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及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5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信息、组织病理信息、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R、PR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及肿瘤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不同手术病理分期、不同肿瘤组织学分级及不同病理类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病理分期及肿瘤组织学分级与P53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不同手术病理分期间及不同组织学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其他类型内膜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及不同组织学分级间呈正相关,不同手术病理分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P53、Ki-67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53、Ki-67的阳性表达及ER、PR的缺失表达提示肿瘤组织的分化差、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ER、PR的表达对临床指导内分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对子宫内膜癌活检组织进行分子标记物的分子特征检测,有助于术前评估分期并指导确定手术范围、评估子宫内膜癌预后并指导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和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66例子宫内膜癌的ER、PR、Ki-67和p5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及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的相关性.结果 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在正常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到内膜癌的表达逐渐升高(χ2值分别为16.23、16.23;7.10、5.01,均P<0.05),而ER、PR表达相反,但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76、9.69;16.23、10.40,均P<0.05).p53随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增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Ki-67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无关(均P>0.05).结论 ER、PR、p53和Ki-67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三叶因子3(TFF3)和雌激素受体(ERα、ER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例正常子宫内膜,22例不典型增生及8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FF3、ERα及ERβ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浸润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 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子宫内膜癌中TFF3阳性率分别为28.6%、36.4%和65.9%,ERα阳性率分别为92.8%、86.4%和53.7%,ERβ阳性率分别为78.6%、72.7%和48.8%,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202、13.702、7.127,均P<0.05).TFF3的表达与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值分别为11.709、10.125、4.840,均P<0.05),与浸润程度无关;而ERα、ERβ则与组织分化及肌层浸润程度有关(均P<0.05),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检测TFF3、ERα和ERβ的表达,有助于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而TFF3的检测更有可能成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又一指标,并且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金属硫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中MT及ER、PR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癌中,MT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但与肌层浸润无明显关系。另外,MT的表达还与ER、PR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联合测定ER、PR和MT含量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以及其与临床和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病理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浸润转移等ER、PR、CerbB-2、Ki-67各项表达情况。结果手术-病理分期Ⅲ期~Ⅳ期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而Ⅱ期和Ⅲ~Ⅳ期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I期,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3、5.35、6.92、6.02、7.23、7.83、6.85、7.03,均P<0.05)。组织学分化G3级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G1级和G2级者,而G2、G3级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G1级者,且G3级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G2级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53、6.68、7.90、7.24、9.22、12.64、6.82、7.53,均P<0.05)。肌层浸润深度>1/2者ER、PR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肌层浸润深度≤1/2者和无肌层浸润者,而肌层浸润深度>1/2者CerbB-2、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肌层浸润深度≤1/2者和无肌层浸润者,且肌层浸润≤1/2者CerbB-2、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肌层浸润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4、7.63、7.54、7.16、5.86、7.02、6.06、7.44,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4、7.63,均P<0.05),而有淋巴结转移者和无淋巴结转移者CerbB-2、Ki-67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1.22、2.05,均P>0.05)。结论 ER、PR、CerbB-2、Ki-67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有密切相关性,联合应用可作为判断疾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比较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与单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高危影响因素及其对复发与预后意义.方法 对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2005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治疗的30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31例(A组,10.1%),其余276例为单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B组,89.9%),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细胞学分型、腹水细胞学、淋巴结转移,复发率、3年无病存活率、3年总存活率等资料.结果 A组相比于B组,其肌层深度浸润较浅、组织分化程度好、PR阳性检测率高、ER阳性检测率高、复发率低、3年无病存活率高、3年总存活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065、6.285、4.480、6.813、4.98、12.45、17.87,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病理分期、年龄、绝经率、体重指数、腹水细胞学阳性率、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7、2.31、1.22、1.76、1.21、2.04、2.57,均P>0.05).结论 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可能为雌激素依赖性肿瘤,肌层浸润较浅,组织分化好,相较单纯的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其高危因素少.患者术后复发率低,3年无病存活率高,3年总存活率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126例子宫内膜分泌不良的不孕妇女分别使用雌、孕激素类药物治疗(A组60例),单纯孕激素治疗(B组66例),用流式细胞仪定量观察用药前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含量及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A组用药后ER、PR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且组织学变化接近正常月经周期内膜或与其同步。而B组用药前后ER、PR含量及组织学观察无明显变化(P>0.05,P>0.05),部分病例的ER、PR含量有下降趋势。提示对ER、PR含量低下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者,合理使用雌、孕激素类药物治疗,可提高靶细胞的受体含量、使内膜发育得到改善,是不孕症治疗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7(GRB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子宫内膜癌组)、38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癌组织(正常对照组)中GRB7和HER2的表达,并分析两者阳性率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3组GRB7和HER2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癌组GRB7和HER2蛋白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子宫内膜癌组GRB7和HER2蛋白阳性率高于不典型增生组(均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及HER2蛋白表达的患者GRB7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肌层浸润深度的患者HER2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RB7和HER2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5,P<0.05)。结论GRB7和HER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抑癌基因(P53)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在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7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的ER、PR、P53、VEGF表达情况,分析ER、PR、P53、VEGF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ER、PR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53、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ER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VEGF阳性表达率与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PR阳性表达率随着肌层浸润深度、细胞分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虽然PR随着病理分期的增加而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P53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病理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虽然随着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也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ER、PR、P53及VEGF阳性表达状况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可反映子宫内膜癌病变程度,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术前分期,并确定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联合孕激素受体(PR)蛋白表达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辅助价值及治疗指导效果。方法 选择东阳市人民医院巍山分院2020年1月—2022年9月子宫肌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手术提取子宫肌瘤病灶组织和正常子宫组织。介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组织中ER、PR蛋白阳性率;查阅患者病历资料,分析不同临床特征下ER、PR蛋白表达阳性率;绘制ROC曲线,分析ER联合PR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指导效能。结果 ER与PR蛋白在子宫肌瘤患者病灶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9.38%和63.54%,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4.17%和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子宫肌瘤病灶组织ER与PR蛋白表达于细胞质与细胞核,呈棕褐色、棕黄色,着色度较高;而正常组织中阳性染色细胞较少,ER与PR蛋白着色程度较低;子宫肌瘤患者病灶组织中ER和PR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病理类型、绝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ER联合PR治疗子宫肌瘤指导灵敏度为93.75%,显著高于单一蛋白(70.31%和82.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特异度为72.86%,显著低于单一指标(85.00%和89.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R和PR蛋白在子宫肌瘤患者中呈高表达,其表达阳性率与病理类型和是否绝经有关,二者联合检测能提高治疗指导灵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ER、PR、C—erbB-2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ER、PR、C—erbB-2在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在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以及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的阳性表达率(58.5%、71.7%、41.5%)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36.O%、38.0%、20.0%)和甲状腺正常组织(4.0%、8.0%、4.0%)(P〈0.05)。甲状腺癌患者中年龄〈40岁组ER、PR阳性率(76.5%、91.2%)远高于≥40岁年龄组(26.3%、36.8%),女性ER、PR阳性率(69.8%、83.7%)高于男性(10%、20%);乳头状癌阳性率远高于其它分型(P〈0.05)。ER、PR在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而C—erbB-2的表达无淋巴结转移者远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C—erbB-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甲状腺癌、甲状腺瘤、甲状腺正常组织中均可检测到ER.PR、C—erbB-2的阳性表达,以甲状腺癌最高,提示女性激素可能是诱发甲状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ER、PR、C—erbB-2在乳头状癌阳性率远高于其它分型,提示乳头状癌可能是女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在甲状腺癌中,ER、PR与C—erbB-2的表达呈负相关。联合检测ER、PR、C—erbB-2为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判断甲状腺癌的恶性程度、预后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雌孕激素受体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雌、孕激素受体(ER、PR)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上皮性卵巢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明确ER、PR在上皮性良、恶性卵巢肿瘤以及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不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病理类型中的表达,从而对上皮性卵巢肿瘤的诊断、内分泌及基因治疗提供依据,以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方法:对60例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R、PR;采用SPSS软件χ2检验、四格表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在上皮性卵巢良性肿瘤(22例)中ER阳性率27.27,PR阳性率22.72,阳性率较低;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38例)中的阳性率较高(ER76.32、PR71.05),两者比较,χ2=13.79、χ2=13.07,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②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不同临床分期ER、PR的表达不同,随着临床期别的上升ER、PR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早(Ⅰ、Ⅱ)、晚(Ⅲ、Ⅳ)期比较,四格表确切概率法P>0.05,无显著性差异。③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ER、PR在不同的病理分级中的阳性表达率不同,在高分化组的阳性率最高,在低分化组阳性率最低,P>0.05,无统计学意义。④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不同病理类型的ER、PR表达不同,浆液性(21例)与粘液性(15例)肿瘤均呈高表达,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ER、PR的阳性表达在上皮性卵巢良、恶性肿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在上皮性良性肿瘤中呈低表达,而在上皮性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②ER、PR阳性表达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不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病理类型中的表达不同,但无显著性差异。③临床工作中通过对它们的评价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雌、孕激素受体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冉 《中国医师杂志》2002,4(11):1229-1230
目的:检测甲状腺肿瘤组织中ER、RP的表达,并且探讨它们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甲状腺癌及2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中ER、PR表达。结果:甲状腺癌中ER、PR阳性表达分别为67.0%和62.0%,均与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关,但其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ER、PR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甲状腺癌阳性率为75.4%和70.5%,显著高于有转移组53.8%和48.7%(P<0.05)。结论:ER、PR可作为肿瘤分化及恶性程度的评价指标,并且能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抗原(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化疗近期疗效,免疫组化检测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ER、PR、Ki-67、Her-2的表达,分析化疗前四者的相关性,疗效与其化疗前表达的关系以及化疗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新辅助化疗前ER与PR呈显著正相关(r=0.731,P=0.000),与Ki-67呈显著负相关(r=-0.298,P=0.003),PR也与Ki-67呈显著负相关(r=-0.265,P=0.014);化疗结束后16例获得PCR,PCR率为16.16%,ER、PR阴性表达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率高于阳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038、10.834,均P<0.05);化疗前激素受体、Ki-67和Her-2阳性/阴性表达或过表达/非过表达间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8、0.17、0.13、0.04,均P>0.05);除去16例获得PCR患者,剩余83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Ki-67阳性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3,P<0.05),ER、PR阳性率、Her-2过表达率均无显著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965、1.364、0.392,均P>0.05).结论 ER、PR阴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Ki-67表达增加,提示增殖能力较强,而新辅助化疗可以下调Ki-67表达,降低肿瘤的增殖活性,ER、PR阴性患者对新辅助化疗更为敏感.乳腺癌组织ER、PR和Ki-67表达的变化可以有效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eptin-9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及及意义.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6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30例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2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组织中Septin-9基因表达,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截止日期2015年4月30日,以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eptin-9 mRNA表达量的中位数为界值,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不同Septin-9表达水平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eptin-9 mRNA表达量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对照组,且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673,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eptin-9 mRNA表达量与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t值分别为17.921、5.211和6.042,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表达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77.4个月,高表达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59.0个月,Log Rank检验显示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P=0.022).结论 Septin-9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与病理,为前哨淋巴结转移寻找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为保腋窝手术(ALND术)提供理论依据;了解乳癌病理类型和ER、PR与SLN癌转移间的关系。方法:62例乳腺癌患者术前经空芯针穿刺石蜡切片确诊并确定其病理类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雌、孕激素受体(ER、PR),术中采用亚甲蓝示踪剂定位法对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采用印片法、冷冻切片常规HE染色及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前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并与术后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分析乳癌病理类型和ER、PR与SLN癌转移间的关系。结果:55例行SLNB,成功率为88.7%;SLN阳性印片法14例,灵敏性为66.67%(14/21),与石蜡切片免疫酶组织化学方法比较,χ2=6.17,P<0.05;冷冻切片常规HE染色SLN阳性15例,灵敏性为71.43%(15/21),与石蜡切片免疫酶组织化学方法比较,χ2=4.86,P<0.05;冷冻切片免疫荧光化学方法与石蜡切片免疫酶组织化学方法均为21例,灵敏性为100.00%(21/21);乳腺癌ER、PR表达与SLN癌转移无显著性差异;浸润性小叶癌15例,SLN阳性9例,浸润性导管癌40例,SLN阳性12例,两者比较,χ2=4.16,P<0.05;假阴性1例,假阴性率为2.94%(1/34)。结论:术中冷冻切片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CK19对SLN癌转移的灵敏性高,可增加SLN转移的检出率,减少假阴性率;乳癌ER、PR表达与SLN癌转移无相关性;浸润性小叶癌SLN转移高于浸润性导管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血清miR-21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7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于该院行健康体检的72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两组女性血清miR-21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研究组患者子宫肌瘤组织ER、PR表达。比较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清miR-21表达,比较研究组患者子宫肌瘤组织ER、PR不同表达情况下血清miR-21表达,分析子宫肌瘤患者血清miR-21表达与子宫肌瘤组织ER、PR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miR-2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ER阳性、PR阳性患者血清miR-21表达显著高于ER阴性、PR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子宫肌瘤组织ER、PR不同表达与miR-21表达均呈正相关性,其中ER不同表达与miR-21表达呈强正相关性(P<0. 05),PR不同表达与miR-21表达呈弱正相关性(P<0. 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血清miR-21呈现高表达,与子宫肌瘤组织ER、PR不同表达呈正相关性,可能参与了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评价环氧合酶2(COX-2)、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对16例正常绝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及35例并发子宫内膜息肉的绝经后妇女的内膜息肉及其邻近内膜行COX-2、ER和PR免疫组化测定并行半定量分析。结果:COX-2蛋白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腺上皮和间质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患者子宫内膜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中E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组腺体和间质内PR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的表达(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COX-2和PR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