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其影像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例均为单侧发病,类圆形,最长径6.7~28.2cm,边界清楚;5例为囊实性肿块。其中囊性部分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实性部分在T1WI分别为1例等低信号、4例等信号,其中2例肿块内夹杂条絮状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DWI/ADC示实性部分明显扩散受限,增强扫描中度强化;1例多房囊性肿块?。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MRI表现多样,其中囊实性肿块表现典型,熟悉本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卵巢良、恶性畸胎瘤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6例卵巢良、恶性畸胎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 26例患者术中良性畸胎瘤22例,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性包块,囊内为无回声暗区或短线回声、脂液分层征象,彩色多普勒示包块囊壁血流不丰富;恶性畸胎瘤4例,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囊实性肿块,病变区回声混杂,彩色多普勒示肿块实质部分血流较丰富.结论 卵巢良、恶性畸胎瘤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性,若此肿块或包块实质成份较多,且血流较丰富,提示恶性畸胎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腔囊性肿块的声像图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86例盆腔囊性肿块声像图表现及特征.结果:超声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7例,卵巢囊性畸胎瘤31例,卵巢黄体血肿14例,均被超声追踪或手术病理结果证实.1例输卵管卵巢脓肿和1例卵巢囊性畸胎瘤误诊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输卵管积水误诊为卵巢囊肿.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4.8%.结论:超声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卵巢囊性畸胎瘤诊断率高,但仍需与其它囊性肿块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49例(52枚)术前超声声像图.分析病变部位、大小、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表现.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嗜铬细胞瘤单侧肾上腺发病38例,双侧肾上腺者3例,异位者4例,漏诊误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92.3%(48/52).肿块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较小肿块内部均匀,较大肿块回声不均,内部可见液化坏死形成的不规则无回声区是该疾病的常见特征,实性部分血流信号较为丰富.结论 掌握嗜铬细胞瘤的声像图特征及鉴别方法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CT、MRI表现。结果 6例均为单侧卵巢肿块,大小约5.9cm×6.4 cm~24.6 cm×26.1cm,为类圆形或分叶状,分为实性肿块型、囊实性肿块型、囊性肿块型三类。4例CT检查卵泡膜细胞瘤中3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部分平扫密度与子宫相仿,增强扫描2例呈轻度强化,其中1例实性部分可见数条纤细、迂曲的肿瘤血管影,2例实性部分呈不均匀性结节、云絮状延迟强化;1例为囊性肿块型,囊壁薄而光整,平扫CT值16HU,增强扫描未见强化。2例MRI检查卵泡膜细胞瘤为实性肿块型。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伴有等信号成分,且伴有腹水,增强扫描肿块呈欠均匀中高度强化,内见不规则相对低强化区,与子宫肌壁强化程度相仿。结论 充分认识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加强鉴别诊断,将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8年3月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 18例胰腺肿块中,胰腺头部14例,胰腺颈部1例,胰腺体部2例,胰腺尾部1例.声像图上均表现为孤立性实性低回声肿块,其中内部回声不均匀14例,肿块形态规则15例,边界模糊12例,胰腺钙化影3例,胰管扩张10例,胰管结石2例,胆总管扩张12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大血管受压2例.结论 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具有较可靠的声像图特征,超声检查是诊断肿块型胰腺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卵巢颗粒细胞瘤(GCTS)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2%~5%,是最常见的恶性性索间质肿瘤(SCST)[1-3]。根据组织学特征将GCTS分为两种不同的组织学亚型,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AGCTS)和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JGCTS)[4]。其相对罕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无性细胞瘤的超声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2例卵巢无性细胞瘤患者的超声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超声显示肿块形状多不规则,边界清晰,其中呈实性者8例,呈囊实混合性者4例,肿块内呈不均质低回声或不均质中低混合回声,可伴有散在的条索状回声或不规则的液性区回声,肿块实质部分均可见少许或丰富的血流信号。结论卵巢无性细胞瘤具有一定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在遇有回声或密度不均、边界清晰的肿块,具有条索状回声或不规则的液性区回声,血流丰富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卵巢成人型颗粒细胞瘤(OAGCT)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OAGCT的10例患者,有完整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临床表现,肿瘤形态、大小、实性或囊性成分信号、增强特征,FIGO分期,雌激素水平。结果雌激素水平升高7例,子宫内膜增厚6例。FIGO临床分期Ⅰ期9例,Ⅲ期1例。10例患者肿块均单发,9例均能显示清晰的包膜。肿瘤最大径(13.17±7.99) cm,实性成分ADC平均值(0.739±0.169)×10~(-3)mm~2/s,囊性成分ADC平均值(2.724±0.512)×10~(-3)mm~2/s。10例患者中,实性为主3例,囊实混合性6例,囊性为主1例。实性成分以T_1WI等及低信号、T_2WI稍高信号为主,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囊性成分以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为主,DWI低信号。10例均伴囊变或出血,呈海绵状或蜂窝状。动态增强扫描5例,实性成分均表现为渐进性强化。结论 OAGCT有高雌激素水平的临床表现,单侧发病,易囊变、出血,动态增强扫描呈缓升平台型或缓升型,有助于和其他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纤维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纤维卵泡膜细胞瘤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纤维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中行CT检查22例,MRI检查7例,均查者5例.其中1例患者双侧发生,25个肿瘤均呈圆形或分叶状,实性肿块16例,囊实性肿块9例.肿块边界均较清楚,其中13例伴有少量盆腔积液,2例伴子宫内膜轻度增生,盆腔均未见肿大淋巴结.CT平扫显示实性肿瘤和囊实性肿瘤的实性部分的密度较子宫肌层相仿,增强后轻度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子宫肌层;MRI显示病灶T1WI均呈等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结论:卵巢纤维卵泡膜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该病的术前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MLCT表现,并与临床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0例RAML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肿块,3例呈不规则形,边界欠清,病灶均向肾外突出。18例表现为实性肿块,1例为囊实性,1例伴有钙化,3例伴有出血,CT片上瘤内均未见脂肪性低密度。CT平扫14例呈略高密度,4例等密度,1例低密度,4例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19例表现为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17例表现为延迟性强化,6例表现为一过性明显强化。结论:乏脂肪RAML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块,病灶呈外生性生长,CT观察其形态、密度及强化方式等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有助于提高该病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李占军  陈凯  李坤炜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7):3884-3886
目的:探讨CT对妇科盆腔囊实性包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盆腔囊实性包块病人的CT检查影像资料。结果:囊实性包块CT平扫表现为混杂密度,增强后实性部分不同程度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与临床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CT定位准确度为98.81%(83/84),良、恶性诊断准确率为91.67%(77/84)。结论:CT在妇科囊实性包块的诊断中,能清晰显示其内部特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定位准确率高,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对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papillary glioneuronal tumor,PGNT)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例PGNT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3例同时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仅行MRI增强扫描,对病变部位、大小、形态、边界、性质、信号特点、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及病理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4例PGNT均位于幕上,颞叶皮质区、额叶脑室周围白质区、三脑室及鞍区各1例。肿瘤最大径1.7~5.0 cm,3例病变边界较清楚、1例边界不清,肿瘤可呈囊实性(3例)、囊性伴壁结节样(1例)2种形态。平扫病变实性部分以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为主,囊性区内可见线条状T2WI低信号分隔及T1WI、T2WI低信号斑,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壁结节明显强化,线样分隔呈轻度强化,囊壁可呈无强化、环状轻度强化或明显强化。1例有轻度占位效应,2例瘤周轻度水肿,2例幕上脑室扩张。病理光镜下均可见特征性假乳头样结构。结论:PGN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在PGNT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确诊还需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4.
王坚锋 《现代保健》2011,(13):82-83
目的 回顾性分析19例骶尾部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19例骶尾部肿块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7例病理诊断为脂肪瘤,占37%,5例为皮脂腺囊肿,占26%,2例肌纤维瘤,占11%,2例神经鞘瘤,占11%,1例脊索瘤,占5%,1例脑脊膜膨出,占5%,1例外伤后血肿,占5%,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5%.结论 超声声像图根据骶尾部肿块的解剖位置,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为临床提供了必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Sertoli-Leydig cell tumor,SLCT)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3例卵巢SLCT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13例患者发病年龄为13~72岁,中位年龄31岁。8例患者(61.5%)血清睾酮水平升高并出现雄激素过多的临床表现,3例(23.1%)患者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另2例(15.4%)无明显临床症状。影像学主要表现为附件区囊实性或实性肿物。1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经组织学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卵巢SLCT,其中ⅠA期11例,ⅠC期2例。4例在病理诊断明确、前次手术间隔1~2个月后行二次手术,行患侧附件切除及盆腹腔多点活检。2例ⅠC期患者术后行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BEP)方案化疗。13例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女性有异常内分泌症状、附件区囊实性或实性肿物,应考虑卵巢SLCT的可能性;治疗以手术为主,术中和术后病理明确SLCT诊断,酌情联合化疗;建议术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神经鞘瘤的影像表现以及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了解影像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腔神经鞘瘤12例的CT及MRI表现,其中增强扫描7例,并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平扫表现为密度均匀者4例,增强呈均匀轻、中度强化;密度不均匀者8例,中心可见点状、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呈轻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MRI扫描,T1WI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上述表现和病理对照,密度或信号均匀者多由AntoniA区组成,密度或信号不均匀者多由AntoniA区和AntoniB区相互交错组成,AntoniB区集中在囊变、出血区。结论腹腔神经鞘瘤的影像表现与其病理改变有关,这些变化对正确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卵巢粒层细胞瘤(GCT)是一种少见的卵巢功能性肿瘤,占卵巢肿瘤的2%-5%。卵巢 GCT按照组织病理学类型分为成年型 GCT(AGCT)及幼年型 GCT(JGCT),其病因迄今尚未阐明。其临床上最常见临床症状为雌激素刺激症状。手术是卵巢GCT的首选治疗方法。卵巢GCT具有远期复发特点,目前认为其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抑制素(inhibin)水平、抗苗勒管激素(AMH)等可作为诊断卵巢 GCT的血清学标志物,为其复发提供一定的临床病理学诊断参考。研究发现,在 AGCT 中,翼状螺旋/叉头转录因子(FOXL)2基因中存在一个单一、复发的体细胞突变(402C→G),而在JGCT 患者中却少有该突变。FOXL2及其突变体对卵巢 GCT发展的病理生理作用,迄今尚不清楚。总之,卵巢 GCT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好,而复发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因其具有远期复发特点,所以应对该病患者坚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的常规超声表现,对其中6例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探讨。结果 14例卵巢卵泡膜纤维瘤均表现为低回声(10例后方回声增强和4例后方回声衰减),实性13例,囊实性1例,3例伴发腹水,14例内部血流信号均不丰富。6例造影病例主要表现为晚增强及不均匀低增强,2例造影病例行MR检查均误诊为畸胎瘤。结论卵泡膜纤维瘤有其特征性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超声造影能更准确反映肿瘤组织学特征及微循环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内囊状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小儿腹腔内囊状淋巴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腹痛5例,腹腔内包块3例,腹胀3例,其他手术术中发现1例。手术切除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1/8)。结论小儿腹腔内囊状淋巴管瘤常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B超、CT和MR I检查对该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