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检测分析,了解徐州地区宫颈癌HPV感染情况及HPV感染与宫颈癌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核酸分子杂交系统对142例宫颈癌患者行HPV分型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①142例宫颈癌患者中,136例HPV阳性,HPV感染率95.78%。其中单一感染117例(86.03%),多重感染19例(13.97%),两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共检测出13种基因型:单一感染8种,由高到低依次为HPV16(66.18%)、18(6.62%)、31(5.88%)、58(2.21%)、45(2.21%)、33(1.47%)、6(0.74%)和CP8304(0.74%)。而HPV68(2.94%)、52(2.21%)、66(1.47%)、39(0.74%)、11(0.74%)仅出现在多重感染中。HPV16总感染率为77.94%,明显高于其他各型(P<0.01)。而HPV18总感染率7.35%与HPV31、58、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HPV感染率在宫颈癌各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临床分期间无确定关系,但随着病理分级的加重呈降低的趋势。结论:徐州地区宫颈癌患者以HPV单一感染为主,主要为HPV16,其次为HPV18、31、58;未发现多重感染增加宫颈癌的发生风险;HPV感染不影响宫颈癌的进展及肿瘤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早在 18 42年 ,Rigoni-Stern[1] 就推测宫颈癌的发生与性传播感染有关。到了 1974年 ,zurHausen[2 ] 首次提出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与宫颈癌有密切关系 ,或因果关系。到目前为止 ,已发现超过 75种不同的HPV ,大约 35种可感染生殖道粘膜 ,其中 13种与宫颈癌有关。根据HPV亚型与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关系 ,将HPV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3] 。HPV 6、11型为低危型 ,HPV 16、18、31、33、35型为高危型。HPV 16型最常见 ,在至少 5 0 %的宫颈癌中能发现 ,大部分有关HPV致癌机制的研究都集中于HPV 16…  相似文献   

3.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阴道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可能是造成HPV持续感染继而发生宫颈病变的伴随因素。正常女性阴道微生物多样性较低,仅由少数几种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构成主要菌群。随着对细菌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阴道菌群中非乳酸杆菌属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加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存在密切联系。标志性的阴道微生物可能通过多种分子机制与宿主细胞及HPV相互作用,导致阴道局部免疫抑制、慢性炎症的状态,从而造成HPV持续感染及宫颈病变。重建阴道微生态平衡状态尤其是乳酸杆菌为主的阴道菌群是未来HPV感染及相关宫颈病变治疗的新途径。本文就阴道微生物多样性改变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发生的研究观点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女性人群中感染率较高,与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关系密切。目前公认HPV是引起上述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子宫颈癌是一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全世界每年约有四十七万新发病例,并导致23万人死亡。随着分子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的发展,对HPV的检测和治疗成为预防子宫颈癌的重要手段。HPV疫苗研究及临床应用也进入崭新的时代。对HPV与子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唯一可以明确的导致宫颈癌的致病因子,但HPV感染并不等于已是宫颈癌或者宫颈癌前病变,而提示有一种向宫颈病变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有效的筛查和预防是降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发生的有效措施。宫颈阴道部处于阴道微环境中,正常阴道微环境是由阴道解剖结构、微生物菌群、局部免疫及机体的内分泌调节功能组成,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而当阴道菌群、pH值、局部免疫、雌孕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导致机体对HPV易感性增加,清除力降低。鉴于阴道微环境与HPV感染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就HPV感染与阴道微环境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唯一可以明确的导致宫颈癌的致病因子,但HPV感染并不等于已是宫颈癌或者宫颈癌前病变,而提示有一种向宫颈病变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有效的筛查和预防是降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发生的有效措施。宫颈阴道部处于阴道微环境中,正常阴道微环境是由阴道解剖结构、微生物菌群、局部免疫及机体的内分泌调节功能组成,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而当阴道菌群、pH值、局部免疫、雌孕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导致机体对HPV易感性增加,清除力降低。鉴于阴道微环境与HPV感染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就HPV感染与阴道微环境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现已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其主要致病因素。HPV通过机体的细微损伤入侵,HPV E6和E7癌蛋白中的1种或2种持续表达是高危型HPV感染致瘤的关键所在,检测高危型HPV感染及病毒癌蛋白仍不能有效预防宫颈癌。研究者们正着手研制针对HPV的病毒疫苗,从源头预防HPV感染,以期实现宫颈癌的一级预防。目前已有针对HPV16/18型的二价疫苗Cervarix和针对HPV16/18/11/6型的四价疫苗Gardasil的认证上市,预防性HPV疫苗已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使用并取得显著效果。新一代预防性HPV疫苗在解决疫苗的成本、持久性和广谱免疫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宫颈癌有望成为人类抗肿瘤史上第一个可以预防的癌症。综述近年HPV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预防性HPV疫苗的应用研究与现状。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率及其基因型的分布。方法:用PCR-RFLP法检测239例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患者HPV感染并进行分型。先用PGMY09/11共同引物扩增生殖道粘膜型HPV L1区的高度保守区,然后联合使用RsaⅠ、MseⅠ、PstⅠ和HaeⅢ4个限制性内切酶对阳性PCR产物进行酶切,利用不同的酶切片段鉴定HPV的基因型。结果:在239例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共检出205例(85·8%)HPV感染,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CINⅡ~Ⅲ)和宫颈癌中HPV感染率分别是66·7%,89·9%和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中共检出22型HPV,其中主要基因型及其感染率分别是HPV16(45·6%)、58(12·1%)和52(6·3%)。结论: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中HPV感染的基因型至少可达22型,其中以HPV16、58和52为最常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植物提取物植酸酮在不同作用时间对两种宫颈癌细胞系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培养基稀释植酸酮妇科清洗装置Ⅱ型1号及2号至相应浓度,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对宫颈癌HeLa细胞[腺癌,含人乳头状瘤病毒18(HPV18)基因]及Caski细胞(鳞癌,含HPV16基因)不同时间点的增殖抑制率。结果:植酸酮妇科清洗装置Ⅱ型1号及2号试剂对HeLa及Caski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植酸酮妇科清洗装置Ⅱ型1号及2号试剂对HeLa及Caski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增殖抑制率随给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浓度为5 860 mg/L、5 500 mg/L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同一给药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对细胞增殖抑制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酸酮对宫颈癌细胞系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可为临床上植酸酮抗HPV治疗宫颈病变及宫颈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术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门诊行LEEP术并参与术后随访至少一次的CIN患者临床资料,共297例,分析其临床病理指标、术后HPV分型检测及病变残留或复发等情况。结果:LEEP术后HPV阳性率为14.5%(43/297)。LEEP术后HPV感染与切缘情况、病变累及外阴和/或阴道壁具有相关性(P<0.05)。术后HPV阳性69.8%(30/43)在首次复查时发现,30.2%(13/43)为HPV首次复查转阴后再次感染。LEEP术后高危型HPV阳性与病变残留或复发具有相关性(r=0.401,P=0.000)。手术前后HPV同一型别持续感染发生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风险明显高于HPV不同型别感染(χ2=5.619,P=0.046),常见型别是HPV16、HPV58。结论:术前CIN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和/或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及切缘阳性是术后HPV感染的高危因素,LEEP术后HPV分型检测对预测病变残留或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HPV16和HPV18型导致全球大约70%的宫颈癌。宫颈癌普查可减少宫颈癌发生的危险,但不能阻止HPV的感染。很多报道表明,有效的HPV疫苗可以减少HPV相关的宫颈癌、生殖道疣状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为了有效预防这类疾病,全世界开展了HPV预防性疫苗的研究。目前临床应用的HPV疫苗有HPV 2价疫苗、4价疫苗及9价疫苗,它们可以有效预防相应HPV类型的感染,从而大量减少与此相关的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就HPV、宫颈癌及这3类HPV疫苗的免疫原性、接种剂量的数量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已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是官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但免疫功能正常的感染者.大部分HPV感染会在几个月内自发清除,所以了解影响HPV清除和持续的相关因素及免疫系统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由于HPV感染主要发生在女性下生殖道局部,因此局部微环境对HPV感染结局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一氧化氮(N...  相似文献   

14.
已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但免疫功能正常的感染者,大部分HPV感染会在几个月内自发清除,所以了解影响HPV清除和持续的相关因素及免疫系统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由于HPV感染主要发生在女性下生殖道局部,因此局部微环境对HPV感染结局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一氧化氮(NO)是慢性感染致肿瘤形成微环境中的关键组分,且HPV感染、吸烟、多产和炎症等因素均可诱导宫颈局部产生NO,参与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世界卫生组织唯一建议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筛查的恶性肿瘤,各个国家和地区宫颈癌筛查方案不尽相同,目前的筛查方案主要有:巴氏涂片法、液基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检测法及肉眼检查等。推行合理筛查方案对各个地区的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预防工作极为重要。目前宫颈癌筛查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筛查人群、筛查间隔时间和筛查方案等,就目前宫颈癌筛查存在的问题及各个方案的应用及联合应用的可行性、优缺点和新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18~25个核苷酸小分子组成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大量研究表明,miRNA在细胞增殖、凋亡和肿瘤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有关miRNA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在宫颈癌中mi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异常,提示其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关于miRNA在宫颈癌中表达异常的调控机制目前研究较少,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现就宫颈癌中miRNA的异常表达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宫颈癌肿瘤微环境包括宫颈癌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免疫细胞、细胞外基质等成分。对于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的宫颈癌,HPV可通过激活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促进宫颈癌变。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2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其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并与微环境中多种成分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此外,多种免疫细胞包括郎格汉斯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也参与了宫颈癌微环境的构成,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宫颈癌肿瘤微环境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宫颈癌提供依据。综述近年宫颈癌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18~25个核苷酸小分子组成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大量研究表明,miRNA在细胞增殖、凋亡和肿瘤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有关miRNA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在宫颈癌中mi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异常,提示其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关于miRNA在宫颈癌中表达异常的调控机制目前研究较少,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现就宫颈癌中miRNA的异常表达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妇科门诊就诊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况及其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相关性,为HPV感染防治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HPV检测的1 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年龄范围为21~65岁,就诊原因主要包括生殖内分泌疾病、阴道分泌物异常、既往HPV感染、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妇科体检,记录妇科检查时肉眼观察下的宫颈外观,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对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分析不同年龄、就诊原因和宫颈外观者的HPV感染情况。结果: HPV的总感染率为40%(452/1 130)。前5位最常见的HPV感染型别依次是HPV16,58,52,51和18型。在就诊患者中,60~65岁年龄组HPV感染率最高,达74.07%;因阴道分泌物异常就诊患者HPV感染率最高(54.57%),其次是因既往HPV感染者(50.77%)。宫颈光滑组及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组间HPV总感染率(39.94% vs. 40.08%)、高危型HPV感染率(33.75% vs. 34.09%)、低危型HPV感染率(4.33% vs. 3.93%)、疑似高危型HPV感染率(1.86% vs. 2.07%)、单一型别HPV感染率(28.95% vs. 28.10%)和多重型别HPV感染率(10.99% vs. 11.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无关,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高龄、阴道分泌物异常及既往HPV感染患者HPV筛查,及时发现HPV持续感染,针对性地予以干预,有效预防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HPV疫苗在宫颈癌预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免疫治疗也成为了宫颈癌治疗的新模式,尤其对于手术、放化疗效果不佳和术后转移及晚期复发的患者,免疫治疗尤为重要。免疫治疗的策略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疫苗治疗、树突状细胞免疫疗法和过继细胞免疫疗法。目前,相关的免疫疗法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治疗的研究中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综述宫颈癌中的免疫治疗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从而为宫颈癌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