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究移情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者负性情绪及期望水平的影响,并为这类特殊群体的优质护理积累循证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3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来院治疗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移情护理。两组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个月末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Herth希望量表(HHI)测评,记录数据并做对比。[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SAS和SDS评分相较于本组干预前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HH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HHI各维度评分相较于本组干预前评分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情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者,能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且能改善其期望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父母进行同步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9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192位患者父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包括49例患者和98位患者父母)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包括47例患者和94位患者父母)仅接受一般护理措施,共计12周。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采用自编的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和父母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和父母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和父母的得分(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父母也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父母同步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两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心路径护理模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8例CHD行PCI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4例,常规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双心路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干预后SDS、SAS、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干预后HH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34),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HD患者PCI围术期采用双心路径护理模式,可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睡眠质量、病情期望水平,进而提升患者满意度,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聋儿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90例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耳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风险事故发生率、依从性,父母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术后风险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父母接受变化、忍受消极情感、能力、控制和精神等CD-RISC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父母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后先天性耳聋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提高依从性,改善父母不良情绪,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模式对儿科患儿生理应激状况及其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缓解作用。方法 80例儿科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2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心率、收缩压,及患儿家属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护理后,2组患儿VAS评分、心率、收缩压均较护理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儿家属SDS、S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模式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能有效缓解生理应激状态,消除家属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罗伊适应模式(RAM)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负性情绪、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RAM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周评估患者负面情绪,即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Hevth希望量表(HHI)及生活质量简明健康检查量表(SF-36)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后1周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 05); HHI评分及SF-36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 <0. 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RAM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团体支持锻炼护理干预模式对子宫癌患者负性情绪、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子宫癌患者,按入院日期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给予团体支持锻炼护理干预模式,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生存质量问卷(QLQ-C30)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变化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SDS、HH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QLQ-C30功能量表各项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QLQ-C30症状量表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支持锻炼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子宫癌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希望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差异性健康教育模式对人工流产术后女性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40例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常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干预性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女性保健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女性保健知识掌握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人工流产手术患者进行干预性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女性保健知识掌握度,降低妇科疾病及再次人工流产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4例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各项生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改善急诊手术患者的身心状况,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移情护理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44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48例采用移情护理干预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等同时均给予溶栓、降糖、降脂等对症治疗。观察两组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SAS、SD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HHI评分呈上升趋势,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情护理应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可缓解负性情绪,改善希望水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消化道肿瘤PICC置管术患者负性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消化道肿瘤PICC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入院初和出院前的抑郁以及焦虑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初SDS和SAS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出院前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消化道肿瘤PICC置管术患者的负性情绪有积极影响,可以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1日~2019年4月30日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的80例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血液透析,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观察3个月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房切除患者围术期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需乳房切除治疗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则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均接受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并做好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当天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3天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房切除患者围术期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心理耐受性,并减缓负性情绪,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96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血透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降低,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能缓解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父母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2月收治的60名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父母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将2016年1~12月收治的60名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父母作为观察组,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父母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解决问题、合理化、求助等积极应对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让父母能积极面对患儿疾病,改善患儿父母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患儿父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干预后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癌症放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2例癌症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判定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焦虑抑郁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异,出院前实验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癌症患者平稳度过放化疗治疗期,明显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父母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入选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父母60人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入选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父母60人作为对照组,对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应对方式问卷对两组患儿父母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解决问题、合理化、求助等积极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使患儿父母能积极面对患儿疾病,改善患儿父母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患儿父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父母焦虑、抑郁状况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儿科进行治疗的40例重症HFMD患儿的父亲或母亲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儿科进行治疗的40例重症HFMD患儿的父亲或母亲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两组患儿均接受重症HFMD对症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父母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焦虑抑郁情况、干预后对提供照顾和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两组患儿父母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显著(P<0.05),焦虑、抑郁发生率均超过30%;观察组患儿父母干预后1周、2周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父母干预后照护过程测量量表(MPOC-20)各项评分及顾客满意度量表(CSQ-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能够改善HFMD患儿父母的情绪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