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院处方调配常见差错、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门诊药房调配药品的差错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调配、发药错误,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讨论以病人为本,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门诊处方调配差错情况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韦润莲  钟小斌  杨玉芳 《广西医学》2007,29(7):1062-1064
目的 了解药房处方差错情况,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 对药房处方调配差错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处方调配人员进行培训等干预措施,比较其前、后的情况.结果 由于药品外包装相似造成差错的占首位,其次是同种药品不同规格造成的差错.上午10~12点钟以及夜班时间是差错多发期.通过培训等干预后,增强责任感和提高业务水平可减少差错发生.结论 门诊处方调配差错是个长期的工作,加强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3.
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为患者开具的用药指令,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医院处方差错的发生,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发生用药差错与医生医嘱、处方书写、药品调配、药品应用等环节有关.多种原因可造成处方差错,给患者带来一定的麻烦和伤害.只有加强药师工作责任心,与医师一起严把处方关,才能将差错降至最低.现将医院这几年来处方差错的表现、出现差错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住院药房发生调配差错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提高调配质量.方法 对住院药房发生的常见调配差错类型及原因进行归纳、综合,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防范对策.结果 药品调剂差错的发生是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综合的结果.结论 提高全体药剂人员对调配差错危害性的认识,制订完善的操作规程和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是防范药品调配筹错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小包装中药饮片处方调配中产生差错的原因,实行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工作质量.方法 建立岗位责任制及操作规程,找出在小包装中药饮片调配环节中易出现的问题.结果 针对配方差错产生的原因,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整改措施.结论 规范中药调配过程中的管理,避免差错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洪波  姚惠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792-1793
门诊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直接面对患者,开放性的服务窗口,肩负着就诊患者的处方调配工作,是体现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岗位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门诊药房传统的手工服务模式逐渐被电子信息化所取代,2012年我院门诊药房引入"一卡通"的工作模式,有效的提高了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会出现药品"错发漏发"的现象。因此,为进一步规范药品调配、发放流程,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从分析药品调配流程中产生差错的原因出发,对如何防范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的发生,提高药学服务质量进行探讨,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门诊药房的工作措施,增强药师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最大限度的防止差错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出现差错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本院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差错原因和防范措施.结果:2年间共发生差错108例,发生差错的原因主要包括:医师因素、药师因素和其他因素.结论:加强针对性管理、规范处方调配规程、提高药房药学人员业务素质,可有效防范处方调配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与防范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3年近3年来出现的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事件资料,分析出现差错的原因并制定防范措施。结果:2011-2013年近3年来共出现110例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事件,2011年为0.065%(42例),2012年为0.054%(36例),2013年为0.046%(32例),差错率逐年下降;主要差错事件类型:品种差错占45.5%(50例),数量差错为36.4%(40例),错发患者差错为10.9%(12例),用法用量差错为3.6%(4例),其他差错为3.6%(4例)。结论:门诊西药房调剂处方差错事件防范中,可从优化电子处方系统、强化管理以及实施品管圈等处着手,从而提高处方调剂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与防范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3年近3年来出现的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事件资料,分析出现差错的原因并制定防范措施。结果:2011-2013年近3年来共出现110例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事件,2011年为0.065%(42例),2012年为0.054%(36例),2013年为0.046%(32例),差错率逐年下降;主要差错事件类型:品种差错占45.5%(50例),数量差错为36.4%(40例),错发患者差错为10.9%(12例),用法用量差错为3.6%(4例),其他差错为3.6%(4例)。结论:门诊西药房调剂处方差错事件防范中,可从优化电子处方系统、强化管理以及实施品管圈等处着手,从而提高处方调剂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处方点评对中药调配差错的影响.方法:筛选出本社区医院2016年1~12月期间开具的200张中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筛选出本社区医院2015年11~12月期间开具的200张中药处方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为未实施处方点评前开具的处方,观察组为实施处方点评后开具的处方,统计并对比两组处方的中药调配差错率.结果:对照组的中药调配差错率是5.5%,观察组是1.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不同调配差错类型的发生率,观察组少配、错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处方点评对中药调配差错具有一定的影响,可明显降低中药调配差错率,且能指导中药调配对策的正确实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及其隐患,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根据收集到的典型差错事例进行分析。结果:一般药品调配差错的主要原因有不同药品的外包装相同、同一种药品的商品名不同,同一种药品的剂型不同及电脑单与处方不符等。结论:加强管理是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及隐患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于霞  李志春 《大家健康》2013,(3):181-182
调查门诊药房处方调剂的差错,分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减少处方调剂差错的发生,提高医疗工作者的工作质量及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调配环节中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总结,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方法:统计分析我院PIVAS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出现的各类差错记录,同时提出相应的整改和防范措施。结果: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PIVAS 共调配输液1 670 839袋(瓶),发生差错242次,差错率为0.14‰,主要发生在贴签和加药混合环节。结论:通过有针对性地实施一系列措施可有效降低PIVAS差错率的发生,为临床提供优质的成品输液,有效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影响门诊处方调配出现差错的各个环节及因素,包括医生、处方调剂人员、药品、患者等,探讨如何避免差错所采取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常见的差错类型进行分析,探讨处方调配差错发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加强药师在调配药品全程中的各个薄弱环节,严格核对制度,增强责任心,以减少和预防调配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陈良华 《海南医学》2011,(19):68-69
为了提高医院药房窗口优质服务,减少和杜绝处方药品调配差错的发生,本文对医院调剂窗口常见药品差错的现象、发生差错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从发生差错的客观与主观因素上进行科学地分析,列举了常见差错的发生场情和药品名称等.从相应的方面提出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强调药品调剂过程中应倡导实行“四查十对”制度、双核对制度及“唱名...  相似文献   

18.
张晓凤 《基层医学论坛》2013,(26):3512-3513
门诊药房是医院对外的重要窗口之一,承担着医院药剂科的主要日常工作,肩负着就诊患者处方调配及门诊各科室所需药品的供应工作,其服务质量的优劣及能否准确配方,直接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现对我院门诊药房2011年1月—2012年12月药品调配和发放中出现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避免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从医师、药师、患者、药品等方面分析门诊药房容易发生调剂差错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加强对调剂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和人员培训,能避免差错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结论:有效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药学工作者的素质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处方调剂差错发生。  相似文献   

20.
刘颖 《当代医学》2009,15(12):71-72
病理技术员承担着手术活检标本的制作、仪器设备的使用、溶液试剂的配制及病理资料的保管等一系列工作。工作中稍有不慎,容易产生病理技术差错。一旦发生差错,轻者使诊断医生难以发出报告,重者发生误诊,给患者和医院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我们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将常见的病理技术差错原因加以总结,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