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缺氧微环境是实体肿瘤的重要特征。近年研究发现,缺氧可通过影响肿瘤非编码转录组学调控肿瘤生物学行为。非编码RNA能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表观遗传水平调节基因表达,其表达谱改变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在缺氧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不可小觑。目前研究证实,缺氧条件下微小RNA(miRNA)可通过缺氧诱导因子(HIFs)通路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但是对缺氧条件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研究非常有限,其影响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成瘤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研究表明,缺氧诱导的lncRNA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关系密切,在临床疾病尤其是肿瘤诊治方面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将综述缺氧条件下lncRNA表达的变化及其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涉及多种遗传学和环境因素,其生存率低及易复发性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基因组计划近年的研究显示,在基因组序列中仅有不到2%的核酸序列可用于编码蛋白质,其余98%以上的序列不编码任何蛋白质,这些基因序列一度被认为是无功能序列,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却表明这些无功能序列蕴含着...  相似文献   

3.
卵巢癌中相关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涉及多种遗传学和环境因素,其生存率低及易复发性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基因组计划近年的研究显示,在基因组序列中仅有不到2%的核酸序列可用于编码蛋白质,其余98%以上的序列不编码任何蛋白质,这些基因序列一度被认为是"无功能序列",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却表明这些无功能序列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功能。这些"无功能序列"中大多数为长度超过200个碱基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ncRNA是由哺乳动物基因组编码的长度超过200 bp的一组内源性细胞RNA,近年来学者们己经发现了许多与恶性肿瘤有关的lncRNA,并认为它们可能在调控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概述了lncRNA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碱基的RNA分子。由于不参与编码形成蛋白质分子,早期观点普遍认为lnc RNA分子是基因组转录过程中形成的副产物,被定义为不具备生物学功能的转录组"背景噪音"。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lnc RNA分子首先由数千个基因位点转录形成,随后,经过加工的成熟lnc RNA分子在动物胚胎发育、基因表达调节以及疾病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性调控作用。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在多种人类肿瘤疾病中,部分特异性lnc RNA分子的表达水平在疾病进展的各时期中发生显著了变化。在妇科恶性肿瘤中lnc RNA分子表达变化以及lnc RNA通过上下游靶向分子对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也有了许多报道。综述这一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机体内大约70%的RNA不编码蛋白质,其中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一类被称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lncRNA虽然不编码蛋白质,但具有复杂的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lncRNA的表达具有时间特异性、组织特异性和疾病特异性的特点,近年来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受到重视,被看作是有潜力的肿瘤标记物以及治疗靶点。上皮性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卵巢癌,目前尚缺乏敏感的早期筛查指标和有效治疗方案,且病死率仍位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关于lnc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量变化、功能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方兴未艾,并成为研究热点。总结目前发现的lncRNA对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lncRNA发挥作用的相关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上皮性卵巢癌发病机制,发掘更加敏感的肿瘤标记物以及更加有效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卵巢癌是妇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较高,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大多数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研究显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调控卵巢癌的进展尤其是增殖侵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种lncRNA在卵巢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或低表达,通过调控下游信号通路、分子海绵作用激活下游靶向分子、调控蛋白的表达等方式促进或抑制卵巢癌的增殖侵袭。敲除或沉默高表达的lncRNA能抑制卵巢癌的增殖侵袭,这些都可能是卵巢癌诊断和治疗的靶点。有些lncRNA还与卵巢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生存期等预后因素相关,其也可能是预测预后和结局的标志物。综述lncRNA在卵巢癌增殖侵袭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卵巢癌的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机体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均发挥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功能失调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因其数量大、种类多且功能多变,成为近年来多种疾病机制研究的热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和lncRNA之间关系密切。lnc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越来越多,随着研究技术和方法不断进步,探明其对子宫内膜癌的调控机制,将有助于深入揭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也可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有望作为新的预后相关标记物和药物治疗的靶点。现综述lnc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 HOX 转录反义RNA(HOTAIR)是一种典型的反义长链非编码RNA,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升高,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HOTAIR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机制研究发现其抑制大量抑癌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等各个环节,通过调节放疗耐受、抗逆转录和免疫靶向助力晚期宫颈癌治疗,在宫颈癌的遗传易感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与肿瘤进展及不良预后有显著相关性。未来根据HOTAIR的分子机制设计治疗靶点,通过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临床试验证实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将为宫颈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妇科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包括手术和化疗在内的治疗方案取得一定疗效,但卵巢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仍不令人满意。一是由于多数卵巢癌早期无明显症状,诊断时已是晚期;二是归因于卵巢癌复发率及化疗耐药性的提升。降低卵巢癌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对化疗耐药的有效预测。研究与卵巢癌相关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模式对促进诊断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产生至关重要,并为药物设计、治疗和耐药性提供新的研究靶点。近年来,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作用日益凸显。已在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中发现lncRNA的异常表达,但其在疾病病因学和生物学的确切作用尚不清楚。随着对卵巢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已有报道lncRNA的异常表达与铂类/紫杉醇耐药有关。综述近年来lncRNA在卵巢癌化疗耐药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曾经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噪音"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lnc 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nt)的RNA,其本身并不编码蛋白,但其与生物信息学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涉及表观遗传调控、细胞周期调控、m RNA降解、肿瘤耐药等多个方面,对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诊断及预后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其在与激素以及P53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学者们借助多种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对lnc RNA功能及其分子调控机制进行解析,发现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来源细胞间lnc 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而且,lnc RNA的异常表达与多种恶性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lnc RNA与妇科肿瘤相关性的研究为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卵巢癌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困难,而提高早期诊断率至关重要。间皮素(mesothelin,MSLN)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卵巢癌肿瘤微环境中起到重要作用。MSLN是一种糖蛋白,在许多癌症(包括卵巢癌和间皮瘤)中过表达,在细胞存活、增殖和肿瘤进展、黏附中起作用。CA125是MSLN的配体,两者相互结合成为MSLN:CA125复合体,介导卵巢癌细胞腹膜种植。MSLN的肿瘤特异性表达可用于癌症早期诊断,评估卵巢癌的治疗效果,检测原发肿瘤和转移病灶的分布,成为新治疗靶点并进行肿瘤免疫靶向治疗。尽管已开展的MSLN靶向免疫毒素、抗MSLN嵌合抗体等药物和肿瘤疫苗的临床试验提示MSLN可作为潜在肿瘤治疗靶点,改善肿瘤治疗的临床效果,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MSLN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肿瘤微环境是一个由肿瘤细胞、基质细胞、细胞因子、免疫细胞等共同构成的肿瘤局部的病理环境,具有组织缺氧、酸中毒、间质高压等特点。肿瘤微环境中大量的生长因子、蛋白水解酶以及免疫炎性反应共同作用于肿瘤细胞表面,对细胞的增殖、转移、分化等产生重要影响。卵巢癌早期症状不典型、转移迅速,预后差,已成为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肿瘤之一。综述肿瘤微环境与卵巢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卵巢Brenner瘤是卵巢肿瘤的罕见病理类型,可分为良性、交界性/非典型增殖性及恶性。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术前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学检查。近年研究发现卵巢恶性Brenner瘤(malignant Brenner tumor,MBT)由卵巢良性Brenner瘤逐渐进展而来,且发生过程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CCND1、鼠双微体基因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A,CDKN2A)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ɑ(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catalytic alpha polypeptide,PIK3CA)等基因变异有关。卵巢Brenner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其中卵巢MBT术后可辅以铂类-紫杉醇方案化疗,并有望针对其致癌位点进行靶向治疗,而分期是重要的预后因素,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卵巢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低,病因不明确,以年轻女性多见,多为单侧肿块,常因月经不规则出血或体检发现腹部包块而就诊。影像学检查可见“湖岛征”、“快进慢出”和“向心性强化”等改变。病理组织学见单侧类圆形囊实性肿块,“假小叶”为特征性病变。免疫组织化学可见抑制素、波形蛋白和肌动蛋白等阳性表达。确诊主要通过病理组织学诊断,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术前诊断困难,容易与卵巢纤维瘤、卵泡膜细胞瘤、卵巢库肯勃瘤和颗粒细胞瘤等相混淆。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多采用患侧肿瘤切除术或附件切除术,术后预后较好,卵巢功能可恢复正常。对于肿瘤细胞出现核分裂象和坏死较多时,需警惕复发风险,建议长期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16.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妇科肿瘤的首位,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杀手。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调查显示,卵巢癌是与肿瘤相关的女性五大死因之一。上皮性卵巢癌占全部卵巢癌病例的近90%,且病情进展迅速,但由于缺乏早期临床表现和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手术治疗困难,预后较差。近年卵巢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易早期转移及浸润,是造成其死亡率高的原因。卵巢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已成为其研究热点。早期发现有效的卵巢癌转移相关分子标记物并对其进行靶向治疗是提高卵巢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方法。除目前临床应用的糖类蛋白125(CA125)外,跨膜糖蛋白(CD44)、E-钙黏蛋白和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等生物学分子有望成为诊断卵巢癌早期转移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