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接受输液的儿科患儿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家属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疼痛评分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及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诊治的50例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输液配合度、家长的护理满意度、Wa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及FLACC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输液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Wa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值、FLACC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中采用心理护理方法有助于提升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输液配合度,患儿家长的满意情况,并减轻患儿的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40例门诊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家长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提高门诊静脉输液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HEL护理模型在小儿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8月1日~11月30日收治的130例输液患儿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将2019年9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30例输液患儿作为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SHEL护理模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依从性、穿刺成功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组针头脱落率、渗液率、穿刺成功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早班时段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HEL护理模型在小儿门诊输液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提升护理质量,改善临床护理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从而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门诊100例输液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穿刺配合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 (P <0.05).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可提高门诊输液患儿的配合意识,促进穿刺成功,提高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979-980
选取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4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服务,记录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87%,较对照组的3.91%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6.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服务能够降低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成像仪在门诊手足口病患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门诊输液的3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观察组采用血管成像仪辅助外周静脉穿刺;比较两组静脉穿刺时间、等候输液时间、穿刺成功、家属满意度、护理投诉和护理纠纷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时间、等候输液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投诉及护理纠纷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血管成像仪,对目视法穿刺困难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能显著缩短静脉穿刺时间及等候输液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从而降低护理投诉及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104例输液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52例。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并详细观察记录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5%,对照组为69.2%。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可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输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输液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患儿和家长的意愿,将140例学龄前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输液操作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法。对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即患儿的配合度和输液一次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92.9%,对照组7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静脉穿刺恐惧心理护理干预,对静脉穿刺的合作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u=2.8110,P0.05)。结论针对静脉穿刺恐惧心理,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能缓解学龄前患儿输液时的恐惧心理,提高对于静脉穿刺的依从性,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缝巡视流程与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 方法 将1 000例门诊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无缝巡视流程实施前、后于我科静脉输液的患儿,评价2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液体渗漏、输液肿胀、拔针后出血等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结论 实行无缝巡视流程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门诊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1月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前的265例门诊输液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6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267例门诊输液患儿作为观察组,对入选患儿从穿刺成功到留置针拔出的风险进行调查统计,分析门诊患儿应用留置针期间发生风险的原因并制定对策,实施对策,进行效果确认。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风险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门诊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期间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门诊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风险,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强化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9月医院儿科就诊且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20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疼痛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二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单次穿刺时间、穿刺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穿刺时、穿刺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穿刺时心率、平均动脉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均低于对照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可有效提高患儿的静脉输液依从性、穿刺效率、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血流动力学波动、应激反应、疼痛感,有利于减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提高患儿家长满意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穿刺输液,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输液;两组分别对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视觉恐惧和焦虑情绪进行评分,并记录在输液过程中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穿刺前后儿童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恐惧、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不良反应、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后生理与情感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优于观察组穿刺前(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中应用较传统穿刺输液具有家长满意度高,患儿恐惧与焦虑轻,一次穿刺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生理和情感功能评分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00例急诊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输液护理期间相关时间指标、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到达急诊输液室后等待时间、穿刺时间、拔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急诊输液室实施输液风险防范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效率,减少输液不良事件,避免护患矛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移动输液系统在急诊输液患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急诊科接受输液的500例上呼吸道感染伴腹泻患儿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急诊接受输液的500例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管理,观察组采用移动输液系统管理,比较2组护理工作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接药时间、平均配药时间、平均注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急诊输液护理服务调查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应用于急诊输液患儿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减少儿科门诊输液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5月门诊输液患儿720例为对照组,按照相同的纳入标准选取2017年3月—2017年5月700例门诊输液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减少儿科门诊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门诊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门诊静脉输液学龄前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输液操作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输液依从性、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液治疗的1次、2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高于对照组的77.1%(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门诊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儿依从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促进输液顺利进行,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临床实践分析总结门诊患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期间我院急门诊静脉输液患儿216例,随机分为护理组109例和对照组107例。护理组输液前后加强沟通,给予患儿及家长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巧,输液过程中观察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输液。结果:护理组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89.91%,对患儿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为91.47%,对照组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80.37%,患儿家长满意度为77.5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静脉输液是为患儿实施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要注意加强门诊患儿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为不同对象、针对不同问题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增加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优化在降低小儿急诊输液意外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将2018年6-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收的22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流程;将2018年10月一2019年1月我院接收的22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实施护理流程优化。比较两组患儿对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及输液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输液等候时间、接诊时间、穿刺时间、拔针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投诉、护患纠纷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输液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输液等候时间、接诊时间、穿刺时间以及拔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及护理投诉事件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可有效降低小儿急诊输液意外风险发生率,提高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改善患儿的就医体验,保证了患儿安全,并提高了家长对医疗服务行业的满意度评价,营造了积极良好的医院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移动输液(PDA)系统在门急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12月进行门诊输液的16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门诊移动输液系统(PDA)。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液的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输液效率、输液安全性以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输液等候时间、粘贴胶布耗时短于对照组,输液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安全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在输液环境、护理工作以及业务水平、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A系统能够提高门急诊患儿的输液效率,确保输液安全,改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门急输液室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