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时间管理对首台择期手术准时开台的效果。方法 2013年1~5月选择未实施时间管理的择期手术患者502例设为实施前组,2013年7~11月,实施时间管理的择期手术患者520例设为实施后组。比较时间管理前后首台择期手术准时率及手术室护士日加班时间、手术量及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实施前后两组手术准时率、护士日加班时间及手术医生对手术室工作满意率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实施前。结论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时间管理能明显提高首台择期手术准时率,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及医生满意度,减少手术室护士加班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麻醉诱导室对麻醉科手术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8至10月开放麻醉诱导室后5、6、7和15号手术间的手术为实验组A,并与未开设麻醉诱导室的2016年8至10月5、6、7和15号手术间的手术为实验组B。统计接台时间、工作时间、病人满意度、术前抗生素输注是否完毕、规培医师操作考核的成绩。结果与同期同手术间未开设麻醉诱导室相比,麻醉诱导室的病人,满意度提高,接台时间较少,术前抗生素完成率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手术效率提高以及规培医师的出科操作成绩普遍提高。结论麻醉诱导室建成对于麻醉科手术室的发展密不可分,在病人安全、效率、带教、满意度作用尤为显著,但目前仍存在不足,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决策树在提高手术室护士评估切口分类水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专业培训,随机抽取培训前2015年11月~2016年5月,培训后2016年8月~2017年2月的手术医师的切口分类及手术室护士手术切口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培训后手术室护士的分类得分正确率提高,术后切口感染率降低。结论:应用决策树后,手术室护士的分类得分有很大提高,手术切口决策树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4.
麻醉诱导是指患者由清醒状态进入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状态而采取的措施[1]。随着手术量的不断增加,为保证手术患者安全,麻醉诱导室的应用与发展,大大缩短了手术接台时间,提高了手术室的利用率。我院于2010年启用麻醉诱导室,平均每日入诱导室患者25例,最高可达46例,无一例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笔者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与探索,对患者在诱导室期间易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方案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手术室护士24名为研究对象,2013年1~12月手术室护士协助医师完成1189台手术,采用手术护理常规;2014年1~12月手术室护士配合医师完成1236台手术,采用标准化护理方案。比较标准化护理方案实施前后护士知识掌握情况、护士锐器伤情况、护士及医师满意度、器械准备完整率、器械损耗率、器械核对时间。结果:实施手术标准化护理方案干预后,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士知识掌握情况、护士及医师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器材准备完整率高于实施前(P0.05),器械损耗率低于实施前(P0.05),器械核对时间短于实施前(P0.05),护士锐器伤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方案有助于护士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的提高,并且还能有效提高医护满意度,降低护士锐器伤发生率,树立医院形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体系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构建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体系,包括手术配合难度系数、总工作时间、加班工作时间、职称、加/减额考核项目等。对绩效体系开展前后的手术室临床综合护理质量、手术室护士对绩效考核体系的满意度、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对手术室护士临床工作的评价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室临床综合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对绩效考核体系满意度提升(P0.05);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物品准备、查对情况、手术配合、工作责任心、工作主动性和服务态度的评分提升(P0.05)。结论 :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提高手术室临床综合护理质量,提升手术室护士满意度并改善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对手术室护士临床工作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时间管理对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的作用。方法:我院手术室2011年1~12月制定并实行时间管理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改进计划,即规定第1台手术的手术人员于8∶10入手术室,8∶30手术切皮,手术结束后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复苏,前台手术结束时,接台手术医师与患者必须到达手术室,患者进入麻醉准备室等候手术,节假日正常安排择期手术。结果:2011年1~12月手术量较2010年1~12月增加18.59%,全年收支净利润增加28.34%,外科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室满意度提高。结论:实行时间管理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改进计划,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增加了手术间的有效利用率,从而降低了手术室的成本,得到了医护人员的认可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手术室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手术室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并分析2014年1~12月该院住院部手术室各专科白班(时间8:00~18:00)手术,共9 705台次,采集数据包括入室时间、麻醉开始时间、手术开始时间、专科手术接台时间及患者在手术室时间分布、手术室日均利用能力。结果第1台手术大部分为9:15以后开始,接台手术间隔时间较长,平均40 min,患者进出手术间时间为(120.63±74.78)min,麻醉前时间为(9.29±5.30)min,麻醉时间为(26.07±18.42)min,手术时间为(82.31±62.31)min,日均手术能力4.27例/天/台。结论手术室运行效率受多因素影响,第1台手术的准时开台及缩短接台手术等待时间和麻醉时间对提高手术室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透明收纳盒作为保护性包装对纸塑包装器械实施保护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2013年3月~2014年2月接收7066件小件器械采用灭菌篮筐作为对照组,2014年3月~2015年2月接收手术室7285件小件器械采用透明收纳盒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在双方交接平均耗时、每日常规检查平均耗时、使用前准确拿取平均耗时以及在下送、储存、使用前环节不合格纸塑器械类别、数量及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CSSD)护士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双方交接平均耗时、每日常规检查平均耗时、使用前准确拿取平均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在下送、储存、使用前环节不合格纸塑器械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室与CSSD护士满意度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纸塑包装器械实施保护性包装不但可节省工作时间,减少不合格物品数量,增加手术室和CSSD护士满意度,还可以实现绿色包装,降低包装成本。  相似文献   

10.
随着手术数量的不断增加,为了保证接台手术病人的安全,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我院从2006年开始启用麻醉诱导室,改善了接台手术患者的接台等候时间,保证了手术麻醉的安全和秩序,有效提高了手术、麻醉及护理工作的效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创建麻醉恢复室责任护士病情交接"十知道",及其实施效果。方法结合麻醉恢复室专业特点,参考临床责任护士"九知道"的模式,制定"十知道",即姓名、年龄、诊断、手术名称、麻醉方式、麻醉维持用药、术中特殊情况、气道情况、过敏史、术前合并症。观察其在2013年4—11月的实施效果。结果 "十知道"缩短了护士进行病情交接的时间,由原来的4~5min缩至了2 min;同时节约了PACU医嘱下达的时间,由之前的0.5~2.0 min降至0.2~1.0 min。结论麻醉恢复室责任护士病情交接"十知道",规范了内容,便于护士记忆,节约间接护理时间,缩短医生下达医嘱时间,明显提高了医护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赵爱平  贾彦彦 《全科护理》2014,(18):1694-1695
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对手术麻醉病人进行严格观察与监测,继续治疗直至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场所,此期与诱导期具有相同的危险性,病人病情千变万化,护士必须严密观察[1]。本院于2012年成立了麻醉恢复室,恢复室的创建给全身麻醉苏醒病人提供了安全保障,给连台手术减少了时间,缩短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充分提高了手术间的利用率。在苏醒过程中严密观察各项指标,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完善的护理程序,做到忙中不乱,有效保障苏醒期病人的安全,以确保病人安全度过苏醒期,顺利安全返回病房,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不同时间接入手术室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36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于早晨7:30由夜班护士接入手术室;观察组患者于麻醉前15 min由白班巡回护士接入手术室,巡回护士一直陪护患者,直到手术结束.观察两组患者在被接入手术室前、手术室等候手术期间血压、心率变化及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在手术室等侯手术期间的血压、心率、焦虑状态、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缩短患者在手术室等待手术的时间,可减轻其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陈聪  陈彩芬  陈芳 《护理学报》2016,23(20):16-19
目的:探讨提高手术室微创玻璃体手术连台效率的管理方法,有效利用手术资源,提升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率。方法收集我院手术室2014年9月—2015年9月同一间手术间同一名术者主刀的连台微创玻璃体手术204例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9月—2015年2月的128例作为管理方法改进前,2015年5—9月的76例作为管理方法改进后。所有的手术麻醉方式为球后及球旁注射、面神经阻滞麻醉。管理方法改进前手术连台采用常规的管理方式;管理方法改进后增设辅助护士负责巡回护士及洗手护士的手术连台配合,规范洗手护士术中器械台管理,简化术后器械整理操作流程,加强实习医生消毒铺巾操作培训,优化消毒流程等。记录连台手术术后整理时间、等待患者时间、贴膜前准备时间、贴膜到手术开始时间、手术时间并进行比较,调查管理方法改进前后患者、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管理方法改进前后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管理方法改进前相比,管理方法改进后非手术时间的各时间段均有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医生及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台手术时间反映手术室的工作效率,有效的管理干预可提高连台手术效率,减少手术资源浪费,提高患者及医护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精益管理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影响,为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提供相关参考。方法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优化手术室工作流程和软硬件设施,增设术前访视及术后回访专职护理人员,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并通过手术室麻醉信息系统统计各时间节点。比较精益管理前(2018年5月—2018年11月)与精益管理后(2020年5月—2020年11月)手术室平均首台准点开台数、延迟手术数、接台间隔时间、临时停手术数、护理管理工作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患者及手术医生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与精益管理前比较,精益管理后手术室首台准点开台率提高,平均接台手术时间缩短,延迟手术数和临时停手术数降低,护理管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提高,患者及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基于信息技术的精益管理可加快手术运转,增加手术间利用率,提高手术室整体工作效率,并能提高手术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术前准备室—手术室—麻醉恢复室“三位一体”的围术期护理管理模式对手术部进行管理。方法设立术前准备室、麻醉恢复室构成围麻醉护理单元,与手术室护理单元组成手术部,各护理单元按各自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护理常规、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形成完整的护理架构和工作内容。结果28个手术间年手术量达25553万台,日均手术量103台,平均每台接台时间为31 min,日手术间占有率10.01 h。手术患者平均苏醒时间(10±3)min,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药平均时间(5.0±0.4)min,平均每台手术节约接台时间10 min。结论应用“三位一体”围术期护理管理模式更符合国际医院评审标准,医疗、护理更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手术前物品准备流程再造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7月的手术备物作为传统流程组,将2013年8月~2014年1月的手术备物作为流程再造组。比较两组日均手术量、手术物品准备齐全率、巡回护士进出手术间次数、手术医生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手术前物品准备流程再造实施前后手术物品准备齐全率、手术医生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实施后效果明显好于实施前(均P0.05);日均巡回护士进出手术间次数实施后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手术前物品准备流程再造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性化术前访视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120例择期手术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两组,每组60例;2013年6月至2013年8月期间手术患者60例为对照组,由专职访视护士采用访视单式术前访视,2013年9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手术患者60例为观察组,由专职访视护士采用个性化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焦虑状态、入手术室和麻醉前10 min血压、心率的生理应激水平以及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访视后麻醉前10 min血压、心率水平的变化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访视后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3%(5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5%(51/60),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个性化术前访视能更好的让择期手术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理应激水平趋于稳定,提高择期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专科分组管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1日~11月30日59名手术室护士作为管理前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将2019年12月1日~2020年5月31日同组手术室护士作为管理后组,采用亚专科分组管理模式。比较亚专科分组管理对护士工作能力及手术室护理管理效能的影响。结果:管理后组护士在病志书写、器械管理、消毒隔离、健康教育、专业技术、基础护理、器械配合能力、巡回配合能力等方面评分均高于管理前组(P<0.01);管理后组护士术前药品准备、术前器械准备、无菌操作技术、静脉穿刺、体位安置、器械清洗、留置导管等工作达标率均高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护理人员对手术医生手术习惯了解程度优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手术医生、护士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均高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管理前组(P<0.05)。结论:亚专科分组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护理管理效能,提升护士对手术医生手术习惯的了解度和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定手术室应对手术意外的标准流程,提高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应对手术意外的处理能力,提高手术抢救效率和成功率,确保手术病人安全。[方法]比较分析2013年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规范培训前后,应对手术意外的实际参与情况,包括抢救过程中辅助护士进出手术室添加物品的次数、发生意外起至主要抢救仪器设备到位时间、护士到位时间;通过手术意外情景模拟考核,比较培训前后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培训后手术室低年资和高年资护士在应对手术意外时的反应和应变能力、病情评估、组织抢救、护理配合、麻醉配合、手术抢救设备和仪器操作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培训后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应对手术意外的反应和应对能力较培训前显著提高。[结论]制定手术意外应对的标准化流程,通过一系列培训,可以提高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应对手术意外的能力,提高手术室护士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