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颈外静脉留置针静注诺维本预防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颈外静脉留置针静注诺维本(NVB)预防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应用NVB静脉化疗的患者分为上肢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组(A组)20例和颈外静脉留置针组(B组)44例,观察两组用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5.00%、4.5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1.03,P<0.01)。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可减轻NVB对静脉的损伤和刺激,对未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而又必须静脉使用NVB的患者是又一理想的用药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上肢静脉置管和颈外静脉置管方法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保留时间。方法: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分别从上肢静脉(A组:108例)和颈外静脉(B组:72例)穿刺置管,同时用同样方法对导管进行维护。结果:A组置管成功率为98.1%,B组置管成功率97.2%,两组置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有9例发生静脉炎,4例导管堵塞,3例脱出,低热1例,拔管后体温正常,B组5例导管脱落,两组总的并发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导管保留时间大于3个月病例的百分比分别为62.96%和19.44%。结论:上肢静脉置管,使用时间较长,并发症高;颈外静脉置管,静脉炎发生率低,导管容易脱落。PICC置管为肿瘤病人提供了一条创伤小的治疗途径。穿刺留置导管后,需要全面细致的护理,否则导管会因各种并发症而拔管,导致留置导管失败。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求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廉,同时能够减少静脉炎发生的最佳诺维本输入途径。方法乳癌术后应用诺维本化疗病人110例,分别应用颈内静脉置管(30例)、颈外静脉留置针(42例)及四肢浅静脉留置针(38例)输入诺维本,对3种静脉输入方法的操作时间、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价格等进行比较。结果颈内静脉置管组的操作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价格都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F=382.7,q=34.02,P<0.05;2χ=4.12,P<0.05),置管成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2χ=4.68,P<0.05)。静脉炎主要发生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组。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输入诺维本,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安全、费用低廉且能减少静脉炎发生的最佳输入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置管在神经外科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00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资料,180例PICC置管为A组,120例颈内静脉置管为B组,分别统计两种方法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A组与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7.2%(175/180)和91.7%(110/120),P< 0.05,相差显著;A组与B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48天(15~320)和18天(10~30),P<0.01,差异非常显著.药物渗漏或脉管炎发生率、穿刺处疼痛发生率、焦虑或恐惧发生率,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与B组导管平均日消耗价格分别为6.25 元和16.11元,A组费用明显低于B组.而A组与B组病人平均住院日分别为40天和42天,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ICC置管术与颈内静脉置管相比,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中更具有一次置入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老年肿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86例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A组)136例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B组)150例,分别观察两组首次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种并发症中,误穿动脉、皮下气肿及静脉炎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24,0.000).因并发症导致弃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PICC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轻微,可以在老年肿瘤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两种置管途径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4例早产儿分为经上肢静脉置管组40例,经下肢静脉置管组44例,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异位发生率、置管操作时间、置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下肢静脉组异位发生率与上肢静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置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下肢静脉置管异位发生率明显降低,优于上肢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7.
曾令瑜  伍桂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498-3499
目的:经过颈外静脉与贵要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比较,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首选颈外静脉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2例贵要静脉穿刺置管组和33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从置管并发症、病人满意度、临床应用护理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颈外静脉置管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贵要静脉组(P<0.05);颈外静脉置管组病人满意度及临床应用护理也高于贵要静脉置管组。结论:对于长期化疗和中长期静脉输液病人应首选颈外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8.
翟慎华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4):199-199
目的:通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癌症患者的应用比较,探讨如何减少癌症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癌症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57例癌症患者分为两组,15例为PICC置管组,42例为静脉留置针组。结果:PICC置管组留置时间40~260天,静脉留置针组留置时间1~6天;PICC置管组静脉炎率5%,静脉留置针组静脉炎率65%;PICC置管组疼痛率5%,B组疼痛率35%;PICC置管组并发症率5%,静脉留置针组并发症率21%;PICC置管组日常生活处理能力正常,静脉留置针组日常生活50%需人照顾。结论:在癌症患者申,选用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伟  刘景利  邢巨影 《吉林医学》2009,30(10):925-926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如何减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142例确诊为恶性肿瘤需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72例PICC置管为A组,7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为B组,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结果: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8%,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7%;A组留置时间长于B组留置时间;A组静脉炎发生率大于B组静脉炎发生率;A组疼痛率小于B组疼痛率;A组并发症率小于B组并发症率。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选用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B超实时定位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需要留置透析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根据颈内静脉解剖特点经验性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B组采用B超实时定位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穿刺一次成功率以及穿刺点血肿、渗血的发生率,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50%,总成功率80%,术后穿刺点血肿、渗血的发生率20%。B组40例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87.5%,总成功率100%,术后穿刺点血肿、渗血的发生率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超实时定位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能明显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减少穿刺的次数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及颈内静脉置管方式的比较研究,探讨如何减少妇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化疗中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节约成本,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对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静脉滴注,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颈外静脉留置组(简称A组)和前臂静脉留置组(简称B组)、颈内静脉置管组(简称C组)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iA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5%,B组为30.O%,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68.460,P〈0.01)。A组患者并发症外渗发生率为2.5%,B组为17.5%,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9.804,P〈0.01)。A、C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正常,B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人照顾。结论:在妇科肿瘤患者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时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置管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但操作的简易程度及操作成本颈外静脉留置针更加优于颈内静脉置管,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新生儿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对54例经上肢静脉及34例经下肢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一次中心静脉的到位率和置管后并发症。结果:上肢静脉组导管一次到位率66.67%,下肢静脉组88.23%,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组静脉炎发生率高于上肢静脉组(P<0.05);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下肢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安全、可靠、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6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6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使用静脉留置针行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拟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应用静脉留置针代替改良塞丁格技术中的穿刺针进行置管操作.比较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置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术后静脉炎发生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静脉留置针代替改良塞丁格技术中的穿刺针进行B超引导下PICC置管,可以提高儿童PICC置管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缩短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5.
颈外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亚丽  于颖  李艳博  陈思 《吉林医学》2008,29(8):671-672
目的:介绍颈外静脉的穿刺方法。通过与颈内静脉穿刺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法比较,说明颈外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更高,保留时间更持久。方法:选择在同一段时期内,在手术室留置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50例与颈外静脉穿刺置管260例,在留置时间、护理方法、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穿刺成功率高,方便病人起床活动等优点。结论:证实了颈外静脉留置导管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穿刺成功率高,方便病人起床活动等优点。优于锁骨下及颈内静脉置管,在抢救病人时也优于静脉切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老年肿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86例患者随机分为HCC组(A组)136例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B组)150例,分别观察两组首次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种并发症中,误穿动脉、皮下气肿及静脉炎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24,0.000)。因并发症导致弃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PICC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轻微,可以在老年肿瘤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736例PICC在预防化疗静脉炎中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在预防化疗静脉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在我科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1856例分成3组,其中采用PICC置管化疗共1736例(A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化疗(B组)及四肢静脉留置针化疗(C组)各60例,比较3组化疗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A组、B组、C组发生静脉炎的病例数分别为24、3、8,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38%、5.00%、13.33%,A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01)。结论:PICC可有效地预防化疗静脉炎的发生,但置管前必须对影响置管成功的相关因素进行有效分析,留置期间须加强护理,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管道堵塞、管道脱出、局部及全身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兰考第一医院需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126例新生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新生儿分为上肢组和下肢组,每组63例。上肢组39例经贵要静脉、10例经腋静脉、9例经肘正中静脉、5例经头静脉置管,下肢组51例经大隐静脉、6例经小隐静脉、6例经股静脉置管。比较两组置管出血量、操作用时、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下肢组置管出血量小于上肢组,操作用时短于上肢组,留置时间长于上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肢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上肢组,导管异位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上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下肢静脉PICC置管具有一定优势,更易于穿刺,出血量更小,不易发生异位及并发症,可留置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9.
常萍 《当代医学》2014,(32):113-114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在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创伤病区在2011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5例患者分成颈外静脉留置组(n=45)及四肢静脉留置组(n=60),对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静脉炎、留置时间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外静脉留置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1.1%、静脉炎13.3%、保留≥4 d成功率86.7%,而四肢静脉留置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0.0%、静脉炎36.7%、保留≥4 d成功率56.7%;颈外静脉留置组优于四肢静脉留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具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液体流速快、液体不易渗漏、置管保留时间长及静脉炎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改良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婴幼儿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年龄30天-3岁,体重3.70~15.0kg行先心病手术的婴幼儿60例分为2组(n=30)。A组:对照组,首选右颈内静脉中路,用20GY形穿刺针穿刺,回血通畅后经Y型穿刺针置入J形引导钢丝,然后沿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B组:改良组,在彩超引导并实时监测下用18GBD静脉留置针穿刺,回血通畅后经静脉外套管置入J形引导钢丝,然后沿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记录两组穿刺置管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失败率及并发症。B组记录彩超引导下不同路径和头位颈内静脉距皮肤距离,颈内静脉横截面积,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重叠程度。结果B组总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P〈0.05),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1),B组的穿刺并发症明显低于A组。结论彩超引导并实时监测下经18G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大大提高了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