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良工不废外治——吴师机外治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师机,原名安业,字尚先,清代钱塘人,约生卒于公元1806年~1886年(清·嘉庆十一年~光绪十二年)。所著《理瀹骈文》一书,详细论述了中医外治法的理论根据和具体治疗措施,是祖国医学中独具一格的著作。  相似文献   

2.
章穆,字深远,晚号杏云老人,清·乾嘉间鄱阳(江西波阳县)人。著有《四诊述古》《伤寒则例》、《药性指南》、《五种心法》及《饮食辩录》等书,其中《饮食辩录》是章氏最得意之作。亦为医家病家乐读之书,仅从《饮食辩录》即可见章氏治学的四大特色。1 为病人写书,二十万言三载成章氏《四诊述古》、《伤寒则例》、《药性指南》、《五种心法》为中医诊断学、药物学增  相似文献   

3.
程国彭,字钟龄,别号普明子,清·康熙、雍正年间天都人(今安徽歙县)。他“博极群书,自《灵》《素》《难经》而下,于先贤四大家之旨,无不融会贯通”,并将“平日所得者,一一笔之于书,间有未缜细者,必绳削之,至于尽善而  相似文献   

4.
喻昌,字嘉言,别号西昌老人。明末清初,我省新建人。约生于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卒于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是中国医学史上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其余两人为吴谦、张璐)。据《清史稿》载:“喻昌,字嘉言,江西新建人。幼能文,不羁,与陈际泰游。明·崇祯中(公元1628-1643年),以副榜贡生入都上书言事,寻诏征,不就,往来靖安间,披第为僧,复蓄发游江南。顺治中(公元1644-1661年),侨居常熟,以医名,洽疗多奇中。才辩纵横,不可一世。著《伤寒尚论篇》,  相似文献   

5.
《素问·遗篇·刺法论》有"染易"一词,其中"染易"之"易"字,历代《内经》注家多缺解,因该篇属《素问》之《遗篇》,乃由宋·刘温舒所补入,故历代注家多未载而无注。至清·高士宗《黄帝素问直解》问世,始渐有注释。但高士宗之注释属随文串解,"易"字之义不明。经过参阅历代医籍及相关文史书籍考证后认为,"染易"之"易"字系"传染、传染病"之义,并例举了"易"字与其他有"传染"之义的相关字,如:延、转、换、传、注(疰)、染、移等,组成"延易、转易、换易、传易、注(疰)易、染易、移易"等名称,表示传染或传染病。另外,易,通"痬",乃古今字,亦表传染之义,一并给予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6.
医德医风     
正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7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相似文献   

7.
王孟英,名士雄,自号半痴山人,晚号梦隐,又号潜斋,浙江海宁人,生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殁于同治七年(1868)。乾隆间缘海啸故,由其曾祖携家定居钱圹(今杭州)。他是我国清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不但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名震海内,而且撰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医学著作。惜半毁于兵燹,所存者由近人曹炳章氏辑成《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流传于世。王孟英之所以  相似文献   

8.
现存的《伤寒论》善本,当推明代赵开美校刻的《仲景全书》本为第一。因为赵氏据宋本翻刻,犹存林亿之旧,故目前研读《伤寒论》者,均以赵氏之本为准。赵氏之于祖国医学,可谓大有功劳,然而介绍其生平及对祖国医学的贡献之文字,颇不易见。兹据手头资料,略加整理,叙述如下。赵氏名开美,后改名琦美,字仲朗,号元度,其题跋则多署清常道人。明末江苏常熟虞山人(或署海虞,见《仲景全书·自序》及日本·鹿门望《明医小史》)。生于嘉靖癸亥(公元1563年),卒于天启甲子(公元1624年)。其父赵用贤,字汝师,隆庆进士,万历时官翰林院检讨,谥文毅。据赵氏《家乘》记载,开美“以  相似文献   

9.
升降散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降散出自清·杨璇(号栗山)《伤寒瘟疫条辨》,据考证升降散与自明代的《万病回春》中的内府仙方组成相类似,清·陈良佐《二分晰义》改变其剂量、服法,名为陪赈散。杨氏认为"可与河间双解散并驾齐驱耳,名曰升降,亦双解之别名也",故定名为升降散,将之列为  相似文献   

10.
治先天当求精血之属, 培后天须参谷食之方。出处:清·王泰林《王旭高医案·虚劳》。赏析:王泰林(1798~1862年),字旭高,清代著名医家。著有《王旭高医书六种》及《王旭高医案》,对肝病治疗有丰富经验,总结有“治肝三十法”。此语出自《王旭高医案》,概括了王氏论治虚劳对脾肾  相似文献   

11.
陈道瑾、薛渭涛两先生编著的《江苏历代医人志》(以下简称《医志》)中,对于淮安医人的介绍,存在某些疏漏之处,现据有关文献资料进行补订,供《医志》再版时参考。一、《医志》72页:“石寿棠,字蒂南,清安东县人。”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清安东县即今涟水县。据此,《医志》附表中应将石氏列为今“涟水县人”。另,文中“蒂”字为“芾”字之误。  相似文献   

12.
薛生白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苏州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名医 ,今年是他诞辰 32 0周年 ,特撰此文 ,以示纪念。1 生平传略薛雪 ,字生白 ,号一瓢 ,又号槐云道人 ,晚年自署牧牛老朽 ,以字行。清吴县人 ,生于清·康熙二十年 (公元 16 81年 ) ,卒于清·乾隆三十五年 (公元 1770年 ) ,享年 90岁。薛生白少年学诗于同郡叶燮 ,博学多通 ,工画兰 ,善拳勇。“所著诗文甚富”(清·唐大烈《吴医汇讲》)。乾隆初举鸿博 ,两征不就。母多病 ,遂研读《内经》,究心医学。医理晓畅 ,治疗每奏奇效。《清史稿》称他“于医时有独见 ,断人生死不爽 ,疗治多异迹”。“与…  相似文献   

13.
庞安时,字安常,宋·蕲水(即今湖北省稀水县)人(公元1042~1099年)。自少时喜医方,博读《灵枢》、《太素》、《甲乙经》诸书,并能努力钻研,融会贯通。尤精于《伤寒沦》,深得仲景大意,以善治伤寒名闻江淮间,淮  相似文献   

14.
十字治学谈     
同志们要我谈谈有关治学的经验,这题目真是看时容易做时难。如按《内经》:“人年五十以上为老”(见《灵枢·卫气失常》篇)的标准,我早已属老年了;但按目下观点,还要退居中年,总而言之,已过大半生的了。回顾已往,百感交集。但有一点敢于自信的,那就是自己的大半生几乎都是在学习中渡过的。学习,已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太平常了,反而感到不知如何说起似的。筹思两日,勉贡十字作一夕之谈,敬请诸君有以教我是幸。  相似文献   

15.
祁增年 《养生月刊》2005,26(12):1086-1088
王充(公元27~96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对养生保健亦很有研究。他的生平事迹记载在《论衡·自纪》和《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以下简称《后汉书》本传)之中。王充从小就是一个热爱学习、品行端正的孩子,6岁开始发蒙读书,“  相似文献   

16.
《幼科铁镜》一书 ,乃清初儿科名医夏鼎所著。夏鼎 ,字禹铸 ,安徽贵池人。生卒无考。康熙八年中举人 ,自幼得传于其父 ,夏初明儿科之术 ,尝言 :“予两代以医术济人共约七十余年 ,治活婴儿不下千万数”(卷二 )。康熙三十四年写成了《幼科铁镜》这部极有价值的儿科专著。其后在陈复正著《幼幼集战》、鲍相 王敖撰《验方新编》中多引用夏氏学说。清雍正时 ,此书被编入《钦定四库全书》。现将儿科学术特点浅述如下 :1 形色苗窍 诊疾之首“小儿病于内 ,必形于外。外者内之著也 ,望形审窍 ,自知其病”(卷二·望形色审苗窍从外知其内 )。儿科俗称…  相似文献   

17.
易京红  庞博 《北京中医》2006,25(11):663-665
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金代真定(今河北保定)人,是著名金元四大家之一。一生以活人为己命,因创建脾胃内伤学说,被后世尊为“补土派”宗师。《兰室秘藏》一书,与其《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共为鼎足而三的著作,系其逝世后二十五年由弟子罗天益整理而成。书名《兰室秘藏》,是取《黄帝内经·素问》“藏诸灵兰之室”之义。《兰室秘藏·卷上·消渴门》[1]对消渴的论治独具特色。笔者就此试加评析,谬误之处,望专家不吝赐教。1津血不足、血中伏火引发消渴东垣在文中开篇即引用《素问·阴阳别论》“二阳结,谓之消”说,二阳即指阳明,指出…  相似文献   

18.
方仁渊,字耕霞,号思梅。江阴顾山镇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早岁肄业无锡名医王旭高之门。初于无锡县蠡、(氵国)等地行医,后悬壶于常热,曾被选为常热医学研究会会长。于古人经验兼收并蓄,发前人之未及,辨今人之谬误。工诗词,善书法、易筋经。著有《今雨旧雨诗集》二卷、《倚云吟草》一卷、《新编方氏汤头歌决》一卷;编刊《王旭高医案》四卷,并附识按语;未刊者《倚云轩医话、医案》各二卷。终年八十三岁。今录其医话数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二味拔毒散见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药物组成:雄黄、白矾二药各等量,研末混合均匀,茶清(即淡茶叶水)调敷。具有清热解毒杀虫、燥湿止痒之功,适用于疮疡疥  相似文献   

20.
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王充,字仲任。他自小博览群书,精通百家之言,并且擅长辩论。在汉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年)写成《论衡》八十五篇,二十多万字。《论衡》的目的"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细说微论,辨明是非,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直接谈到他的养生经验,主要是提倡"养气自守,适时则酒,闭目塞聪,受精自保",并辅以服药导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