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代禄 《河南中医》1994,14(6):340-341
《伤寒论》以汗法治里热探析胡代禄四川省威远县中医院(642450)主题词里热/中医药疗法,汗法/治疗应用《伤寒论》以八纲而言,《伤寒论》在论治里热时尝用汗法。为彰其精华,笔者略述管见。1汗法治里热客观存在1.1《伤寒论》第237条:“阳明病,脉浮,无...  相似文献   

2.
论《伤寒论》之汗法与禁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之《伤寒论》,开创辨证论治之先河,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融汇贯通于全书,为后世习医之典籍。笔者研习伤寒,偶有所得,现就《伤寒论》中对八法之一的汗法及汗法之禁忌论述于次,供同道参考。 1论汗法机理与适应证   《伤寒论》的理论源于《内经》,就汗法而言,仲景就是把《内经》理论具体运用于临床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此,汗法是治疗表证的主要治法。所谓表证,是指六淫外邪侵犯人体皮毛、经络、肌肉,使表卫失和而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脉浮为主…  相似文献   

3.
林志南 《山西中医》1989,5(3):53-55
已故名老中医冉雪峰先生,曾对《伤寒论》一书论述禁忌证的意义明为指出说:“明得反面不可与,乃愈知正面恰当与”。本文对其有关内容进行爬罗剔扶,梳理成文,分作禁汗、禁下、禁吐、禁利(小便)、禁火五类,颇有便于学者。本刊拟分期连载,供广大学习《伤寒论》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保红 《光明中医》2009,24(9):1646-1647
<伤寒论>一书,是以六经分证为主体,脏腑经络为核心,系统地阐述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变化,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该书逐条列证,以证立方,内容广博,辞精义奥,言简义赅.该书共397条,有百余条论述于汗,因汗引起的变证条文颇多,其转归千差万别,有转虚证,有转实证,有甚至转为坏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辨析<伤寒论>中汗不得法的证治,以期指导临床.方法:对<伤寒论>汗不得法伤正的相关条文进行剖析.结果:由于诊治护理过程失当加之患者体质等因素,汗不得法常可损伤人之气血阴阳,致使病情复杂变化,不可简单认为汗后"伤阴""伤阳",应根据汗后具体症状,辨证施治.结论:<伤寒论>对汗不得法伤正的论治使得汗法更加完整,通过对汗不得法伤正的辨析,有利于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确立六经辨证体系,创立了理、法、方、药一体化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在临床、方剂学上的贡献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被视为"医方之祖"、"论治楷模"。归纳《伤寒论》有关治疗方法的论述,共有药物疗法(内服、外治)、针刺疗法、艾灸疗法、药针并用、药灸并用、针灸并用、饮食疗法、调护法等八个方面,既有较高的理法原则,又有具体的施治方法及其灵活运用;治疗范围涉及内伤杂病以及急症救治等诸多方面。尽管其内容不是很多,但从历史的角度和发展的眼光来看,《伤寒论》中所蕴含的理法原则、实践经验,为后世辨证施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宋俊生 《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2):561-561
强责少阴汗致衄一例探析宋俊生天津中医学院(天津300193衄血既是中医的一个病证,亦为多种疾病兼症。笔者最近于临床中主治1例衄血患者,其病机多与“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伤...  相似文献   

8.
钟天  秦小珑 《江西中医药》2006,37(12):21-22
《伤寒论》以讨论六经病证为宗旨。由于六经病证复杂多变,故与之相应的治法也多种多样,当今临床常用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即起源于此。虽然如此,但《伤寒论》偏重讨论寒邪引起的疾病,而以驱散寒邪为主的汗法,自然就成了《伤寒论》的重点治疗方法了。  相似文献   

9.
薛武更 《河南中医》2020,40(7):973-977
《伤寒论》中,汗法不仅适用于表证,亦适用于经误治后表不解兼有他证和表里同病须解表者。若汗出不彻尚未转属阳明,病仍在太阳者,亦可用汗法。《伤寒论》中还用汗法治疗水气病、风湿外侵、溢饮、消渴等内伤杂病。汗为人体津液所化,误用汗法,易耗气、伤津、伤血,故《伤寒论》非常重视汗法使用禁忌。汗法的禁忌证有:邪非在表、阴虚、阳虚、阴阳两虚、气血亏虚、太阳温病、少阳病、里热、里虚寒、三阴病等。若表里同病,里证不急或病证在表,先治其表;若里证重且急,或者里证为主证时,先治其里;若表里同病,病势均不急,可表里同治。得汗的尺度以周身微汗为佳,防止汗出不彻或汗出太过,故需要合理服药,并在服药后配合适当护理,以达到最佳得汗效果。服药后一要啜热稀粥或饮暖水;二要温覆;三是服药期间要有饮食禁忌。汗后饮水要适量,饮食不可过饱,需避风寒外邪,不可接触冷水,不可汗出过多,若不慎汗出过多,则以"温粉扑之"。  相似文献   

10.
汗法是通过发汗的方法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是中医八法之一。汗法在《伤寒论》太阳病篇中运用广泛,如《伤寒论》第53条日:“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  相似文献   

11.
浅议《伤寒论》中的误汗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汗是人体的代谢产物,可使某些病邪从汗而解,称为汗法。但是汗不得法或贻误汗机可使病邪不解或病邪深入,或损伤正气,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通过《伤寒论》原文中因病 医者对汗证的误治,贻误汗机做了归纳。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汗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明武 《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2):538-539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汗的辨证论治颇为重视,关于汗证的条文有140条之多,广泛涉及表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药后汗出等多种病因。本文探析的则是自汗、盗汗、头汗、战汗、手足汗、黄汗、红汗、脱汗、厥汗、狂汗十种特殊汗型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相似文献   

13.
徐宗裔 《江苏中医》2000,21(1):34-35
《伤寒论》治则中推汗法为首法,其汗法有:解肌发汗法,开腠发汗法。汗法兼法有:清热发汗发,化饮发汗法,生津发汗法,利湿发汗法,和解发汗法,和阴发汗法,导下发汗法,温阳发汗法,温补清汗法。  相似文献   

14.
论《伤寒论》中汗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16.
丁世幸 《光明中医》2008,23(4):419-420
腹痛作为临床常见症状,有寒热虚实之分,主要病机为气滞不畅,血运受阻,或阳虚血弱、脉络失养,即所谓“不通则痛”、“不荣而痛”。《伤寒论》腹痛治法精当,所列诸方经典卓效,现探述于后:  相似文献   

17.
刘克林 《国医论坛》1995,10(5):9-11
汗法在八法中位居其首,是临床治疗外邪犯表的重要方法,也是《伤寒论》中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全书言及开法者50余条,详述汗法的适应证,足见仲景对汗法的重视.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寒邪侵袭肌表,正确地运用汗法,使邪从表解,这是汗法的应用原则和立论依据.若当汗不汗,或汗出决过,必然导致变证丛生。本文仅就《伤寒论》中汗法的运用与注意事项,谈一点自己的肤浅认识。1开法的运用外邪客表,太阳经气不利,或营卫不和之表证,均宜使用汗法。但临床工作中,由于病人体质、感邪性质与轻重、治疗经…  相似文献   

18.
大黄是临床上极其常用的中药之一。历代本草学家都对其有论述,但认为以叶面有裂隙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为正品。可到底何地产的何种大黄为道地药材,却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汗法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汗法是八法之首,主要应用于表征。《伤寒论》中有关汗法的条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而有余,与汗法有关的方剂17首,对汗法的论述,内容丰富,颇为详尽,独具特色,对后世汗法的应用深有启迪。其主要内容有如下5个方面:辛温解表,文火久煎;温服微汗,不可如水流漓;汗法应用,首分虚实;汗法禁忌,以虚为主;汗法加减,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20.
虽然汗法的运用过程中,以适度的汗出为成功的标志,但却不能以作汗为目的,而应针对病机施治,今其自然发汗。在应用汗法时,除准确用药外,一定要重视饮食的补充。表伤风邪方用桂枝汤最为精当,表伤寒邪方以麻黄汤最为恰切。汗法主要用于治疗外感表征,《伤寒论》中的“太阳”其实就是“表”的代名词。运用汗法,要发汗有度、法因证施、注意将息。汗法有禁慎,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