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壶腹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75例壶腹部病变患者的临床和MRI影像资料,分析各种壶腹部病变的MRI征象.结果 75例患者中,壶腹部炎症13例,壶腹部肿瘤19例,壶腹部结石36例,十二指肠乳头憩室4例,息肉3例,MRI对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3%(12/13),100.0%(19/19),88.9%(32/36),对十二指肠乳头憩室、息肉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4,3/3.结论 MRI对壶腹部病变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赵建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0,18(21):1657-1659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应用十二指肠镜治疗的42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2例患者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管造影术检查,全部确诊为肝外胆管结石,成功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其中39例成功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治愈率约92.9%.2例因乳头插管困难失败中转经腹手术,1例因可疑胆管下段肿瘤转外科手术治疗.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患者13例.2例并发少量出血,3例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1例因结石多一次未取净结石,1周后行第2次取石成功.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是非手术治疗肝外结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建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657-1659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应用十二指肠镜治疗的42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2例患者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管造影术检查,全部确诊为肝外胆管结石,成功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其中39例成功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治愈率约92.9%.2例因乳头插管困难失败中转经腹手术,1例因可疑胆管下段肿瘤转外科手术治疗.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患者13例.2例并发少量出血,3例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1例因结石多一次未取净结石,1周后行第2次取石成功.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是非手术治疗肝外结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结石的关系探讨(附16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憩室在胆结石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的167例患者,其中合并乳头憩室31例(憩室组),无合并乳头憩室136例(非憩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胆结石的发病率、结石发生部位及结石成分方面的差异。结果 本组167例患者中,合并乳头憩室31例,占18.56%。憩室组平均年龄62岁,明显高于非憩室组的52岁(P<0.01),且憩室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本组发现的86例胆结石患者中24例合并十二指肠憩室,胆结石并憩室发生率27.9%;而非结石组81例中仅7例合并十二指肠憩室,占8.6%。结石组并十二指肠憩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结石组(P<0.05)。本组中乳头旁憩室胆结石发生率(100%)明显高于乳头周围型憩室者(46.2%),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头旁憩室患者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明显高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且结石成分主要为胆色素结石。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胆结石发病率显著增高,且主要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诊断和处理方法。结果:术后经T管造影发现残余结石21例,经纤维胆道镜取净结石18例。通过B超、CT、MRCP、ERCP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残余结石21例,8例残余结石位于胆总管下段,经十二指肠镜行EST(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后成功取石。16例再次手术,取净结石后胆管、空肠内引流术或T管、U管引流。结论:术后T管造影、B超、CT、MRCP、ERCP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残余结石的有效诊断方法,根据结石的不同部位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1年5月45例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临床资料。对44例老年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或)气囊扩张术,并行网篮取石或机械碎石后网篮取石。结果所有病例插管造影成功均显示胆总管结石,结石直径在0.6~3.0 cm。其中单发结石27例,2枚结石12例,三枚以上6例。网篮直接取石34例,碎石后取石7例,3例胆总管放置塑料支架,1例因乳头太小无法行切开同时结石较大转手术治疗。一次取尽结石35例,放置鼻胆管引流后二次取石6例。3例术中乳头肌切开渗血,给予电凝、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或气囊压迫出血停止,1例24 h后乳头切口涌血,给予钛铗止血。2例出现术后轻症胰腺炎,5例出现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给予相应处理痊愈。对其中36例随访6~12个月未见结石复发,3例放置塑料支架患者半年后结石明显变小,再次内镜治疗。结论老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是相对安全有效,内镜治疗应根据憩室位置和结石大小选择合适的乳头切开长度,结合气囊扩张、碎石等方法,可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逆行性胰胆管造影(F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5例临床上诊断PCS患者行ERCP检查,根据不同的病因,分别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或内镜乳头气囊扩张,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内镜塑料或金属胆道支架(ERBD/EMBE)治疗,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治疗等内镜治疗.结果 行ERCP检查的患者,90例(94.7%)成功,证实胆总管结石43例,乳头旁憩室9例,胆囊管残留过长8例、伴结石2例,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6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6例,壶腹部癌4例,肝门部胆管损伤并狭窄3例,胆总管十二指肠瘘2例,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肿瘤2例,胆胰管合流异常1例,胰胆管未见异常6例.43例胆总管结石中40例内镜取石治疗成功,8例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6例括约肌功能异常、胆囊管残留结石2例行EST,3例肝门部胆管损伤并狭窄行胆道塑料支架(ERBD)引流.2例壶腹部癌置入金属支架(EMBE)引流.2例乳头良性肿瘤,高频电切除乳头.并发症发生率为6.7%,其中切口出血2例,急性胰腺炎4例.结论 对于PCS患者,ERCP检查能明确病因,具有不可替代的诊断价值,同时能进行创伤小、痛苦少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赵明  陈峡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369-3370
目的评价低声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囊、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疑有胆系结石的198例患者行MRCP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与手术和B超结查对照分析.结果低场强MRCP对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诊断符合率分别是82.4%(98/119)和100%(88/88).MRCP对明囊结石的检出率低于B超(P<0.01);MRCP对胆管结石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P<0.01).结论低场强MRCP检查能提供满足诊断要求的影像图像.低场强MRCP是较理想的诊断胆管结石的检查方法,低场强MRCP对胆囊结石的诊断需结合超声检查才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9.
张罕生  杜四清 《安徽医药》2018,22(3):434-436
目的 探讨老年胆总管结石伴乳头旁憩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17例老年患者(>60岁)的临床资料.结果 117例患者,憩室组术前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考虑有胆总管结石48例,术中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未发现结石5例,误诊率10.42%;确诊的4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有39例(90.70%)均一次性成功取石.非憩室组术前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考虑有胆总管结石69例,术中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造影未发现结石1例,误诊率1.45%.确诊的68例胆总管结石有65例(95.59%)均一次性成功取石.结论 对于老年胆总管结石伴乳头旁憩室患者临床更易误诊,内镜下诊疗是一种效果肯定、创伤小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在非结石性低位胆道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2例非结石性低位胆道梗阻患者的超声图像及超声诊断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2例非结石性低位胆道梗阻患者中,胰头癌3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0例、胆管癌7例、壶腹癌5例、后腹膜恶性肿瘤1例、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3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乳头狭窄2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3例、慢性胰腺炎4例.超声对病因诊断总符合率为87.5%(63/72),误诊7例,漏诊2例.结论 超声在非结石性低位胆道梗阻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在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前对不明原因胆总管扩张的诊断价值。方法 60 例不明原因胆总管扩张患者, 经腹部超声(TUS)、 CT 和(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提示胆总管扩张、 可疑胆胰病变但原因不明, ERCP 术前行 EUS 检查诊断, 并以 ERCP、 手术病理及随访确诊的结果为最终诊断。结果经 ERCP 确诊为胆总管下端结石者 39 例, EUS 诊断 38 例, 另 1 例 EUS 诊为胆总管下端肿瘤。ERCP 及手术病理确诊为胆总管下端肿瘤 10 例、 胆管内乳头状瘤 2 例、 壶腹部肿瘤 2 例; EUS 诊断结果分别为 11 例、 0 例及 3 例, 其中 1 例确诊为胆总管下端结石者 EUS 提示为胆总管下端肿瘤, 2 例确诊为胆管内乳头状瘤患者 EUS 将其中 1 例诊断为炎性狭窄, 另 1 例诊断为壶腹部肿瘤。术后随访确诊为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 7 例, EUS 诊断结果为 8 例, 其中 1 例术后随访并经 ERCP 病理确诊为胆管内乳头状瘤。诊断正确率 95% (57/60)。结论 EUS 对不明原因胆总管扩张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特别是能提高胆总管下端结石确诊率, 高于 MRCP 检查, 并能指导选择性地进行 ERCP, 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胆总管结石的相关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06年2月~2011年11月诊治的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LC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中,16例(80%)年龄≥60岁,13例(65%)行急诊手术,18例(90%)患者术前未行MR-CP、ERCP检查,术中亦未胆道造影;13例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eterotomy,EST)取石,4例行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引流术,3例保守治疗排石治愈。结论 LC术后出现发热、反复腹痛或黄疸的患者要警惕胆总管结石,可据实际情况选择EST取石、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引流术或抗炎、解痉、护肝、利胆保守治疗排石法处理,术前准确的B超诊断和必要的ERCP、MRCP等检查,术中正确判断及操作,有助于预防胆总管结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某院2008年10月~2010年5月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怀疑胆总管结石而行MRCP检查的56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经MRCP检查发现胆总管结石15例,其中6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LC术,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LCBDE),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TCBDE)。未发现胆总管结石的41例仅行LC术,术后3例出现胆管炎表现,经ERCP证实胆总管结石,行EST取石。讨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对于可疑伴有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结石病人,MRCP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可根据MRCP检查结果,选择不同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65例十二指肠乳头旁合并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十二指肠镜取石治疗的临床效果、经验体会。方法自1999年3月至2009年3月,经十二指肠镜治疗乳头旁合并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65例,回顾分析其治疗效果及经验体会。结果65例中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56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5例。59例均一次性成功取净胆总管结石,5例镜下治疗失败转外科治疗,无一例出现憩室穿孔并发症。结论十二指肠镜对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进行治疗,相对正常乳头下而言,操作难度有所增大,乳头切开以小切开为宜,能满足镜下治疗器械进入胆道即可,对部分可能导致切开穿孔的高危患者,应用乳头扩张球囊较为安全,十二指肠镜对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进行镜下治疗依然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结合钝性冷分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方法对拟行LC的581例患者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共发现胆总管结石13例,胆囊管变异29例,副肝管5例,Mirizzi综合征2例。完成LC共556例,切断胆囊管前均常规采用钝性冷分离法处理Calot三角,明确肝总管和胆总管后再切断胆囊管。结果全组无胆总管结石残留及胆道损伤病例。13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出现术后腹腔出血,行剖腹探查术后痊愈出院。结论 LC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可准确显示无征兆胆总管结石及胆管解剖变异;根据术前MPCP评估,结合术中钝性冷分离方法解剖Calot三角,可有效防止术中的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16.
疏东升  汪全红 《安徽医药》2006,10(4):287-288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共35例,其中行EST及取石术32例,行EPBD及取石术3例。EST胆总管取石时根据结石大小决定切开大小,不宜EST或结石较小者可选择EPBD后取石。结果35例均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取得较好的疗效。EST术中局部渗血4例,当时予电凝或喷洒止血药物即迅速止血,术后急性胰腺炎1例,经适当处理后1周痊愈,EPBD及取石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处理胆囊管结石嵌顿的经验。方法 对32例胆囊管结石嵌顿病例,其中12例术前先行MRCP而后行腹腔镜下胆囊管切开取石,20例术中行胆囊管切开取石而后术中胆道造影,再完成LC。如术中胆道造影发现合并胆总管结石,则予以中转开腹手术。结果 全组病例LC成功25例,7例中转手术,术后住院时间LC为3~5d,中转开腹手术为7~2ld,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大部分胆囊管结石嵌顿病人可用胆囊管切开取石方法完成LC,并结合术前MRCP或术中胆道造影,可避免胆总管结石的遗漏。  相似文献   

18.
黄文起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1):31-32,34
目的探讨MRI结合MRCP技术在胰胆管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80例胰胆管系统疾病患者均行MRI及MRCP检查,其中32例患者有ERCP结果相对照,48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并均有病理结果,结果MRI、MRCP与MRI MRCP对胆管梗阻部位显示的准确率均为100%,MRI MRCP可显示病灶大小、形态,定性准确率为93%(74/80),单独使用MRI对病变定性的准确率为89%(71/80),单独使用MRI MRCP对病变定性的准确率为71%(57/80).结论MRI结合MRCP对于疾病定位、定性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季更生 《安徽医药》2011,15(1):76-77
目的探讨MRCP结合MRI对低位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RCP或手术病理证实129例低位胆道梗阻病人的MRCP及MRI资料。结果胆总管下段结石97例,胆管炎12例,胆总管下段癌4例,胰头癌11例,壶腹癌5例。结论认为MRCP结合MRI成像对低位胆道梗阻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快速三维容积动态增强扫描(LAVA)联合应用在低位胆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及临床随访证实的低位胆道梗阻患者的MRCP及LAVA增强影像表现,包括病变部位、大小、范围及其周围受侵情况等。结果 MRCP与LAVA对低位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和86%,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RCP与LAVA两者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6%,与单项MRCP或LAVA检查的准确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CP结合LAVA联合应用能较好地对低位胆道梗阻性病变进行定位、定性诊断,提高早期肿瘤的检出率,并能准确描述病变的范围及其浸润或累及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