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云敏 《实用新医学》2007,8(12):1097-1098
目的对比ICU患者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ICU患者随机分为胃肠道营养组(肠内组)和胃肠外营养组(肠外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伤后1周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内组(P〈0.05)。结论与肠内营养相比,早期全肠外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ICU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2.
重症脑外伤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重症脑外伤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重症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胃肠道营养组(肠内组)和胃肠外营养组(肠外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伤后2周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组(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重症脑外伤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3.
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早期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与肠外途径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探讨两种营养支持途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重症脑梗死的病例,其中22例采用胃肠道营养支持,21例采用胃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结果两组在梗死后2周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胃肠外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胃肠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重症脑梗死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4.
鲍刚  廉海平  郭世文  李涛 《医学争鸣》2007,28(19):1799-1801
目的:研究早期进行全胃肠外营养(TPN)及胃肠内营养(EN)续贯性治疗对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早期TPN EN续贯性治疗组和早期TPN组两组,比较营养支持后淋巴细胞中CD3 ,CD4 ,CD8 比率,CD4 /CD8 比值和血浆中IgA,IgM,IgG浓度. 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早期TPN EN续贯性治疗组CD3 由(51.5±6.7)%升至(61.4±6.5)%;CD4 由(28.5±6.4)%升至(35.9±7.2)%;CD8 由(19.6±6.8)%升至(21.5±6.5)%;CD4 /CD8 由(1.5±0.5)%升至(1.7±0.5)%. 血浆中IgA由(1.91±0.42) g/L升至(2.37±0.31) g/L;IgM由(1.43±0.44) g/L升至(1.85±0.41)g/L;IgG由(11.16±1.89) g/L升至(13.38±2.08) g/L. 而上述指标在早期TPN组中升高程度较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肠外及肠内营养续贯性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对于不能经消化道正常进食的危重病人,给予及时的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可以避免人体过度消耗所致的病发症,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减少机体蛋白质分解及促进蛋白质合成,它是挽救危重病人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有两个,即营养支持及营养治疗。我科几年来对危重病人不断实施全胃肠外营养.效果甚好,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小儿胃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作为临床一种治疗手段弥补了既往危重症患儿单纯液体疗法致蛋白质能量供给不足的弊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它对提高危重症患儿的存活率有显著作用,是近年来医学发展的重大成就之一。胃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是指通过胃肠道以外的途径输入所需营养物质,使患儿获得足够营养的一种治疗措施。胃肠道外营养可分为部分胃肠道外营养及全胃肠道外营养(totalparentialnutrition,TNP),或称为静脉高营养。部分胃肠道外营养指病人所需的部分营养物质经…  相似文献   

7.
陈爱娟 《广西医学》1999,(1):144-145
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笔者曾护理全胃肠外营养病人7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6例,男54例,女22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84岁。其中食道癌、胃癌、肠癌手术前后各11例,胰头癌术后,肠切除术后,重症胰腺炎各5例,大面积烧...  相似文献   

8.
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是指将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经静脉通道输入人体的方法。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全胃肠外营养(TPN)已成为临床治疗中必不可少的营养支持手段。我科于2002年10月-2004年11月共实施TPN疗法67例,现进行简要总结,同时谈几点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20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指标[血清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免疫功能指标[淋巴细胞计数(LY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RF、ALB、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LYM、IgA、IgG、IgM、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完全胃肠外营养简称TPN,它能够给病人提供足够的能量和氮源,满足病人的康复需要,保护和支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危重病人的临床死亡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 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临床应用TPN工作以来,共收治105 例病人就其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肠外瘘是腹部外伤、感染和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60年代肠外瘘病死率为40%~50%。近些年,由于对肠外瘘认识的提高及治疗方法的改善,特别是胃肠内营养(TEN)和胃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病死率降至20%左右。现将本组18例肠外瘘的营养支持情况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王淑红 《吉林医学》2010,31(2):263-263
<正>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系指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1]。凡不能或不宜经口摄食,超过5~7d的患者,都是肠外营养的适应证。复杂手术后应用PN有利于患者康复,特别是腹部大手术后[2]。现对我科120例  相似文献   

13.
朱静  杨红颖 《吉林医学》2013,(26):5477-5478
目的:总结和探讨胃肠道手术后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9例胃肠道手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和护理,患者伤口恢复良好,无与肠外营养支持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PN治疗能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伤口愈合,通过有效的护理,能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55例肠外营养患者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营养包括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TEN)。TPN和TEN是指患者所需的合理配比的营养素完全由肠外或肠内供给,所供给的营养素由氨基酸、脂肪、糖类、平衡的多种维生素、平衡的多种微量元素等(均系小分子营养素)组成,与普通食物有根本的区别。现代营养支持不仅仅是单纯供给营养,而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治疗肠瘘、短肠综合征、炎性肠道疾病、胃肠道肿瘤等。TPN即指患者所需的全部能量与氮量从胃肠供给,可以采用深静脉或周围静脉的途径,我科对2004年3月~2005年7月收治的55例患者均采用了TPN支持,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肠外营养(TPN)也称人工胃肠静脉营养,就是不经胃肠吸收,把人体所需营养素的混合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它作为一种从胃肠道外补充机体所需营养的方法,对胃肠道手术前后、禁食、长期昏迷、食道良性重度狭窄、小肠全切、肠瘘大面积烧伤等、水电解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的重症病人起到了抢救生命,恢复健康的重要作用,由于它需要较高的物质条件及严密的监测和护理,因此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下面根据我们在临床的实际工作,浅谈一下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在脑卒中病人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及鼻饲的基础上,早期使用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进行营养支持,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及鼻饲的基础上仅使用葡萄糖、胰岛素和适量的电解质。观察不同病情阶段营养指标和并发症,并使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PACHEⅡ评分进行评估。结果:两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N组15 d内死亡数、并发感染数及褥疮发生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肠外营养能够改善患者的应激性营养代谢紊乱,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对改善卒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82例腹部手术病人术后使用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82例腹部手术后使用TPN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79例无不良反应,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过敏反应1例,低血糖1例,中心静脉导管脱出1例.结论 使用TPN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定时监测各项指标,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肖影  郭树平  李红梅 《中外医疗》2011,30(16):160-160
目的 总结我院普外科胃肠道手术后给与全胃肠外营养(TPN)使用的效果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胃肠道手术患者80例适合使用术后均给予TPN,在使用TPN期间随时监测包括:肝肾功能、各项生化指标,并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用药剂量,井且给予精心护理.结果 所有80例患者顺利完成TPN,其中有1例死亡,其余的患者均未发生TPN的井发应,并疾愈出院.结论 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适合应用TPN,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并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胃肠外营养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 对96例外科重症不能经口进食患者,实施肠外营养的护理.结果 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胃肠外营养治疗的并发症明显降低.结论 护士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和管路护理要求,让患者保持最佳的体位,避免管路折曲、脱落保持管路的通畅,每天更换敷料使穿刺部位清洁无菌,保持营养液无菌,认真观察和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时检测血糖等指标,为减少重症患者实施胃肠外营养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