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潮气呼吸肺功能在反复喘息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喘息性疾病患儿,使用肺功能测定仪测定患儿的潮气呼吸参数、流速—容量曲线。另外选取正常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和对照组对比,哮喘组、肺炎组、毛细组Vt、Ti、Te、TPTEF/Te、VPTEF/Ve明显更低,RR明显更高,P0.05;和肺炎组对比,哮喘组TPTEF/Te、VPTEF/Ve明显更低,P0.05;和肺炎组对比,毛细组TPTEF/Te、VPTEF/Ve明显更低,P0.05;和哮喘组(10.88、9.60)对比,肺炎组和毛细组TPTEF/Te、VPTEF/Ve改善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潮气呼吸肺功能在反复喘息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TPTEF/Te和VPTEF/Ve指标改善率可在一定程度上诊断婴幼儿哮喘的病情,但是应当注重对其病情进行动态追踪,并结合临床症状和用药反应进行综合评估,更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哮喘疾病病情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不同治疗前后潮气肺功能的变化。方法:用潮气肺功能法检测天津儿童医院呼吸内科2006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治疗前后的潮气肺功能指标,同时对20例无呼吸道症状的同年龄组婴幼儿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急性期与缓解期呼吸频率(RR)、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急性期和2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TPTEF/TE、VPTEF/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TEF/TE、VPTEF/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未治组比较缓解期TPTEF/TE、VPTEF/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钠组与布地奈德组比较缓解期TPTEF/TE、VPTEF/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PTEF/TE、VPTEF/VE是检测小气道功能的敏感指标,在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治疗组与未治组比较缓解期TPTEF/TE、VPTEF/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孟鲁司特钠和布地奈德治疗均能达到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沧州地区农村不同类型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后反复喘息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岁以下沧州地区农村毛支后反复喘息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哮喘预测指数分为阳性组45例和阴性组57例。另选30例健康婴幼儿为对照组。分阶段于喘息发作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喘息缓解3个月后)对两组患儿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比较参数达峰时间比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VPEF/VE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对比。结果 在喘息急性期阳性组、阴性组的TPTEF/TE、VPEF/V、VT、Ti、T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TPTEF/TE、VPEF/V均明显降低(P<0.01)。在缓解期阳性组、阴性组的TPTEF/TE、VPEF/VE比急性期均升高,仍低于对照组,且阴性组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恢复期阳性组的TPTEF/TE、VPEF/VE较缓解期升高,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阴性组与对照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沧州地区农村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患儿,阳性组喘息缓解3个月后仍持续存在肺功能损害,较阴性组肺功能损害持续时间长,恢复慢,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可为早期识别哮喘并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防治哮喘的发生提供一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清热祛痰推拿法联合西药治疗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病例选自医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痰热闭肺型大叶性肺炎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清热祛痰推拿法+西药)与对照组(西药),各43例,治疗7天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体征改善情况,评价患儿肺功能情况:包括达峰容积比(VPTEF/VE)达峰时间比(TPTEF/TE);并记录与治疗及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2.0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持续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儿TPTEF/TE及VPTEF/VE比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儿TPTEF/TE为(33.03±4.25)、VPTEF/VE为(35.37±6.21)均高于对照组(30.35±4.64)、(29.92±6.98)(P<0.05),两组治疗后TPTEF/TE及VPTEF/VE表达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30%显著低于对照组30.23%。结论清热祛痰推拿法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临床疗效确切,能缩短发热及咳嗽持续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且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清热祛痰推拿法联合西药治疗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病例选自医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痰热闭肺型大叶性肺炎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清热祛痰推拿法+西药)与对照组(西药),各43例,治疗7天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体征改善情况,评价患儿肺功能情况:包括达峰容积比(VPTEF/VE)达峰时间比(TPTEF/TE);并记录与治疗及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2.0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持续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儿TPTEF/TE及VPTEF/VE比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儿TPTEF/TE为(33.03±4.25)、VPTEF/VE为(35.37±6.21)均高于对照组(30.35±4.64)、(29.92±6.98)(P<0.05),两组治疗后TPTEF/TE及VPTEF/VE表达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30%显著低于对照组30.23%。结论清热祛痰推拿法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临床疗效确切,能缩短发热及咳嗽持续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且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王桂兰  徐秀芹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4705-4706
目的:验证普米克令舒混悬液呼吸道局部雾化吸入后对喘息患儿的速效支气管扩张作用。方法:选取婴幼儿喘息患儿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单纯吸入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B组30例,单纯吸入普米克令舒混悬液;C组30例为阴性对照组(除呼吸道不使用局部雾化治疗外其他治疗与前两组相同)。A组、B组、C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肺功能-潮气流速容量环测定及临床症状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患儿在呼吸道局部用药后30min临床症状较C组治疗后明显减轻,A、B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潮气流速容量环A、B两组在治疗后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均增加5%以上;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高峰后移,降支倾斜减轻。A组与B组各相同时间段比较TPTEF/TE、VPEF/VE、PEF25%、PEF50%、PEF75%的改善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普米克令舒混悬液能够在呼吸道局部抗炎的同时起到速效的支气管扩张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生后3年内潮气呼吸肺功能动态变化,以探讨BPD对患儿远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BPD患儿生后3年内临床资料及肺功能结果,与同龄非BPD患儿对比。结果 BPD患儿生后3年内均存在肺功能异常,肺功能参数如潮气量(VT)、吸气时间(TI)、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降低,呼吸频率(RR)、呼气时间(TE)升高,与非BPD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及体重均较同龄非BPD儿童下降(P0.05)。结论 BPD导致婴儿肺功能异常,并影响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婴幼儿反复喘息危险因素及其与潮气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3月选择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反复喘息≥3次住院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 同时选取同期儿科门诊健康体检儿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危险因素进行研究。 采用CareFusion公司肺功能仪对两组婴幼儿呼吸频率(RR)、 每公斤体重潮气量(TV/ kg)、 吸/呼比(Ti/Te)、达 峰 时 间 比 ( TPTEF / TE) 及 达 峰 容 积 时 间 比( VPEF/VE)进行测定。结果 1)湿疹(OR= 5.86,95%CI:1.72~22.06)、被动吸烟(OR=2.16, 95%CI:1.36~5.29)、父母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病史(OR=7.83, 95%CI:2.56~30.31)、居住地城市(OR=3.12,95%CI:1.17~12.46)、临近马路(OR=2.05,95%CI:1.08~3.03)是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2)与对照组比较,喘息急性期、缓解期的RR均显著增快(均P<0.05);与喘息急性期比较,喘息缓解期RR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喘息急性期组、喘息缓解期组TPTEF/TE、VPEF/VE均显著降低(P均<0.01);且经积极治疗后,与喘息急性期比较,喘息缓解期TPTEF/TE、VPEF/VE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湿疹、被动吸烟、父母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病史、居住地城市、临近马路是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潮气肺功能是婴幼儿哮喘早期监测的良好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超重/肥胖对反复喘息婴幼儿潮气肺功能的影响,为哮喘的预防和管理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呼吸科就诊的100例0~3岁反复喘息的急性发作期患儿为研究对象,按体重指数(BMI)分为喘息非超重组70例、喘息超重/肥胖组30例;选择80例0~3岁无呼吸系统疾病婴幼儿为对照组,其中非超重组50例,超重/肥胖组30例。测定各组受试患儿潮气呼吸流量-容积曲线(TBFV),记录各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喘息非超重组与对照非超重组比较,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吸呼比(TI∶TE)、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呼气峰流速(25/PF)均明显下降 (t=8.518、7.767、3.142、7.860,P<0.05);呼气峰流速(PTEF)、呼出2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量(TEF75)显著增加(t=6.728、8.540,P<0.05)。分别在对照组、喘息组中,与非超重儿童肺功能参数相比,超重/肥胖儿童仅潮气量(VT/kg)显著下降(t=2.872、3.048,P<0.05)。结论 超重/肥胖影响婴幼儿肺功能潮气量(VT/kg),但不影响气道阻塞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前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变化,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于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测定肺功能、血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另选取40例正常儿童为健康组。肺功能主要参数为潮气量(TV),呼吸频率(RR),达峰时间比(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VPTEF/VE)。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后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TPTEF/TE和VPTEF/VE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SO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MDA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SOD及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氧化应激,布地奈德可改善患儿肺功能,但对氧化应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According to data reported in literature tidal breathing parameters and especially tidal expiratory flow pattern parameters can be useful in distinguishing airflow obstruction.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arameters of the tidal breathing in healthy people and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he study sample included 158 patients with COPD in clinically stable condition and different degree of functional disturbances (FEV1% pred. = 42% +/- 15%; ATS dyspnea scale = 2.5 +/- 0.9; mean +/- SD). The control group of healthy subjects consisted of 43 men and 37 women.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PTEF/TE (the time necessary to reach the peak expiratory flow in tidal breathing over the total expiratory time) and VPTEF/VE (the volume necessary to reach the peak expiratory flow in tidal breathing over the total expiratory volume) are an independent aspect of tidal breathing. In healthy people these parameters show weak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age and high variability. In COPD they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healthy people but, since they are highly variable, they cannot be used for an individual assessment. The increase of the mean inspiratory flow (TV/Tin) and the shortening of VPTEF/VE, TPTEF/TE and Tin/Ttot, are indicative of the lung mechanics changes which have a bearing on dyspnea, too. According to factor analysis the parameters of tidal breathing are four separate dimensions: 1. Breathing frequency and respiratory times; 2.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piratory times; 3. Minute ventilation, mean expiratory flow, mean inspiratory flow and tidal volume; 4. Parameters of the expiratory flow VPTEF/VE and TPTEF/TE. The parameters of forced expiration and those of tidal breathing are separate dimensions of the functional profile of patients with COP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策略对中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生后矫正胎龄12月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扬州大学附属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9月1日-2019年9月1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院的中度BPD患儿31例,采用前瞻性方法,出院后均以 0.9%氯化钠2 ml+布地奈德1 ml雾化吸入 bid×1月。然后根据随机方式,将出院1月后~矫正胎龄12月时雾化吸入策略分为3种:长期吸入组(n=11)、按需吸入组(n=10)及无吸入组(n=10)。分析雾化吸入策略对中度BPD患儿矫正胎龄12月内呼吸道症状如喘息及发热、上感及肺部感染频次、入住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次数及矫正胎龄1月及12月潮气肺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 与按需吸入组及无吸入组相比,长期吸入组患儿1年内发生喘息及发热、肺部感染频次、入住PICU次数及健康状态时活动后气急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期吸入组患儿上感次数明显减少(P<0.05)。31例中度BPD患儿矫正胎龄12月后,三组间潮气量(VT/kg)、 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及呼出25%潮气容积时段的平均呼气流量(TEF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按需吸入组及无吸入组相比,长期吸入组矫正胎龄12月时达峰容积比(VPEF/VE)明显升高(F=36.36,P<0.05);长期吸入组矫正胎龄12月VPTEF/VE较1月时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布地奈德吸入策略可减少中度BPD患儿矫正胎龄12月内上呼吸道感染发生频次,改善VPTEF/VE,但对呼吸系统症状急性加重或恶化的保护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策略对中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生后矫正胎龄12月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扬州大学附属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9月1日-2019年9月1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院的中度BPD患儿31例,采用前瞻性方法,出院后均以 0.9%氯化钠2 ml+布地奈德1 ml雾化吸入 bid×1月。然后根据随机方式,将出院1月后~矫正胎龄12月时雾化吸入策略分为3种:长期吸入组(n=11)、按需吸入组(n=10)及无吸入组(n=10)。分析雾化吸入策略对中度BPD患儿矫正胎龄12月内呼吸道症状如喘息及发热、上感及肺部感染频次、入住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次数及矫正胎龄1月及12月潮气肺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 与按需吸入组及无吸入组相比,长期吸入组患儿1年内发生喘息及发热、肺部感染频次、入住PICU次数及健康状态时活动后气急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期吸入组患儿上感次数明显减少(P<0.05)。31例中度BPD患儿矫正胎龄12月后,三组间潮气量(VT/kg)、 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及呼出25%潮气容积时段的平均呼气流量(TEF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按需吸入组及无吸入组相比,长期吸入组矫正胎龄12月时达峰容积比(VPEF/VE)明显升高(F=36.36,P<0.05);长期吸入组矫正胎龄12月VPTEF/VE较1月时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布地奈德吸入策略可减少中度BPD患儿矫正胎龄12月内上呼吸道感染发生频次,改善VPTEF/VE,但对呼吸系统症状急性加重或恶化的保护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储雾罐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与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毛细支气管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6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入院并确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8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氟替卡松组(67例)、布地奈德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分别在出院后给予储雾罐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照组不予吸入任何糖皮质激素。随访观察1个月,比较三组患儿随访前后潮气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随访后喘息反复发作的情况。结果 完成随访患儿氟替卡松组67例、布地奈德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干预后两组患儿潮气肺功能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较干预前上升、FeNO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预后1个月咳喘反复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可在短期内有效防治毛细支气管炎感染后咳喘复发,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储雾罐吸入方式可以替代雾化吸入改善毛细支气管炎预后,并具有便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典型哮喘患儿肺功能改变及不同肺功能指标评价该类患儿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的差异.方法 对71例非典型哮喘患儿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测,后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观察患儿气道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71例非典型哮喘患儿大气道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基本正常,而反映小气道功能指标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用力呼气25%~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主要为中、重度损害.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作为评价指标,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例数为34例,阳性率为47.9%(34/71),而以用力呼气25%~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作为评价指标,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例数为49例,阳性率为69.0%(49/71),两种评价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86,P=0.004).结论 非典型哮喘患儿肺功能改变主要以小气道为主,且主要为中、重度损害,评价该类患儿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情况时,用力呼气25%~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可以辅助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的肺常规通气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0年5-11月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确诊为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80例,分为:1)哮喘急性发作组(A组)33例,平均年龄(7.96±2.12)岁;2)哮喘缓解组(B组)27例,平均年龄(7.97±1.91)岁;3)咳嗽变异性哮喘组(C组)20例,平均年龄(8.03±2.18)岁;同时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D组),平均年龄(8.58±2.11)岁。测定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25%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用力呼气75%流速(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75/25)等7项指标。 结果 A、B、C三组患儿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低于D组儿童(B、C组除外PEF、FEF50、FEF75),且A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B和C组; 但B、C两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肺常规通气功能检测可以评价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气道阻塞程度,对于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