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是一种疾病的临床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从临床流行病学角度探讨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相关性,进一步论证二者是一种疾病的概念。方法在3210例哮喘患者进行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相关性调查,其中1960例患者中进行变应原皮内试验,1250例患者进行点刺试验。结果哮喘患者中伴有变应性鼻炎者2684例(83.61%),2402例先发生或同时发生变应性鼻炎(74.83%)。大部分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发病后的1~10年内发生哮喘。尘螨(屋尘螨和粉尘螨)是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最常见的变应原。结论调查结论支持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是一种疾病的观点,其诊断和防治也应结合起来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2.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与变应性因素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变应性因素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8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前鼻腔分泌物涂片嗜酸粒细胞及变应原皮肤试验检查结果,并将其变应性症状和体征出现的比例与临床分型分期加以比较。结果①188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60.4%(1137例)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变应性症状和体征,25.3%(477例)的患者合并变应性鼻炎,2.1%(39例)的患者合并支气管哮喘;②在Ⅰ型(708例)和Ⅱ型(823例)各分期的患者中,合并变应性鼻炎及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和嗜酸粒细胞、皮肤变应原试验阳性率以及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出现的百分率分别由低到高出现,Ⅱ型3期各项比例最高;③42.2%(795例)的患者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其中94.3%对常年性变应原呈阳性反应;④26.3%(495例)的患者伴有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其中99.8%(494/495例)为常年性发作;⑤有前期手术史的病例占38.9%(732例),其中合并变应性鼻炎者占有前期手术史例数的38.3%(280例),占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的58.7%(477例)。结论变应性因素特别是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病变程度和病变范围有关。同时变应性鼻炎也促进了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包头地区变应性鼻炎常见变应原的分布情况。方法以经过变应原皮肤点刺实验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4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变应原种类分析。结果49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艾蒿占69.3%,藜占57.7%,蒲公英占42.3%,大豚草占42.3%,螨虫占25.6%,其中粉尘螨占13.9%,屋尘螨占11.7%。498例患者中以艾蒿阳性率最高(69.3%)。结论包头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变应原以艾蒿、大豚草为主,与南方各省市筛查的变应原以螨虫为主有显著差异。故应做好我市的变应原检测工作及防治工作,对本地区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深圳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调查,发现并发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皮肤病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其家族史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个人哮喘病史、过敏性结膜炎病史、家族哮喘病史、家族变应性鼻炎病史、母亲患有变应性鼻炎及一级亲属患有过敏性疾病是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的重要因素,其中个人哮喘病史的OR值最大,进一步论证了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属“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概念,提示在临床中应注意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的诊治.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患者变应原类型及免疫治疗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单纯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和哮喘患者变应原阳性率及变应原免疫治疗情况,分析机体对变应原反应程度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的关系.方法 对100例单纯性变应性鼻炎和100例哮喘患者行皮肤点刺试验,根据变应原类型从中挑选各30名符合混合螨免疫治疗条件者进行变应原免疫治疗.标准化皮肤点刺液和脱敏制剂均由阿罗格公司提供.结果 单纯变应性鼻炎组的主要吸入性变应原和摄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哮喘组,且主要吸入性变应原屋尘螨和粉尘螨的强阳性率亦明显低于哮喘组.变应原免疫治疗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机体对变应原的反应程度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对变应性鼻炎的早期干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东北地区近10年间螨变应原诱发的过敏性疾病谱及其临床特征。方法据我科已建立的信息数据库,以皮肤点刺试验螨变应原阳性为纳入标准,统计分析2004年1月~2014年12月10年间该人群相关过敏性疾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人数157 100人,螨变应原相关性过敏性疾病最多见的是过敏性哮喘,其次为变应性鼻炎、荨麻疹、皮炎。结论加强居室环境螨类控制,是减轻螨变应原相关性过敏性疾病症状并减少其发作的重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葎草花粉致敏的人群分布特点及致敏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门诊诊断为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及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患者8380例.采用葎草变应原试剂行皮肤点刺试验(SPT),比较葎草花粉致敏人群分布,分析葎草花粉的主要致敏特征.结果:葎草花粉SPT总阳性率达49.59%,其中1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ALK标准化变应原制剂,对疑似变应性鼻炎症状和体征的1383例患者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并对阳性患者进行症状评分。结果1383例拟诊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变应原阳性反应者898例,阳性率64.9%。13种变应原中以螨类阳性例数为最多,包括屋尘螨、粉尘螨和热带螨,分别占总阳性例数的90.4%、87.2%和71.8%;其次为蠊类,包括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分别占总阳性例数的32.0%和27.3%;其余为狗毛、猫毛、艾蒿、豚草、花粉及真菌。儿童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P〈0.05);有家族过敏史患者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家族过敏史患者(P〈0.05);居城市者变应原阳性率高于乡村者,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变应性鼻炎典型症状如喷嚏、流涕、鼻塞及鼻痒进行评分,总平均分值为7.71±1.46分;变应原阳性强度与变应性鼻炎症状积分无显著相关性(r=0.073,P〉0.05),变应原阳性反应种类数目与变应性鼻炎症状积分呈正相关(r=0.629,P〈0.05)。结论尘螨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变应原阳性反应强度不能反映症状的严重程度,但阳性反应种类数目与症状的轻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对变应性鼻炎变应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阿罗格点捌试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3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阳性267例,总阳性率78.53%,其中儿童组105例阳性93例.阳性率88.57%,成人组235例,阳性174例,阳性率74.04%,2组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尘螨变应原阳性率为71.03%,其它变应原阳性率为4.66%,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变应性鼻炎,通常是由变应原致病,尘螨是首要的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对变应性鼻炎变应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干预防和指导治疗均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引发的由IgE介导的炎性介质的释放和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反应性疾病,其全球性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与支气管哮喘、鼻窦炎、鼻息肉病和结膜炎等疾病密切相关。鼻部症状是变应性鼻炎的典型症状,除此之外还易伴发眼部症状及胸部症状〔1〕。本研究对2009-06-2010-05期间在我科就诊,临床诊断为变应性鼻炎,行吸入性的皮肤标准化变应原点刺试验至少有1种变应原皮肤点刺结果阳性的187例患者的症状学及变应原皮肤点刺结果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变应性鼻炎鼻外症状的变应原分布及鼻部症状与眼部和胸部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江苏省南通地区遗传因素对变应性鼻炎及支气管哮喘患病相关性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抽样法,对本地区95 300人进行了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患病相关性遗传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人群患病情况采用SPSS11.5进行卡方检验,遗传度采用Falconer公式计算.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并发支气管哮喘的比例为25.92%(296/1142),支气管哮喘患者并发变应性鼻炎的比例为40.49%(296/731).变应性鼻炎患者Ⅰ、Ⅱ、Ⅲ三级亲属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分别为8.19%(280/3418)、3.08%(154/5002)及3.16%(85/2687);支气管哮喘患者Ⅰ、Ⅱ、Ⅲ三级亲属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分别为15.81%(466/2947)、4.61%(229/4967)及2.51%(134/5345),均高于一般人群支气管哮喘及变应性鼻炎患病率(分别为1.20%和0.77%,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三级亲属变应性鼻炎患病的加权平均遗传度((x)±s,以下同)为94.2%±1.9%;变应性鼻炎患者三级亲属支气管哮喘患病的加权平均遗传度为81.8%±2.1%,均大于60%,二者患病相关性与遗传高度相关.结论 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患病具有明显相关性,与多基因遗传有关,支持二者是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学说.  相似文献   

12.
石河子市区三年级小学生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石河子市9~10岁儿童变应性鼻炎(AR)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设计"石河子市儿童呼吸道疾病问卷调查表",2008年7月10~25日组织本专业医护人员收集原始资料,调查2300名9~10岁学生.调查分3个阶段:问卷调查阶段、根据问卷结果筛选AR可疑对象并进行专科检查予以确诊阶段、对AR作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以了解常见变应原种类;依据2001年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RIA)国际标准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放问卷总数为2300份,回收2211份,应答率96.1%,有效问卷2205份,有效率95.9%.石河子市9~10岁儿童AR患病率为12.56%(277/2205),其中男11.34%(124/1093),女13.76%(153/1112),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4,P>0.05);按ARIA标准:持续性44.0%(122/277),其中轻度39.7%(110/277)、中-重度4.3%(12/277);间歇性56.0%(155/277),其中轻度40.4%(112/277)、中-重度15.5 0A(43/277).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为65.3%.常见变应原依次为蒿和屋尘螨.在AR危险因素中,5.4%(15/277)的患儿伴有支气管哮喘,25.3%(70/277)的患儿有家族史.结论:石河子市9~10岁儿童AR患病率为12.56%,初步了解石河子市AR流行病现状,为AR标准化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四川宜宾、云南昭通及部分长江上游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行变应原检测及分析,筛查本地区常见变应原,了解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3年3月~2015年6月于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61例经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诊断明确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资料,对所测定的致敏变应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61例患者的SPT中,阳性率最高前5位为粉尘螨(76.55%)、屋尘螨(72.01%)、蟑螂(35.85%)、猫毛(11.35%)、狗毛(8.62%);不同季节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68,P=0.206);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四川宜宾、云南昭通及部分长江上游地区中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占主导地位的为粉尘螨、屋尘螨、蟑螂,对于儿童的变应性鼻炎防控应尤为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调查分娩后母代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子代变应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分析母亲患有AR和支气管哮喘与子代变应性疾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08年12月,确诊为AR的592例25~40岁分娩后妇女作为调查对象,根据面访、查体和实验室检查、问卷调查,将分娩妇女分为A组(AR伴哮喘组)和B组(单纯AR组),分析两组患者的AR分型、病情严重程度、分娩年龄及子代变应性疾病发病率,分析上述因素与子代变应性疾病发病率的关系。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作为评价危险度的指标。结果①全部病例中,A组患者213例,其中持续性中-重度106例,持续性轻度36例,间歇性中-重度54例,间歇性轻度17例;B组患者379例,其中持续性中-重度178例,持续性轻度81例,间歇性中-重度47例,间歇性轻度72例。②592例患者中384例子代发生变应性疾病,发病率为64.86%,A、B组子代变应性疾病发病率分别为82.63%(176/213)、63.85%(242/379),母代中有AR伴哮喘的子代变应性疾病的发作明显高于母代仅有AR的子代(OR=3.91,OR的95%可信区间为2.33,5.74)。③两组中284例持续性中-重度AR患者中子女变应性疾病发病率为71.48%(203/284),A、B两组子女变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分别为85.85%(91/106)、62.92%(112/1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组25~30岁年龄段分娩其子代发病率较高(85.42%),各年龄段A、B二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AR伴哮喘的母代其子代变应性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单纯AR组。②25~30岁分娩的母亲有持续性中-重度AR伴哮喘为子代变应性疾病高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调查门诊高反应性鼻病患者,获得吉林省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特点。方法采集2009年就诊于门诊的300例高反应性鼻病患者的完整病史并完成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79.67%(239/300)的高反应性鼻病患者罹患AR。吉林省内主要变应原为尘螨、豚草和艾蒿。70.29%(168/239)AR为中重度持续性AR。吉林省AR主要发病季节为7~9月,64.02%(153/239)的患者可以检出2种以上变应原。AR主要并发症包括皮炎(8.39%)和哮喘(1.67%)。AR与遗传学因素相关性不大。AR发病诱发因素主要以气温变化(50.63%)和刺激性气味(22.59%)为主。结论吉林省AR患者具有明确临床特点,为AR治疗提供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问卷调查结合肺功能发现变应性鼻炎(AR)合并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的意义。方法 306例无哮喘的AR患者行问卷调查、肺功能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methacholine challenge test,MCT),诊断哮喘或AHR。比较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用力呼气中段流速(FEF25-75%)值,绘制ROC曲线。结果 127例有哮喘症状,24例肺功能舒张试验阳性,32例MCT阳性,哮喘漏诊率18%,阳性回答的哮喘发生率44.1%;无阳性回答179例,41例经MCT诊断AHR,发生率13%。各组MCT阳性的FEV1%和FEF25-75%均显著低于阴性组;ROC曲线显示FEF25-75%较FEV1%对哮喘或AHR诊断的准确性高。结论调查问卷利于AR合并哮喘及AHR筛查,小气道功能受损更能提示AR合并哮喘或AHR,可优先行M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对屋尘螨过敏的102例AR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SIT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3年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SIT;对症治疗组(ST组):仅对症治疗。评价疗效指标包括:鼻炎症状评分、用药评分、皮肤反应指数、血清特异性IgE(sIgE)、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AR发展成哮喘和出现新的致敏原的比例。结果:SIT组经3年治疗后,患者血清Eos计数、皮肤反应指数、症状及药物评分均较ST组明显降低(均P〈0.01);SIT后slgE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T组无AR患者发展为哮喘,2.1%出现新的致敏原;ST组17.4%的患者发展为哮喘,32.6%出现新的致敏原。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坚持长期SIT对螨致敏的AR安全有效,同时能减少新的过敏发生,阻止AR发展为哮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泉州地区变应性鼻炎(AR)的变应原分布情况,为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种标准化变应原对泉州地区1236例拟诊为AR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和病情轻重程度的患者在变应原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SPT阳性率前5位的变应原分别为屋尘螨(66.7%)、粉尘螨(65.5%)、蟑螂(32.8%)、海蟹(18.2%)、海虾(16.8%)。未成年组中SPT阳性率与成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SPT阳性率差异尢统计学意义(P〉0.05);有家族史和哮喘史的患者阳性率与无家族史和哮喘史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屋尘螨、粉尘螨、蟑螂、海蟹、海虾是泉州地区AR的主要变应原,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SPT阳性率有所不同,有家族史、哮喘史的患者阳性率比无家族史、哮喘史的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