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睢燕  周名雄 《解剖与临床》2007,12(6):436-438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局部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使组织细胞发生缺血性损伤(ischemia injury).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恢复血液再灌注后,部分动物或患者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不但未减轻反而加重.大量证据表明,急性炎症反应在脑IRI起重要作用,其免疫学机制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就其相关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常情况下,组织缺血后再灌注可使组织、器官功能得到恢复;但是有时缺血后再灌注,不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会加重组织、器官的损伤.这种在缺血基础上再灌注后损伤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  相似文献   

3.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肾组织缺血时和其后恢复血液灌注时器官功能不能恢复正常,甚至发生更为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衰竭.肾脏由于其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敏感的器官之一.在临床上常见于失血或中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移植、肾部分切除、肾实质切开取石等手术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在各种组织中,心肌和骨骼肌对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差,短暂的心肌缺血即可造成心肌梗死,骨骼肌缺血超过3小时亦将发生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时损伤是不可逆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 induced reperfusion,I/R)损伤是引起肌肉组织缺血坏死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在I/R过程中,细胞能量耗竭,微循环紊乱等也是导致组织变性坏死的  相似文献   

5.
缺血再灌注会引起心肌不可逆损伤,诱发细胞凋亡~([1]).本文通过动态检测P53和caspase-3,评价其与心肌缺血冉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关系,并观察药物的影响,为临床上治疗MIRI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limb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JRI)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损伤现象,已有研究表明,严重的肢体缺血再灌注(limb ischemia reperfusion,LIR)可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后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肺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广泛受损[1],但这类靶细胞受损的确切机制和损伤方式迄今仍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7.
在肺移植缺血再灌注的过程中,从供体肺的保存到移植后再灌注造成严重的移植损伤是造成肺移植术后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肺容易造成病理损伤,所以任何造成肺泡血氧交换和肺血管循环障碍均会导致肺缺血,在长达几小时的肺移植过程中,由于肺通气血流障碍而造成严重的肺缺血是不可避免的.而单个器官血液供需失衡会导致严重的组织缺氧和微血管功能障碍,后续再灌注又进一步增强了激活的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以及细胞死亡程序,这些途径均对肺移植病人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因而研究和探讨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免疫途径及其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局部组织器官可因血液灌注量减少发生缺血性损伤,尽早恢复血液再灌注有利于减轻缺血性损伤,但近年来发现,恢复血液再灌注后,某些情况下会进一步导致组织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这种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又称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RI)[1]。IRI是创伤、扩血管药物治疗、溶栓治  相似文献   

9.
正严重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导致快速补体激活、急性肾损伤和进行性肾纤维化。目前我们对于C5aR1和C5aR2补体受体在IRI中的作用仍知之甚少。Thorenz等在导致肾纤维化的肾IRI模型中将C5aR1-/-和C5aR2-/-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进行比较;检测IRI后1、7和21 d不同小鼠品系中C5a受体表达、肾形态、炎症和纤维化;通过功能磁共振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编委,湖北省武汉市一医院崔天盆教授(通讯作者)指导张宏玮(第一作者)等在《Int J Mol Med》(2013,32(4):851-859,IF=1.9)发表了题为"Ghrelin attenuates 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mice by activating the mTOR signaling pathway"的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背景和目的:肠缺血再灌注是一种急危重症,会导致严重炎症和远处器官损伤。mTOR/p70S6K信号通路活化能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RIR)损伤即缺血性眼病患者的视网膜在恢复供血后,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再灌注并不缓解视网膜细胞的损伤,反而加剧了细胞的死亡。目前对于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害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多,包括氧自由基学说、一氧化氮学说、钙通道学说、炎症反应学说、兴奋性氨基酸学说、基因调控学说、细胞凋亡学说等。针对不同学说,对RIR损伤的治疗研究在国内外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Datta G, Fuller B J, Davidson BR.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liver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sights from transgenic knockout models [ J ].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3, 19 ( 11 ) : 1683-1698.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是一个临床相关现象,可发生在创伤外科、肝脏切除手术及肝移植手术等多个领域,对其临床疗效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了解肝脏IRI的发生机制并获得对抗该损伤的相应措施,除可以扩大捐赠者移植物的利用潜力以外,还可以减少其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实验室研究利用基因敲除模型和大型动物实验为肝脏IRI机制的阐明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恢复心肌血流再灌注对心肌造成的二次损伤,其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凋亡、氧化应激、钙超载、自噬等多个方面。内质网应激(ERS)是细胞对不良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应答反应,在IRI过程中被激活,具有"促生存"和"促凋亡"双重作用。由于ERS与凋亡、氧化应激等IRI的多个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故调控ERS有望成为减轻IRI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肌肽抗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器官移植、溶栓治疗、冠脉血管成形等治疗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尚没有理想的治疗药物。肌肽(carnosine)在体内具有抗氧化、保护膜完整性、鏊合金属离子、质子缓冲、调节巨噬细胞功能等作用,能有效地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细胞损伤及IRI导致的脑、心、肾等器官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因此,肌肽被认为是具有前景的抗IRI药物,值得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军宁 《医学信息》2010,23(13):2246-2248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 rfusion injury,IRI)是指肾组织缺血时和其后恢复血液灌注时器官功能不能恢复正常,甚至发生更为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衰竭。肾脏由于其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敏感的器官之一。在临床上常见于失血或中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移植、肾部分切除、肾实质  相似文献   

16.
在肾移植中,虽然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诱发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会导致移植肾生存能力的下降,但是IRI对肾移植远期存活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本文综合回顾分析临床证据和实验室研究结果,以期阐明早期IRI与移植肾远期生存能力下降的关系。既往研究分析表明,早期IRI可能是通过功能性肾单位减少、移植血管损伤、慢性缺氧以及随后的纤维化等原因导致了移植失败。此外,IRI也是诱发肾移植功能障碍、急性排斥反应和降低移植器官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肾移植中尝试用新的保护方法替代传统方法,或许可以更好地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肾损伤。本文通过综合回顾分析各种防治肾移植中IRI的新旧方法,希望可以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视网膜作为神经组织,在缺血缺氧环境中易受损伤。而视网膜中央动脉是终末动脉,极易发生缺血事件,并可迅速导致视网膜的严重损伤。所以缺血性视网膜损伤在眼科疾病中较为常见,其常见的原因包括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高眼压以及影响视网膜血流量的眼科手术等。有效挽救缺血视网膜组织的措施是早期恢复血液再灌注。然而临床上发现,经历了一段时间缺血的视网膜可能并未出现明显的功能改变,但在再灌注时,却出现明显功能障碍,例如引起视力下降和客观反应视网膜功能状态的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改变,这些功能障碍有时候甚至是不可逆;或者视网膜组织在缺血时已发生了功能受损,但再灌注并不使功能障碍减轻,反而加重了组织损伤。这两种情况都说明视网膜组织与心肌、脑组织等一样会发生再灌注损伤,即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aia)损伤。由于能造成永久失明等严重后果,RIR成为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眼科课题。本文拟就RIR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心脏病以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改善心肌缺血最理想的方法是恢复灌注,而恢复灌注会引起已经经历了缺血的、潜在的、有活性的细胞的杀伤或功能失调,这就是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 RI)。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复杂多样,如细胞内钙超载、氧自由基损伤、能量代谢障碍等。本文就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内钙超载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RISK信号通路在心肌预处理及后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促生存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OH kinase,PI3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1/2,ERK1/2)均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是1986年Murry等发现的一种内源性心肌保护现象,即预先反复短暂缺血/再灌注可以提高心肌组织对随后持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2003年,Zhao等[1]相对于IPC首次提出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方法是在持续再灌注开始前进行反复短暂缺血/再灌注,与IPC一样,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此后许多研究均证实了缺血后处理的心脏保护作用[2-4],而且还发现,心肌缺血后处理和缺血预处理以及模拟上述两者的药物后处理和药物预处理都于再灌注早期阶段通过磷酸化激活PI3K和ERK1/2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Hausenloy等[5]首次将PI3K和ERK1/2两者合称为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信号通路,本文就RISK信号通路在心肌预处理及后处理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全球范围内导致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疾病。对于AMI患者,及时、有效的再灌注治疗对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挽救生命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再灌注治疗方法主要是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但是,心肌再灌注可以导致其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包括心肌细胞死亡、梗死面积增大、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等,该损伤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策略仍在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表明,固有免疫的成员之一TLR可能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在I/R损伤中起关键作用。文章主要针对TLR4在心肌I/R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