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瑞甫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瑞甫先生(1872—1952)名锡璜,是我省蜚声海内外的中医学家。其一生著作为林,学生遍布海内外。现就吴老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进行初探如下: 学识渊博探幽索微释新义吴老自幼寒窗苦读,精研歧黄,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靡不穷原竟委,经其批阅之医籍数以百部,常有突出之见解。如《灵枢·论疾诊尺篇》“瘅热”一词,历代医家均将之解为湿热发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探讨从脾脏辨证论治尪痹早期的中医理论思想。以名老中医沈冯君教授的理论为基调,以"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核心,从正邪两方面入手辨证,正虚为营卫运行失常、气血亏虚,邪盛则为痰瘀内阻、湿痰阻络。通过从脾论治,脾气健运,气机升降和合,使气血生化有源,以此扶正祛邪,濡养筋骨关节。以往医家多补益肝肾,以治其先天禀赋不足所致的正虚邪盛为主,而在沈冯君教授理论指导下,亦倡导健脾之法,以后天补益先天,化生气血,通利关节,达到缓解尪痹症状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瑞甫先生为近代著名中医大师,其学术造诣颇深,精于内、妇、儿,喉各科,尤于论治外感热病为其所长。本文仅以有限之认识,探讨如下。赅括寒温主要大法作为温热名家的吴老,所著有关温热名著脍炙人口,视同圭臬,然其所撰《伤寒讲义》、《伤寒纲要》、《六经病论》、《伤寒三阳三阴为医学重要之问题补充》等,溯源《灵》《素》、采撷百家,冶寒温于一炉,详细地阐发了伤寒学说之精义。吴老认  相似文献   

4.
刘完素创立“火热论”,认为“六气五志化火”,其擅长用火热论治疗眼病,并认为火热郁闭玄府是目病的基本病机,其论治目病时分为外障、内障,具体治疗时强调不同病程对应不同的治疗要点。在治疗上提出以“推陈致新”“通郁”为治疗眼病的基本原则。刘完素所用的方剂基本为其自拟,用药集中,善用辛散,酌用苦寒,佐用活血消肿,后期重视养血滋阴,用药轻巧,所拟眼科方剂有独到的配伍规律,开辟了中医眼科治疗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理虚元鉴》是明代汪绮石先生所著,为论述虚劳的专著,观点突出,立法新颖,提出“肺为五脏之天”“阴虚统于肺”的观点,确立“清金保肺”的治疗大法,自创清金养荣汤、固金养荣汤、清金甘桔汤、集灵胶等方剂,遣方用药多以清、润、宣、降,中和平正,不偏不倚。其理法方药可推而广之,于内科杂病中多有借鉴,在今日尤当重视。  相似文献   

6.
少阳学说是中医儿科重要的病因病机理论,也是中医儿科临床治疗特色理论之一。其思想内涵为小儿阴阳平衡是阳气占据主导地位的阴阳平衡,涵盖"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徐荣谦教授探讨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把"纯阳"和"稚阴稚阴"建立在对立统一的"少阳学说"之中。认为其内容包括纯阳学说、潜涵、稚阴稚阳学说、纯阳而非孤阳等,包括肝肾同源、阴阳和、肝脾和,对少火学说与少阳学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深入探究,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带瘤生存是中医肿瘤重要的学术思想,也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和优势之一。探讨中医肿瘤带瘤生存学术思想的源流、内涵及其临床应用,阐明带瘤生存学术思想的重要意义,积极倡导推广带瘤生存学术思想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翁维良主任医师一直致力于活血化瘀与血瘀证的研究与应用,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倡导"百病皆瘀"的学术思想,并将其作为论病治病的主要思想予以贯彻,在临床上坚持从瘀论治百病,效果显著。现就其"百病皆瘀"的学术思想介绍如下。1"百病皆瘀"学术思想缘由翁维良早年曾先后拜岳美中、赵锡武、郭士魁为师,三位老先生对冠心病的不同治疗思想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的思想尚未形成共识,中医治疗冠心病主要遵从张仲景宣痹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叶人教授从脾胃论治五脏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系统跟师学习,研读古籍和整理医案的方式,从常见肝病、复杂肺病、免疫血液病、神志病、肾病等多个系统疾病入手,系统论述调脾胃治五脏的学术思想及具体运用。结果:叶人教授遵循"人以脾胃为本""中焦脾胃调节人体气血生成、水液代谢""脾藏营舍意主思""脾胃升降影响六腑的通降"等诸多理论,提出从脾胃论治五脏病,并广泛运用到临床,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叶人教授调脾胃治五脏为内科难治性疾病治疗开阔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叶任高教授从“瘀”论治肾病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整理总结叶任高教授从"瘀"论治肾病的临证经验.方法:从肾病的急性和慢性过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球疾病和非肾小球疾病的发病和病理特点体现了叶任高教授抓住"瘀"之病机特点.结果:通过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各种肾病,收效显著.结论:多种肾病的发病及其演变都体现了"瘀"之特点,活血化瘀法是治疗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民国针灸学讲义在框架、结构上与传统著作有明显区别,重术特点比较鲜明,主要体现为:1重视针灸技术的操作要素:详述针灸器具的制作与保存、详述针与灸的操作步骤与方法;2重视腧穴定位,淡化经络理论;3将针灸原理与操作术式联系,注重科学实证。产生以上变化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原因:1受西方文化和先进科技的影响,民国时期我国学术以追求科学、实用为主流;2民国针灸医家为使针灸学在逆境中获得生存与发展,重视针灸学科自身特点与技术人才培养;3针灸原理的科学阐释,是西学影响下的一种学术调适。  相似文献   

12.
陶履冰 《中医杂志》2003,44(Z2):16-17
朱震亨字彦修,因世居丹溪,所以人称丹溪先生.<丹溪治法心要>系朱氏晚年著作.全书共八卷,分列一百五十四证,包括内、外、五官、妇人、小儿等各科疾病,内容丰富翔实,是丹溪学派比较全面的代表作.现就该书所提及之用人参证,探讨朱丹溪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李东垣创立脾胃学说,提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观点,重视脾胃功能的同时还从脏腑整体观出发,扩充了中医理论的内容,并对中医心病也多有阐发。探讨李东垣从脾胃论治心病的学术思想,具体包括心痛、心胃痛、心腹痞及心神病变等,提出相关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为治疗中医心病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常见性、多发性慢性疾病,目前中医尚无系统全面一致的理论体系,治疗上也较局限。本文从中国古代医学大家朱丹溪的学术理论出发,探讨冠心病的发病基础以及冠心病的治疗及预防,研究其学术思想对冠心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临证指南医案》共记载“久咳”、“久嗽”医案32例,从脾胃论治者12例,集中体现了叶氏从脾胃治疗“久咳”、“久嗽”的学术思想,叶氏选方用药强调治本,并善于化裁运用古方,是对经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进一步发扬,对后世临床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盛倩  庄曾渊 《中医杂志》2014,(18):1540-1543
李东垣创立了脾胃学说,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李东垣擅长眼病的治疗,立足于脾胃论治眼病,认为脾胃虚、九窍不通是目病的基本病机。论治目病分外障、内障,具体辨证时又有抓主症、兼症之别,以八纲辨寒热虚实。在治疗上提出以调理脾胃和养血安神为治疗眼病的基本原则。李东垣方基本为其自制,用药集中,善用辛散,重用甘温,慎用苦寒,所制眼科方剂具有特有的配伍规律,开辟了中医眼科治疗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吴瑞甫,同安县人氏,福建近代中医名师。吴家七代皆以医名,吴瑞甫继承先业,精研岐黄,内、外、妇、儿、喉、伤诸科皆有高深造诣,所著《奇验喉证明辨》广传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兹就窥管之见,做一刍荛评介。中医喉科学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虽然早自春秋战国以前,已有喉病之说,然而当时乃是以一种症状的面目出现,并不单  相似文献   

18.
1、“万病一气说”的理论基础:郑钦安重视人体真阳,认为真阳是一身阳气之根,又称之为真气、元气、真元之气。由于此一气为根本之气,全身各处之气均来源于此一气之根,而人身病患又往往会累及气机,或因气的盛衰、运行失常而引发病患。他对三焦的论述,认为三焦为气化之三焦,上焦统领心肺之气,中焦统领脾胃之气,下焦统领肝肾之气,人体一气分布,  相似文献   

19.
“窍”是人体内外信息沟通的通道,分为九窍、脑窍、心窍等,与五脏六腑关系紧密。石学敏院士对“窍”见解独特,从“窍”出发创立多种针法用于临床。通过对针灸从“窍”论治的相关针法总结发现,他非常重视脑窍,治窍不离神,别窍论治,擅用内关穴,这些学术思想对指导针灸临床及临证思维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杨洁  朱颖 《吉林中医药》2008,28(12):937-938
温经汤主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张仲景的理论根源首推<内经>.受<内经>的启示,其中的"热"非实热,为阴虚之热,"寒"为肝脾肾之虚寒,故下利,外加曾经半产瘀血阻滞,新血难生,津液难布,加重肺胃阴虚,导致口唇干燥,最终为上燥下寒的征象.温经汤方证突出体现张仲景配伍中的阴阳对立统二观:寒热并用、攻补兼施、阴药与阳药相伍,刚药与柔药互济、善用"反佐"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