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非感染性腹泻乳糖不耐受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新生儿非感染性腹泻时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状况及其与腹泻的关系;评价大便pH 值、尿半乳糖测定对新生儿乳糖酶缺乏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2 年10 月至2015 年6 月70 例发生非感染性腹泻的住院新生儿为腹泻组,同期选取162 例无腹泻的住院新生儿为无腹泻组.采用试纸法测定两组大便pH 值;半乳糖氧化酶法检测尿半乳糖,以尿半乳糖阳性诊断为乳糖酶缺乏,有乳糖酶缺乏的腹泻诊断为乳糖不耐受.根据尿半乳糖检测结果,将69 例行尿半乳糖测定的腹泻组患儿分为乳糖不耐受组(n=45)和乳糖耐受组(n=24),比较两组新生儿治疗后的情况.腹泻患儿出院后3 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腹泻组与非腹泻组新生儿大便pH 值及尿半乳糖阳性率(65% vs 5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糖不耐受和耐受组腹泻患儿大便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糖不耐受患儿大便恢复时间比耐受组患儿长(P结论 新生儿乳糖酶缺乏发生率高,易发生乳糖不耐受性腹泻.大便pH 值测定对判断腹泻患儿乳糖不耐受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
深圳地区2004-2006年儿童腹泻病病原体分布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深圳地区2004-2006年儿童腹泻病病原体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深圳地区2004年1月-2005年4月腹泻病患儿粪便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RV),2005年5月-2006年12月采用胶体金法检测RV.真菌性腹泻以40倍高倍镜下同时可见菌丝和孢子为实验诊断标准.阿米巴性腹泻以见溶组织内活动性阿米巴原虫(滋养体或包囊)为实验诊断标准.细菌性腹泻(菌痢)以40倍高倍镜下WBC( )以上,同时可见RBC为实验诊断标准.不确定性腹泻为排除以上4种腹泻外的腹泻.结果 RV腹泻主要发生在10月至次年2月,但夏季6-7月也有一个小高峰,共占40.49%;真菌性腹泻无明显季节性,占3.59%;细菌性腹泻明显在每年的6-9月高发,占39.67%;阿米巴性腹泻仅检测到10例,除1例是春末检测出来外,余皆在夏季检出,占0.03%;不确定性腹泻主要发生在12月至次年的3月,占16.24%.腹泻最高发年龄为>1~2岁,占24.83%(8 287/33 382例),≤6个月组为最低发年龄组,占6.65%(2 217/33 382例).结论 婴幼儿腹泻种类出现明显的感染交叉性、季节交叉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复杂多样性.加强饮食与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提高儿童主动免疫水平是预防急性腹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亿活,Bloflor)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方法 肺炎患儿265例,分为预防组150例,对照组115例,两组均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预防组在治疗的同时加用亿活.对两组继发腹泻的发病率、疗效,腹泻总疗程以及止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预防组继发腹泻33例,发病率为22.00%,对照组腹泻41例,发病率为35.65%(χ2=6.03,P<0.05).预防组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止泻时间、腹泻总疗程亦明显短于对照组(t=5.71、6.54,P均<0.05).结论 亿活能降低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病率,预防性应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南宁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状况及临床特征,为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及有效控制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收集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对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分析轮状病毒腹泻流行及临床特点.结果 共检测标本1176例,其中轮状病毒阳性416例.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12~24月龄发病率最高,为199例(47.83%).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表现以水性腹泻和发热、呕吐为主,重症轮状病毒腹泻以6~24月龄的婴幼儿多见,占95.6%.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肠外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91%(87/416),其中最常见的是呼吸系统并发症(70/87,80.46%).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南宁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加强轮状病毒监测和研制有针对性的轮状病毒疫苗,对预防婴幼儿腹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布拉氏酵母菌(亿活)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中是否有预防及治疗作用,并比较其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妈咪爱)的疗效.方法 选择167例呼吸道疾病的患儿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并出现AAD,将其随机分为亿活预防组、亿活治疗组、妈咪爱组及对照组,分别观察各组出现腹泻时抗生素的应用时间,以及出现腹泻后各组腹泻好转时间、治愈时间、腹泻程度等,比较各组疗效.结果 亿活预防组5例未出现AAD,亿活预防组出现AAD时抗生素应用时间为(9.09±5.49)d,亿活治疗组出现腹泻时抗生素的应用时间(5.60±3.00)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腹泻好转时间及治愈时间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各组腹泻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亿活可预防AAD,且在AAD的治疗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3(TLR3)mRNA表达与急性轮状病毒(RV)腹泻的关系.方法 选取61例急性RV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3 mRNA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TNF-α,水平.结果 重型腹泻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3 mRNA表达及血清IFN-γ、TNF-α水平分别为0.820±0.051、(33.67±12.88)pg/ml、(62.21±14.65)pg/ml,而轻型腹泻组为0.717±0.040、(24.01±10.06)pg/ml、(50.99±12.18)pg/ml,正常对照组为0.525±O.029,(12.52±5.19)pg/ml、(28.65±7.44)pg/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重型和轻型腹泻组TLR3 mRNA表达及血清IFN-γ、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重型腹泻组与轻型腹泻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外周血单核细胞TLR3表达和血清IFN-γ、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431,P<0.05,r=0.372,P<0.05).结论 急性RV腹泻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LR3 mRNA表达上调,TLR3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与急性RV腹泻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腹泻患儿中单一感染与混合感染的发病率,比较单一和多个病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年龄1个月~14岁诊断急性腹泻病的患儿4728例作为观察对象.单一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患儿均进行大便常见病原体检测,包括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EAdV)、诺如病毒(norovirus,NV)抗原以及常见肠道致病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同时观察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包括腹泻持续时间和频率,发热、呕吐持续时间以及脱水的程度.结果 4 728例患儿中有一种及一种以上病原体感染的有3 595例(76.0%),实验室检测未发现病原体感染的患儿有1 133例(24.0%).其中RV感染有1 889例(40.0%),EAdV有412例(8.7%),NV感染有309例(6.5%),大肠埃希菌(VTEC) 274例(5.8%),沙门菌属276例(5.8%),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23例(2.6%),志贺菌78例(1.6%),金黄色葡萄球菌70例(1.5%)和产气荚膜杆菌126例(2.7%).其中1370例(29.0%)腹泻患儿存在混合感染,以RV合并NV感染150例(3.2%)及RV与产气荚膜菌混合感染127例(2.7%)为最常见.混合感染所致的儿童急性腹泻较单一感染临床表现更加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轮状病毒仍是儿童急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为NV、EAdV、沙门菌属及VTEC.混合感染中轮状病毒合并诺如病毒感染最常见.在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时,VTEC与各类病毒合并感染发生率最高.多种病毒感染与单一病毒感染腹泻患儿比较,呕吐持续时间和脱水程度较严重,而发热及腹泻持续时间、腹泻频率则无明显差异.病毒合并细菌感染与单一病毒感染和单一细菌感染腹泻患儿的临床表现比较,混合感染患儿发热、呕吐及腹泻持续时间长,腹泻、脱水程度都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迁延性腹泻病结肠黏膜患儿的内镜下特点及血清和结肠灌洗液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3月- 2010年6月本科收治的迁延性腹泻病患儿115例(迁延性腹泻组).另选择同期住院的急性腹泻病患儿115例(急性腹泻组)及体检健康儿童115例(健康对照组)作为对照.对迁延性腹泻组患儿行结肠镜检查.3组患儿均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水平,硫代巴比妥法测定MD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水平.结果 迁延性腹泻组患儿结肠镜下所见病变主要以左半结肠为主,其中43例结肠黏膜呈大小为1~2 mm疱疹样改变伴充血糜烂;52例患儿结肠黏膜糜烂水肿;12例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模糊;8例未见明显异常.迁延性腹泻组结肠灌洗液中NO、MDA、SOD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0.32、6.57、4.00,Pa<0.05).迁延性腹泻组和急性腹泻组血清NO、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0.85、0.78,Pa>0.05),SO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7.13,P<0.01).健康对照组血清NO、MDA、SOD水平与迁延性腹泻组(u=12.07、10.53、17.70,Pa<0.01)及急性腹泻组(u=14.70、9.79、7.33,Pa<O.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迁延性腹泻组治疗前后血清NO、MDA、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 =7.99、6.80、12.84,Pa<0.05);急性腹泻组治疗前后血清NO、MDA、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1.31、6.95、8.59,Pa<0.05).结论 NO生成所产生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反应在腹泻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能导致结肠黏膜损害,而保护性因素(SOD)的持续降低则是腹泻病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叶酸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试用叶酸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按照1986年10月长沙全国第二届小儿腹泻防治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本文100例,为1989年9~12月住院的婴幼儿急性腹泻患儿.年龄为6个月~2岁.1  相似文献   

10.
葫芦系葫芦科植物,有的味苦,食后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我院收治小儿食葫芦中毒105例(男49,女56),最小1岁半,最大10岁.恶心呕吐72人(占68.57%),腹痛腹泻105人(占100%).食后3~10小时患儿有腹胀,继而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吐4~7次/日,吐物为吃的食物及胃液.腹痛多为阵发性脐周绞痛,有的为满腹痛疼.大便7  相似文献   

11.
思密达(smecta)是一种新的治疗小儿腹泻的有效药物,它能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和减少腹泻次数,能明显减少大便含水量,使大便成形并有抗炎等作用.作者于1989年8~10月应用法博福—益普生制  相似文献   

12.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旧题新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生素是PICU常用药物.腹泻是抗生素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大多数情况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可分为两类: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原因不明的腹泻.一般来说,检测不出的艰难梭菌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通常病情轻微且自限.虽然仅约25%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由艰难梭菌引起,但目前来看,假膜性肠炎、重症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多与艰难梭菌有关.由于这个原因,抗生素相关腹泻目前通常被视为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同义词.通过对现有的医学文献的历史性回顾,该文对抗生素相关腹泻发病机制、诊断以及防治策略进展进行阐述,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腹泻婴幼儿诺如病毒(NoV)和A组轮状病毒(HRV)的感染状况、临床表现以及NoV的基因型分布。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间,198例<5岁的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和临床资料,并同时收集53例非腹泻患儿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组HRV,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NoV,并对阳性标本进行病毒部分测序;对腹泻患儿的腹泻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急性腹泻患儿中共检测到A组HRV感染137例(69.2%),NoV感染40例(20.2%),A组HRV和NoV的混合感染12例(6.1%)。而53例对照组患儿中共检测到A组HRV感染7例(13.2%),NoV感染19例(35.8%),A组HRV和NoV的混合感染3例(5.7%)。单纯A组HRV感染和单纯NoV感染患儿间的腹泻严重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oV测序分析发现NoV感染病毒的主要基因型是GⅡ.3及GⅡ.4。结论 A组HRV仍然是婴幼儿腹泻中最常见的病原体,而NoV则是第二大病原体。婴幼儿中存在NoV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海城乡结合部小儿急性腹泻病的病原及转归,为该区腹泻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2月-2006年11月本院儿科门诊的急性腹泻患儿资料。病程<7d,大便次数>3次/d,每例均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行脱水情况评估,大便镜检。大便镜检WBC10/HP以上者行细菌培养、轮状病毒检测,根据病原分组给予相应治疗,指导家属记录症状日记卡,并行病程随访,资料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急性腹泻患儿314例。男193例,女121例,男女比例为1.6∶1.0;年龄42d~11岁。其中侵袭性(INV)腹泻77例(24.5%),轮状病毒(RV)腹泻106例(33.8%),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19例(6.1%),食物不耐受(FI)腹泻48例(15.3%),原因不明性腹泻64例(20.4%)。止泻时间:INV腹泻(29.1±10.8)h,RV腹泻(113.7±49.2)h,AAD腹泻(83.0±25.8)h,FI腹泻(67.0±20.1)h,原因不明性腹泻(76.0±20.3)h。INV腹泻止泻时间短,0.5a后再次腹泻发生率较低(11.7%),而RV腹泻平均止泻时间0.5a内再次腹泻发生率最高(43.5%)。结论与1996-1998年比较,本地区INV腹泻的发病率显著下降,RV腹泻发生率上升。RV腹泻止泻时间最长,0.5a内再次腹泻发生率较其他原因腹泻更多见。AAD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在诊治中应重视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1985年12月至1986年7月选择腹泻患儿72例,均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无效,而采用腹泻穴注射654—2(以下简称穴注)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1)本组病例,感染性腹泻均经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治  相似文献   

16.
Zeng M  Wang XH  Yu H  Zhu QR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8):580-584
目的 通过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对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及腹泻病的临床致病意义.方法 2008年10至12月,我们采集了436份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和150份术后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同期,收集220例因急性腹泻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儿和200例无腹泻症状儿童的粪便标本.HBOV检测采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方法.结果 HBOV在436份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中阳性检出率10.3%(45/436),而无呼吸道感染儿童的鼻咽分泌物标本中阳性率仅0.7%(1/150),2组HBO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56,P<0.001).HBOV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率为44.7%(20/45).呼吸道HBOV感染患儿的年龄为1.3~72个月[平均(18.3±13.6)个月].HBOV在腹泻组粪便中检出率为2.7%(6/220),在无腹泻症状组粪便中检出率为2%(4/200),2组HBO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HBOV阳性的腹泻患儿中,5例同时合并轮状病毒感染.粪便中HBOV阳性的患儿都在4岁以下.结论 HBOV呼吸道感染通常见于婴幼儿.本研究支持HBOV与儿童时期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有关,但是HBOV对儿童腹泻的致病性未能确定.  相似文献   

17.
并呼吸道感染的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并呼吸道感染的轮状病毒 (RV)肠炎临床特点。方法 对 32例并呼吸道感染的RV肠炎 (呼吸道感染组 )与 37例无肠道外表现的RV肠炎 (对照组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呼吸道症状随腹泻好转而好转。 2 .平均腹泻持续时间 :呼吸道感染组 (7.0 6± 1 .50 )d ,对照组 (4.73± 1 .31 )d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6 .90 P <0 .0 1 )。 3 .腹泻停止时大便RV转阴情况 :呼吸道感染组 1 5例 ,对照组 2 8例 ,两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4.78 P <0 .0 5)。 4 .恢复正常乳类喂养时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SLI)发生情况 :呼吸道感染组 8例 ,对照组 5例 ,两组SL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5 .72 P <0 .0 5)。结论 并呼吸道感染的RV肠炎的临床特点为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腹泻停止时RV转阴率低、SLI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对肺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45例患有肺炎的住院儿童完全随机分成2组.预防组104例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对照组141例,使用安慰剂及抗生素;出现腹泻后对照组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2组患儿均加用蒙脱石散口服和补液治疗.每日观察患儿排便次数及性状,统计2组患儿腹泻发生率、疗效、腹泻持续时间及肺炎总疗程.结果 预防组共16例(15.38%),对照组共41例(29.08%)患儿发生AAD.2组患儿AA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预防组发生AAD的风险下降了55.7%(RR =0.443,95% CI0.233~0.845,P=0.012).预防组发生AAD的患儿腹泻持续时间及肺炎总疗程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1、0.030).治疗期间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可有效降低肺炎住院患儿发生AAD的风险,改善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以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的儿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原因.方法 1999年1月-2006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共确诊AIDS儿童17例,其中表现为慢性腹泻患儿7例.男4例,女3例.对其腹泻时间、腹泻程度、大便特点、伴随症状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2~9岁,平均6岁.腹泻时间1~16个月,平均6个月.以慢性腹泻就诊4例,以发热、咳嗽、消瘦就诊3例.腹泻出现时间:病程开始即出现6例,仅1例是病程第9个月出现.7例均有营养不良,其中2例为中度,5例为重度;7例患儿均有贫血,其中轻度4例,中度3例;6例体质量、身高分别位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第3百分位以下.大便常规:阴性5例,阳性2例(白细胞2~15/HP,红细胞0~60/HP);7例大便涂片均未见寄生虫虫卵、滋养体及真菌孢子;大便普通培养:3例多次培养均阴性;大便真菌培养:2例阴性,1例培养出白色念珠菌(2次).检测CD系列的全部患儿CD4均明显降低,CD4/CD8降低5例.伴低钾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5例;发热4例.结论 儿童AIDS中的腹泻症状较常见,病程相对较长,且多伴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及贫血,与机会性感染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病毒性腹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由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越来越多.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腹泻中,半数以上为病毒所致.(?)前在急性胃肠炎中,已发现有轮状病毒(Rotavirus)、腺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