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芪参胶囊治疗冠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冠脉慢血流患者按完全随机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硝酸酯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参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症状的改善、冠脉造影时冠脉血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病情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0.0%(P<0.05);冠脉造影显示冠脉慢血流改善的有效率治疗组为60.0%,对照组为30.0%(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参胶囊治疗冠脉慢血流现象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特征是肝内弥漫性纤维化和肝细胞再生结节的形成[1].由于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对肝硬化的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西医常以保肝、消炎和抗纤维化治疗为主,但疗效欠佳.近年来,我们采用芪棱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在冠脉慢血流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0例有胸闷胸痛的表现,心电图有sT段变化,冠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但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类等常规药物,治疗组在上述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胶囊500mg,1天3次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主要临床症状、心电图。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胸闷胸痛)较治疗前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2)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冠脉慢血流患者应用硝酸甘油效果差)的量均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对照组心电图ST—T段变化不大,改善40%,治疗组心电图ST—T段改善的总有效率达9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可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防止缺血发生。  相似文献   

4.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一组临床表现为典型心绞痛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几乎正常,但仅表现为冠状动脉血流缓慢而引起的心肌缺血,被广大临床工作者将其称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迄今为止尚无法将其划分到现行的任何一种心绞痛类型中。该病临床特点复杂,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法也不尽人意,近年来许多学者为此做了众多的临床研究,使这一临床综合征的特征逐渐被认识。本文笔者采用文献复习归纳总结的方法,展示冠脉慢血流型心绞痛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辛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运动负荷实验结果以及冠脉血流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对比,实验组患者病情改善优于对照组:心电图运动负荷实验检查治疗组有效率为66.7%,对照组为36.4%(P<0.05);冠脉血流改善率治疗组为47.1%,对照组为18.O%(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冠状动脉选择性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造影冠状动脉血流正常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2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不同特点。结果研究组的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和频域指标中的HF、T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LH/H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慢血流(OR=2.10,95%CI 1.12~5.18,P=0.03)、糖尿病史(OR=2.14,95%CI 1.16~5.98, P=0.03)、血糖水平增高(OR=2.99,95%CI 1.21~7.74,P=0.02)及高血压(OR=1.91,95%CI 1.06~5.27,P=0.04)等均是HRV降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心脏交感、副交感神经调节功能受损害,导致心率变异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病患者主动脉瓣反流和冠脉慢血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方法2009年2月~2011年8月,根据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结果,将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105例患者分为主动脉瓣反流组(57例)和无主动脉瓣反流组(4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排除了严重狭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的情况加以观察,并且按照校正TIMI血流的分级方法进行评价和分析。对两组患者慢血流问题发生率以及疾病的程度加以对比。结果主动脉瓣反流组、无主动脉瓣反流组之间的造影校正TIMI帧数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随主动脉瓣反流的严重程度增加,患者的慢血流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的冠状动脉慢血流出现的概率会增高。  相似文献   

8.
彭宏伟  张瑶瑶 《医学综述》2021,(14):2841-284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疾病的疗效确切,目前应用较为广泛.PCI后部分患者出现冠状动脉血流减慢或停止的情况,增加了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影响了治疗预后.目前,PCI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抗血小板药物最为常见,其疗效确切,但存在出血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限...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些胸痛患者经冠脉造影发现心外膜冠状动脉未见狭窄,而远端血流灌注延迟,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这种现象早在37年前就已经发现,但至今为止关于这种现象的发生机制与治疗仍不清楚,且这部分患者有反复发作其他疾病不能解释的胸痛症状,远期发生心肌缺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甚至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致猝死的几率增加。本文就近几年关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韩金杰  李全忠 《华夏医学》2012,25(3):429-432
Tambe等[1]于1972年首次提出,在排除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溶栓治疗、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气体栓塞、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等可能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因素之后,冠脉造影显示冠脉远端出现血流速度延迟的现象,称为冠状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对P波离散度和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冠状动脉的慢血流现象对P波离散度(Pd)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因疑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发现冠状动脉管径狭窄的患者,根据血流情况分为慢血流组(n=31)和正常血流组(n=40)。对两组进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监测,比较Pd与QTd的变化。结果:慢血流组与正常血流组比较,Pd显著延长(45±9msvs35±11ms,P<0.05),QTd明显延长(56±15msvs39±13ms,P<0.05)。结论:冠状动脉的慢血流影响心肌灌注,使心肌电活动的非均质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马伟利 《中外医疗》2014,(29):22-23
目的探讨比较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该院收治的240例临床表现为胸痛患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照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患者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研究组120例出现冠脉慢血流情况,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血脂、C反应蛋白等相关性指标,分析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HCY(21.56±2.46)mmol/L、血清Cys C(1.65±0.49)mmol/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患者的病情加重而不断升高,患者CRP(58.63±37.03)ng/L、TG(2.52±1.53)mmol/L及LDL(7.80±0.46)mmol/L等检验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提示冠状动脉出现慢血流现象,可作为临床冠状动脉临床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情况。 方法 选取具有相似危险因素分层的CSF患者和冠状动脉血流正常(normal coronary arteries,NCA)的人群各45名。通过实时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系统,获得双侧颈动脉的硬化指数(stiffness parameter,β)、压力-应变弹性指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p)、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AC)和脉搏波传递速度(pulse-wave velocity,PWV)。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测定,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评价Hs-CRP和颈动脉硬化各项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 CSF组β、Ep和PWV显著高于NCA组(β:11.80±3.19 vs 9.70±3.76,P<0.01; Ep:149.90±44.47 vs 130.10±41.56,P<0.05; PWV:7.40±0.84 vs 7.00±1.08,P<0.05),AC低于NCA组(0.640±0.180 vs 0.760± 0.192,P<0.01)。CSF组Hs-CRP水平显著的高于NCA组(13.90±10.66 vs 9.30±6.33,P<0.05)。Hs-CRP水平可能与 β(r=0.272,P=0.005)、 Ep(r=0.411,P=0.003)和PWV(r=0.452,P=0.001)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是和 AC(r=-0.293,P=0.025)呈负相关。 结论 在CSF患者,ET技术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评估颈动脉硬化的方法;CSF和颈动脉动脉硬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发作性胸痛是临床常见病症,由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普及,部分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主要冠状动脉分支无明显狭窄病变,而是表现为前向血流速度缓慢,这一现象被称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虽然其确切的病理机制及真实的临床意义迄今尚不十分明确,但近几年来许多临床工作者为此作了较多的临床研究,在基础和临床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使这一现象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治疗特点等逐渐明确。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冠状动脉慢血流(CSF)逐渐被重视。CSF可以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但是CSF发生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联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CSF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因胸痛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CSF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17例入选。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常规他汀组(常规治疗+法舒地尔+常规瑞舒伐他汀,常规组)和强化他汀组(常规治疗+法舒地尔+强化瑞舒伐他汀,强化组),各39例。观察治疗2周后3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情况,评价各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检测及比较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一氧化氮(NO)水平。治疗2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状态。结果 治疗2周后三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9,P=0.008),强化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7,P=0.003)。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强化组和常规组hs-CRP、TNF-α、IL-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NO水平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强化组与常规组hs-CRP、TNF-α、IL-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强化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强化组及常规组各支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但强化组与常规组相比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扩血管药物治疗基础上联用法舒地尔和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CSF 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提高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且常规剂量和强化剂量瑞舒伐他汀相比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体外反搏(ECP)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治疗CSF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CSF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药物组和药物联合反搏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及对症治疗,药物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5 mg/d。药物联合反搏组在药物组的基础上联合ECP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5 d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帧数(cTFC)、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踏车运动试验总时间。结果 药物组治疗15 d后Lp-PLA2、ET-1低于治疗前,NO高于治疗前,药物组治疗6个月后cTFC低于治疗前(P<0.05);药物组联合反搏组治疗15 d后IL-6、Lp-PLA2、ET-1低于治疗前,FMD、NO高于治疗前,药物联合反搏组治疗6个月后cTFC低于治疗前,SAQ评分、踏车运动试验踏车运动试验总时间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5 d后药物组Lp-PLA2、ET-1低于对照组,FMD、NO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药物组cTF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5 d后药物联合反搏组IL-6、Lp-PLA2、ET-1低于对照组、药物组,FMD、NO高于对照组、药物组,治疗6个月后药物联合反搏组cTFC低于对照组、药物组,SAQ评分、踏车运动试验踏车运动试验总时间高于对照组、药物组(P<0.05)。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ECP能够改善CSF,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炎性程度、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芦珊 《中外医疗》2014,(27):4-5
目的探讨阿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脉贮备功能(CF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冠脉慢血流的患者6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伐他汀20 mg/d,治疗6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的血脂,hsCRP及CFR水平。结果治疗组TC,LDL-C,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5.22,4.86;P〈0.05);bCF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P〈0.05),hCFV和CFR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5.56,P〈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经过阿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冠脉贮备功能。  相似文献   

18.
郭慧梅  田莹  梁崇芬 《河北医学》2009,15(2):143-146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中药少腹逐瘀汤联合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82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肌注单药甲氨蝶呤(MTX)治疗,而治疗组采用肌注甲氨蝶呤(MTX)联合口服中药少腹逐瘀汤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明显缩短血β-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减少住院天数,治疗成功率较高。结论:肌注甲氨蝶呤(MTX)联合中药少腹逐瘀汤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安全简便,经济有效,明显提高成功率,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因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患者142例,采用心肌梗死溶栓(TIMI)记帧法记录各支冠状动脉的TIMI帧数,冠状动脉平均TIMI帧数大于27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CSF组,68例)和对照组(74例)。对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CSF组与对照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2±0.28)mmol/L vs.(1.29±0.33)mmol/L]、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4.46±2.54)mmol/L vs.(11.81±2.80)mmol/L]、体质指数[(25.91±1.72)kg/m2 vs.(22.82±1.53)kg/m2]、吸烟量[(374.24±182.48)支年vs.(198.68±116.53)支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质指数升高(OR=I.38,95%CI:1.0246~1.8278,P=0.031)、大量吸烟(OR=1.0067,95%CI:1.0025.1.0109.P=0.001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I.12,95%CI:1.1023~1.1291,P=0.0014)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体质指数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大量吸烟作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可能参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