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的脱敏疗法在胰岛素过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例对胰岛素过敏且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CSII脱敏疗法进行治疗,脱敏后调整为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结果 2例患者在CSII脱敏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注射部位均未出现过敏反应,改为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后亦无不良反应,血糖亦得到了良好控制.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可用于对胰岛素过敏患者的脱敏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与胰岛素脱敏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方法对1例胰岛素过敏患者脱敏治疗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与跟踪,利用以往的经验、查阅资料、文献对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患者配合治疗,情绪稳定,血糖稳定。结论胰岛素脱敏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比较复杂,护士要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15例人胰岛素过敏脱敏治疗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人胰岛素过敏脱敏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15例人胰岛素过敏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单纯脱敏治疗;B组脱敏治疗加抗过敏药物治疗。结果脱敏治疗加抗过敏药物治疗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胰岛素过敏脱敏治疗加抗过敏药物治疗,过敏反应消除,胰岛素过敏患者能接受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人胰岛素反复过敏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1例因为血糖控制不佳予以胰岛素注射治疗,但全部发生胰岛素过敏现象,主要表现为皮疹及瘙痒,每次过敏后服用抗组胺药物均未能改善症状,所以患者每次过敏后均自行停用胰岛素治疗。2008年5月因左小腿局部外伤后溃疡入住东方医院,为应用胰岛素以控制患者血糖,采用胰岛素注射剂脱敏配合中药治疗,中医辨证属气血亏虚、燥热津伤,治疗以养血活血、祛风止痒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1周后过敏逐渐得到控制。患者出院后开始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未再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5.
二巯丙磺钠的过敏反应及其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巯丙磺钠(DMPS)驱铜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二巯丙磺钠过敏患者进行密切观察,采用抗过敏或脱敏治疗,随机分为抗过敏组35例和脱敏组7例、抗过敏治疗组中5例治疗失败患者后又采用脱敏治疗,分析过敏治疗情况。结果:42例过敏患者中以发热、皮疹为主要过敏表现,41例患者经抗过敏或脱敏治疗后,均顺利完成疗程,仅1例被迫中断而换用其他药物继续治疗。观察发现DMPS的过敏反应达18.34%,且多在第2个疗程的第1天出现(占78.13%),或曾使用过DMPS驱铜治疗在再次使用的第1天出现(占80.00%)。研究表明抗过敏组和脱敏组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重视二巯丙磺钠的过敏反应,用药时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时予以抗过敏或脱敏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甘精胰岛素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准确使用来得时笔、正确口服降糖药物、合理安排运动等护理。结果:20例患者均能配合治疗,血糖控制良好。2例患者出现清晨低血糖反应,予进食含糖饮料及水果后复测血糖正常。结论:护理干预对血糖控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潘锦梅 《吉林医学》2009,30(22):2825-2826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该类患者的治愈率。方法:25例糖尿病足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抗感染、局部清创换药等治疗,同时配合合理护理措施。结果:20例糖尿病足血糖控制良好,创面愈合出院。3例血糖控制良好,创面缩小后转社区医院继续治疗,2例血糖控制后行截肢。结论: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加强创面清创换药、加强护理是治疗糖尿病足的重要措施,加强糖尿病的宣教对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小剂量胰岛素脱敏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胰岛素过敏的1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例,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小剂量胰岛素脱敏治疗,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泵大剂量胰岛素脱敏治疗。结果:治疗组所有患者脱敏过程未出现皮肤瘙痒、皮下硬结和红肿,对照组患者注射部位开始有轻微瘙痒的感觉,但在短时间内即消失,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两组所有患者病情稳定,未见胰岛素过敏发生。结论:相比胰岛素泵大剂量胰岛素脱敏治疗,胰岛素泵小剂量胰岛素脱敏治疗同样具有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孟凡良 《中原医刊》2006,33(10):30-31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长期血糖良好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4周强化治疗并随访强化后对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4周后所有患者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治疗前后比较血糖下降幅度均明显(P<0.01),经24个月观察有53例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血糖得到长期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良好、系统的综合护理能保证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并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有关,临床上1型糖尿病患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多采用胰岛素降糖治疗[1],在接受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胰岛素过敏,影响血糖达标,对这部分患者应采用胰岛素脱敏治疗,现将作者在这项工作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梅蓉 《大家健康》2016,(1):267-26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 ,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在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期间 ,我院内科收治的168例糖尿病患者 ,均采用胰岛素治疗 ,对其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后 ,经过我们的精心护理 ,血糖控制良好 ,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上对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 ,可有效控制血糖 ,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制剂过敏反应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胰岛素制剂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及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对胰岛素过敏的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及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人胰岛素特异致敏IgE结果。结果:胰岛素过敏反应多数表现为局部反应,如注射部位丘疹、红晕、瘙痒症状,而表现为全身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者很少。部分人胰岛素过敏患者测得血清人胰岛素特异致敏IgE呈中至重度过敏。1例患者使用胰岛素类似物Aspart治疗后过敏反应明显减轻。结论:胰岛素制剂过敏的局部反应远较全身反应多见;血清人胰岛素特异致敏IgE阳性对诊断有一定价值,有过敏体质的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治疗时应使用人胰岛素;对人胰岛素仍发生过敏者可考虑用胰岛素类似物Aspart和Lispro。  相似文献   

14.
李爱华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7):1003-1004
目的:为使患者避免接触已知可疑的诱发因素,利用患者对其过敏的抗原物质制成不同浓度的浸出液进行脱敏治疗,从而减低敏感程度。方法:脱敏治疗是在确定使病人发生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后,用相应的抗原进行脱敏治疗的一种方法。结果:经脱敏治疗18个月有效率为83.3%。结论:脱敏治疗具有病因治疗和预防双重作用。脱敏治疗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理想。因此脱敏疗法方便、无副作用,可作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骨科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方法。方法对50例需行骨科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正规使用胰岛素调控围手术期血糖,注意胰岛素用药护理,将血糖控制在空腹<7.8mmol/L,餐后2h<11.1mmol/L水平。术后随访12~42个月。结果50例患者分别接受关节置换、股骨头置换、腰椎滑脱和钢板脊柱内固定系统复位等复杂骨科手术治疗,术前经胰岛素控制血糖至(7.1±2.4)mmol/L,并针对病人情况制定相应护理措施,50例中,仅1例(2.0%)术后内固定松动,余未发生其他护理并发症。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感染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结论糖尿病患者经正常围手术期护理,将血糖控制至基本正常水平,有效地预防糖尿病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及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室辅助检查确定血糖水平后均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强化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案,观察治疗及护理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及护理后,所有患者血糖均控制良好。血糖控制率100%。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AI及T-AI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治疗及护理后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报告1例对普通胰岛素(RI)发生过敏反应,应用门冬胰岛素行脱敏治疗后胰岛素治疗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8.
吴伟娇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S):129-129,143
目的探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方法。方法对50例需行骨科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正规使用胰岛素调控围手术期血糖,注意胰岛素用药护理,将血糖控制在空腹〈7.8mmol/L,餐后2h〈11.1mmol/L水平。术后随访12~42个月。结果50例患者分别接受关节置换、股骨头置换、腰椎滑脱和钢板脊柱内固定系统复位等复杂骨科手术治疗,术前经胰岛素控制血糖至(7.1±2.4)mmol/L,并针对病人情况制定相应护理措施,50例中,仅1例(2.0%)术后内固定松动,余未发生其他护理并发症。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感染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结论糖尿病患者经正常围手术期护理,将血糖控制至基本正常水平,有效地预防糖尿病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在糖尿病患者进行注射胰岛素治疗时,护理干预对低血糖反应和低血糖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五年间在我院进行胰岛素治疗的39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00例经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配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此的基础上加上护理干预,包括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配备糖尿病专科护士,安排合理运动,配备营养均衡的专用食谱,进行严密的血糖监测等。对两组的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计算,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相对对照组,低血糖反应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的血糖水平也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行胰岛素注射治疗期间,实行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即使预先给药,也有9%患者在应用紫杉醇后会发生超敏反应。本研究基于卡铂脱敏治疗的经验,评价应用标准脱敏方案对紫杉烷类过敏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分析了17例有紫杉烷类药物过敏史但仍需继续接受紫杉烷治疗的患者。对这些需紫杉醇或多西紫杉醇治疗的患者进行6~7h的标准脱敏方案治疗。结果:曾对紫杉烷类有严重过敏反应的17例患者,成功完成了77个周期计划的紫杉醇或多西紫杉醇的脱敏治疗,其中72次无任何反应。4例患者在脱敏治疗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但程度不及先前严重,并且能耐受继续治疗而未发生进一步的反应。这4例患者中,第1例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