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哮喘的关系及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例哮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及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验(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Mp抗体滴度,同时作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Mp感染阳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阿奇霉素和头孢呋辛治疗.结果 250例患儿中Mp感染阳性44例,其中哮喘患儿阳性42例,占21% (42/200),哮喘患儿Mp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 (2/50)(x2=6.14,P<0.05);Mp抗体滴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 =4.38,P<0.05),且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603,P<0.05).Mp感染阳性哮喘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显著高于用头孢呋辛组(x2 =16.18,P<0.05).结论 Mp感染与儿童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应尽早常规做Mp抗体测定;阿奇霉素可消除Mp感染,更有利于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2.
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缺铁性贫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率及HP感染对儿童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的影响。方法 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本院住院及门诊335例患者上消化道疾病患儿,其中缺铁性贫血患儿109例;采用奥林巴斯GIF-V电子胃镜检查,并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14C-呼气试验检测;随机选择HP感染阳性和阴性患儿各50例检测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果 胃镜检查检出HP感染61例,检出率占18.2%(61/335)。各年龄组胃十二指肠疾病HP感染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HP感染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 =0.749,P=0.003),随着年龄的增长,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十二指肠溃疡:r=0.726;胃溃疡:r=0.703; P<0.05)。HP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SF、Hb、MCV、RDW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感染HP儿童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未感染HP儿童。结论 小儿HP感染随年龄增长而增加,HP感染儿童机体铁营养水平降低,是造成或加重儿童机体铁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是IDA的原因之一,在治疗IDA的过程中应注意清除HP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定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患者组织黏膜中瘦素的表达,探讨瘦素(Leptin)、PU与HP感染三者的相关性,为HP的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PU患者黏膜组织中Leptin的水平,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呼气试验方法检测是否HP感染。结果:黏膜组织中leptin的水平DU组明显高于对照组CG(P<0.005),HP+阳性的PU的瘦素表达率高于HP-(P<0.05),二者呈正相关。结论:PU患者组织黏膜的瘦素表达明显增高,其中HP阳性组高于阴性组。leptin可能参与了消化性溃疡的发病过程。PU、leptin、HP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焦春花  林琳  陈晓星  张国新  丁静  施瑞华 《江苏医药》2012,38(24):2952-2954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前病变、胃癌的关系.方法 对6年中门诊胃镜检查的106780例患者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并结合活检病理报告,对Hp感染与年龄、胃癌前病变、胃癌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Hp感染率由2006年的36.3%降至2011年的24.2%.20-29岁组Hp感染率为34.9%,明显高于40-49岁组的31.4%、50-59岁组的28.5%和>60岁组的24.8%(P<0.05).6年中,Hp感染患者中肠化生、胃癌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率明显上升(P<0.05).肠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患者中Hp感染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6年间胃镜检查患者中Hp感染率逐年下降,Hp感染在青中年中居多,胃癌前病变及胃癌患者的Hp感染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陶纲  谈小明  陈英  许跃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787-1788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胃炎患者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该院接受胃镜检查的60岁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499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黄色瘤组186例和非黄色瘤组313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胃黏膜Hp感染、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萎缩、淋巴滤泡等病理表现.结果 黄色瘤组与非黄色瘤组比较,Hp感染率(52.7%、37.3%)、中性粒细胞浸润率(35.5%、24.0%)、腺体萎缩率(36.6%、3.5%)均明显升高(x210.677、7.641、95.606,P<0.01);两组淋巴滤泡检出率(21.0%、2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3,P=0.957).Hp 感染者中性粒细胞浸润(45.8%)、淋巴滤泡检出率(42.6%)均高于Hp阴性者(14.8%、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胃黄色瘤与Hp感染、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萎缩相关,淋巴滤泡形成与Hp感染密切相关,应加强对老年慢性胃炎患者Hp的根治.  相似文献   

6.
心理因素、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张翼林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0):1237-1238
目的:探讨心理因索和幽门螺扦菌(HP)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愈合、复发的影响。方法:以HAMD、I-lAMA、SDS量表检测正常人和消化性溃疡(PU)患者心理异常率;分别以奥美拉唑(奥)抑酸、羟基苄青霉素和甲硝唑根除HP(抗HP)、心理行为疗法治疗等方式治疗不同组PU患者。以胃镜检查PU愈合、复发状态;以尿素酶试验等检测HP感染率、复发率。结果:(1)心理异常率:正常人组:22.9%,PU组76.1%。(2)HP感染率:正常人组:51.4%,PU组86.4%。(3)HP根除率:A组(奥 抗HP 心理治疗):92.3%,B组(奥 抗HP):88.9%,C组(奥):38.5%。(4)2年累积HP复发率:A组19.2%,B组22.2%,c组61.5%。(5)溃疡治愈率:A组96.2%,B组85.2%,c组84.6%。(6)2年累积溃疡复发率:A组3.9%,B组25.9%,C组42.3%。结论:心理因素和HP感染皆参与了PU的发病:在予以抗HP和心理行为治疗后,PU复发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黏膜与胃黏膜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相关性及宫颈局部用药对宫颈黏膜HP清除率的效果.方法:选取同1天内既进行过胃黏膜有否HP感染检查又进行过宫颈黏膜有否Hp感染检查的患者174例,回顾性分析官颈黏膜有Hp感染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正规的口服药物清除HP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宫颈局部抗生素治疗.于治疗后6周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宫颈黏膜HP的清除情况.结果:胃黏膜的HP感染率为67.8%(118/174),在HP阳性的118例中,宫颈黏膜HP感染率为62.7%(74/118).在胃黏膜HP阴性的56例中,宫颈黏膜HP感染率为23.2%(13/56),胃黏膜有HP感染组和无感染组患者的宫颈黏膜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例宫颈黏膜有HP感染的患者,经治疗后,A组清除率为69.8%(30/43);B组清除率为93.2%(41/44),经统计学分析,两组Hp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黏膜感染HP与胃黏膜感染HP有相关性,胃黏膜有HP感染者,其宫颈黏膜HP感染率高;口服辅以宫颈局部用药对宫颈黏膜HP的清除率高于单纯口服药物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离培养法,分别对155例胎膜早破患者(观察组)以及156例正常妊娠(对照组)妇女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别对两组宫颈分泌物进行衣原体检测.结果 观察组支原体感染率58.1%,高于对照组的39.1% (x2 =11.2,P<0.05);观察组衣原体感染率45.2%,高于对照组的7.7%(x2=56.2,P<0.05).观察组宫颈支原体、衣原体双重感染率为21.1%,虽然比单项感染率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8,P<0.05).结论 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相关,及早对孕妇进行支原体和衣原体筛查是产科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疣状胃炎65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明确诊断的653例疣状胃炎患者,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在病变部位取活检行病理检查,使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抽取56例HP阳性、50例HP阴性的中~重度患者,各再分为2组.HP阳性患者中A组给予兰索拉唑30 mg,B组给予雷贝拉唑10 mg,在此基础上2组均给予阿莫西林及呋喃唑酮,治疗1周,并于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病理及HP.HP阴性患者中C组给予兰索拉唑30 mg,每日1次;D组给予西咪替丁0.2 g,每日2次,治疗1周后再复查.结果:疣状胃炎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病变多位于胃窦部.病理为慢性胃炎或慢性活动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HP感染的阳性率为72.74%,不同炎症程度患者的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周治疗后,HP阳性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P<0.05);HP阴性C组治疗效果优于D组(P<0.05).结论:疣状胃炎发病可能与HP感染相关,且HP阳性率随着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其治疗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治疗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儿童过敏性紫癜(HSP)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确诊的7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试验组,另选择6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和对照组均采用尿素14C呼气检测方法检查HP感染情况,对试验组HP感染阳性患儿行胃镜检查,观察胃、十二指肠等病变情况。结果试验组的HP感染率65.7%,而对照组的HP感染率30.0%,两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874,P=0.0000),试验组18例HP感染阳性的患者中,17例患者在胃镜活检下发现胃黏膜病变,1例在胃镜活检下未发现黏膜病变。黏膜病变多表现为散在片状出血斑、糜烂出血等。发现十二指肠球部、降部病变发生率最高,胃窦、胃体其次、剩下依次为十二指肠水平部、胃底。结论 HP感染与儿童HSP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HP感染阳性的HSP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参饮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对照组75例。治疗组采用丹参饮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治疗;观察二组治疗前后胃镜、H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溃疡愈合、HP根除,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率,并且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并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雷贝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1.6%,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转阴37例,占92.5%,对照组HP转阴35例,占92.1%,两组HP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好,在抑制胃酸分泌及缓解疼痛等方面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13.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丽华  余琦 《中国药业》2013,(16):82-84
目的评价3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35例,分成3组。其中奥美拉唑组(OAC组)41例,泮托拉唑组(PAC组)44例,雷贝拉唑组(RAC组)50例。3组均加服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比较用药14d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成本,并进行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3组治疗方案的成本分别为717.36元、777.84元、1060.92元;HP根除率分别为87.80%,90.91%,94.00%,3组无显著性差异;溃疡愈合率分别为78.05%,93.18%,96.00%,OAC组与PA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AC组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奥硝唑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按入院ID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予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奥硝唑三联治疗;对照组予以法莫替丁+阿莫西林+奥硝唑三联治疗,7d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Hp根除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Hp根除率分别为90.38%、88.46%,高于对照组的82.69%、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奥硝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桂芹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12-2413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出血、腹痛、溃疡愈合及HP转阴的情况。结果:泮托拉唑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与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泮托拉唑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H^+-K^+-ATP酶抑制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血清、胃液一氧化氮(NO)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例FD患者、88例健康对照和80例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ulcer,DU)患者,检测其HP感染情况以及血清和胃液NO浓度。HP的检测采用胶体金法,血清和胃液NO的检测应用改良的Griess法。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检测结果。结果FD患者和DU患者的HP感染率分别为34%和4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6%(P〈0.01)。DU患者和FD患者血清、胃液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P感染阳性的FD患者血清和胃液NO水平明显低于HP感染阴性的FD患者(P〈0.05)。结论NO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致病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发展中,NO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消化道溃疡的疗效。方法:6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都采用三联一周疗法,治疗组为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30例96.7%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0%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组90.0%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7%的HP根除率(P<0.05)。结论: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消化道溃疡能提高疗效,提高HP根除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莉 《中国药业》2014,(1):75-76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诊治的18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三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定HP杀灭情况,同时随访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观察药品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有效率观察组为95.56%,对照组为75.56%;胃镜溃疡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68.89%;HP抑杀率观察组为84.44%,对照组为64.4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8%,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复发率相对较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p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18例Hp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此类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溃疡治疗显效率为94.9%(112/118);护理组HP根除率为91.5%(108/118),显著高于对照组77.6%(x2=6.15,P<0.05)。结论严格、科学的护理是HP相关消化性溃疡治疗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 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6例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 mg,3次/d,两组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溃疡愈合和HP清除率,并观察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治疗后半年内及1年内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2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分别发生药物不良反应4例(10.26%)和11例(29.73%),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5, 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溃疡愈合者(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半年和1年,观察组患者的溃疡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1,5.23,均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PPI三联疗法能提高消化性溃疡的HP根除率,能明显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溃疡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