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40岁以上有异常子宫出血的子宫肌瘤患者57例随机分为:Ⅰ组(治疗组)31例,给米非司酮12.5mg/日口服、甲基睾素5mg/日含服连续三个月;Ⅱ组(对照组)26例,甲基睾丸素7.5mg/日含服连续三个月。结果 治疗期间,Ⅰ组均发生闭经(100%),其中15例(48.4%)直接进入绝经期,治疗后瘤体平均缩小48.2%(P&;lt;0.01);Ⅱ组闭经者6例,其中5例(19.2%)绝经,另16例出血减少。经期缩短,瘤体平均缩小12.5%(P&;gt;0.05)。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其对抗雌孕激素的作用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是较为安全而有效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2.
袁红 《医学争鸣》2009,30(8):700-700
引言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最多见,35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因很多患者无症状,或因肌瘤很小,因此临床报道的发病率较其真实的发病率为低.国内有关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报道较少.我院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85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以评价两者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的19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随访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生命体征。结果患者的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 2)、孕酮(P)F等数据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激素(T)的改变情况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子宫体及瘤体大小的变化比较,两者治疗后均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2例复发。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度,并可纠正患者贫血症状,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使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患者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0年10月~2011年10月诊断明确并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激素水平的变化,平均子宫体及瘤体大小的改变,贫血纠正及用药副作用的情况,并随访观察患者月经恢复及复发情况。结果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治疗后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雄激素(T)水平的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平均体积缩小达49.51%,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缩小达46.67%,均较治疗前缩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红蛋白升高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至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无1例发生死亡,子宫肌瘤复发2例。168例患者于用药2月内月经来潮,30例患者用药后无月经来潮,诊断绝经。结论使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绝经期子宫肌瘤安全可靠,缩小瘤体效果明显并可以有效纠正患者贫血情况,可推荐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南英 《安徽医学》2005,26(6):538-539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 mg;B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 mg,同时口服甲基睾丸素5 mg,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连服3 个月。在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及肌瘤体积;查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平均血红蛋白上升。用药3个月后,两组子宫及肌瘤体积均缩小,B组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更明显,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 01)。结论单用米非司酮及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是更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A组(对照组)和B组(观察组)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痛经和下腹坠、胀痛症状消失。平均血红蛋白上升。用药3个月后,两组子宫及肌瘤体积均缩小,B组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更明显,两组之间差异较大。结论:8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索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行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对照组行米非司酮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其中研究组患者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缩小幅度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可以减少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0年2月妇产科收治的绝经前期子宫肌瘤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治疗过程为期6个月,在治疗结束后并跟踪随访患者1年.结果 ①治疗后患者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小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的血液红细胞浓度、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②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月经来潮,其中39例(68.4%)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即绝经,余18例(31.6%)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仍可见月经来潮,但是经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年内全部绝经.③9例(15.8%)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副反应,包括潮热5例,恶心3例,关节痛1例,在治疗结束后所有副反应症状均消失.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患者具有高效、安全等特点,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或不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173例随机分两组,A组:米非司酮组88例,米非司酮5mg口服,日一次;B组:米非司酮、甲基睾丸素组85例,米非司酮5mg、甲基睾丸素5mg,口服,日一次。两组服药方法:从月经周期第一天开始,连服3个月。在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行子宫内膜病检,观察子宫内膜变化;检测雌孕激素水平,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副反应,并按期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内膜及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增殖早期,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治疗后两组之间有显著性(P〈0.01),B组子宫和最大肌瘤体积缩小较大。两组副反应类似且无需特殊处理,停药后多数患者月经逐渐恢复,肌瘤复发。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是更合理的方法,但停药后易复发,适于术前或围绝经期用药,无法替代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省生殖健康科学技术研究院2018年6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用米非司酮,研究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对比两组疗效、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甲基睾丸素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FUB)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汝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24例围绝经期FU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双盲法分为A组和B组,各62例.A组接受米非司酮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甲基睾丸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卵泡刺激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与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1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及功血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米非司酮12.5mg,甲基睾丸素5mg,每日1次,连服90天;治疗前后均行B超监测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及实验室用放射免疫法检查测定性激素,同时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结果:81例用药后均发生闭经,肌瘤体积明显缩小。治疗前后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药物联合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及功血可以使肌瘤缩小,经期及经量明显减少,血红蛋白升高,是保守治疗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云华 《吉林医学》2012,33(25):5472-5473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6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仅用甲基睾丸素组)28例和观察组(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组)28例,治疗3个月后将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治疗效果、复发率、不良反应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痊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临床疗效.方法40岁以上经B超和诊断性刮宫确诊为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180例,给予(米非司酮25mg 甲基睾丸素5mg)/d口服连续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检测血清激素水平、诊刮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并观察月经恢复时间.结果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6.12±1.34)mm和(3.23±0.97)mm;用药后血清LH、T水平显著升高(P<0.01);P、E2显著降低(P<0.01),FSH、PRL无明显改变维持在卵泡早期水平.治疗3个月后病理检查提示子宫内膜腺上皮呈增生早期改变,腺体分泌活动受到抑制;间质致密,水肿消失.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全部闭经,停药后8~67天月经恢复,平均23天;112例进入绝经期;其余68例恢复月经,其中37例(54.4%)月经量减少.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具有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在使用剂量、时间和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临床上应用小计量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更年期功血已取得了肯定效果。本文就近年来笔者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胡芳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111-11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口服米司非酮,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甲基睾丸素,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FSH、E2、EH、P及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谭洁银 《中外医疗》2013,32(13):85-85,8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科门诊2010年1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随机选取的90例患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后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7.8%;其子宫体积、瘤体体积均得到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提高了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缩小瘤体,缓解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且轻微,是一种能够有效保持子宫完整性的保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2001年1月~2004年1月门诊不规则阴道流血病人40例,年龄35~52岁,平均42.3岁;流血时间2~6个月,平均95天。治疗前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轻度25例,中度15例,其中就诊时贫血31例。因各种原因要求保守治疗,自愿接受米非司酮治疗,无服药禁忌证。方法:治疗前所有病人检查血常规,阴式B超测量子宫大小及内膜厚度,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记录体重及是否有更年期症状。服药前全面刮宫,尽量清除子宫内膜,并于刮宫第一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25mg及甲基睾丸素5mg,每日1次,连服90天或180天后停服米非司酮,继续服甲基睾…  相似文献   

20.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小琴  李雪 《河北医学》2009,15(2):214-21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睡前口服米非司酮12.5mg,治疗前后检测各项指标以监测子宫及肌瘤体积。结果: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31例患者的贫血得到改善。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