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英 《全科护理》2021,19(27):3821-3824
目的:探究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CCO)容量性指标在重症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病人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行CRRT疗法治疗的120例重症感染休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密封法随机将120例重症感染病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分别采用PICCO监测(PICCO组,n=60)和中心静脉压监测(CVP组,n=60),比较两组病人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28 d病死率等指标.结果:治疗24 h后PICCO组MAP、ScvO2明显高于CVP组(P<0.05),HR明显低于CVP组(P<0.05).治疗24 h后PICCO组病人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ICCO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明显短于CVP组,28 d病死率、MODS发生率低于CVP组(P<0.05);治疗24 h后PICCO组B型脑钠肽(BNP)、乳酸水平明显低于CVP组(P<0.05).结论:PICCO监测仪在重症感染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有效改善心功能及乳酸水平,降低血管外肺水,缩短病人入住重症病房时间,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在重症冠脉搭桥术后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58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中心静脉压(CVP)组(30例)和PICCO组(28例),比较两组术后1,2,3 d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治疗期间的各项住院相关指标。结果PICCO组患者术后3 d的液体入量、尿量及动脉血Lac均低于CVP组,MAP高于CVP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ABP置管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均低于CVP组(P<0.05),两组术后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对指导重症冠脉搭桥术后容量管理有积极作用,有效地护理干预可提高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监测技术(PICCO)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救治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CRRT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7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监测,实验组除常规监测外,应用PICCO监测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参数.2组均根据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调整CRRT脱水量及液体复苏容量.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2 h的APACHEⅡ评分、CVP、MAP、乳酸值(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72 h,实验组的APACHEⅡ评分、Lac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ScvO2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PaO2/FiO2上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ICCO指导CRRT救治感染性休克患者,能够精确调整患者的容量状况,改善组织循环,明显改善肺氧合,有利于感染性休克的救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被动抬腿试验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效果,以指导脓毒症危重患者的早期液体护理管理。方法选择7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被动抬腿观察组和补液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容量反应阳性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根据试验结果实施液体管理,对比两组液体复苏后CVP、MAP、LAC、尿量、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结果被动抬腿观察组和补液对照组患者容量反应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补液对照组的意外发生率高于被动抬腿观察组(P0.05);PLR复苏前后CVP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前后MAP、LAC、尿量、去甲肾上腺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对照组复苏前后CVP、MAP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C、尿量、去甲肾上腺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动抬腿试验能有效反应容量状态,改善患者的循环灌注;实施过程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补液试验,更有利于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PICCO)在危重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CBP治疗的危重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根据PICCO技术所监测的数值包括平均动脉压(MAP)、胸腔内血容量(ITBV)、血管外肺水(EVLW)、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设置超滤率,对照组根据常规的心率(HR)、MAP、中心静脉压(CVP)值设置超滤率,观察两组患者进行CBP治疗后24h、48 h、72 h、96 h的超滤率和去甲肾上腺素单位剂量,以及CBP治疗时间、治疗后APACHEⅡ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超滤率、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及使用时间、CBP治疗时间、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ICCO容量监测能准确评估患者的血容量状态;在CBP过程中,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PICCO容量监测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超滤率,从而实现个体化的液体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非急性肾损患者治疗中,将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检测技术(PICCO)监测到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应用于判断连续肾脏替代介入时机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该院重症科使用PICCO技术监测EVLWI的非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组(CRRT)和非CRRT组,通过Logistic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量变异度(SVV),EVLWI对CRRT治疗的影响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EVLWI为CRRT治疗的影响因素(OR=9.959,95%CI:6.193~16.015),其AUC为0.939,95%CI为0.915~0.964。结论 PICCO技术监测的EVLWI,可用于判断在非急性肾损伤患者中CRRT介入时机,EVLWI大于9.96mL/kg应立即开始CRRT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ICCO)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液体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0月入住ICU 9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PICCO监测指标(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心输出量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全身血管阻力、每搏量指数)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中心静脉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尿量)指导液体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4,72 h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乳酸(Lac)、氧合指数(PaO_2/FiO_2)变化及去甲肾上腺素(NE)使用剂量变化;比较观察组患者液体管理治疗前、治疗24,72 h各项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住ICU天数、机械通气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24,72 h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乳酸、氧合指数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住ICU天数、机械通气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PICCO监测技术简便、易行、在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可控的液体复苏,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能有效地改善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及氧代谢,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少患者机械通气,缩短住ICU天数。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330-4331
目的探究去甲肾上腺素微量泵入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乳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重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多巴胺微量泵经中心静脉泵入,并根据患者血压调整剂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去甲肾上腺素微量泵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以及死亡率。结果治疗后12h、24h两组患者HR均降低,CI、MAP、CVP、PAWP水平均升高,动脉血乳酸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I、MAP、CVP、PAW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微量泵入能够显著改善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加速乳酸清除率,提高患者存活率,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肺温度稀释法(PICCO)监测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与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在严重脓毒血症早期液体复苏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PICCO监测联合PLR,对照组采用CVP监测。比较两组治疗6、24、48、72h血浆钠尿肽(BNP)和血乳酸(LAC)水平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物停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死亡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24、48、72h血浆BNP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48、72h血浆LAC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管药物停用时间快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MODS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联合PLR在严重脓毒血症早期液体复苏疗效优于CVP监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重度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液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8例。治疗组运用PICCO 监测技术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运用传统的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技术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 ICU住院时间及28 d 病死率,并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数(CFI)和容量指标[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 ITBVI 、GEDVI 、EVLWI 恢复正常,CFI 改善;治疗组在 ICU 住院时间及28 d 病死率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ICCO监测技术用于指导重度心衰液体管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缩短患者 ICU 住院时间,是较为理想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根据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中的容量指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以及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根据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对照组,和依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WL)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实验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经液体复苏治疗后的疗效与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h与6h,2组患者EVLWI、GEDV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CVP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EVWL和GEDV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监测技术(PICCO)在重症感染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接收的30例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实施不同的监测方法,对照组应用经动脉波形分析技术,观察组应用PICCO监测技术。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无统计意义(P0.05);2组患者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乳酸[(9.54±0.57)mmol/L比(9.36±0.29)mmol/L]、碱剩余[(14.27±1.56)mmol/L比(14.38±1.75)m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酸[(3.54±0.28)mmol/L比(6.87±0.67)mmol/L]、碱剩余[(5.13±0.64)mmol/L比(10.26±0.95)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观察组康复12(80.00%),对照组3(2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ICCO与经动脉波形分析技术均可提高重症感染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容量管理中的监测水平,对连续性肾脏治疗起到监测性作用。但PICCO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监测范围更加全面,能够掌握患者治疗期间心脏舒张和收缩情况,因此临床应用效果更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6月24例产后出血患者留置深静脉穿刺进行动态CVP监测,评估容量负荷,指导临床治疗。结果:医护人员根据CVP测量值,同时还结合患者心率、尿量、血压值来调节输液量和滴速,判断心功能,从而更好地指导治疗和用药,使产后出血患者顺利恢复。结论:CVP动态监测为临床提供可行的数据,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后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膀胱压监测在危重患者监护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膀胱压监测,及时发现腹腔高压,给予干预治疗、护理,监测、预防腹腔间室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危重患者监护水平.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实验组45例采取常规重症监护和膀胱压力(UBP)监测,UBP升高者给予干预措施;对照组43例进行常规重症监护和治疗.两组均观察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尿量、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在CVP、HR、MAP、R、SpO<,2>、尿量、肾功能等的变化和预后、意识转归、并发症等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重症监护+UBP监测能及时发现腹内高压(IAH),采取干预性措施,可以预防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和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的发生,降低ACS患者病死率,可作为综合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常规监测内容.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890-1892
将入住重症医学科56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经肺热稀释技术和脉搏波型轮廓分析技术(PICCO)指导容量管理,并进行护理治疗。对照组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指导容量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2、3d的APACHEⅡ评分与血流动力学变化、3d液体总入量、治愈率、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2d、3d APACHEⅡ评分、HR较第1d降低明显,MAP升高(P<0.05);对照组3d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2d、3d各项指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显著(P<0.05),3d液体总入量、治愈、死亡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应用PICCO监测技术对危重患者更有效地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总容量的管理,可准确判断血容量状态,指导恰当补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B超联合脉博连续心输出量(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急诊科接诊的56例SAP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多参数无创监测方法,试验组采用B超联合PICCO血液流动力学监测。记录试验组B超声像特征,比较两组的PICCO监测指标及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结果治疗前后试验组B超声像特征差异显著,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且治疗后试验组的入液量、HR、MAP、EVLWI及Pa O2/Fi O2增高或降低比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后试验组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床旁B超联合PICCO血液流动力学监测可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IHD)对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科自2001年12月至2002年12月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2例.每次治疗前、后采血测肾功能、离子,透析前、透析后及透析中每隔2小时测量血压、心率,记录肾功能恢复时间,并记录治疗结束后APACHE-Ⅱ评分.结果 CRRT组与IHD组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次数、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分别为(1.93±0.35)、(3.88±1.23),P<0.05;(1.39±2.37)、(3.75±3.39),P<0.01;24小时尿量达到600毫升的时间分别为(15.44±5.29)天、(22.93±8.44)天,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4.20±5.56)、(17.30±4.37),P<0.05.结论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用CRRT治疗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溶质清除率及预后方面优于IHD.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在危重烧伤患者早期补液抗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收治的15例危重烧伤患者立即行锁骨下深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此作为快速补液通道,同时床旁安装简易CVP监测装置,根据患者CVP监测结果,结合尿量、心率、呼吸及意识等无创监测指标调节补液速度及补液量。结果:本组患者输液均通畅、快速,休克期平稳度过,无一例死亡,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休克肺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保证危重烧伤患者早期快速、大量补液治疗的需要,通过监测CVP值,结合尿量、心率等无创指标调节补液量和速度对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下指导液体复苏在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以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以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复苏前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6 h的CVP、MAP、ScvO2均高于复苏前,心率均低于复苏前,且观察组CV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期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使用PICCO监测技术利于改善复苏效果,快速纠正休克状态,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技术在新活素治疗严重脓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严重脓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治疗。用PICCO监测仪分别测定2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24、48、72 h的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全心射血分数(GEF)和心功能指数(CFI),连续测3次并取平均值,同步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结果用药后24、48、72 h,研究组患者S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但2组HR、CVP、MA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后24、48、72 h,研究组CFI、ELWI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用药前比较,研究组CI、SVI和GEF水平于用药后24 h即显著升高(P 0.05),而对照组CI、SVI水平则于用药后72 h显著升高,GEF水平于用药后48 h显著升高(P 0.05);用药后,2组患者GEDI和SVRI水平均降低,但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活素可有效改善严重脓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而PICCO技术是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血容量有效且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