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式小腿腿套预防截石位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手术患者(截石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60例,均采用截石位,术中使用间歇充气装置(IPC),截石位手术患者下肢使用普通腿套者为对照组,截石位手术患者下肢使用改良式小腿腿套者为观察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及股静脉的血流量(Q)。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小腿腿套联合IPC,能够更好地促进截石位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从而更有效预防截石位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一乐  胡文娟  陈哲颖  周亚芬 《护理研究》2013,27(14):1374-1375
[目的]降低截石位体位下行肠癌根治术病人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将普外科截石位体位下行肠癌根治术病人6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术中应用间歇式充气加压仪。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5%。[结论]间歇式充气加压仪的应用能降低截石位体位下行肠癌根治术病人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预防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1~3月于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258例患者资料,其中将应用分级加压弹力袜预防下肢DVT 120例作为对照组,将采用间歇式充气加压法预防下肢DVT 138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5、7天股静脉血流峰速度(Vp)、血流平均速度(Vm)和血流量(BF)及下肢DVT和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第5天和第7天股静脉Vp、Vm、BF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有效预防重症患者下肢DVT,效果优于分级加压弹力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干预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对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妇科手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运动干预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治疗。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皮肤温度升高,下肢疼痛、肿胀及DVT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皮肤温度升高、下肢疼痛、肿胀及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早期运动干预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泵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预防妇科术后DVT。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妇科截石位腹腔镜术患者术中使用周期性充气压力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60例妇科截石位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照手术先后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术中使用周期性充气压力泵为观察组,3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固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对照组较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升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升高、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期性充气压力泵对早期预防和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歇式压力充气泵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318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08例采用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另21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Hb、PLT、D-D的变化以及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换术后6 d的PLT低于对照组,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d的下肢静脉流速大于对照组,DVT检出率低于对照组,DVT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压力泵能够降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PLT和D-D,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陈淑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113-6113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应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方法 开胸手术患者280例,实验组190例患者术后行双下肢周期性充气加压治疗,对照组90例未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实验组7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19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应用IPC能有效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截石位不同膝关节屈曲角度对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4月行输尿管镜手术的患者9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测平卧位和截石位下3种膝关节屈曲角度(A组90°,B组110°,C组130°各30例)的下肢股静脉直径、血流量和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与平卧位时比较,截石位患者的股静脉直径增粗,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减少(P0.05);以膝关节屈曲角度90°为基础,随着角度增大,股静脉直径逐渐变细,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也随之增加(P0.05),体位摆放后5min及30min检测上述指标3组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镜手术截石位可能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但增加截石位膝关节屈曲的角度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可相对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在老年肺癌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5例肺癌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和试验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防DVT,试验组采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DVT。观察术后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水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下肢肿胀、DVT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能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宛丰  黄梅  吕衍文  田宇  王昌权 《中国康复》2013,28(6):446-448
目的:观察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及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按脑卒中指南给予常规治疗,预防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间歇充气加压治疗.治疗后14d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和14d测定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预防组治疗后DVT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7d和14d时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从而可有效预防DV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截石位手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泌尿外科截石位手术患者24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截石位术后现存的及潜在的并发症,运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皮肤压力性损伤、下肢舒适度、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皮肤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下肢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泌尿外科截石位手术后运用循证护理,能有效减少截石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下肢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对肺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0月120例于某院行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60例术后采用常规干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另外60例联合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及DVT发生率。结果与术后1 d相比,两组术后3 d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V)及股静脉血流量(Q)均上升,且观察组(26.48±2.99)cm·s、(14.65±2.01)m L·s高于对照组(25.35±2.76)cm·1、(13.91±1.80)m 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 d相比,两组术后7 d V及Q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27.93±3.60)cm·s、(15.88±2.13)m L·s高于对照组(25.64±3.15)cm·s、(14.42±2.07)m 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DVT发生率,观察组3.33%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应用于肺癌手术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其血流动力学,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护理措施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90例,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DVT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DVT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2周后的下肢股总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8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DVT发生率,改善下肢血流状况,对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泵对于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术后即日给予下肢间歇性充气压力静脉泵(下肢静脉泵)治疗,观察组手术前2d给予下肢静脉泵治疗。记录手术前2d、术后10d的下肢肿胀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以及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下肢肿胀明显缓解,术后2d、10d观察组下肢周径差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10d D-二聚体(D-D)值,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2d、10d,DVT发生率分别为6.3%、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0d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9.6%和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下肢静脉泵系统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过程中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安全性较好。术前2日行下肢静脉泵相对于术后即日使用能够更好的预防术后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IPC)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TV)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12年10月~2013年3月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4月~2013年12月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全下肢间歇式充气压力泵的26例患者为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发生DVT 10例(33.3%),治疗组术后发生DVT 1例(3.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性使用周期性充气压力泵,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间歇充气压缩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运用间歇充气压缩泵对预防和减少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DVT预防方案为低分子肝素。实验组术后DvT预防方案为间歇充气压缩泵。结果术后第7d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实验组有3例发生DVT,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有5例发生DVT,发生率为8.3%,经x2检验,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发生DVT患者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实验组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应用肝素相比,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运用间歇充气压缩泵同样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DVT,而且该方法使用简单,患者感觉较舒适,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门诊手术患者改良截石位术后双下肢不同放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101例采用截石位进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截石位进行手术,术后由截石位转变为平卧位时,先缓慢平放一侧下肢,轻拍小腿肌肉,做被动屈膝运动,3 min后再放另一侧下肢,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膀胱截石位进行,术后同时平放双下肢,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双下肢平放前、后血压变化的情况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观察组双下肢平放前、后血压下降的程度较小,对照组血压下降的程度较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5.77%,而对照组占24.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截石位手术后,由截石位转变为平卧位时,采用下肢单腿缓慢平放法可使血压变化平稳,有效预防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预防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69例,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术中采用传统截石位+常规护理,观察组术中采用改良截石位+ERAS,观察两组患者舒适度,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四项,健康调查简表得分(SF-36)、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舒适度(心理、社会文化、生理和环境四个维度)得分较高,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较短;股静脉流速较快,PT、a PTT、TT及Fbg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均对照组高,下肢感觉、活动、静脉充盈异常及血栓等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改良截石位+ERAS预防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间断充气加压泵辅助预防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104例髋部手术后卧床72 h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进行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及主动功能锻炼,治疗组在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及主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使用间断充气加压泵辅助治疗.观察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髋部手术后卧床72 h以上患者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使用间断充气加压泵辅助治疗,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DVT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为1.82%,低于对照组的14.55%(P0.05)。观察组术后2周及4周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时间为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预防下肢DVT形成,缩短恢复时间,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