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前筛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对阳性孕产妇的新生儿及时采取阻断措施,对于控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高流行态势至关重要。本文对HBV宫内感染机制、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效果、孕期阻断措施及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2001年4月-2010年11月,对1800对母婴(母亲均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为乙型肝炎两对半大、小三阳者),按知情自愿原则进行研究,采取多重免疫阻断的方式进行母婴阻断。具体方式为:从怀孕第28周起到分娩,对孕妇注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早期治疗阻断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母婴传播,提高阻断率的方法。方法治疗组,在怀孕4个月开始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月,直到9个月,新生儿出生后24h和15d时注射HBIG200U各1支,乙肝疫苗按程序接种。对照组,在怀孕7—9个月每月注射HBIG200U,新生儿处理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60例中婴儿HBsAg阳性3例,阻断率为95.0%;对照组41例,HBsAg阳性5例,阻断率为87.8%。结论孕早期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明显优于孕晚期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前抗病毒治疗在阻断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将136例HBsAg(+)孕妇分成3组,治疗组孕前用拉米夫定100mg/d抗病毒治疗3个月,停药1个月后怀孕,孕后第4-9个月每月给孕妇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对照组孕前不治疗,孕后28、32、36周各肌内注射HBIG 200U,两组婴儿出生后24h和2周各注射HBIG 200U,1个月始按免疫程序注射乙肝疫苗(HBVac)。疫苗组只按乙肝疫苗免疫程序给婴儿注射乙肝疫苗。血清检测HBVM采用ELISA法。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和疫苗组12个月龄婴儿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6.67%、75.61%和51.43%,HBsAg阳性人数分别为2、5和11例。结论孕前抗病毒治疗和早期应用HDIG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降低患者的宫内感染率,提高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张薇莉  赵隽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279-2281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选择乙肝病毒携带孕妇567例,对其所生新生儿常规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U,同时在另一部位肌肉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HBVac)10μg。将出生后即刻血清HBsAg阳性和/或HBV DNA阳性的新生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新生儿14天时再肌肉注射HBIG 200 U,B组则不再注射HBIG。乙肝病毒携带孕妇随机采用剖宫产或自然分娩。结果:新生儿出生时乙肝病毒感染共66例,其中A组52例3月龄时复查HBVM及HBV DNA,只有8例(15.4%)显示感染仍存;B组14例3月龄时复查有6例(42.9%)感染存在。B组HBV感染率明显高于A组(χ2=3.473 1,P<0.05)。剖宫产及自然分娩的孕妇分别为455例和112例,其婴儿出生时乙肝病毒感染率分别为9.5%和20.5%(χ2=9.687 1,P<0.05);3月龄时感染率分别为3.5%和3.6%(χ2=0.066 4,P>0.05)。结论:乙肝病毒携带孕妇所生新生儿若出生时无HBV感染,则出生后12 h内注射HBIG 200 U,同时在另一部位注射HBVac10μg即可;若出生时有HBV感染,14日龄追加HBIG 200 U肌肉注射。经上述处理,无论孕妇采取何种分娩方式,均可降低其HBV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晚期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anti-hepatis B immuneglobulin,HBIG)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中心和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共30441例。结果筛查出HBV携带者3682例,HBV携带率为12.10%。HBV携带者中2651例于孕晚期进行HBIG肌肉注射被动免疫治疗,其中684例自孕28周起每月肌肉注射HBIG 200 IU共3次,1967例为新生儿出生前后1个月各肌肉注射HBIG 100 IU共2次。孕晚期应用2次或3次HBIG的新生儿及6月龄婴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当天新生儿外周血HBsAg阳性率孕晚期被动免疫治疗组3.62%(96/2651),未治疗组26.38%(272/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治疗组HBV疫苗免疫后的6个月龄婴儿外周血HBsAb阳转率为30.15%(82/272),显著低于被动免疫治疗组69.79%(6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注射HBIG可有效阻断HBV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免疫阻断效果,为预防母婴传播HBV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在2016年6月1日—2019年10月31日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规划接种信息系统收集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史,检测新生儿HBsAg和乙...  相似文献   

8.
HBV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重要途径,而宫内传播又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其危害大、治疗难,因此做好母婴传播的阻断,尤其宫内传播阻断,对控制HBV传播意义重大。此文就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方法及疗效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丁洋  窦晓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362-3366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造成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重要原因,母婴阻断成功是控制慢性乙型肝炎流行的关键。现将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途径、机制、阻断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孕产妇乙型肝炎标志物现状,为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3675名孕产妇进行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并对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75份检测标本中乙型肝炎标志物全阴性的1438份,占39.13%,乙型肝炎标志物结果有阳性项的2237份,占60.87%;通过对2237份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检测结果统计分析共得出17种模式,其中模式1(抗-HBs+)出现率为43.76%,模式4(HBsAg+、抗-HBc+、抗-HBe+)出现率为9.92%,模式5(HBsAg+、抗-HBc+、HBeAg+)的出现率为6.21%,模式11(HBsAg+、HbeAg+)的出现率为0.67%,模式12(HBsAg+)的出现率为0.31%。结论模式5、11、12的孕产妇是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机制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本文就HBV的母婴传播途径、可能的机制、母婴传播诊断的确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方法以及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原因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近年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的实施状况,为控制乙肝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江岸区2004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进行筛选,采取入户调查或电话访谈的方式,对HBsAg阳性孕妇采取的产前和产后免疫阻断措施,分娩方式及喂养方式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58例HBsAg阳性孕妇采取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免疫方案有4种,其中孕妇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婴儿出生后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有123例,占77.85%。158例婴儿中,有26例出生后只单纯接种乙肝疫苗而未联合注射HBIG。HBsAg阳性母亲有130例采取剖宫产分娩,其中因携带HBV行剖宫产占28.46%。82例婴儿为人工喂养,其中因母亲携带HBV行人工喂养占89.02%。结论:大多数HBsAg阳性孕妇采取了产前和产后联合免疫阻断措施,少部分婴儿出生后未注射HBIG,应进一步加强母亲为HB-sAg阳性的婴儿出生后联合免疫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抚顺地区两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方案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抚顺地区采用的两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技术的保护效果。方法1999—2000年两年期间,市传染病院应用基因重组乙肝疫苗2支加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对79例乙肝病毒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HBV母婴阻断;选取同期在市级综合性医院出生、出生后按常规剂量单纯全程注射重组酵母疫苗、双阳性母亲所生的79例新生儿做对照。随访两组新生儿乙肝标志物(HBV—M)3年。结果联合组母婴阻断率为96.94%(95%CI:93.93%~99.95%),单苗组母婴阻断率为86.36%(95%CI:82.93%-89.79%),联合母婴阻断率明显高于单苗组。联合组新生儿HBsAb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几何均数(GMT)均显著高于单苗组,HBsAb阴转率、HBcAb阳性率则显著低于单苗组,二组新生儿HBcAb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无HBcAg、HBeAb、HBV-DNA阳性者。随访中二组均无不良反应者。结论乙肝疫苗、HBIG主动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确切,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的单纯重组酵母疫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方法。方法按自愿原则将随州市曾都区HBsAg阳性孕妇319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56例孕妇,于妊娠第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及10μg基因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12h内、1月、6月龄各注射HBIG 100IU及5μg乙肝疫苗。对照组HBsAg阳性孕妇163例,不用药,仅新生儿出生后12h内、1月、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每次5μg。所有新生儿均随访至3岁。乙肝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方法。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6.41%)低于对照组(16.57%),新生儿HBsAb阳性率(22.44%)高于对照组(4.91%),1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1.28%)低于对照组(13.50%),HBsAb阳性率(95.87%)高于对照组(88.3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为1.90%,低于对照组(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P<0.001);但实验组、对照组幼儿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宫内及生长过程中的感染,提高婴儿乙肝表面抗体应答率,有效地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方法。方法按自愿原则将随州市曾都区HBsAg阳性孕妇319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56例孕妇,于妊娠第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及10μg基因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12h内、1月、6月龄各注射HBIG 100IU及5μg乙肝疫苗。对照组HBsAg阳性孕妇163例,不用药,仅新生儿出生后12h内、1月、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每次5μg。所有新生儿均随访至3岁。乙肝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方法。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6.41%)低于对照组(16.57%),新生儿HBsAb阳性率(22.44%)高于对照组(4.91%),1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1.28%)低于对照组(13.50%),HBsAb阳性率(95.87%)高于对照组(88.3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为1.90%,低于对照组(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P〈0.001);但实验组、对照组幼儿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宫内及生长过程中的感染,提高婴儿乙肝表面抗体应答率,有效地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儿童乙肝病毒(HBV)突破性感染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09年9月-2011年1月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且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阻断成功定义为儿童按国家免疫程序在完成出生时乙肝疫苗(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1、6月龄HepB接种后7-12月龄HBsAg阴性,HBV突破性感染定义为阻断成功儿童在12月龄后HBsAg阳性或24月龄后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至2019年9月进行5次随访并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分析HBV突破性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儿童390名,其中12名29-117月龄儿童发生HBV突破性感染,发生率为3.08%(12/390),均为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和HBsAg阴性。乙肝疫苗(HepB)初次免疫无、低、正常、高应答儿童HBV突破性感染率分别为25.00%、6.67%、2.61%、0.95%;母亲HBeAg阳性、阴性的儿童分别为9.76%、0.00%;母亲高、低HBV病毒载量的儿童分别为11.96%、0.34%。儿童HBV突破性感染发生密度为0.36/1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epB初次免疫低或无应答、母亲高病毒载量是儿童HBV突破性感染的危险因素(HR=5.91,95%CI:1.87-18.71;HR=45.81,95%CI:5.88-356.96)。结论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儿童的HBV突破性感染发生率较低;母亲HBeAg阳性、母亲高HBV病毒载量、HepB初次免疫低或无应答的儿童更易发生突破性感染。  相似文献   

17.
无症状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被HBV感染的情况,已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地区,因此HBV母婴传播问题更为突出。近年来我国对HBV母婴传播及其阻断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已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要做好阻断工作,仍需深入研究、推广。目前已知HBV的母婴传播的严重性在于:以孕妇HBV感染率平均为10%,其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率为40%计算,每年出生2500万新生儿中约有100万感染;扣除1年后的自然阴转数(阴转率约20%),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及其与中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应用母婴阻断方案的保护效果。方法 在广西等3个地区,对乙肝病毒双阳性母亲新生儿,应用重组乙肝疫苗和重组乙肝疫苗加50IU HBIG两种母婴阻断方案免疫新生儿,共随访单纯重组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儿289例,重组乙肝疫苗加HBIG阻断儿186例。结果 单纯重组乙肝疫苗的母婴阻断效果为87.8%(95%CI:83.6—91.9),重组乙肝疫苗加HBIG的阻断效果为91.2%(95%CI:86.7—95.6),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间(P=0.7072)、两种母婴阻断方案间(P=0.2955)及各地免疫人群间(P=0.9987)的母婴阻断效果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种母婴阻断方案免疫新生儿间抗—HBs的阳转率(P=0.3188)和抗体滴度(GMT)间(P=0.8925)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首剂免疫后1年,抗—HBs阳性率在单纯重组乙肝疫苗组和重组乙肝疫苗加HBIG组分别为91.1%和93.5%,GMT分别为153mIU/ml和164mIU/ml,以后逐年显著下降(线性趋势检验χ^2=60.47,P=0.0001),至免疫后第4年,阳性率分别降为65.0%和66.6%,GMT仅为第一年的1/3。结论 重组乙肝疫苗加中效价HBIG的母婴阻断效果可达90%以上,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的血源疫苗。中国现行重组乙肝疫苗抗—HBs的免疫检测技术方法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9.
陈晓美 《职业与健康》2004,20(3):115-115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流行病学已证实人群中HbsAg携带者中的50%来自于母婴传播.近年来,关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预防获得了重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高病毒载量的妊娠女性,胎儿宫内感染的风险较大.孕中晚期合理应用抗病毒药物降低孕妇病毒载量,从而减少母婴传播风险应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此文总结相关文献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根据目前孕期抗病毒治疗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