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两种术后镇痛方式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旨在选择一种适宜于产妇的术后镇痛方式。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硬膜外自控镇痛组(n=50),B组为静脉自控镇痛组(n=50)。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运动神经阻滞评分(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的发生情况、24h内哺乳次数、人工喂养添加率。结果 A组VAS评分在4h、6h、12h、24h时点明显低于B组(t值分别为4.17、2.80、4.21、18.24,均P<0.01)。两组Bromage评分在2h、4h、6h、12h、24h、48h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0.00、0.51、1.25、0.28、0.39、0.56,均P>0.05)。 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组(χ^2=5.10,P<0.05),两组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0.61、0.84,均P>0.05)。 A组48h内母乳喂养次数明显多于B组(t=3.04,P<0.01),人工喂养添加率低于B组(χ^2=4.40,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为更适合于剖宫产的术后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2.
张雪峰 《现代保健》2012,(25):124-125
目的:观察与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及恢复情况。方法:本文选择了本院收治的200例剖宫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在术后将硬膜外导管拔除,并依照产妇的疼痛程度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观察组手术后不拔除硬膜外导管,并将其与自控镇痛泵连接。观察患者在手术48h后的镇痛情况、肛门排气及泌乳时间、24h哺乳次数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8h的镇痛情况、肛门排气及泌乳时间、24h哺乳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良好,操作简便、安全、不良反应小,对产妇术后的恢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汪晓 《医疗装备》2018,(3):17-18
目的探究混合痔患者术后采用自控静脉镇痛泵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9月收治的12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术后给予自控静脉镇痛泵镇痛,对照组术后不给予自控静脉镇痛泵镇痛,对比较两组术后8,24,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情况及镇痛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术后8,24,48 h 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痔术后采用自控静脉镇痛泵镇痛的临床效果良好,患者术后疼痛轻,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满意度高,可广泛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负荷剂量利多卡因在产妇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在该院接受剖宫产术治疗的13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入选者均已接受硬膜外自控镇痛,依据使用药物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负荷剂量生理盐水,68例)和观察组(负荷剂量利多卡因,68例),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血压水平及安全性。结果 术后1 h,两组产妇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6 h、12 h与24 h时,观察组产妇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术中、术后1 h、术后2 h时,两组产妇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采用负荷剂量利多卡因,可在控制血压波动基础上,提高镇痛效果,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东莨菪碱对乳腺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镇痛镇静效果的影响,及其对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乳腺癌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东莨菪碱组(S组)和对照组(C组),S组采用东莨菪碱1.8 mg+丁丙诺啡0.6 mg+布比卡因300 mg C组用丁丙诺啡0.6 mg+布比卡因300 mg,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后2 h、8 h、24 h、48 h各时点行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并对两组患者有效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1)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效果均满意,组间比较不同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各时点VAS评分S组低于C组(P<0.05),C组有效PCA按压次数多于S组(P<0.05).(2)S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C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东莨菪碱可提高乳腺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对术后恶心呕吐具有预防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的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725例下腹部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情况,其中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352例(PCIA组),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373例(PCE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PCEA组术后12、24h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和镇静评分均低于PCIA组(P<0.05);呕吐发生率低于PCIA组[6.4%(24/373)比9.9% (35/352)],皮肤瘙痒、感觉异常发生率高于PCIA组[4.8%(18/373)比2.6%( 9/352),3.2%( 12/373)比0](P<0.05);老年患者自述疼痛率低于中、青年患者(P<0.05)。结论PCEA效果优于PCIA,感觉异常主要在PCEA,呕吐以PCIA居多,老年患者的自述疼痛率低于中、青年患者,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采取最合适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7.
袁儒英 《健康必读》2006,5(7):27-28
为了观察剖宫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初乳时间及乳量的影响,选择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和对照组各100例,镇痛组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与镇痛泵连接注入镇痛液镇痛,术后观察72h;对照组术后拨管,术后4~6h肌注盐酸哌替啶75mg,6h后重复一次,总量150mg,术后观察72h.结果 镇痛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泌乳时间比对照组早(P<0.01),乳量比对照组多(P<0.01).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麻醉自控镇痛能促进早泌乳,增加乳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吗啡对剖宫产术后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 ~Ⅱ级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和信封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其中试验组在取出胎儿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1.5 mg(用5ml 0.9%氯化钠稀释);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入等量0.9%氯化钠.两组均采用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胎儿取出后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术后镇痛采用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液为地佐辛25 mg+0.9%氯化钠至100ml,输注速率2 ml/h.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镇痛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产妇术后48 h内哺乳次数.于麻醉前、术后24 h采静脉血2ml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泌乳素浓度.结果 试验组术后6,12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3±1.2)分比(3.1±1.0)分、(2.5±1.3)分比(3.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2,24,48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尿潴留、下肢麻木、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术后48 h内哺乳次数多于对照组[(15.2±5.5)次比(11.6±6.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24h血浆泌乳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吗啡可以提高剖宫产产妇术后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有利于产妇哺乳,但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腰硬麻醉联合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泌乳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62例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腰硬麻醉联合罗哌卡因复合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组采取腰硬麻醉联合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产妇术后VAS和Ramsay评分,麻醉前、术后24h泌乳素水平,两组产妇术后和新生儿其他情况、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5、10、24、48 h观察组产妇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产妇泌乳素浓度(384.32±37.98)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302.47±31.5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11.43±1.43)h显著短于对照组(27.87±2.1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8 h内哺乳新生儿的次数(15.43±1.59)次显著多于对照组(11.87±1.3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头晕、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下肢麻木、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麻醉联合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在剖宫产术后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增加泌乳素的分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微孔硬膜外导管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的临床效果与实用价值.方法 40例开胸术后镇痛患者分别施行多微孔硬膜外导管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观察组,20例)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照组,20例),按Prince-Henry(PH)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2d内P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58±0.7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69±1.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0%(6/20),高于观察组的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极明显,更有助于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官产术后产妇恢复及血清泌乳素的影响.方法将86例行剖宫产术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采用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43例采用哌替啶肌肉注射,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及血清泌乳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镇痛优良率[79.1% (34/43)]明显高于对照组[20.9% (9/43)](P<0.05).观察组术后泌乳素水平[(542.17±46.75)μg/L]较术前[(351.13±20.92)μg/L]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362.12±24.33)μ g/L](P< 0.05).观察组的初乳时间[(15.21±3.26)h]明显早于对照组[(21.16±4.78) h](P< 0.05).结论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官产术后产妇进行镇痛,可以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产妇的恢复,促进血清泌乳素的分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应用于结肠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70例46 ~ 75岁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模式镇痛组(试验组)和常规术后镇痛组(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试验组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复合术中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镇痛,同时术后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照组为单纯舒芬太尼PCIA.分别记录患者术后12,24,48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镇痛满意度,以及PCIA有效次数、总次数和舒芬太尼消耗量.同时观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12,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1±1.0)分比(4.0±1.3)分,(2.8±1.4)分比(3.7±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各时间点的PCIA有效次数、总次数和舒芬太尼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0比5.7%(2/35)和2.9%(1/35)比11.4%(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术中浸润镇痛联合术后舒芬太尼PCIA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应用于结肠癌根治术,镇痛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地佐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对产妇、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健康产妇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地佐辛硬膜外镇痛组(DE组)、吗啡硬膜外镇痛组(ME组)、芬太尼静脉镇痛组(FI组)、地佐辛静脉镇痛组(DI组)、地佐辛复合芬太尼静脉镇痛组(TI组)、静脉镇痛安慰剂组(C组),每组50例.对比各组产妇镇痛效果、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等指标.结果 ME组、C组患者收缩压(SBP)在术后12h高于术后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917、4.510,均P<0.05);C组术后12h的舒张压(DBP)高于术后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1,P<0.05).术后12h、24h、48h,DE组、ME组、FI组、DI组、TI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低于C组(t值分别为4.112、3.098、4.098、3.317、3.806、3.075、3.028、3.116、3.309、3.412、4.006、3.575、3.762、3.098、2.947,均P<0.05),ME组、TI组的VAS评分均低于DE组、FI组、DI组(f值分别为2.298、3.022、2.765、2.884、2.098、3.162、2.285、2.367、2.741、3.112、3.029、2.649、3.356、2.298、3.027、2.289、3.118、2.817,均P<0.05);术后24h、48h,DE组、ME组、FI组、DI组、TI组的泌乳素(PRL)水平均高于C组(t值分别为2.261、2.908、2.752、3.116、3.309、2.861、2.070、2.713、2.398、2.865,均P<0.05),术后48h,TI组的PRL水平均高于DE组、ME组、FI组、DI组(t值分别为3.309、3.118、3.471、4.029,均P<0.05);术后12h,ME组新生儿的NBNA评分均低于DE组、FI组、DI组、TI组、C组(t值分别为3.077、2.964、2.851、4.022、3.816,均P<0.05);TI组的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均低于ME组、FI组(x2值分别为5.579、6.117、5.209、5.816、6.092、7.116,均P<0.05),DE组、ME组、FI组、DI组的恶心发生率高于C组(x2值分别为5.017、4.409、4.728、5.116,均P<0.05),ME组、FI组的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发生率均高于C组(x2值分别为4.417、4.829、3.908、4.276、4.459、3.928,均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芬太尼静脉镇痛用于剖宫产产后镇痛,具有镇痛效果良好、对新生儿NBNA评分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于温岭市妇幼保健院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14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分娩镇痛方式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比较两组镇痛前、镇痛后10min和镇痛后60min数字疼痛分级法(NRS),镇痛时间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不同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前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280,P>0.05);观察组镇痛后10min和镇痛后60min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058、8.212,均P<0.05)。观察组镇痛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977、11.630,均P<0.05)。两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565,0.363、0.639,均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446、0.942,均P>0.05)。观察组产妇对分娩镇痛总满意率(95.71%)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χ2=8.101,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法对分娩产妇镇痛效果优于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法,且产妇对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法的满意度高,且两种方式间的分娩结局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时间范围锁定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从本时间段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中随机抽取70例进行调查。采用随机信封分组法将70例产妇分为两个独立小组。实施静脉自控镇痛方式进行手术镇痛的剖宫产产妇作为参照组,实施多模式镇痛方式进行手术镇痛的剖宫产产妇作为试验组。对比两组剖宫产产妇进行手术镇痛后的疼痛情况、有关指标、抑郁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在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手术镇痛后,试验组剖宫产产妇的疼痛情况好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剖宫产产妇的有关指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剖宫产产妇的抑郁情况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剖宫产产妇的术后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手术镇痛时,使用多模式镇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情况,优化相关指标,减轻抑郁状态,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某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未应用任何镇痛措施。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和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而剖宫产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和总产程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8分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椎管内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能有效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缩短产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双管法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单管法硬膜外分娩镇痛,试验组予双管法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镇痛10 min、镇痛30 min、宫口开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中转剖宫产率;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10 min、镇痛30 min、宫口开全时VAS评分均小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镇痛10 min、镇痛30 min、宫口开全时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转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双管法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可行。  相似文献   

18.
罗宝蓉  吴优  李玲  雷波  左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9):1514-1516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中途转行剖宫产的产妇186例。硬膜外分娩镇痛采用背景输注加病人自控镇痛,镇痛效果不满意的产妇可求助麻醉医师补救镇痛。转行剖宫产时,直接经硬膜外镇痛导管行硬膜外麻醉,若麻醉效果不能完成剖宫产手术,需辅助局麻或全麻则定义为硬膜外麻醉失败。将产妇分为硬膜外麻醉成功组和失败组。结果:硬膜外麻醉失败率为15.6%。两组镇痛前及镇痛30 min后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成功组比较,失败组要求补救镇痛的次数增加、分娩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妇要求补救镇痛的次数增加以及分娩镇痛持续时间延长是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危险因素,识别危险因素以便采取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对于减少母婴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