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鲜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208-3209
[目的]为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了解头针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住我院新生儿科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共60例。对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及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对照显示,显效者和无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对照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评分对照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针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痉挛型小儿脑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增加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头面部四肢按摩结合电刺激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4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分2组,治疗组(23例)采用头面四肢部按摩结合电刺激法治疗;对照组(19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法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儿采用发育筛查测验法(DST)测试其智力指数(MT)、发育商(DQ)及粗大运动功能试验量表(GMFM)的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后MT、DQ和GMFM评分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患儿治疗后MT、DQ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T、DQ和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69.67%(16/23)]高于对照组[36.84%(7/19),Z=-2.03,P<0.05].结论 头面部四肢按摩结合电刺激法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疗效好,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头面部四肢按摩结合电刺激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4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分2组,治疗组(23例)采用头面四肢部按摩结合电刺激法治疗;对照组(19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法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儿采用发育筛查测验法(DST)测试其智力指数(MT)、发育商(DQ)及粗大运动功能试验量表(GMFM)的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后MT、DQ和GMFM评分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患儿治疗后MT、DQ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T、DQ和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69.67%(16/23)]高于对照组[36.84%(7/19),Z=-2.03,P<0.05].结论 头面部四肢按摩结合电刺激法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疗效好,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经筋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该院就诊的脑瘫患儿104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患儿给予经筋疗法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5%(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的Ashworth、GM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Ashworth、GFM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Ashworth、GFM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的GMQ、FMQ、TM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GMQ、FMQ、TMQ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筋疗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25-62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物理康复治疗,研究组患儿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康复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分,以及被动踝背伸角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的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GMFM-88之D区、E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被动踝背伸角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3%(P<0.05)。结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实施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患儿的运动、认知、言语、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周、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应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2周后CSS评分开始降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CSS评分开始降低,研究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C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GMFM评分显著升高,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GMFM评分显著提高,研究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GMF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能有效缓解肢体痉挛,提高患儿粗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循经针灸推拿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肌肉痉挛评分、运动发育评分的影响,为临床有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青岛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脑瘫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循经针灸推拿法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肌肉痉挛评分、运动发育评分以及血清IL-6与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 0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6. 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肌肉痉挛评分(0. 5±0. 3)分与(0. 7±0. 4)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运动发育评分(3. 6±3. 1)分与(4. 7±5. 0)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循经针灸推拿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肌肉痉挛评分以及运动发育评分,且能有效降低患儿的血清IL-6与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比分析并研究在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患儿时使用中药康复液的临床疗效后发现,在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过程中,中药康复液的辅助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患儿的肌张力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临床效果及对运动功能和脑功能的影响,为更有效的促使脑瘫患儿康复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黄冈市黄冈平安康复医院接诊的7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均每周训练5 d,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分及脑电功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FMFM各区域评分及脑电功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GMFM评分中观察组5个区域得分及GMFM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FMFM评分中观察组5个区域得分及精细运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儿θ波、θ/β波值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β波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及脑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超声定位引导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肌张力障碍的疗效,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8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双下肢痉挛的脑瘫患儿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运动疗法+物理治疗),治疗组在超声定位引导下予BTX-A注射,次日行常规康复训练。所有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修正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行双下肢肌肉痉挛程度和粗大运动功能的评价。结果 两组在治疗1、3、6个月后MAS及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同时间点治疗组痉挛程度的缓解及运动功能的提高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MAS评分在3个月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TX-A疗效有一定的时限性。结论 运用超声定位引导BTX-A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能更好的缓解其双下肢痉挛性肌群的肌张力,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移动功能疗效研究,以帮助脑瘫儿童提高各项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两组均治疗3个月。在治疗前后对患儿分别应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定(Gross Motor Function Scale Assessment,GMFM-88)、定时起身行走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儿童残疾评定量表(Pediatric Evaluation of Disability Inventory,PED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的D区和E区评分、TUG时间及PEDI移动能力部分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移动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移动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晶 《现代保健》2009,(33):14-15
目的观察神经康复重建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24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所有患儿均接受Bobath技术、推拿、脑循环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应用WOND2000172型神经康复重建仪,对双下肢进行肌电触发的生物反馈刺激。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测定患儿腓肠肌肌张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0.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康复重建治疗能有效降低痉挛型腑瘫患儿肌张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全身振动训练结合束腹带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运动能力的影响,为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18年6月-2019年5月诊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9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振动训练组、常规-束腹带-振动训练组各30例,评估三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三组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每组儿童的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踝关节活动度、MMT、MAS、PBS、GMFM-C区、D区及E区、PEDI、6MW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278、26.886、14.149、25.883、3.769、4.254、6.512、5.194、6.982,P<0.05),且常规-束腹带-振动训练组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振动训练结合束腹带更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痉挛程度,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全身振动训练结合束腹带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运动能力的影响,为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18年6月-2019年5月诊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9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振动训练组、常规-束腹带-振动训练组各30例,评估三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三组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每组儿童的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踝关节活动度、MMT、MAS、PBS、GMFM-C区、D区及E区、PEDI、6MW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278、26.886、14.149、25.883、3.769、4.254、6.512、5.194、6.982,P<0.05),且常规-束腹带-振动训练组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振动训练结合束腹带更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痉挛程度,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所致"尖足症状"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124例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症状"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Bobath法结合上田法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穴位按摩、肌肉松解和蜡疗。采用表面肌电分析仪检测法、踝跖屈肌群肌张力评估法及足背屈角测定等评价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疗效91.8%,对照组75.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1岁年龄组疗效明显优于≥1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康复治疗效果与年龄大小呈负相关,小年龄段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分析离心收缩训练联合强制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上肢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特征的影响,为临床儿童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就诊于南通市妇幼保健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及CIMT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离心收缩训练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两组儿童的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T)、改良Barthel指数(MBI)得分以及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的患侧肱二头肌的均方根值(RMS)。结果 治疗前,两组儿童的MAS评分、UEFT评分、MBI评分及肱二头肌表面肌电RM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UEFT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联合组较对照组的两项评分提高更明显(t=2.641、7.258,P<0.05);而联合组和对照组MAS评分、肱二头肌表面肌电RMS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06、t=3.623,P<0.05)。结论 离心收缩训练联合强制诱导运动疗法可以更显著改善痉挛型偏瘫儿童屈肘肌群痉挛状态,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手功能及日常活动参与的疗效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陕西省康复医院做康复训练的4~14岁痉挛型脑瘫儿童6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儿童分别应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精细运动(PDMS-FM)、儿童能力评估量表(PEDI)进行功能及能力评定并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与对照组PDMS-FM评分、PED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研究组:t值分别为4.514、22.557;对照组:t值分别为3.451、16.013,均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016、4.011,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学龄期儿童PDMS-FM、PEDI评分均高于学龄前期儿童(t值分别为3.968、4.625,均P<0.05),手功能分级(MACS)为Ⅰ~Ⅱ级的儿童PDMS-FM、PEDI评分均高于MACSⅢ~Ⅳ级儿童(t值分别为2.917、3.579,均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通过任务导向性训练有利于改善双手抓握及实物操作能力;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的日常生活活动。年龄及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等因素可能影响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儿童悬吊训练系统对脑瘫儿童躯干控制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纳入标准的4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0)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n=20)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联合应用儿童悬吊训练系统。两组儿童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20 cm宽步道10 m步行速度(MWS)对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对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儿童BBS评分、20 cm宽步道10 m MWS、GMF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童悬吊训练系统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躯干控制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丙泊酚麻醉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收治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丙泊酚麻醉下肉毒毒素注射组)和对照组(单独肉毒毒素注射组),注射后常规进行康复训练;注射过程中对心率、呼吸、收缩压、经皮测血氧饱和度进行评判;在治疗后1、3、6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修正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对患儿依从性进行评判。结果 临床符合条件患儿共7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心率、收缩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心率明显增快;而两组间比较,经皮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呼吸抑制。MAS和GMFM评分在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个时间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与6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同一个时间段MAS和G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MAS值低于对照组,而GMFM值较对照组偏高。观察组再次注射率达98%,而对照组再次注射率为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镇痛效果确切且使用安全、操作方便,患儿术中配合良好,依从性高,脑瘫患儿接受肉毒毒素注射时镇痛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