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行多平台实名制付费预约在某三甲儿童医院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8月及2016年6~8月实施多平台实名制付费预约挂号前后两个时间段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我院门诊开辟多平台实名制付费预约前后的预约挂号率、爽约率。结果:儿童医院门诊实行多平台实名制付费预约后,其门诊预约挂号率上升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爽约率降低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医院门诊实行多平台实名制付费预约后,有利于提高医院门诊患者预约挂号率,降低预约患者爽约率,从而优化了医疗资源到高效利用,缩短了患者候诊时间,减少了患者及家属在医院滞留时间,对号贩子起到了一定的抨击作用。  相似文献   

2.
《康复》2011,(1)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施门诊"分时段就诊预约"两个多月来,通宵排队挂号、长时间候诊、黄牛贩号的现象均已消失.据介绍,门诊"分时段预约挂号"制度,并由网站、电话和现场组成三位一体的预约体系.患者通过三种渠道预约挂号后,计算机将会根据医院预约人数和前后次序,安排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省去患者盲目候诊排队过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门诊预约挂号迟到的原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预约挂号迟到患儿家属基本情况及迟到原因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总迟到率达10.5%,其中87.83%知道自己所挂号的就诊时段,但40.58%的患儿家属不知道需要提前候诊,46.09%患儿家属认为挂号后当天随时来看均可。[结论]迟到患儿家属主要原因还是预约就诊太随意,守时观念不强烈,缺乏医院预约就诊相关规定约束,医院宣传提示不够充分,导致迟到率居高不下,医院应根据情况加强预约诊疗宣传,做好预约提示指导,制定相关规定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门诊质控管理中采用护士分时段现场预约与走动式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4月在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89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质控管理;同时选择2020年5—9月在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护士分时段现场预约与走动式管理;对比两组诊疗服务效果、就诊质量、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挂号时间、候诊时间、诊疗完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务情况、就诊环境及诊疗体验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护理、药物管理、导诊服务、宣教水平、院感控制及行为规范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质控管理中应用护士分时段现场预约与走动式管理效果显著,有效提高门诊的护理质量,缩短就诊、挂号时间,保证就诊顺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发掘预约挂号在门诊运营中的作用与潜在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现场预约、网上预约、电话预约对我院专家门诊病人采取预约挂号方法,并比较2010年5月~11月门诊预约人数、预约比例、预约挂号方式选择情况、三种预约挂号方式使用率情况,随机抽取预约与非预约病人各150例采用问卷调查对候诊时间的满意度。结果:预约组与现场挂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专家门诊预约病人及预约比例逐月上升,预约组与非预约组病人相比,候诊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诊一站式自助预约挂号服务系统对提高门诊就诊率及满意度的效果。方法:我院门诊自2014年1月起引入一站式自主预约挂号服务系统,分别对服务系统引入前(2013年9月~2013年12月)和引入后(2014年1月~2014年3月)门诊就诊率和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比分析门诊一站式自主预约挂号服务系统在门诊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结果:引入前我院门诊共有57 296例次患者挂号,仅有50 139例次成功就诊,就诊率为87.51%;引入后我院门诊共有78 926例次患者预约挂号,有77 454例次患者成功就诊,就诊率为98.13%。引入后患者候诊时间短于引入前(P0.05),且满意度高于引入前(P0.05)。结论:采用一站式自助预约挂号服务系统可以明显改善医院门诊就诊率和患者满意度,同时还可缩短候诊时间,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信挂号服务模式在儿童医院门诊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对来本院门诊就诊的患儿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对微信挂号和人工窗口挂号的就诊者的挂号时间、等候时间及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发放600份调查表,其中565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通过分析调查表结果得出微信挂号的患儿及家属的挂号时间和候诊时间均低于人工挂号窗口,且满意度明显高于人工窗口(P0.05)。结论微信挂号简化、改善了就医流程,缩短了挂号时间和候诊时间,有效地解决患儿看病难的问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SIA法对再造门诊流程中患儿平均候诊时间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诊治的患儿20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门诊服务流程管理;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诊治的212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实施ESIA门诊流程再造法管理。比较两组患儿平均候诊时间及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挂号等待时间、取药候诊时间、检查候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家属对ESIA门诊再造服务流程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门诊实施ESIA门诊流程再造法可有效缩短患儿就诊平均等候时间,提高就诊效率和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晓霞  安辉  林曼霞 《护理与康复》2012,11(11):1073-1074
为了优化产前门诊流程,在产前检查中开展全预约门诊服务。通过9个月实施全预约门诊服务,使孕产妇前检查更为规范,候诊时间大大缩短,挂号后未就诊的人数减少。  相似文献   

10.
探索门诊全预约、分时段预约经短信引导结合虚拟挂号的服务模式。将名医、专家、专科及普通门诊等预约号源全部开放,根据不同专家、专科的特点和患者需要,设立个性化的时间分段,将原先不确定时间的简单预约模式改为有具体时间的分时段选号预约模式,预约成功者按短信提示到相应就诊科室护士站,由护士"虚拟挂号",免去排队取号,先就诊后付费,就诊后患者在付药费或检查费时一起付挂号费,也可下次就诊一起支付,减少一次排队,有效分流挂号高峰,使预约服务更便捷,更能被广大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时段现场预约配合走动式管理在提高门诊就诊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就诊的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022年1~5月采用门诊常规管理模式, 共56例, 设为常规组, 2022年6~10月采用分时段现场预约配合走动式管理, 共80例, 设为管理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挂号情况(挂号时间、退号率、挂错号率)、就诊情况(就诊等待时间、分诊时间)、患者满意度(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门诊护理质量(门诊部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表)。结果管理组相较于常规组, 其挂号时间、退号率、挂错号率、就诊等待时间、分诊时间均更低(均P<0.05), 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门诊部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表得分均更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时段现场预约配合走动式管理可促进门诊高效开展挂号及接诊工作, 改善门诊患者就诊体验, 对提高服务质量及医院声誉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预约挂号服务管理开展的意义、渠道和方式。方法:依托医院网络信息技术,逐步完善开展医院门诊预约服务的科学化管理。简化、优化预约挂号及就诊流程,规范医师出诊管理、合理配套人力资源。结果:通过三年实行门诊预约挂号服务管理,预约人数、预约成功率逐年上升,较好地缓解了医院门诊挂号、候诊拥堵问题。另一方面预约挂号时效优势无明显体现。结论:开发外延网络信息中心平台,使门诊预约挂号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有利于给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分析门诊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服务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挂号就诊的患者1500例,记为实验组。另选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来我院挂号就诊的患者1500例记为对照组。2013年10月起,我院开展门诊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投诉率以及专家问诊顺利性、候诊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患者非常满意628例、满意705例、不满意167例,投诉率为0.80%,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326例、满意575例、不满意599例,投诉率为6.53%,二者对比,差异显著;实验组专家问诊顺利性较好1025例、一般368例、较差107例,对照组问诊顺利性较好896例,一般232例,较差372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另外,实验组患者候诊时间为(10.5±3.2)min,对照组为(19.8±4.5)min,实验组患者候诊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0)。结论通过实施门诊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服务,改善了专家问诊顺利性,并有效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卫生服务成效,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门诊预约挂号导诊服务对门诊慢性病患者候诊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门诊就诊的慢性病患者60例,依据建档顺序分为2组:2组均给予导诊式服务,对照组30例采取门诊窗口挂号就诊,研究组30例采取微信小程序门诊预约挂号就诊。比较2组各环节(挂号、候诊、缴费及报告结果)等候时间、就诊满意度及顺利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挂号、候诊、缴费及报告结果时间均显著缩短,就诊总满意度、就诊总顺利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门诊预约挂号导诊式服务能有效缩短各环节等候时间,提高患者就诊顺利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公立医院推行门诊预约诊疗服务,改变传统挂号模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电话、现场、诊间、候诊区和网络等方式预约,合理分配诊疗时间,对门诊预约实施流程化管理。结果预约量稳步上升,复诊预约率逐渐增加,失约率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或P0.05)。结论开展门诊预约诊疗服务可有效减少候诊时间,提高预约就诊率,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门诊分时段预约挂号就诊在护理分诊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2012年11月—2013年12月实行全预约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以半小时内就诊符合率为考核管理机制成效的指标。用医院信息系统( HIS)软件计算医院每月就诊人数、总就诊符合率和各主要科室就诊符合率,计算就诊人数月增长率,并用折线图表示。结果考核期间分时段预约挂号每月就诊符合率均保持在90%以上,累计符合率达93.75%;各主要科室总就诊符合率达90.75%;且就诊符合率随每月门诊量的增长也有所提高。结论就诊符合率可作为分时段就诊的管理考核指标,缩短就诊时间,有效缓解看病难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元化预约服务对门诊预约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12月门诊就诊患者1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预约服务;随机选取2016年3~4月门诊就诊患者160例为观察组,采用多元化预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门诊候诊时间及门诊预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门诊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预约形式、预约方式、就诊流程、便捷性、服务态度、优先就诊等门诊预约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预约门诊服务能够有效减少门诊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患者对门诊预约的满意度,有利于实现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门诊全预约管理系统在医院精细化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将门诊所有号源全部纳入预约系统,结合多种预约途径进行预约挂号,满足就诊人群需求。认为门诊全预约管理缩短了患者的候诊时间和在医院停留的时间,门诊拥挤现象明显改善,合理分配了医疗资源,提升了就诊人群、医生、医院管理者三方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严超  张为民 《护理与康复》2014,13(8):782-784
总结实行全预约分时段诊疗模式的管理体会。完善相关预约制度,实施分时段全预约诊疗服务,推出多样化的预约形式,制定预约优先原则,实行预约挂号实名制,并制定预约约束机制。2012年本院专家门诊预约挂号比例达30%左右,2012年门诊量130万余人次,预约24 017人次,占总门诊挂号人数的1.84%,全年失约率下降18.94%。同时针对该预约诊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为优化预约诊疗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时段预约挂号系统在血液科门诊护士站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血液科门诊护士为患者进行分时段预约挂号,实施免费、公正、快捷、正确和诚信的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预约挂号比例。结果:血液科门诊护士站实施分时段预约挂号3个月后,预约患者1 218例,成功取号者875例(78.19%),取消预约者99例(8.13%),过期作废者244例(21.81%)。其中取号率与过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诊护士站实施分时段预约挂号,方便快捷,正确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