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伊立替康与氟尿嘧啶、亚叶酸联合用于转移性结肠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或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复发和恶化的治疗,其治疗过程中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迟发型腹泻.伊立替康的体内代谢过程复杂,涉及众多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蛋白,如羧酸酯酶、细胞色素P450 3A酶、尿苷二磷酸葡醛酰转移酶、ATP-依赖性转运蛋白,且存在药酶多态性现象,药动学和药效学个体差异大.文中主要综述近年来伊立替康体内代谢酶和膜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对其疗效及毒性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方案化疗致1例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野生型患者严重迟发性腹泻。方法分析该患者接受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方案化疗后发生迟发性腹泻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印证。结果严重迟发性腹泻可能由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方案化疗所致,与患者体内伊立替康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联合使用替吉奥等相关。结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野生型患者使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方案化疗时不能忽视严重迟发性腹泻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伊立替康是治疗胃肠道肿瘤和小细胞肺癌的常用化疗药物,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涉及羧酸酯酶、肝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和细胞色素P4503A4等多种酶与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患者的年龄、吸烟、合并用药等非遗传因素也可影响机体对伊立替康的敏感性和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针对不同基因型患者制定伊立替康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是ATP结合盒转运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ATP依赖性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鉴于其广泛的底物专属性,MRP2在肠道药物处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肠吸收、肠分泌以及与肠道药物Ⅱ相代谢酶如谷胱甘肽-S-转移酶、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及硫酸转移酶等的协同作用。此外,MRP2还影响着中药成分的肠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5.
抗肿瘤药物的疗效与毒性反应存在着个体差异,其中基因多态性是引起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基因多态性与抗肿瘤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以及常用化疗药物6-巯嘌呤、伊立替康、氟化嘧啶类药物和他莫昔芬与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肾单元近端小管细胞具有多种药物转运体和代谢酶,在药物及其代谢物处置中发挥关键作用。近端小管细胞中主要转运体包括有机阴离子转运体、有机阳离子转运体、有机阳离子/肉毒碱转运体、多药及毒素外排转运蛋白、P-糖蛋白、乳腺癌耐药蛋白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主要代谢酶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磺酸基转移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肾脏转运体和/或代谢酶介导药物相互作用(DDIs)是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肾脏转运体和代谢酶存在密切协作关系,在肾脏也存在多种相互作用现象(包括转运-转运相互作用,代谢-代谢相互作用和转运-代谢相互作用),其显著影响药物肾脏处置、临床疗效和肾毒性。本文系统阐述了这些相互作用对药物及其代谢物的肾脏排泄、药动学、DDIs和肾毒性的影响。今后需要进一步阐明肾脏转运-代谢相互作用机制,将有助于研究体内药物肾脏处置和DDIs,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药物化疗是结直肠癌抗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氟尿嘧啶类、铂类、伊立替康是结直肠癌化疗的常规用药。但在临床中,肿瘤患者个体之间存在化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参与药物代谢、转运和失活的多种蛋白密切相关,其相应的基因多态性是导致个体之间化疗反应差异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明确这些基因多态性位点对于实现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高化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药物基因组学最新的研究进展,系统综述了结直肠癌主要的化疗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化疗敏感性研究的关系,以期为结直肠癌个体化化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伊立替康体内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综述伊立替康体内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国内外关于伊立替康及其代谢产物体内代谢途径的文献和资料,进行综述。结果和结论伊立替康具有非常复杂的体内代谢特征,在体内外受羧酸酯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和β-葡萄糖苷酸酶影响,代谢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对于伊立替康的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南药学》2015,(11):1178-1182
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尤其是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方案(FOLFIRI)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显著。但由于伊立替康严重的不良反应及明显的个体差异,该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伊立替康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受多种酶的影响,其中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l(UGT1A1)在伊立替康体内代谢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但随着深入研究,伊立替康及其代谢物的血药浓度在预测伊立替康相关不良反应甚至个体化给药方面与基因多态性检测同样重要。因此,本文就影响伊立替康个体化治疗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述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发生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2001-2011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进行分析。结果伊立替康体内代谢过程受多种代谢酶、基因、蛋白的影响,多种药物对迟发性腹泻有不用程度的治疗作用。结论了解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的机制,可进一步提高该药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