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方法 选择 2 6 0例剖宫产手术孕妇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 ,术毕随机分为两组 :镇痛组和对照组 ,镇痛组 130例采用镇痛泵经硬膜外腔匀速注入芬太尼及布比卡因等复合液 ,对照组 130例术后拔管 ,疼痛时肌注盐酸哌替啶。观察产妇情绪、泌乳始动时间、产后 2 4小时内血清泌乳素 (PRL)、泌乳量。结果 镇痛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P<0 .0 1) ;镇痛组产妇情绪安定、PRL、泌乳量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剖宫产术后应用PCEA有利于提高和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根据自控镇痛泵的优点,我院采用记量记数比较统计.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75例,分别采用PCIA和PCEA方法进行术后镇痛,使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剖宫产术后止痛中进行比较.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镇痛泵的满意度及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安静及活动时的疼痛分级均有明显差别,无痛者均以PCEA组为多;但PCIA组产妇术后6h可翻身、活动,可促进肠蠕动、尽早排气.连接在手部或上臂,粘贴很牢固,患者可随意、放心的活动,方便喂奶等,也很舒适,在这点上PCIA组患者的满意度比PCEA组明显高.结论 PCEA较PCIA镇痛效果更佳.但由于剖宫产的特殊性,介于PCIA的优点及产妇的满意度,PCI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吗啡类硬膜外镇痛对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剖宫产孕妇120例,随机分为镇痛Ⅰ组(吗啡5 mg+氟哌利多2.5 mg)、镇痛Ⅱ组(罗哌卡因150 mg+芬太尼0.4 mg)和对照组。结果:两镇痛组镇痛效果满意,对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两镇痛组产后24 h开奶例数、产后24 h哺乳2~8次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镇痛组肠排气时间早,无并发症。三组新生儿在各时点的神经和适应能力评分值均大于35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吗啡类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可靠,并能降低术后产妇的应激反应,消除疼痛导致的焦虑、紧张等情绪,促进产妇早开奶,利于母乳喂养,对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精神行为无明显不良影响,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楚永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42-2643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以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的产妇310例,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155例,在剖宫产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施行硬膜外(芬太尼+布比卡因+0.9%生理盐水)自控镇痛(PCEA)观察72 h;对照组155例,术毕拔管,术后6~8 h肌注盐酸哌替啶50~100 mg,观察72 h。结果:镇痛组(PCE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泌乳时间及喂奶次数均比对照组早且多(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施行PCEA,镇痛效果好,促进产妇早期泌乳,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两种术后镇痛方式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旨在选择一种适宜于产妇的术后镇痛方式。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硬膜外自控镇痛组(n=50),B组为静脉自控镇痛组(n=50)。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运动神经阻滞评分(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的发生情况、24h内哺乳次数、人工喂养添加率。结果 A组VAS评分在4h、6h、12h、24h时点明显低于B组(t值分别为4.17、2.80、4.21、18.24,均P<0.01)。两组Bromage评分在2h、4h、6h、12h、24h、48h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0.00、0.51、1.25、0.28、0.39、0.56,均P>0.05)。 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组(χ^2=5.10,P<0.05),两组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0.61、0.84,均P>0.05)。 A组48h内母乳喂养次数明显多于B组(t=3.04,P<0.01),人工喂养添加率低于B组(χ^2=4.40,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为更适合于剖宫产的术后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6.
龚秋月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433-1434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在该院随机抽取剖宫产120例。其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在主诉疼痛难忍时给予肌注哌替啶镇痛。对产妇进行疼痛评价并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和相关产科指标。结果:镇痛组术后疼痛疗效评价有效率为98.30%,对照组仅20.00%,差异显著(P<0.01),两组生命体征仅脉率差异性显著。产妇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镇痛组分别为(17.12±3.23)h,(27.53±9.02)h;对照组为(24.02±2.67)h,(35.14±10.79)h(P<0.05)。48h喂奶次数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于剖宫产术后疼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安全可靠的镇痛治疗方法。其应用有利于产妇术后康复,很快进入母亲角色。  相似文献   

7.
饶娟 《现代保健》2010,(10):51-52
目的剖宫产自控镇痛(PCEA)不仅使产妇舒适、安全、轻松,而且有助于产妇取舒适的体位喂养新生儿,提早开奶时间,增加喂哺次数,同时也增加血清泌乳素(PRC)的分泌,促进早泌乳。方法将同一时期的320例产妇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分PCEA观察组及对照组(未用PCEA)来观察两组产妇的术后情况6~12h内及24h后的母乳喂养情况,获得数据以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PCEA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CEA组均在6~12h及24h内成功进行了母乳喂养,明显提高了母乳喂养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效果好,提早了产妇首次母乳喂养时间,利于早吸吮,大大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应用0.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2μg/ml产妇自控镇痛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随机分成两组,镇痛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0.25%罗哌卡因加0.2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2 ml/h)持续48h镇痛;对照组术毕拔出硬膜外导管。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阴道流血量、生命体征情况、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出生后的体重变化。结果:镇痛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阴道流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在出生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应用0.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2μg/ml产妇自控镇痛,术后切口镇痛效果明显且持久,可达到充分镇痛、促进泌乳的目的,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和新生儿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硬膜盐酸氢吗啡酮单次注射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80例接受剖宫产术要求术后镇痛的产妇,随机分3组,各组60例,A组:氢吗啡酮硬膜外注射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B组:吗啡硬膜外注射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C组:静脉自控镇痛组。比较三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C组镇痛效果明显低于A组、B组;A组、B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镇痛优良率及轻中度镇痛率差异均无显著性;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C组,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瘙痒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结论氢吗啡酮硬膜外单次注射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张雪峰 《现代保健》2012,(25):124-125
目的:观察与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及恢复情况。方法:本文选择了本院收治的200例剖宫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在术后将硬膜外导管拔除,并依照产妇的疼痛程度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观察组手术后不拔除硬膜外导管,并将其与自控镇痛泵连接。观察患者在手术48h后的镇痛情况、肛门排气及泌乳时间、24h哺乳次数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8h的镇痛情况、肛门排气及泌乳时间、24h哺乳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良好,操作简便、安全、不良反应小,对产妇术后的恢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赵风霞  屈煜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579-158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的初产妇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使用者6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有效率为13.33%。两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05。观察组产妇24h内开始泌乳的例数、哺乳的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产妇24h内肛门排气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两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机体康复及泌乳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7月于该院进行剖宫产的9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排气时间、开始泌乳时间、子宫复旧、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炎性因子、泌乳素水平、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24 h内泌乳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子宫复旧较佳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炎性因子低于对照组,泌乳素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效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机体康复及泌乳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硬膜外镇痛孕妇产程中中转剖宫产的临床特点,评估其中转剖宫产对母儿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足月单胎头位经阴道试产分娩的11493例孕妇内于产程中中转剖宫产的729例为研究对象,将产程中使用硬膜外镇痛中转剖宫产的409例定为研究组,产程中未使用硬膜外镇痛中转剖宫产的320例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特点及母儿近期结局。结果在11493例孕妇中,产程中使用硬膜外镇痛孕妇中转剖宫产率为4.35%(409/9399),未使用硬膜外镇痛孕妇中转剖宫产率为15.28%(320/2094),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4.389,P<0.05)。研究组孕妇产程中出现Ⅱ类或Ⅲ类电子胎儿监护率、产时体温≥38℃发生率、第一产程活跃期剖宫产率、第二产程剖宫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9.202、120.343、42.590、16.635,均P<0.05)。两组孕妇的产后出血率、产后24h出血量、脏器损伤率、腹部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输血率、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羊水污染率、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妇产程中使用硬膜外镇痛可以降低剖宫产率,中转剖宫产不会增加母儿近期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4.
牛洪章 《中国校医》2019,33(6):445-447
目的探讨应用布托啡诺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某医院应用静脉自控镇痛的手术患者84例归入本项研究中,以所用静脉镇痛药物对患者进行分组,布托啡诺组、芬太尼组,每组均42例,统计2组术后各时间段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并记录镇痛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2组术后各时间段内疼痛评分十分接近,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12h时间段中布托啡诺组镇静评分显著优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48h时间段中,2者镇静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托啡诺组总不良反应出现几率为7.14%(3/42);芬太尼组不良反应整体发生率为23.81%(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在静脉自控镇痛中镇痛效果相差无几,但布托啡诺镇静性更强,用药更为安全,可考虑为临床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泌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试验。收集西安航天总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择期剖宫产术产妇90例,随机分为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组(ND组)、纳布啡组(N组)及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各30例。三组术后接电子镇痛泵实施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分别记录术后6h、24h、48h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h内PCIA按压总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和镇痛失败补救情况;镇痛不良反应和镇痛满意度;记录术前、术后24h、术后48h血清泌乳素浓度和初次泌乳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术后6h、24h、48h切口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031、20.491、12.900,均P<0.05)。三组术后6h、24h、48h宫缩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222、35.582、14.934,均P<0.05)。三组术后6h、24h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965、11.840,均P<0.05),而术后48h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48h内的PCIA按压总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874、5.430,均P<0.05)。三组产妇术前、术后24h、术后48h的血清泌乳素(PRL)含量、初次泌乳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5、0.044)。ND组术后镇痛满意率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8,P<0.05);ND组与N组、N组与S组术后镇痛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产妇术后镇痛满意度高,对产妇PRL分泌和泌乳时间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于温岭市妇幼保健院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14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分娩镇痛方式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比较两组镇痛前、镇痛后10min和镇痛后60min数字疼痛分级法(NRS),镇痛时间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不同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前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280,P>0.05);观察组镇痛后10min和镇痛后60min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058、8.212,均P<0.05)。观察组镇痛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977、11.630,均P<0.05)。两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565,0.363、0.639,均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446、0.942,均P>0.05)。观察组产妇对分娩镇痛总满意率(95.71%)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χ2=8.101,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法对分娩产妇镇痛效果优于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法,且产妇对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法的满意度高,且两种方式间的分娩结局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地佐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对产妇、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健康产妇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地佐辛硬膜外镇痛组(DE组)、吗啡硬膜外镇痛组(ME组)、芬太尼静脉镇痛组(FI组)、地佐辛静脉镇痛组(DI组)、地佐辛复合芬太尼静脉镇痛组(TI组)、静脉镇痛安慰剂组(C组),每组50例.对比各组产妇镇痛效果、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等指标.结果 ME组、C组患者收缩压(SBP)在术后12h高于术后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917、4.510,均P<0.05);C组术后12h的舒张压(DBP)高于术后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1,P<0.05).术后12h、24h、48h,DE组、ME组、FI组、DI组、TI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低于C组(t值分别为4.112、3.098、4.098、3.317、3.806、3.075、3.028、3.116、3.309、3.412、4.006、3.575、3.762、3.098、2.947,均P<0.05),ME组、TI组的VAS评分均低于DE组、FI组、DI组(f值分别为2.298、3.022、2.765、2.884、2.098、3.162、2.285、2.367、2.741、3.112、3.029、2.649、3.356、2.298、3.027、2.289、3.118、2.817,均P<0.05);术后24h、48h,DE组、ME组、FI组、DI组、TI组的泌乳素(PRL)水平均高于C组(t值分别为2.261、2.908、2.752、3.116、3.309、2.861、2.070、2.713、2.398、2.865,均P<0.05),术后48h,TI组的PRL水平均高于DE组、ME组、FI组、DI组(t值分别为3.309、3.118、3.471、4.029,均P<0.05);术后12h,ME组新生儿的NBNA评分均低于DE组、FI组、DI组、TI组、C组(t值分别为3.077、2.964、2.851、4.022、3.816,均P<0.05);TI组的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均低于ME组、FI组(x2值分别为5.579、6.117、5.209、5.816、6.092、7.116,均P<0.05),DE组、ME组、FI组、DI组的恶心发生率高于C组(x2值分别为5.017、4.409、4.728、5.116,均P<0.05),ME组、FI组的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发生率均高于C组(x2值分别为4.417、4.829、3.908、4.276、4.459、3.928,均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芬太尼静脉镇痛用于剖宫产产后镇痛,具有镇痛效果良好、对新生儿NBNA评分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氢溴酸高乌甲素硬膜外持续镇痛对产妇血浆泌乳素(PRL)的影响。方法:将90例ASAI~Ⅱ足月妊娠的初产妇分为3组,I组经阴道自然分娩;Ⅱ组剖宫产术后病人采用硬膜外持续镇痛泵给予氢溴酸高乌甲素,持续剂量为0.4mg·h-1;Ⅲ组剖宫产术后未行镇痛。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PRL浓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结果:Ⅱ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初乳时间均比I、Ⅲ组提前(P<0.05),血浆PRL浓度术前3组间无明显差异;术后24h、48hⅡ组显著性高于I、Ⅲ组(P<0.05),更明显高于术前(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氢溴酸高乌甲素硬膜外持续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并能增加PRL分泌,使初乳提前,促进哺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吗啡对剖宫产术后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 ~Ⅱ级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和信封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其中试验组在取出胎儿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1.5 mg(用5ml 0.9%氯化钠稀释);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入等量0.9%氯化钠.两组均采用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胎儿取出后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术后镇痛采用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液为地佐辛25 mg+0.9%氯化钠至100ml,输注速率2 ml/h.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镇痛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产妇术后48 h内哺乳次数.于麻醉前、术后24 h采静脉血2ml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泌乳素浓度.结果 试验组术后6,12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3±1.2)分比(3.1±1.0)分、(2.5±1.3)分比(3.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2,24,48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尿潴留、下肢麻木、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术后48 h内哺乳次数多于对照组[(15.2±5.5)次比(11.6±6.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24h血浆泌乳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吗啡可以提高剖宫产产妇术后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有利于产妇哺乳,但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