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情况。结果: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59.37%和14.55%(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相似文献   

19.
赖敏 《医学文选》2003,22(6):863-864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是一种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临床状态 ,极易发展为 AMI或心脏性猝死。UAP的病理基础多与动脉硬化斑块的破裂及附壁血栓形成有关。其治疗手段近年不断发展 ,对 UAP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法已基本确认 ,但是否采用溶栓治疗至今意见不一。我院对 UAP患者 35例入院后采用抗心绞痛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小剂量尿激酶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0 0 0~ 2 0 0 2年在本院住院的UAP患者 68例均符合 1 979年 WHO制订的 UAP标准[1 ] ,且无溶栓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的方法观察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方法:用有对照的随机化入选的方法。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尿激酶50万单位加入5%的葡萄糖100ml静脉点滴,连用3d,同时皮下注射肝素钠6250u,每日2次,共用7-10d。以心绞痛症状缓解,心电图上心肌缺血改善为观察指标。结果:共入选65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1例,治疗组有效率94%,而对照组为64.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可有效地解除心绞痛症状,两药合用可提高疗效,减少UA患者急性心肌梗塞和频发心绞痛的发生率,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