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12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产科的885例自然分娩的健康初产妇临床资料,分为采用控制胎头娩出速度,无保护会阴分娩的初产妇345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接生法分娩的初产妇5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产时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体重及产妇满意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妇会阴完整率、Ⅰ度裂伤比率分别为13.04%、77.97%,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会阴侧切和Ⅱ度裂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1.09、4.67、127.19、14.18,均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x2 =24.74,P<0.05),而产时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11.91,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x2=0.06,P>0.05),新生儿体重无显著性差异(t=1.28,P>0.05).结论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可提高初产妇会阴完整率,减轻了产妇会阴损伤的程度,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产时出血,无明显的不良分娩结局,提高产妇满意度和助产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水中分娩280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水中分娩产妇的产程、分娩疼痛、产道裂伤、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结局,以评价水中分娩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280例水中分娩作为水中分娩组,选择相同条件、同期经阴道自然分娩配对孕妇2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水中分娩的产程减痛程度、失血量及会阴裂伤、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水中分娩组第一产程活跃期 第二产程缩短;水中分娩宫颈扩张速度为2.62±0.46 cm/h(t=28.171,P<0.05),水中分娩组产妇入水后疼痛分级较入水前明显降低(x2=28.372,P<0.05);水中分娩组会阴侧切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x2=64.897,P<0.05).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2.581,P>0.05).水中分娩组新生儿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率较对照组低(x2=19.695,P<0.05).结论 水中分娩可减轻产妇的疼痛,缩短产程;对母亲、新生儿未见不良结局,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在降低会阴侧切率和促进阴道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2 573例,根据接生方法分为观察组(无保护会阴接生法)1 428例,对照组(传统接生法)1 145例。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损伤程度、会阴伤口感染率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1,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完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51,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会阴Ⅲ度裂伤,观察组产妇会阴Ⅱ度裂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4,P〈0.05);会阴Ⅰ度裂伤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0,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3,P〈0.05);新生儿轻度窒息率和重度窒息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519、0.531,均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能够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促进阴道分娩,值得在产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常规接生技术和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低危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铜陵市立医院妇产科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低危初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将通过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分娩的孕妇设为观察组(40例),常规接生技术分娩的孕妇设为对照组(40例),对两组产妇的会阴情况、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完整、会阴裂伤Ⅰ度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会阴侧切、会阴裂伤Ⅱ度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会阴裂伤Ⅲ度比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程中的疼痛0级、Ⅰ级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级、Ⅲ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低危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较常规接生技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的产妇,共117例,采用抓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的保护会阴分娩,做好常规护理,研究组59例,采用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并做好相关护理,比较两组的分娩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后2小时出血率、会阴侧切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3.39%、15.25%和1.69%,三项指标的发生率均明显要比对照组的更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Ⅰ度裂伤、Ⅱ度裂伤分别有6例和0例,会阴裂伤率为10.17%,对照组会阴裂伤率为22.41%,研究组产妇的会阴裂伤率要比对照组的更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应用到产妇分娩中,能够减少产妇会阴侧切和会阴裂伤,同时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限制性会阴侧切在改善分娩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4例孕产妇作对照组,实施非限制性会阴切开分娩,另选取34例孕产妇作研究组,实施限制性会阴侧切分娩,对比两组孕产妇各自分娩结局.结果(1)研究组、对照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分别为26.47%、58.8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研究组产妇的I度、Ⅱ度、Ⅲ度裂伤例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一例发生Ⅳ度裂伤;(2)研究组产妇产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限制性会阴侧切可减少会阴裂伤发生率,减轻裂伤程度,换届产后疼痛,在临进行推广应用更被患者与家属所认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状况,分析影响会阴侧切的因素,为控制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实业街院区房妇产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经阴道分娩的产妇9 200例,统计产妇会阴侧切率及裂伤程度,分析影响会阴侧切的相关因素.结果 9 200例产妇会阴侧切率为31.40% (2 889/9 200),会阴正中切率为5.00% (460/9 200),会阴裂伤为52.95% (4 871/9 200),裂伤中以Ⅰ度为主,占46.50%,其次为Ⅱ度裂伤,占6.45%,未发生会阴Ⅲ度及Ⅳ度裂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合并症、胎吸产钳助产、第二产程延长、会阴条件差、羊水污染、胎儿体重>3 5009、胎儿宫内窘迫与会阴侧切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628、0.637、0.612、0.827、0.704、0.742、0.704,均P<0.05),而初产妇与会阴侧切无显著相关性(r=0.217,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妊娠合并症、胎吸产钳助产、第二产程延长、会阴条件差、羊水污染、胎儿体重>3 500g、胎儿宫内窘迫均是会阴侧切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42、1.913、1.774、1.973、1.883、1.880、1.958,均P<0.05).结论 多种因素影响产妇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产科应综合考虑,以控制会阴侧切,改善产妇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无保护会阴阴道自然分娩与常规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 5年6月收治的228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阴道分娩方法,研究组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比较两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产妇疼痛程度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以及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阴道自然分娩技术可以降低会阴侧切率,产妇的会阴裂伤程度以及疼痛程度较轻,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在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及促进产程的作用。方法选取600例在医院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接生技术实施分娩,观察组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实施分娩,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中转剖宫产率、阴侧切率、会阴完整率、会阴侧切、会阴裂伤、会阴水肿、会阴疼痛、分娩产程及新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而中转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会阴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会阴裂伤程度、会阴水肿程度、会阴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短于对照组,产后2 h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软产道裂伤、新生儿锁骨骨折、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能有效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减轻产妇会阴损伤程度,缩短产妇第二产程,减轻产妇分娩痛苦及提高产妇舒适性,降低产妇及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且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延长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31例第二产程延长产妇,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分成3组:自然分娩组、阴道助产组和剖宫产组,比较3组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结局情况,并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中第二产程延长原因.结果 在131例孕妇中,自然分娩79例(60.3%),阴道助产24例(18.3%),剖宫产28例(21.4%).3种分娩方式第二产程延长时间无显著性差异(F=4.9,P>0.05),产后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x2=0.6,P>0.05),新生儿体重无显著性差异(F=0.5,P>0.05),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F=9.1,P >0.05).导致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中,阴道分娩组(自然分娩组和阴道助产组)第二产程延长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而剖宫产组主要原因为胎位异常和胎头下降停滞,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5.1、18.9、43.1,均P<0.05),而导致第二产程延长原因中的巨大儿、胎儿窘迫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8、3.7,均P>0.05).结论 第二产程延长不是阴道助产或剖宫产指征,对母婴预后无不良影响,不可机械遵守第二产程时限,以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产程标准管理对分娩方式、产程、新生儿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和美妇儿医院妇产科进行试产的1 000例单胎妊娠、足月、头位孕妇进行研究,其中500例采用新产程标准进行助产管理(新产程组)、500例采用旧产程标准进行助产管理(旧产程组),对比两组的分娩方式、产程、新生儿分娩结局等指标.结果 新产程组产妇的产时潜伏期、第一产程时间均显著长于旧产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788、14.569,均P<0.05);新产程组产妇和旧产程组的第二、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81、1.679,均P>0.05);新产程组产妇的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率、产后出血率、产时发热率均显著低于旧产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871、4.624、11.390、4.948、4.466,均P<0.05);新产程组产妇和旧产程组的切口感染、会阴裂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16、2.016,均P>0.05);新产程组新生儿的1min Apgar评分低于旧产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318,P<0.05);新产程组和旧产程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t值分别为1.162、1.809、1.657,均P>0.05).结论 采用新产程标准进行助产管理有助于减少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率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结合体位护理在无保护会阴接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无保护会阴接生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体位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100例.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疼痛情况、产后会阴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会阴无保护分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奉化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126例正常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63例产妇采用无会阴保护状态下分娩,对照组63例产妇采用传统托肛会阴保护法状态下分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完整性比率为22.22%,高于对照组,而Ⅰ级裂伤和Ⅱ级裂伤比率分别为73.01%和4.7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5,P<0.05),会阴侧切的比率为12.69%,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4,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部疼痛程度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04,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为95.23%,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143,P<0.05)。结论会阴无保护分娩简单实用,且很大程度常降低会阴侧切率,有效保护和减少了会阴损伤,减轻产妇伤口疼痛及会阴侧切术对生活的影响,从而提高初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第二产程使用侧卧位分娩方式对母婴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进行阴道分娩的12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取仰卧膀胱截石位,研究组采取侧卧位。比较两组的产程、会阴侧切以及Ⅱ度会阴裂伤数量、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产后出血量。结果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会阴侧切及Ⅱ度会阴裂伤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2及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使用侧卧位分娩方式,有利于保护产妇会阴部,降低出血量,改善新生儿脐血pH值。该方式的使用对于硬件要求不高,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初产妇侧卧位分娩联合无保护会阴接生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12月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100例,其中50例初产妇行侧卧位分娩联合无保护会阴接生法为观察组,50例初产妇行传统接生法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初产妇在会阴侧切率、会阴完整率、会阴水肿率、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初产妇分娩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水肿率、第二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分娩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中应用侧卧位分娩联合无保护会阴法,能减少会阴侧切和会阴裂伤,有效地降低了会阴水肿率,缩短了第二产程时间,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保障了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助产方式对于降低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12月间34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传统助产方式助产,观察组产妇接受改良助产方式助产。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及裂伤程度、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分娩时会阴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会阴完整率、侧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23.100、11.442,均P<0.01),而会阴Ⅰ度裂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7.553,均P<0.01),两组会阴Ⅱ度裂伤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901,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VA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2.128、23.272、39.637,均P<0.05),而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t=0.000,P>0.05)。结论改良助产方式可较好的保护会阴,降低会阴侧切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然娩肩法对预防产科肩部难产及新生儿产伤的价值,以指导选择分娩方案。方法选择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2013~2014年经阴道分娩的5 466例产妇为观察组,等待宫缩后行自然娩肩法助产;将该院2011~2012年经阴道分娩的5 771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未予特殊处理。比较两组肩难产及新生儿产伤发生率、肩难产产妇产程及出生体重、自胎头娩出到胎儿前肩娩出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率、其他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产妇会阴Ⅲ度裂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肩难产5例,对照组肩难产22例;新生儿产伤:观察组3例,对照组18例;自胎头娩出到胎儿前肩娩出时间:观察组(77.3±10.5)s,对照组(90.5±11.5)s;产妇会阴Ⅲ度裂伤:观察组0例,对照组17例。上述各项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肩难产产妇产程及出生体重、其他新生儿并发症及入住NICU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待宫缩后自然娩肩法助产能够有效预防肩难产及新生儿产伤,且不会增加新生儿窒息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产妇分娩时进行综合系统评估对限制会阴侧切的效果.方法 选择温州市中医院妇产科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初产妇2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1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产程护理,按产科传统的服务模式进行,观察组在分娩期当胎头拔露至2.5cm左右运用系统综合评估方法进行评估,≥20分时给予会阴切开,<20分时限制会阴切开,比较两组孕产妇会阴情况及母婴结局.结果 对照组140例初产妇中,会阴侧切率为35.00%(49/140),会阴完整率为7.86%(11/140),会阴裂伤率为57.14%(80/140),观察组分别为22.14%(31/140)、17.14%(24/140)、60.71%(85/140),观察组会阴侧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670,P<0.05),会阴完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518,P<0.05),两组会阴裂伤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369,P>0.05).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产后6h会阴疼痛VAS比较无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017、0.236,均P>0.05),观察组会阴疼痛VAS在产后12h、24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367、2.948,均P<0.05),且产后恢复性交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t=3.037,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1min和5min)比较无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217、0.206,均P>0.05),新生儿头皮血肿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515,P>0.05).结论 综合系统评估可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有助于保持会阴完整,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自由体位联合拉玛泽呼吸法在缓解阴道分娩产妇产程疼痛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10例产妇为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联合拉玛泽呼吸法分娩.选取该院妇产科2016年9至1 1月收治的220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疼痛、产程进展、母婴结局等.结果 观察组疼痛程度分级较低,以0级、Ⅰ级疼痛为主,对照组疼痛程度分级较低,以Ⅱ级为主,两组产妇产程疼痛分级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第一产程中的加速期时间、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681、-4.567、-2.451,均P<0.05),两组产妇潜伏期、减速期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522、-1.682,均P>0.05).观察组转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8.462、12.394、9.005、4.537,均P<0.05).结论 自由体位联合拉玛泽呼吸法能够减少阴道分娩产妇产程疼痛,促进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