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龄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饮水进食的时间,为手术后患儿尽早进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12月在我院行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2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撤离呼吸机后4~6h开始少量试饮水,无呛咳则给予流质饮食;观察组患儿在撤离呼吸机后,根据患儿需要,如有哭闹立即给予少量温开水,如无呛咳、呕吐、恶心,则给予流质饮食。比较两组患儿撤离呼吸机后进饮、进食时间及呛咳、恶心、呕吐、哭闹的发生率和应用镇静药的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撤机后饮水、进食时间显著提前(P0.01),两组呛咳、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应用镇静药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龄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撤离呼吸机后,根据患儿需要及早饮水和进食是可行的,可缓解患儿术后不适,有利于营养的供给,对于患儿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喉罩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术后喂养的安全性及舒适度。方法纳入100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术后的患儿,方便抽样分为两组。患儿先心介入术后,当改良Aldrete苏醒评分≥10分时,在不同的时机进行喂养。试验组采用按需喂养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全麻术后护理常规的按时喂养,即患儿改良Aldrete苏醒评分≥10分仍需禁食禁饮6小时方可进食。两组患儿的进食顺序均一致。记录两组患儿麻醉清醒后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呼吸循环异常情况,并评估两组患儿麻醉清醒及清醒后30 min、1 h、2 h、3 h、4 h、6 h的舒适度评分。结果试验组喂养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麻醉清醒后不同时间点两组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喉罩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麻醉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手术后,可以根据患儿的清醒程度尽早开始喂养,不会增加患儿术后与麻醉相关的胃肠道不适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非胃肠道全麻术后禁食时间对患儿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手术的449例患儿在全麻下行非胃肠道手术根据术后进食时间不同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为212例,对照组为237例.实验组在麻醉药停止使用4 h、患儿完全清醒后开始进食,对照组在麻醉药停止使用后(全麻术后护理常规)6 h、患儿完全清醒再进食,观察并比较2个时间段进食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了解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及依从性.结果 经临床观察发现,2组患儿进食后均未无明显的恶心、呕吐、呛咳及腹胀,而在患儿哭闹时间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且有利于患儿恢复.结论 小儿非胃肠道全麻术后进食时间以手术麻醉药停止使用4 h进食甚优,可减少患儿不适,提早满足患儿机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蒋红英  谭敏  吕虹  代黎  余蓉 《华西医学》2012,(1):103-104
目的探讨小儿气道异物在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支气管镜检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9月-2011年5月,将213例气管异物患儿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编号分组,对照组患儿按常规在全身麻醉清醒后6 h首次进食流质,观察组患儿在麻醉完全清醒、意识完全恢复后先给予20~30 mL温开水饮用,30 min后即给予流质饮食。比较两组患儿首次进食后呕吐、误吸的发生率,术后哭闹或自诉口渴、饥饿感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首次进食后呛咳、呕吐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哭闹或自诉口渴、饥饿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气道异物在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支气管镜检术后首次进食可在患儿麻醉完全清醒、意识恢复后半小时给予。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快速康复理论探讨婴幼儿及儿童全身麻醉下行非胃肠道择期手术后早期进饮食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40例骨科择期手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患儿术后麻醉清醒、意识清楚后实施早期饮食指导,即无胃肠道和咽喉部不适,有进饮食需求,先少量饮水,无呛咳、恶心、呕吐再进食。对照组按常规术毕4h进饮食。分别于术后2h和进食后1h评估患儿口渴、饥饿、恶心、呕吐、呛咳、疼痛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术后麻醉清醒及意识清楚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90.0%的患儿术后2h内饮水,77.5%的患儿术后2h内进食。术后2h观察组患儿口渴、饥饿感的发生率分别为10.8%和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0%和9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6.5,47.0;P〈0.01),观察组术后2h疼痛评分为(4.73±0.13)分,低于对照组(5.70±0.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术后2h和进食后1h恶心、呕吐和呛咳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骨科全身麻醉手术患儿术后4h进食的常规可修改,评估患儿术后麻醉清醒、意识清楚后,根据患儿需求术后早进饮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全麻下行心导管介入治疗后的禁食时间及其对患儿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全麻下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儿麻醉清醒6h后开始进食;观察组患儿麻醉清醒、吞咽功能恢复2h后,先饮少量温开水,如无呕吐现象即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比较2组患儿哭闹程度及呕吐、穿刺处出血、低血糖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哭闹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1例穿刺处出血,2例低血糖。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全麻下行心导管介入治疗,在其意识完全清醒且吞咽功能恢复的前提下2h后进食,可以缓解患儿因饥饿哭闹不适,并能避免长时间禁食导致的低血糖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进食在全麻非胃肠道术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2月本科室收治的224例择期非胃肠道手术患儿,按手术时间的单双月分为对照组110例及试验组114例。对照组术后按医嘱给患儿进食,试验组术后由责任护士对患儿麻醉苏醒情况、恶心及呕吐情况和进食意愿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即开始给患儿进食。比较两组患儿术后的进食时间、不良反应及家长的焦虑程度。结果试验组患儿术后进食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口渴、饥饿或哭闹及高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1);患儿家长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麻非胃肠道手术后患儿早期进食是可行的,进食前做好评估,保证麻醉完全清醒、无恶心呕吐后进食是确保患儿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饮水时间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恶心呕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6月收治的145例学龄期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73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即患儿在手术后撤离呼吸机4~6 h开始试饮水、饮食,若有呕吐即停止饮食,静脉给予营养液;试验组患儿在撤离呼吸机后增加了恶心、呕吐风险评分,在风险评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首次饮水时间及呕吐人数、疼痛人数。结果:两组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首次饮水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呕吐发生情况及主诉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恶心、呕吐风险评分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明显降低了患儿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且缩短了患儿术后首次饮水时间,满足了患儿的需要,提高了患儿术后舒适度,促进了患儿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胃肠减压在防止小儿体外循环术后早期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年龄在 2~ 12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6 0例 ,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 ,治疗组术后经鼻安置胃管 ,麻醉清醒、拔除气管插管前 ,先在负压下拔除胃管 ;对照组不安置胃肠减压 ,其余处理同治疗组。观察并记录气管插管拔除后 72 h之内发生恶心、呕吐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1) ,平均呕吐次数和持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小儿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胃肠减压可以有效防止恶心、呕吐的发生 ,具有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唇腭裂患儿全麻术后早期进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09月— 2019 年08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全麻下唇腭裂手术患儿34例(年龄≥5周岁)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先后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 17)和观察组(n=17)。 两组患儿术后均在麻醉恢复室内给予唇腭裂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儿术后苏醒室内观察至完全清醒30分钟后送回病房嘱常规禁食禁饮,麻醉清醒4小时由病房责任护士评估后指导进食;观察组患儿在麻醉清醒15 min时给予少量进饮(1ml/Kg的橘味无渣室温甜饮料),如无不适根据患儿需求少量多次给予(总量不超过2ml/Kg)至完全清醒30分钟后送回病房嘱据需求进食流质饮食。两组患儿分别于麻醉清醒15分钟、30分钟、4小时评估并比较呼吸、氧饱和度、疼痛评分、恶心呕吐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清醒15分钟、30分钟、4小时的呼吸、氧饱和度恢复逐渐优越(P<0.01),疼痛发生明显减少(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唇腭裂患儿全麻术后早期少量进饮安全可行,有利于减轻患儿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患儿均成功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术后1例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发生呕吐,1例发生血肿,经对症治疗完全恢复。无一例因临床护理问题影响患儿康复。结论了解先心病患儿的临床特点,重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保证介入封堵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 患儿均成功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术后1例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发生呕吐,1例发生血肿,经对症治疗完全恢复.无一例因临床护理问题影响患儿康复.结论 了解先心病患儿的临床特点,重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保证介入封堵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封堵术治疗术前进行健康教育,完善检查和术前准备,术中监测生命征及密切配合,术后观察穿刺口、下肢循环及小便情况,全麻复苏监测及并发症的观察,促使患儿尽快康复。结果:本组23例患儿封堵术后除3例出现一过性Ⅰ~Ⅱ房室传导阻滞,3例出现一过性体温升高外,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结论:认真做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是配合封堵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关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全麻术后患者首次进食时间提前的可行性。方法:将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3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观察组术前禁饮食8 h,术后1 h即开始进食评估,合格者即给予少量饮水,适应者由少到多、由细到粗慢慢过度至医嘱饮食。对照组为常规方法,术前禁饮食8 h,术后禁饮食6 h。术后6 h观察两组口渴、饥饿、恶心、呕吐及患者自身总体舒适情况;术后3 d观察两组急性胃痛发生率及术后7 d便秘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口渴、饥饿、不适感、便秘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急性胃痛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全麻术后患者在进食评估安全的前提下提前首次饮食时间,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少量饮水联合基本口腔护理对全麻气管插管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100例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给予早期少量饮水+基本口腔护理,对照组50例给予基本口腔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2h、12h、24h咽喉红肿、疼痛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全麻时容易发生反流和误吸,尤其是小儿外科患者,所以全麻术后进食时间应为麻醉清醒后4~6h,以防发生误吸或呕吐。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作者发现由于手术前后禁食时间长,患儿常出现口渴、饥饿(或胃部不适)而哭闹或烦躁,加重了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焦虑,甚至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本科将158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按医嘱常规麻醉清醒后6h进食,试验组术后由责任护士对患儿进行评估,合格后即给患儿进食,比较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留置胃管对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6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6例在患儿术后入ICU同时放置胃管,行间断减压及排气,至拔除气管插管后无明显胃肠道并发症后再拔除胃管;对照组30例患儿做常规处理,不留置胃管。结果:观察组患儿恶心、呕吐、腹胀和应激性溃疡等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置胃管可降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病员男,30岁,既往无癔病史。因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二尖瓣裂于1983年2月9日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行心内直视修补术。麻醉诱导平稳,插管顺利,手术历经6小时55分结束,术毕麻醉清醒,观察1.5小时后拔除气管导管。后因胸腔出血多血压下降于2月10日3:15再次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开胸探查止血(证实为渗血),手术历  相似文献   

19.
正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患儿,男,13岁,22 kg,因确诊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11年于2016年6月25日收入我院肝胆外科。曾行骨穿2次均考虑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长期黄疸,脾脏进行性增大,时有左上腹部胀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患者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长期贫血,曾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入院完善术前检查后于6月30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术后患者血小板进行性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实施快通道手术后喂养时机及其安全性。 方法 纳入 124 例先天性心脏病快通道手术后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采用按需喂养方法,患儿拔除气管插管后,每 30 min 采用 Steward 苏醒评分对其进行评估,当评分 ≥4 分时,开始喂养。 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方法,拔除气管插管后 4 h ,由责任护士采用Steward 苏醒评分对其进行评估,当评分 ≥4 分时开始喂养。 两组患儿的喂养内容及喂养量均一致。 记录两组喂养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评估两组患儿拔管后 1 h 、 3 h 、 6 h 、 12 h 的舒适度。 结果 实验组喂养时间为拔除气管插管后( 2.41±1.04 ) h ,显著早于对照组的 4 h ( P<0.05 ),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两组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快通道手术后,可以根据患儿的清醒程度尽早开始喂养,不会增加患儿术后与麻醉相关的胃肠道不适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