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辣椒辣素(capsaicin)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superior sagittal sinus,SSS)硬脑膜,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c-fos蛋白的表达,以探讨化学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的偏头痛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在手术暴露其上矢状窦后,capsaicin刺激SSS区硬脑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蛋白(Fos)表达的变化。结果:空白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apsaicin 1μM组,capsaicin 10μM组每张切片的Fos阳性神经元数分别为35.2±9.4、44.1±11、116.7±13.5和304.2±18.9。结论:辣椒辣素作为有效的化学伤害刺激激活了PAG的神经元,可以模拟偏头痛的发作过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是正颌外科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有限元法成为研究双侧升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生物力学的重要方法。目的:快速建立下颌骨双侧矢装劈开内固定后有限元模型,寻求一种更为快捷、精确的矢装劈开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研究下颌骨矢装劈开内固定后生物力学打下基础。方法:应用薄层CT,Dicom标准和Mimics软件,结合MSC.Patran三维有限元专用软件对CT断层影像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与结论:建立了精确的下颌骨双侧矢装劈开内固定后三维有限元模型。使用Dicom标准和Mimics软件获取三维模型,直接写入MSC.Patran三维有限元软件,提高了建模效率。提示薄层CT、Dicom标准的应用使得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更为精确,同时Mimics软件直接建立矢装劈开内固定三维模型,极大程度提高了建模效率,为生物力学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评价胎儿胼胝体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应用二维和三维超声对87胎正常胎儿及7胎胼胝体发育不全胎儿进行超声检查。结果二维超声获得31胎正常胎儿的胎头矢正中切面,三维重建获得全部胎儿的胎头矢正中切面,二维与三维超声胼胝体图像基本一致,对胼胝体长度的测量高度相关。二维和三维超声均能诊断7胎胼胝体发育不全。结论二维矢正中切面图像质量较好,但三维矢正中切面较二维切面更易获得,可快速评价胎儿胼胝体结构,对产前常规筛查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书讯     
《脑瘫婴幼儿发育的促进方法——中级康复工作者工作指南》该书由世界物理治疗联合会及世界作业治疗联盟选派的Lia Carrington女士和Michael Curtin先生起草,经世界卫生组织六个区域富有经验的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评阅、修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经腹部超声采集胎儿正中矢状切面的声窗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通过12例引产胎儿前囟门、后囟门、矢状缝及前额缝分别获得颅脑正中矢状切面图,并将可行的声窗作为标准声窗对中孕期超声筛查的胎儿(头位组367例,非头位组384例)进行颅脑超声检查,并对两组胎儿获取正中矢状切面图的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中孕期超声筛查的751例胎儿成功获取颅脑正中矢状切面图497例。其中头位组获取颅脑正中矢状切面图的成功率为32.7%(32.7%,120/367),低于非头位组(98.2%,377/384),两组胎儿获取颅脑正中矢状切面图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头位组采用前额、前囟门、矢状缝与后囟门4声窗联合检查采集颅脑正中矢状切面图的成功率为32.7%(32.7%,120/367),明显高于前额、前囟门、矢状缝与后囟门任何单一声窗采集图像的成功率(分别为17.2%、25.9%、1.6%、7.6%,P均0.01);非头位组4声窗联合检查采集颅脑正中矢状切面图像的成功率(98.2%,377/384)亦明显高于任何单一声窗采集的成功率(分别为31.8%、61.2%、64.8%、62.0%,P均0.01)。结论中孕期胎儿产前筛查经前额、前囟门、矢状缝、后囟门声窗均可获得颅脑正中矢状切面图,4声窗联合应用可增加颅脑正中矢状切面图的获得率。  相似文献   

6.
正脑膜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其好发于矢状窦,大型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附着于矢状窦且累及矢状窦壁及窦腔的大型脑膜瘤,该型肿瘤血供丰富,体积较大,易累及周围组织,且其位置特殊,常侵犯中央沟静脉及功能区脑组织,手术难度较大,手术操作要求较高。显微外科手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大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新方法,本文通过与传统手术对比分析,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电刺激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grey,PAG)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的表达,以探讨研究PAG在血管源性头痛如偏头痛涉及的伤害觉信息的传递中的作用。方法:以雄性SD大鼠(体质量为220~250g)为实验对象,在手术暴露其上矢状窦(SSS)后电刺激SSS区硬脑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NOS表达的变化。结果:N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PAG的背外侧区和腹外侧区,阳性细胞数头侧至尾侧逐渐增多。空白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刺激组每张切片的NOS阳性神经元数分别为(35.0±3.5),(42.3±4.2),(162.0±11.6)个/切片。结论: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可激活PAG,提示PAG可能参与血管源性头痛如偏头痛的痛觉中枢调控。  相似文献   

8.
书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0):915+947+979
《脑瘫婴幼儿发育的促进方法——中级康复工作者工作指南》该书由世界物理治疗联合会及世界作业治疗联盟选派的Lia Carrington女士和Michael Curtin先生起草,经世界卫生组织六个区域富有经验的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评阅、修订,是一部权威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9.
《上海护理》2011,11(5)
[本刊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孙克莎编著的《论语与护士文化修养》一书已于2011年5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上海市护理学会理事长翁素贞为该书主审并作序。该书的编著者在数十年临床护理工作之余,与她的同事们潜心研读我国古代文化经典《论  相似文献   

10.
<正>该书由曹兴午、徐晨、李宏军、白文俊教授主编,杨文质、王泰龄、赵天德教授任顾问,并请丛玉隆教授、郭应禄院士和殷大奎副部长作序。该书于2017年5月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总结了作者等数十年科研和临床的研究成果,将近2万份病例、1.5万幅生精细胞与精子形态学照片、2千余幅睾丸病理组织切片等大量国内素材提炼为共27章,近400页,100张表格,1100多幅图片的精品著作,高质量的视觉信息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扫描矢状面重建图像在诊断腰椎真性滑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64 层MSCT 腰椎容积扫描患者93 例,分析其常规椎间盘横断面重建图像和矢状面重建图像。结果腰椎容积扫描矢状面重建图像检出腰椎真性滑脱93 例,其中Ⅰ°滑脱74 例,Ⅱ°滑脱19 例;横断面图像检出腰椎真性滑脱58 例。结论MSCT 容积扫描矢状面重建图像对腰椎真性滑脱有良好的显示。  相似文献   

12.
《脑瘫婴幼儿发育的促进方法——中级康复工作者工作指南》该书由世界物理治疗联合会及世界作业治疗联盟选派的Lia Carrington女士和Michael Curtin先生起草,经世界卫生组织六个区域富有经验的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评阅、修订,是一部权威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MRI测量颈椎管内容、椎体及椎间盘的动态变化在过伸颈椎损伤发生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过伸颈椎损伤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过伸颈椎损伤患者44例,对患者先进行MRI扫描检查,再进行过伸、过屈位扫描。观察患者动态测量不同位置C3-7节段的脊髓、硬膜囊中矢径、硬膜囊前间隙及椎体、椎管矢径。结果高位颈椎(C4以上)脊髓、硬膜囊中矢径在三位置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C4以下脊髓、硬膜囊中矢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在椎体水平在三位置中测得的中矢径数值大小排列次序为:过伸位中立位过屈位;因突出或膨出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黄韧带等因素的影响在椎间隙水平三位置中测得的中矢径数值大小则相反为:过屈位中立位过伸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而硬膜囊前间隙三位置中测得的中矢径数值大小无显著性差异(P=0.082)。结论对于过伸颈椎损伤诊断,动态MRI扫描具有快速、有效、分辨率高及特异性好的临床效果,能为手术提供帮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MRI在椎间盘平面和椎体平面测量颈脊髓值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颈脊髓的矢状径测量简单易行,能直接反映脊髓在椎管中状态,但目前对颈脊髓矢状径的测量多局限于椎体平面,椎间盘平面的测量较少见.目的:通过MRI分别对颈椎椎间盘平面和椎体平面的脊髓矢状径进行测量,比较椎间盘平面和椎体平面各测量值异同.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分析,于2006-03/2007-04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完成.参试者:选取门诊招募的无颈脊髓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志愿者120例,男48例,女72例;年龄17~71岁,平均41.4岁.方法:所有受试者行颈椎MRI检查,在MRI片上,对各节段(椎体平面和椎间盘平面)颈脊髓矢状径、颈椎管有效矢状径进行测量,并计算颈脊髓矢状径与颈椎管有效矢状径的比值.主要观察指标:椎体平面脊髓矢状径,椎间盘平面脊髓矢状径,椎体平面椎管有效矢状径,椎间盘节段椎管有效矢状径,同节段脊髓矢状径和有效椎管矢状径的比值.结果:椎体平面平均脊髓矢状径大于椎间盘平面平均脊髓矢状径(t=2.42,P<0.01);椎体平面平均椎管有效矢状径大于椎间盘平面平均椎管有效矢状径(t=2.67,P<0.01):椎体平面平均脊髓和椎管有效矢状径比值、椎间盘平面平均脊髓和椎管有效矢状径比值及全部节段的平均脊髓和有效椎管有效矢状径比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0.703,P=0.495).结论:椎间盘平面的脊髓矢状径和颈椎管有效矢状径与椎体节段是明显不同的,在测量中不能忽视椎间盘平面的测量;颈脊髓矢状径和椎管有效矢状径比值可作为评价颈脊髓病变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一、本病的中医治疗演变 日本很早就用中药治疗白塞氏病。矢数道明医师在《汉方治疗百话》一书中曾进行收集整理。但最早发表的是小仓重医师(1956年)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加白术附予治疗,继后大冢敬节医师(1959年)用黄连解毒汤,矢数本人用温清饮等治疗并报导了经验。 目前在日本多用温清饮治疗。下面将这些处方稍加整理,供参考。 (一) 解表剂类。 治疗白塞氏病最先使用的是麻黄,桂枝一类方剂,即越婢加术附汤,桂枝加术附汤。解表剂通常用于感冒症侯群,风湿关节炎以及湿疹等疾病。由  相似文献   

16.
背景: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是正颌外科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仃限元法成为研究双侧升支欠状劈开内阎定后生物力学的重要方法。目的:快速建立下颌骨双侧矢装劈开内固定后有限元模型,寻求一种更为快捷、精确的矢装劈开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研究下颌骨矢装劈开内固定后生物力学打下基础。方法:应J用簿层CT,Dicom标准和Mimics软件,结合MSC.Patran三维有限元专用软件对CT断层影像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与结论:建立了精确的下颌骨双侧矢装劈开内固定后三维有限元模型。使用Dicom标准和Mimics软件获取三维模型,直接写入MSC.Patran三维有限元软件,提高了建模效率。提示薄层CT、Dicom标准的应用使得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更为精确,司时Mimics软件直接建立矢装劈开内固定三维模型,极大程度提高了建模效率,为生物力学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殷凯生教授主编、杨玉教授主审、钟南山院士和殷大奎会长写序的《实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学》(第2版)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11年3月出版。该书的第1版受到呼吸和感染学专家的好评和广大临床读者的欢迎。该书作者均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临床专家和药学专家。该书分为2篇,第1篇系统阐述了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基本知识,包括PK/PD及其临床意义、细菌耐药、针对不同病原不同人群和不同感染部位抗感染药物如何合理应用和预防性应用,内容新  相似文献   

18.
比值法判断颈椎管狭窄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颈椎患者的颈椎X线侧位片及核磁片的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的测量,说明比值法判断颈椎管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29例男性成人,25例女性成人的颈椎X线侧位片及MRI片的C3 ̄7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进行了测量,并对其比值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X线片、MRI片的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测量的均数有显著差异(P〈0.05),但其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提高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35例,术前行DSA检查25例,了解肿瘤的血供、矢状窦通畅程度及瘤周静脉回流代偿情况,采取先阻断窦旁供血,然后囊内或分块切除肿瘤,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其他代偿回流静脉及瘤周正常脑组织,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近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遗有左侧轻偏瘫3例,双下肢轻瘫2例。29例术后随访3~7年,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会阴三维超声在观察生育后无盆底功能障碍女性盆膈裂孔结构及形态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三维超声容积探头对35例生育后无盆底功能障碍女性患者经会阴部扫描,以矢状面取耻骨联合内下缘、直肠肛管连接部及尿道的平面,重建三维超声图像,观察盆膈裂孔的结构及形态.结果 35例受检者矢状面均能显示耻骨联合、膀胱、尿道及直肠肛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