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以达到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的目的。方法:对156例阑尾炎手术切口的临床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中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2%。结论:对手术切口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感染,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素,并充分冲洗腹腔,能有效降低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治愈。  相似文献   

2.
246例急诊胸腹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胸腹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制订减少急诊胸腹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2003年1月1日~2008年8月31日在我科实行急诊胸腹创伤手术246例,其中术后切口感染13例,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急诊胸腹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与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营养状况、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损伤类型及部位、有无其他部位损伤等因素有关。结论: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营养状况、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损伤类型及部位、有无其他部位损伤等是急诊胸腹创伤手术后切口的易感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减少急诊胸腹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诊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对医院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148例急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所发生切口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8例急诊腹部切口手术6例发生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伤口清洁度、患者合并症、术前手术室未消毒、手术时间较长,围手术期未严格使用抗生素与术后切口感染有关(P均<0.05)。结论急诊腹部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病人的体质量,手术时间较长,术前合并症,术前手术室未消毒,围手术期未严格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合并食管贲门癌85例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食管贲门癌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85例糖尿病人合并食管贲门癌的围手术期处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病人均行限期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吻合口瘘1例,胸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胃肠麻痹3例。手术后平均住院23天,1例死于高渗性非酮体高血糖症(HONK)。结论:糖尿病合并食管贲门癌只要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选择合理术工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秦莉 《中外医疗》2012,31(33):154+156-154,156
目的探讨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7月—2011年6月在该院普外科接受手术并且切口发生感染的患者168例,并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结果在围手术期,诸如换药、术前的准备、手术操作、术后处理等因素均可能使患者的切口受到感染,并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的增长,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越大。结论在围手术期,很多因素均可引发切口感染,医护人员必须做好相应的护理对策,尽量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6.
韩雪松 《吉林医学》2011,32(15):3060-306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开腹手术5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82例开腹手术发生切口裂开3例,其中2例全层裂开,1例部分裂开,2008年以前的2例全层裂开分别发生在术后的5 d、8 d;2009年后的仅1例部分裂开。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注意手术操作的技术细节能降低切口裂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切口感染情况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间进行妇产科手术的768例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记录患者在围术期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并对造成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768例患者中,在围术期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共有11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3%;通过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显示,造成切口感染主要与患者的手术时间长、年龄大、伴有其他感染、伴有基础疾病、BMI值偏高等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结论:妇产科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发生切口感染的机率比较低,但仍应加强控制,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长、年龄大、伴有其他感染、伴有基础疾病、BMI值偏高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方式。方法对780名病人围术期所有或许会接触到的因素进行回忆式的探究,再依照病人的真实状况,归纳出导致病人产生切口感染的所有缘由,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进而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产生。结果比较两组病人的有关危险因素,观察组病人手术后切口感染和病人的年纪、引流管堵塞、手术时间、恶性肿瘤等因素有关联。结论总而言之,进行普外科手术医治的病人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种,所以应该更加重视防范和护理,减少切口感染的出现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总结18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经验。结果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共186例,其中营养支持治疗102例胃癌、小肠恶性肿瘤23例、61例大肠癌病人,术后切口均I~II期愈合,无吻合口瘘发生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有助于病人术后的恢复,减少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总结18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经验.结果 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共186例.其中营养支持治疗102例胃癌、小肠恶性肿瘤23例、61例大肠癌病人.术后切口均Ⅰ~Ⅱ期愈合,无吻合口瘘发生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有助于病人术后的恢复,减少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俊生 《中外医疗》2009,28(4):43-43
目的调查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医师切口感染率,探讨控制手术切口感染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5至2008年1月期间手术切口感染状况。结果对可疑切口感染的20例病人进行细菌学调查,发生切口感染6倒,感染发病率5.31%。6例切口感染患者创面细菌学调查:大肠埃希菌4例,葡萄球菌2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手术切口分类、糖尿病、切口引流、手术时间、肥胖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关联。结论开展手术医师切口感染专率调查,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监测与控制,可降低手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加强手术后的观察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113例手术患者采用回顾性医院感染调查,对113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腹部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切口感染率,围手术期未用药的为15.67%。切口长度〉12 cm为11.7%。切口未使用抗菌药物冲洗的为15.22%。结论围手术期用药、切口抗生素药物冲洗可减少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术后手术切口并发症的体会。方法:对我院自2011-01~2012-01普外科共进行220例开腹手术的患者进行系统的研究,本组患者年龄在15~6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2岁,其中大型手术患者为100例,中型手术患者为70例,小型手术患者为50例。本组病人手术用时在15~300min之间,手术平均用时65min,患者住院时间在5~18d之间,平均住院天数为8d。本组均为开腹手术患者。结果:通过对本组220例开腹手术病人进行围手术期的控制可能导致手术出现切口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及改进切口缝合技术等方法,未发生腹部切口并发症的患者有215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1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1例,切口部分裂开1例,经系统治疗后均恢复。结论:通过对本组220例开腹手术的病人行进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治疗及改进切口缝合操作技术,较未经过围手术期治疗及未改进切口缝合技术的患者,术后切口发生率为1.4%,较改进前3%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大肠癌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手术治疗53例糖尿病并发大肠癌围手术期处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病人均为Ⅱ型糖尿病并发大肠癌行限期手术,术后并发症为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6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2例,心律失常2例,切口疝1例,无吻合口瘘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23天,所有病人均安全渡过手术及围手术期。结论糖尿病并发大肠癌只要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有效的抗生素等综合治疗完全可以达到满意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对胆道结石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胆道结石围手术期的影响其处理。方法:对96例肝胆管结石并存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病人均行择期手术,术后并发症有切口感染、吻合口或胆瘘、肺部感染等。高渗性非酮症昏迷及酮症酸中毒5例次,3例随后死亡,术后平均住院27天。结论:糖尿病增加胆道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控制围手术期血糖,选择合理术式,有利于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6.
车淑凤  肖丽娜 《吉林医学》2010,(34):6302-6303
剖官产是解决难产和许多产科难题的重要手段,是产科常见的一种创伤性操作,尽管手术技术、麻醉水平、围术期抗生素预防用药等方面的不断进步,但仍有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可能。其中,子宫切口感染导致溃疡形成,引起晚期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切口感染是产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现将我院2008年5月-2010年03月发生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感染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跃 《当代医学》2013,(6):96-9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找出预防切口感染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2004年1月~2010年l0月桂林市兴安界首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57例普外科腹部手术病例,其中包括胃大部分切除术、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小肠部分切除术、脾切除术、肝破裂修补术、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等。结果切口感染37例,感染率3.87%,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腹腔感染、术前或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规范、围手术期休克、手术操作时间长及高龄等密切相关。结论应严控术前腹腔感染、术前或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规范、围手术期休克、手术操作时间长及高龄等因素,以达到控制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刘松华  帅强  张俊新 《当代医学》2011,17(29):67-68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程度。方法对121例泌尿外科手术后发生感染患者进行观测,同时对患者手术前的尿液、切口以及手术缝合前的皮下组织进行了分离培养,由于手术期间使用了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因此,可以检测分离菌对之的同源程度和敏感程度。结果121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有18例发生了手术切口感染,在P〈0.05下,与没有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分离菌相比,受感染部位的分离菌比围手术期使用的二代头孢菌素抗药率要高一些。同样在P〈0.05下,没有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率要比切口感染的患者泌尿系感染率要低一些。而且在分离的菌种当中,葡萄球菌居多。另外研究显示,来自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的菌株大多是同一种菌株或者是同型但是不同亚型的菌株。结论如果术前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那么手术切口感染极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指导对腹部术后切口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2485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汇总性分析.结果 腹部手术病人切口感染46例,感染率1.85%.结论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合并慢性病、电刀的使用、术中创面处理及缝合技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而及时有效地调整营养状态、合理使用电刀、关腹时切口的清理、减低切口缝合张力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20.
腹膜炎切口感染率很高,如何减少手术后切口感染,特别是Ⅳ类切口的感染,是外科医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生切口感染化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我们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即:单日手术的手术切口局部注射抗菌素,双日手术的手术切口局部不注射抗菌素。将我院自1996年元月至11月收治的25例腹膜炎手术切口分成手术切口应用抗菌素组和手术切口不应用抗菌素组,对手术切口愈合和切口化脓情况做了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