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垂直管理模式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6月未实施垂直管理模式,2014年12月~2015年6月实施垂直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及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及安全质控指标合格情况。结果:实施后患者及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及安全质控指标合格情况均优于实施前(P0.01)。结论:实施垂直护理管理模式后,护理安全员通过对不良事件和护理风险进行探测和控制,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方面的意识,使护理风险管理受到控制,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质量,进而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脊柱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12月收治的50例行脊柱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8年1—6月收治的50例行脊柱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开展品管圈管理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成绩分均高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P 0. 05)。结论在脊柱手术中开展品管圈管理活动能促进手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夜间追查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夜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79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提供传统护理管理模式;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79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组,改进传统护理模式,增加夜间追查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夜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两年度夜间护理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夜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第二年度护士对夜间护理工作中的安全保护措施、护理文书记录、夜间巡视、基础护理及危重患者病情监测等指标评分均高于第一年度(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实施夜间追查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夜间护理质量,降低夜间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在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常规血管外科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将2016年1~12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柔性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差错发生率、投诉率、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差错发生率、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医生、护士、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差错和投诉的发生、提高护患满意度都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6月98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3年7月~2014年11月132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质量护理持续改进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50例;观察组及时上报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不仅能够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还能提高护理人员不良事件风险意识,能够做到积极主动的上报,显著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施管道规范管理对降低住院患者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我院实施管道规范管理前收治的患者2853例作为实施前组;选取2014年1~12月患者2985例作为实施后组,成立管道规范管理小组,明确组员职责,然后通过培训、制定管道标示、质量监控和持续质量改进实施管道规范管理,比较开展此活动前后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等实施效果比较管道护理。结果:开展管道规范管理后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科护理人员对管道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平均成绩较活动实施前有所提升(P0.05)。结论:管道规范管理可以减少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细护理模式在血液肿瘤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5月31日血液肿瘤内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选取2020年6月1日~10月31日血液肿瘤内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为研究组,实施精细化护理模式;对两组实施护理的护理人员相同,共36名;比较两组在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包括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文件书写、护士长管理、三基理论考核)。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急救品管理、护理文书书写、消毒隔离、护士长管理、三基理论考核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肿瘤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科学细致的精细化护理模式,可提高血液肿瘤科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肝胆外科患者手术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对该科实施常规性护理管理,2015年7月~2016年6月对该科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对比分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基础护理质量的变化,观察两阶段护理不良事件、患者并发症、护患纠纷事件及患者满意率情况.结果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器械及总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实施后并发症、护患纠纷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外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降低外科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于本院妇产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质量管理,研究组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消毒管理、护理技巧、病区管理、文书管理和操作规范等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满意度为96.0%,与对照组的20.0%、7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妇产科,可有效提升患者护理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融入PDCA循环理念对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2例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融入PDCA循环理念。比较两组质量管理效果及对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消毒隔离、护理安全、文件管理、环境管理、护理质量监控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融入PDCA循环理念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基于工作量分布特点改进ICU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为ICU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通过治疗干预(TISS-28)评分系统对护理工作量进行评估,参照TISS-28评分系统与护理人员配制关系模型对人力资源配置进行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安排护理人数。比较两组护士综合能力、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士规避纠纷能力、感染防护能力、应急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护理观察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及理论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护士人均日工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及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工作量分布特点进行ICU管理模式改进,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综合能力,缩短护士工作时间,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在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0例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组,应用危机管理渗透式全程风险预控急救护理;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0例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救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的护理危机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急救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提升患者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的安全预警系统在护理工作应用中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108名进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4名,采用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安全预警系统管理)和对照组(54名,采用常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对比两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质量检查评分以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综合质量评估中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基础操作、专科操作的单项评分以及护理安全质量检查中病区管理、安全用药、护理安全、文件书写等单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中一般满意度、外在满意度、内在满意度等单项评分亦高于对照组,给错药、跌倒、坠床、药物外渗、管路滑脱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的安全预警系统护理管理方法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中,可保证系统稳定性,并对护理安全评定有良好的界限控制,安全信息报告准确,有助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冰山能力素质模型管理在ICU过渡期患者护理安全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科室护理骨干组成护理安全小组,采用冰山能力素质模型分析2018年1~12月导致ICU过渡期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人"方面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管理对策,实施1年的模型管理。比较管理实施前后ICU过渡期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家属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介入室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开展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选取2013年8月~12月130例介入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2014年1月~4月开展安全管理后130例介入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4.6%vs80.7%),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能及早解决护理安全隐患,做到防微杜渐,使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刘爱玲  孙启春  郝魁 《齐鲁护理杂志》2021,(9):165-166,F0003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院感)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住院患者97例和护理人员19名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管理;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92例和同批护理人员19名为研究组,给予综合干预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院感防控意识、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感染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护理人员感染,研究组患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综合干预管理能减少院感发生,且能优化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FMEA)在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收治的922例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护理;将2018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934例孕妇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FMEA产科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失效模式。评估并计算各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值(RPN),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高危因素,制定相应改进措施。结果:研究组病理性妊娠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护理各项操作技能和药品及物品管理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96%)低于对照组(17.25%)(P0.01);研究组总满意度(95.5%)高于对照组(79.72%)(P0.01)。结论:在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中采用FMEA模式,可预防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王洁璠 《妇幼护理》2023,3(21):5153-5154
目的 探讨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护理期间应用风险优化管理结合连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82 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风险优化管 理结合连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知识掌握水平,护理依从性,神经功能,生活能力,不良事件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 组护理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 NIHSS 评分显著 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 ADL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 组护理工作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风险优化管理结合连续性护理,能够改 善改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护理依从性,减少不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警式分级评分管理在心脏病重症监护病房(C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1日~11月30日收治的56例CCU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将2018年12月1日~2019年5月31日收治的56例CCU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预警式分级评分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入住CCU及住院时间并评价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住CCU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P0.01);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感染管理、急救管理、护理文件书写、基础护理及病区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预警式分级评分管理模式应用于CCU护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患者入住CCU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风湿免疫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我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安全知识掌握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安全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安全预防措施、预防知识以及危害性知识的掌握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风湿免疫科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安全知识水平,增强安全意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