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模式在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6月住院治疗的6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传统静脉输液治疗模式进行输液治疗;将2015年7~12月住院治疗的65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医护合作模式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输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输液工具使用情况、静脉炎发生率、输液部位疼痛发生率及患者对输液技术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输液部位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头皮钢针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1),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对输液技术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护合作模式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工具及途径,可保护血管,降静脉炎的发生,减轻输液时局部疼痛,提高患者对输液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场景分析法在减少门诊输液护理风险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门诊行静脉输液的3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0例。对照组输液期间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输液期间应用场景分析法实施护理。分析两组穿刺依从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输液意外发生率、家属投诉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穿刺依从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意外发生率、家属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场景分析法能有效提高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穿刺配合度,降低输液意外事件,提高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疗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期间本科收治的2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无静疗小组参与),观察组的输液管理由静疗小组负责。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的输液途径、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包括药物外渗、非计划性拔管、静脉炎)以及患者对输液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率(18.0%)均低于对照组(38.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输液治疗的满意度(98.0%)远远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静疗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使患者接受更优的静脉输液途径,有效降低护理不良风险的发生,而且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科室静疗小组在提高儿科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8年12月(静疗小组成立前)住院的284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措施;2019年1月—2019年6月(静疗小组成立后)住院的304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静疗小组运用到护理工作中;比较科室静疗小组成立前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7.32%,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不满意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发现对照组对静脉输液治疗不满意人次为144人次,观察组对静脉输液治疗不满意人次为30人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静疗小组能有效提高儿科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门诊输液室患者投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8月门诊输液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9~12月门诊输液室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投诉风险值、投诉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风险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的管理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以有效降低投诉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门诊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3~4月收治的10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输液知识知晓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输液前准备知识、药物知识、输液原理知识、输液中观察与配合知识、输液后护理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项输液知识完全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输液室环境、护士态度、护士操作、健康教育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门诊输液室患者中,可提高输液室患者输液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门诊优化静脉输液服务流程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12月门诊静脉输液≥2 d的患儿12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流程;选择2015年1~3月门诊静脉输液≥2 d的患儿120例为观察组,实施优化静脉输液服务流程,比较两组患儿等候输液时间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等候输液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在等候输液时间、护理技术、输液体验、综合满意度4个主要方面患儿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门诊儿童静脉输液服务流程后,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升了患儿和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移动输液(PDA)系统在门急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12月进行门诊输液的16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门诊移动输液系统(PDA)。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液的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输液效率、输液安全性以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输液等候时间、粘贴胶布耗时短于对照组,输液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安全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在输液环境、护理工作以及业务水平、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A系统能够提高门急诊患儿的输液效率,确保输液安全,改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门急输液室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化输液流程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社区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接诊的门诊患者186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输液流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采取优化输液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静脉炎发生率、接错瓶发生率、护理评分、输液等待时间、患者依从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静脉炎及接错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依从程度及穿刺疼痛感、操作流程、服务质量、心理教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进行优化输液流程,能显著降低穿刺疼痛感、静脉炎及接错瓶发生率,缩短输液等待时间,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操作流程评分、服务质量评分、心理教育评分及患者依从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简称静疗小组)在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5月400例输液患者设为对照组,无静疗小组干预;将2013年6~10月400例输液患者设为观察组,由静疗小组全程干预输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输液方式、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对输液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建立静疗小组后,患者输液的方式构成,输液患者静脉炎、静脉外渗等并发症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率与建立静疗小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疗小组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静脉输液专业化水平,确保了静脉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阳性强化法对门诊输液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在本院门诊行静脉输液的3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170)及观察组(n=170),对照组输液期间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输液期间应用阳性强化法实施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儿穿刺依从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哭闹发生率、输液意外发生率以及家属投诉率情况。治疗结束后向患儿家属发放门诊静脉输液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依从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患儿哭闹发生率、输液意外发生率、家属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在健康教育、医疗环境、心理护理、服务态度及操作性护理等方面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阳性强化法能有效提高门诊静脉输液患儿的穿刺配合度,降低穿刺意外事件,提高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ICU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12月ICU实施CRRT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ICU实施CRRT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腘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护理前与对照组护理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改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CRRT患者下肢DVT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微量泵注射多巴胺预防连续性血液净化过程中低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6月接受微量泵注射多巴胺治疗的42例血液净化低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期间应用常规性护理;选择2015年7~12月接受微量泵注射多巴胺治疗的42例血液净化低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治疗期间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低血压、微量泵阻塞、多巴胺渗漏、肢体肿胀、内瘘血栓发生率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净化后1,2,3d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健康教育、医疗环境、心理护理、服务态度及操作性护理方面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能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降低微量泵临床应用风险事件及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穿刺输液,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输液;两组分别对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视觉恐惧和焦虑情绪进行评分,并记录在输液过程中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穿刺前后儿童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恐惧、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不良反应、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后生理与情感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优于观察组穿刺前(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中应用较传统穿刺输液具有家长满意度高,患儿恐惧与焦虑轻,一次穿刺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生理和情感功能评分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静疗小组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接受肿瘤化疗的60例患者与肿瘤化疗科24名护理人员纳为研究对象,以我院成立静疗小组的时间(2016年1月)作为分界点,将2015年1—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纳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30例患者纳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静疗小组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比较静疗小组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静疗小组成立后,24名护理人员PICC理论问卷及实践操作得分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上腔静脉到位率显著提高(P0.05),平均操作时间显著缩短(P0.05);两组患者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疗小组的成立,可有效规范护理人员PICC置管操作流程,提高其置管技巧,加强其理论知识掌握力度,进一步改善临床PICC置管操作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建立静脉用药配置中心(PIVAS)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输液质量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170例长期住院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科室治疗室配置静脉药物;选取2015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17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PIVAS。比较两组输液不良事件、满意度、医护人员对药物配置及科室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失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实施后医护人员对药物配置及科室管理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建立并落实PIVAS科室工作,制定完整的医嘱下达-审核-药师再次核对-药物配置-无菌操作-药液配送等配药工作流程,可提高患者满意度、科室管理制度质量及配药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6例为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92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风险评估围手术期不同阶段各项风险,针对性的进行干预,并制定相应措施,比较两组在病情观察及时性、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病情观察及时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评估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性暗示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7月于我院住院行乳腺癌手术患者106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正性暗示,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量表评分及围手术期血压、心率、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性暗示能够有效降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智能化预警系统对护理输液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我院输液患者200例和智能预警系统试点病区的输液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各个科室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输液患者共200例,前3 d采用传统输液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后3d采用经智能预警系统优化的智慧护理模式作为观察组。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工龄两年以上的输液护士100名,以使用智能预警系统输液护士200名为观察组,未使用该系统的输液护士200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与烦躁情绪评分、不良反应产生率和投诉率;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输液过程焦虑情绪、烦躁情绪轻于对照组(P0.05),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输液操作时间、每天输液室平均工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进出输液室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输液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化预警系统可有效提升护理输液效能,减少患者输液过程不良情绪,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减少输液过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投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间歇加压冷疗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间歇加压冷疗,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肿胀值、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同时统计两组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4、48、72 h观察组VAS评分、肿胀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周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加压冷疗能明显缓解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疼痛及肿胀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早期康复,但对其远期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