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有效方法,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是甲状腺癌患术后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的引流方法可以减少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传统的引流管引流法常使伤口腔内积液,影响伤口的愈合修复,术后颈部创腔积液及二次切开清除率高,应用负压吸引引流后使积液顺利引出,创腔处于负压可早日闭合,创口持续负压引流能保证创口敷料的整洁、干燥,避免皮下血肿的形成和皮下积液致感染的发生,便于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管进行负压引流、联合磺胺米隆药液冲洗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创腔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 对10例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为主的脓肿切开术,术后用醋酸磺胺米隆溶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创口.护理上维持持续有效的负压,观察和维持呼吸道通畅.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随访2个月,均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VSD及局部磺胺米隆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能够早期控制感染,并刺激创腔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3.
头颈部恶性肿瘤切除范围大,颈部血管丰富,渗出物较多,术后需要用负压较大的引流装置引出渗液,以利于颈部皮瓣贴合,减少术区无效腔形成,加速创面愈合<'[1]>.目前各种引流装置很多,负压引流袋负压小(120 mmHg~160 mmHg,1 mmHg=0.133 kPa),易形成血肿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且不可调节,引流管过长,引流液一部分存于引流管和负压球内,计量不准确,对颈清扫术而言,由于颈部皮瓣剥离面较大,若负压太小,创腔内残液不能充分引出,造成创腔感染影响疗效.我科2007年以来使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引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负压吸引引流法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有效方法,传统的引流管引流法常使伤口腔内积液,影响伤口的愈合修复,术后颈部创腔积液及二次切开清除率高,我们应用负压吸引引流后使积液顺利引出,创腔处于负压可早日闭合,提高了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10例经皮肾镜治疗重症胰腺炎(SAP)术后应用三腔负压引流管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SAP接受经皮肾镜手术并放置三腔负压引流管的患者做好引流管路的风险评估、观察巡视,及时调整处理,规范交接记录,加强卧位管理和心理护理。结果:10例患者通过精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经皮肾镜治疗术后留置三腔负压引流管,在护士动态、有效、规范化的管道管理维护与配合下,引流效果理想,治疗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112例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本组主要并发症为疼痛、散在性结节、弥漫性结节、患侧上肢外展明显受限、感染和乳房变形,有29例合并2种或以上并发症。本组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清除水凝胶,术后残腔内给予持续负压引流,并用生理盐水给予持续低流量残腔灌洗,待引流液颜色逐渐转清后拔除引流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简易负压引流在头颈肿瘤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头颈肿瘤外科患者120例,按术后引流方法的不同,分为简易负压引流组(60例)与传统引流组(包括橡皮片引流和引流管引流)(60例),记录术后术区肿胀、涎瘘、加压包扎的时间及伤口Ⅰ期愈合率.结果 比较2组患者术后术区肿胀、涎瘘、加压包扎的时间及伤口Ⅰ期愈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头颈肿瘤外科术后患者应用简易负压引流优于传统引流;加强临床观察和术后护理对保证简易负压引流的效果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总结60例腮腺肿瘤术后患者涎瘘的预防与护理。术后进行饮食干预,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特别是酸性食物;妥善固定负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及负压引流器的负压状态;术区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本组9例患者术后发生涎瘘,其中由饮食习惯引起4例,加压包扎引起4例,负压引流引起1例,经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在甲状腺手术后引流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107例甲状腺手术病人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例术后10h出现活动性出血,再次手术止血后继续引流,渗液不多,恢复良好。15例术后3d出现创腔少量积液,用10mL注射器抽吸后甲级愈合。6例术后3d出现伤口轻度红肿,用75%乙醇湿敷后甲级愈合。其余85例术后12h内引流管周围敷料少许渗血、渗液,更换敷料后无渗血、渗液。全部病人无一例出现皮瓣坏死和伤口感染。术后1周左右康复出院。[结论]甲状腺手术后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便于观察引流液性状及准确记录引流量,可保证充分有效的引流,保持术部敷料干洁,减少换药次数,降低病人费用。每天更换一次性引流器,避免了交叉感染。引流器轻,操作方便,利于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报告了31例经鼻经瘘口置管引流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护理。重点加强瘘口引流管的妥善固定、持续有效吸引及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本组瘘口引流管无拔管前脱管,负压吸引持续有效,营养支持合理。除1例于瘘后20d死于脑出血外,其他30例于瘘后20~87d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1.
中心负压吸引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护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马海青 《护理学报》2005,12(1):33-34
笔者报道了126例中心负压吸引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者皮下积液的护理措施,指出乳腺癌术后患者按科学操作流程,正确使用中心负压行持续负压吸引,定时检查引流管及中心负压引流的负压值,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科学方法拔管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27例先天性小耳畸形I期再造术后耳部负压引流故障观察与处理。本组负压引流故障主要包括:①引流装置漏气5例:针对漏气的不同部位,及时采取加固各连接口衔接的紧密度、更换墙式吸引器的分体式吸引瓶等措施,负压引力转为正常。②负压引流不畅22例:采取保持引流管管路未受压或扭曲、用手挤压并抽出管内引流液及凝块、更换体外吸引连接管、归零后重新调整负压压力值等措施,引流恢复正常。本组术后当日负压引流故障发生率最高,为10.20%;术后第1日次之,为3.57%,以后逐渐减少。认为术后当日是负压引流发生故障的高发期,应增加巡视的次数,严密观察导致引流管漏气和堵塞的各个环节,及时有效处理引流故障;操作中避免人为造成的空气进入引流管,以保证术耳达到最佳塑性效果。  相似文献   

13.
马红  黄建琼 《华西医学》2011,(10):1480-1481
目的总结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dr ainage,VSD)技术治疗电击伤创面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10月一2011年6月收治17例电击伤创面,采用改良VSD技术即在常规封闭引流装置的海绵中埋置留置针导管,并定时进行冲洗治疗的护理方法及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15例25处电击伤创面于安置改良VSD负压引流7~10d去除VSD泡沫,其创面清洁、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行二期植皮手术修交创面。1例1处创面安置改良VSD负压引流第2天出血,予以结扎止血、重新更换贴膜继续负压引流8d后植皮手术修交创面。1例1处创面采用改良VSD负压引流7d去除泡沫,仍有部分坏死组织及分泌物,予以再次扩创并重新采用改良VSD5d后植皮修复创面。结论改良VSD技术治疗电击伤创面能明显降低堵管概率,有效促进坏死组织充分引流,加快肉芽组织生长,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因引流管堵塞反复更换导致的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盆腔双腔引流管在经腹直肠肛门切除术(Miles术)中的应用及其护理。方法分析1990年8月至2001年2月304例Miles手术患采用盆腔双腔负压引流的护理过程及其疗效。结果 会阴切口感染率为5.6%,平均住院天数为25d。结论 盆腔双腔负压引流为Miles术后有效的引流方法,其护理在术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在甲状腺手术后引流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107例甲状腺手术病人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例术后10h出现活动性出血,再次手术止血后继续引流,渗液不多,恢复良好。15例术后3d出现创腔少量积液,用10ml注射器抽吸后甲级愈合。6例术后3d出现切口轻度红肿,用75%乙醇湿敷后甲级愈合。其余85例术后12h内引流管周围敷料少许渗血、渗液,更换敷料后无渗血、渗液。全部病人无1例出现皮瓣坏死和切口感染,均康复出院。结论:甲状腺手术后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便于观察引流液性状及准确记录引流量,可保证充分有效的引流,保持手术部位敷料干洁,减少换药次数,降低病人费用。每天更换一次性引流器,避免了交叉感染。引流器轻,操作方便,利于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22例全耳廓再造术后耳部负压引流故障观察与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了22例全耳廓再造术后耳部负压引流故障的观察与处理。本组负压引流故障主要包括:①引流装置漏气11例:针对漏气的不同部位,及时采取剪除漏气段、更换注射器、连接墙壁负压吸引等措施,负压引力转为正常。②负压引流不畅11例:采取用手挤碎并抽出小血栓,或剪除堵塞段、用针芯探通针头堵塞处、适当活动外移2~3mm引流管等措施,引流恢复正常。本组术后当日负压引流故障发生率最高,为6.5%;术后第1日次之,为1.9%;以后逐渐减少至消失。认为术后当日是负压引流发生故障的高发期,应增加观察处理的次数,严密观察导致引流管漏气和堵塞的每一个环节,恰当处理引流故障;操作中务必避免人为造成的空气进入引流管,以保证手术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包纵膈引流管的整体护理措施。方法:对34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包纵隔引流管患儿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1例患儿因多脏器衰竭死亡,发生乳糜胸1例,大出血1例,未发生因心包纵膈引流管护理不当而导致的急性心包填塞、意外拔管、堵管或滑脱等不良事件。结论:对术后患儿引流管进行严密的观察、科学合理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引流管合并症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总结15例下肢巨大静脉性溃疡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护理。保持较大的有效负压,调整适宜负压在-50~-70 kPa;由于创面巨大,引流量多,容易堵管,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有无堵管并积极处理;同时密切观察局部创面情况及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由于创面蛋白质大量渗出,极易造成负氮平衡,予加强营养护理,预防全身继发感染发生;同时做好体位护理及健康教育。本组15例患者行2~3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为游离皮片邮票植皮或同时行手术治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报告了将自制的下咽腔引流管应用于60例咽喉癌术后患者的护理。术中将下咽腔引流管放置于下咽腔,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72h内每3~4h吸引1次;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如颜色鲜红提示切口有活动性出血;用生理盐水加敏感抗生素制成溶液做下咽腔冲洗,每日1次。本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咽瘘1例,发生率6.67%。  相似文献   

20.
陈婷 《医学临床研究》2014,(11):2286-2288
目的 总结滴水双套管低负压吸引在胃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中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5例胃肠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使用滴水双套管通过有效的冲洗和持续低负压吸引的基础上给予精心护理。结果 本组15例胃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吻合口均愈合。结论 滴水双套管低负压冲洗引流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做好引流管冲洗的护理是治疗胃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