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上海市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对认知症照护的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认知症照护知识问卷对150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结果 ①养老护理员对认知症照护的认知水平为27.92?5.30,不同维度得分情况由低到高依次为:认知症疾病知识、精神行为照护、延缓失智失能方法、日常护理和安全照护;②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从业年限、接受培训情况、与老人相处情况和对工作自己评价的养老护理员对认知症照护的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养老护理员对认知症照护的认知水平较低,应针对这一人群的特征,加强认知症照护的培训,提高认知水平,从而改善照护质量。 关键词:养老护理员;认知症;认知水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养老护理员认知症照护知识掌握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8年1—3月选取上海市松江区17所养老机构的150名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及认知症照护相关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50名养老护理员认知症照护相关知识总分为(27.92±5.30)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护理、日常护理、延缓认知症进展的方法、精神行为症状护理、认知症疾病知识。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从业年限、照护对象中有无认知症患者、接受照护培训及认知症培训情况、与照护对象相处感受及对自己照护工作的评价的养老护理员对认知症照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差异(P0.05)。结论 被调查的上海市松江区150名养老护理员对认知症照护知识的掌握总体不理想。养老机构管理者应针对养老护理员的基本特征,结合相关影响因素,开展认知症照护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提高养老护理员的照护水平,进而提升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3.
谢海艳  蒋玉芝  颜丽霞  刘洋 《全科护理》2021,19(15):2123-2126
目的:调查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护理员的照护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便利抽样方法抽取长沙市雨花区、天心区、岳麓区等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护理员进行调查,采用Zarit照护负担量表调查护理员的照顾负担,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37例(98.7%).护理员的照顾负担得分为(42.21±10.35)分,为中度负担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每天工作时长、照顾失能老年人人数和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影响护理员照顾负担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护理员的照顾负担为中度水平,机构管理者应为其提供更多疾病和照护相关知识和信息,提高照护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进一步改善护理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提高失能老年人的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的认知状况,为提升养老护理员素质和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老年人态度问卷和老化知识测评问卷对鄞州区24所养老机构330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得分143.83分±14.09分,趋正向;获得养老护理员资格证的从业者老化知识得分高于未获得该证书者(P <0.05),老化知识、文化程度、从业时间与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的态度成正相关(P <0.01)。[结论]应适当提高养老护理员薪资水平,加强对养老护理员老年知识能力培训,同时注重老年护理员的教育水平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长沙市某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照护知识和技能现状及需求。方法 2016年12月,采用滚雪球法选取长沙市某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9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时使用失能老人照护知识问卷和照顾者所需知识与技能表对照护者进行调查。结果家庭照护者照护知识平均得分为(17.87±6.92)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以及与失能老人亲属关系不同的家庭照护者,其照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家庭照护者对照护知识和技能需求的平均得分为(62.76±12.15)分。高中及以下人员、失能者的配偶及子女和照护的失能者Barthel指数较低者,其照护知识的需求得分较高,与其他照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照护者对照护知识技能的需求排在前5位为疾病知识、康复、用药、身体不适和预防处理褥疮知识。结论长沙市某区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者照护知识和技能亟待加强,学习需求强烈,应对其开展照护知识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护理员预防压力性损伤的相关知识、照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4-10月,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7所养老机构的155名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问卷及照护行为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养老护理员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养老护理员压力性损伤知识、照护行为问卷得分分别为(12.06±2.04)、(58.10±5.27)分,得分指数分别为70.94%和80.69%,得分指数最低的维度为"压力性损伤基本概念的界定"及"减压装置的应用"。不同执业证书等级、养老机构工作年限、是否担任管理者或护理组组长及接受培训频率不同的养老护理员,其压力性损伤知识问卷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养老机构工作年限,有无照护压力性损伤患者经验的养老护理员的照护行为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养老护理员对压力性损伤风险的认知存在缺漏;对于高危人群的预防措施也存在一定误区。结论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压力性损伤相关照护知识水平较低、相关照护行为存在诸多误区,相关部门应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照护者对老年人态度现状,探讨其对老年人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养老机构照护者200人,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对老年人态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对老年人态度总分为(152.12±19.74)分,高于中等水平且偏积极。影响对老年人态度的因素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单位性质、聘任方式、工作职位、工作年限、工作环境满意度、工作喜爱程度、有无护士资格证、有无养老护理员资格证。结论加强养老机构管理体制建设和运营改革的同时,还应重视养老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多层次、多渠道培训,促进养老服务队伍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社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构建长期照护服务系统软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人能力评估表、长期照护需求调查表对泰安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220名失能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总分为(55.71±10.51)分,得分最高的维度为医疗保健服务;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总分与慢性病患病数量、能力等级呈正相关;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居住情况与经济来源的社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数量、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和能力等级是长期照护需求的正向影响因素,居住情况和经济来源是长期照护需求的负向影响因素。[结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能力等级和居住状况。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以失能老年人需求为向导,根据需求的影响因素,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武汉市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现状及需求,为构建适合武汉市市情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模式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现状及需求调查表对武汉市813例失能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13例失能老年人中居家照护者492例(60.5%),机构照护者321例(39.5%),其中养老机构照护者216例,医疗机构照护者105例。由家属照护者308例(37.9%),由家属和陪护共同照护者204例(25.1%),自我照护者158例(19.4%),由陪护照护者143例(17.6%)。照护需求方面:784例(96.4%)能得到生活照料服务,176例(21.6%)能得到医疗康复护理服务,76例(9.3%)能得到精神慰藉服务,61例(7.5%)能得到社会交往服务。729例(89.7%)对长期照护服务有需求。494例(60.8%)希望接受居家照护,224例(27.6%)希望接受社区居家照护,95例(11.7%)希望接受机构照护。失能老年人最希望社区提供的照护服务是生活照料,其次是医疗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和社会交往,以补充和支持居家照护。[结论]轻度、中度失能老年人以居家照护为主,重度失能老年人以机构照护为主;失能老年人的家属是其主要照护者;失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有需求,并希望社区能够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建议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居家照护,逐步建立以居家照护为基础、社区居家照护为支撑、机构照护为补充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喘息服务"对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生活质量和照护负担的影响。[方法]实施"喘息服务"干预前后应用一般资料量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照护者负担量表等对随机抽样选取的20名失能老人及40名照护者进行调查。[结果]照护者的社会支持状况总体处于低度水平。"喘息服务"干预后,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的社会功能、生命活力和心理健康3个维度得分提高(P0.05);照护者的生命活力、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3个维度的得分提高(P0.05);照护者的个人负担和责任负担得分下降(P0.05)。[结论]"喘息服务"有助于降低照护者的个人负担及责任负担,提高失能老人及照护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胡晋禄  汤观秀  颜萍平  雷俊 《全科护理》2021,19(11):1573-1577
目的:评价基于“照护者技能建立模型”对失能老人主要家庭照护者技能培训效果。方法:将70例失能老人及其主要家庭照护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家庭常规照护,观察组在家庭常规照护的基础上对主要家庭照护者实施每周1次、共6周基于“照护者技能建立模型”的照护技能培训。于基线时、干预第6周及干预第18周对两组家庭照护者照护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家庭照护质量、照护者照护负担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家庭照护者照护知识技能掌握率达95.85%,高于对照组72.10%(P<0.05);在基线时、干预第6周及干预第18周,两组家庭照护质量、照护负担得分均不同,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家庭照护质量总分及失能老人部分、照护者部分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除情感性负担外,观察组照护负担总分及其余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照护技能培训可提高家庭照护者照护知识技能掌握率、家庭照护质量,减轻家庭照护者照护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护理员应对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知信行现状,为养老机构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7年10月—2018年1月选取青岛市6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专职护理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理员应对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知信行调查问卷对养老机构专职护理员进行调查.结果180名养老机构护理员应对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分别为(29.51±2.74)分、(31.47±2.98)分、(28.23±2.59)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及自评健康状况的养老机构护理员,其应对精神行为症状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年限、自评健康状况及痴呆培训史的养老机构护理员,其应对精神行为症状态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及自评健康状况的养老机构护理员,其应对精神行为症状护理行为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老机构护理员应对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态度较积极,应对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知识及行为不容乐观.建议根据护理员的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专业知识、技能现状,同时结合护理员的具体培训需求,有针对性的设置培训内容,同时养老机构也应该多关注护理员自身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姚志芳 《全科护理》2021,19(5):671-673
目的:探讨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在养老机构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旨在提高养老机构护理服务质量,让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选取上海市金山区社会福利院在职护理员为研究对象,根据长护险试点实施的时间前后分为两组,回顾性选取2016年7月—2016年12月接受《社会福利机构护理对象分级与分级护理规范》提供护理服务的43名护理员作为对照组,2018年7月—2018年12月接受《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提供护理服务的43名护理员作为观察组。比较长护险实施前后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员的照护能力。结果:长护险实施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员的照护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护险的实施可促进养老机构护理质量的提升,并对护理员照护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春静  张会君  郭晓萱  刘超 《护理研究》2013,27(15):1437-1439
[目的]了解辽宁省养老机构初级养老护理员对培训内容认同情况,完善养老机构初级养老护理员分层培训的课程内容。[方法]随机整群抽取辽宁省6个城市养老机构168名初级养老护理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初级养老护理员在职业道德知识、日常生活照护知识、健康状况观察、常见疾病照护知识、常用治疗知识、感染预防知识、心理护理、临终照护知识、实施照护反馈信息、消防知识等内容认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收入的初级养老护理员在职业道德知识、护理基础知识、健康状况观察、常见疾病照护知识、常用治疗知识、感染预防知识、心理护理、临终照护知识、沟通知识、消防知识等内容认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初级养老护理员在常见疾病照护知识、常用治疗知识、感染预防知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临终照护知识、实施照护反馈信息、消防知识等内容认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等分层培训能满足初级养老护理员对培训课程内容的真实需求,应分层次制定养老护理员不同的培训课程内容,促进养老机构护理服务质量的多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护理员临终关怀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1-5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宁波市20所养老机构的351名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临终关怀知识、态度及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养老护理员临终关怀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养老护理员临终关怀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分别为(0.65±0.15)、(3.47±0.23)、(3.96±0.60)分。不同学历、工作年限的养老护理员,其临终关怀知识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职称、家庭型态、临终关怀知识来源及临终关怀知识总均分的养老护理员,其临终关怀态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家庭型态、临终关怀知识来源及临终关怀态度评分的养老护理员,其临终关怀行为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历和工作年限是养老护理员临终关怀知识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职称、家庭型态、临终关怀知识来源、临终关怀知识是养老护理员临终关怀态度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型态、临终关怀知识来源和临终关怀态度是养老护理员临终关怀行为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养老机构护理员的临终关怀知识水平较低,临终关怀知识来源渠道局限,应重视养老护理员的临终关怀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浦东新区医疗机构养老护理员对老化知识掌握现状和对老年人态度。方法 以整群抽样方法,采用Palmore老年知识量表(FAQ)和Kogan老年人态度量表(KAOP)对187名医疗机构养老护理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43份,其中男10人,女133人;年龄39岁~62岁(51.66岁±4.54岁);养老护理员对FAQ量表总分(10.89±2.42),答题正确率为(43.55±9.70)%,处于较低水平;KAOP量表总分为(145.33±21.66),消极分量表得分为(59.34±16.57)分,积极分量表得分为(86.08±13.96)分,总体态度偏向正向和积极;养老护理员对开设继续教育课程需求总分为(4.12±1.10)分,对开设继续教育课程有强烈的意愿。不同特征养老护理员的FAQ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职称KAOP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9岁及50-59岁年龄组KAOP总分和KAOP+得分均高于≥60岁(P<0.05);中级职称KAOP总分高于初级职称和无职称者,中级职称KAOP+得分高于无职称者(P<0.05);KAOP-得分方面,工龄6-10年高于11年以上、护理院高于老年科,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P<0.05)。不同工龄的养老护理员在开设继续教育课程需求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年以上工龄高于5年以内者(P<0.05);小学及以下学历高于初中学历者(P<0.05)。养老护理员的FAQ得分与KAOP总分(r=-0.013,P=0.879)、KAOP+(r=-0.011,P=0.893)、KAOP-(r=-0.028,P=0.736)均无相关性;养老护理员对开设继续教育课程的需求得分与KAOP总分(r=-0.195,P=0.019)、KAOP+(r=-0.178,P=0.034)和FAQ(r=-0.206,P=0.014)均呈负相关,与KAOP-(r=-0.106,P=0.207)无相关性。结论 养老护理员对老化知识普遍缺乏;绝大部分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表现出正向和积极的态度;养老护理员对开设继续教育课程的意愿较高。应积极探索养老护理员的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和规范化培训模式,全面提高养老护理员的服务素质、服务技能和服务态度,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照护负担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为稳定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队伍和提升照护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1年8月—2021年11月,便利抽样选择在广西14家三级及以上医养结合机构269名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照护者负担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照护负担总分为(41.83±10.52)分,90.3%的照护者存在照护负担;社会支持总分为(38.86±9.03)分,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均与照护负担总分、个人负担及角色负担呈负相关。结论: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有不同程度的照护负担,社会支持为中等水平,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即社会支持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减轻照护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照护技能缺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9-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唐山市5所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治疗的失能老人及其主要家庭照护者共计370对为研究对象,采用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照护技能缺陷评测量表对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家庭照护者的照护技能得分为(50.55±17.15)分。照护者性别、文化程度、照护总时长、有无社会协助、对照护责任的看法、接受照护技能培训次数以及失能老人有无长护险是照护技能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路径分析显示,接受照护技能培训次数、对照护责任的看法、失能老人有无长护险对照护技能有直接效应,照护者性别、文化程度、照护总时长、有无社会协助对照护技能既有直接效应又有间接效应。结论 失能老人照护者的照护技能存在中等程度的缺陷,应建立常态化的照护者技能培训计划,提升其照护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失能老年人不同方面的照护需求及社区满足失能老年人需求的现状,分析影响需求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城市社区失能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同方面照护需求及需求满足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照护需求的因素。[结果]216名失能老年人中,轻度失能占58. 80%,中度失能占28. 24%,重度失能占12. 96%。自身身体情况、患病情况及年龄是影响失能的主要因素;失能老年人在生活照护、精神慰藉、医疗服务和专业的护理方面均有需求,需求总量受失能程度影响。社区或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照护少,不能满足失能老年人服务需求。[结论]失能老年人比一般老年人的照护需求总量大,医疗服务需求更显著;失能老年人期望从社区及卫生服务中心得到不同形式的照护,因此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可满足失能老年人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校企合作模式对培养养老护理员职业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养老机构内的养老护理员按工作时间段分为试验组(n=75)和对照组(n=75),试验组接受校企合作模式职业能力培训,对照组接受由养老机构单方面主导的传统讲授法培训。结果职业能力培训后,试验组养老护理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上洗头、口腔清洁、卧床老人更换床单、更换集尿袋、叩背排痰法等五项护理技能得分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水袋应用法、更换衣裤法、床上擦浴三项护理技能得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校企合作模式职业能力培训能有效增强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能力、提高其服务水平,可作为养老护理职业能力的培训方式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