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关节被动活动术治疗髋关节术后关节僵硬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一直影响着它的治疗效果,尽管采取术前牵引,术中减少关节创作等方法其发生率仍然较高,通过主动锻炼的方法部分患者难以奏效。我院自1978年以来收治先天性髋脱位患者551髋,并发关节僵硬114髋,占全部病例的20.7%。采取麻醉下关节内激素同时活动关节的治疗方法一次活动成功率占86%。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5.
对关节活动描记方法的几点建议刘培享,杨志平,陈国瑞,陈健关节活动的测量是骨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往国内多采用邻肢夹角法,目前国际通用中立位0°法。由于描记方法的局限性,临床上应用起来,一方面描述繁琐且不直观,另一方面对于关节活动异常状态没有统一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L_(3~5)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椎间盘摘除并不同幅度椎间孔成形前后对L_4/L_5关节突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既往无腰椎疾病史的20岁男性志愿者,获取其腰椎CT数据构建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L_4/L_5椎间盘中度退变模型(M1)的基础上,模拟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技术,去除椎间盘左后侧约1/4纤维环中部及1/4髓核,模拟腰椎椎间盘摘除术,构建模型M2;以圆柱体代替环锯模拟切除L_5上关节突部分骨质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构建一级椎间孔成形模型M3(环锯直径5.0 mm)、二级椎间孔成形模型M4(环锯直径6.5 mm)和三级椎间孔成形模型M5(环锯直径7.5 mm)。给予特定加载条件,比较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6种工况下L_4/L_5关节突关节应力变化。结果建立的L_(3~5)三维有限元模型有效。M1模型在各种工况下L_4/L_5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左侧较右侧大。M2模型在前屈工况下左侧L_4/L_5关节突关节应力下降,右侧应力上升;在后伸工况下左侧应力上升,右侧应力下降;在右旋工况下,左侧应力变化不明显,右侧应力稍下降;在左侧屈及左旋工况下两侧应力均上升;在右侧屈工况下左侧应力稍下降,右侧应力变化不明显。除M5模型左旋工况下右侧应力增加明显外,其他各种工况下M3、M4、M5模型应力变化不明显。结论椎间盘摘除后引起病变节段关节突关节面所承载的负荷不对称;在精确穿刺的指引下,环锯直径5.0、6.5、7.5 mm行椎间孔成形对病变节段关节突关节应力变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双极股骨头转换术及其关节活动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5年1月-1989年5月施地双极人工股骨头转换术38例,29例随诊1-5年(平均36.3月)。依疼痛、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逐项评定,优良率为80.8%,3例失败(11.5%(,原因系假体构型不良,假体安放位置不佳及骨水泥技术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同种异体关节移植动物模型,于术后采用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对照实验,探讨同种异体关节移植后早期活动对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生长条件相同的6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10只(雌雄不限,体重2.5~3.0 kg)作为供体,取其一侧半膝关节,经深低温冻存处理后移植于取下股骨侧半膝关节的6月龄青紫蓝兔(雌雄不限,体重2.5~3.0 kg)膝关节处,术后分别给予早期活动(术后2周,早期活动组,n=5)或持续石膏固定6周(持续固定组,n=5);并取供体对侧半膝关节设立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n=5)和冻存对照组(经深低温处理2周,n=5)。术后分别行大体、X线片及组织学观测,观察同种异体关节软骨的变化情况。结果大体观察示,早期活动组实验兔关节活动良好;持续固定组实验兔关节活动受限明显。X线片示,术后当天、术后2周同种异体关节供体骨端与受体骨端对合整齐、对位对线良好;术后6周,早期活动组3只实验兔受体和供体骨端略有成角畸形,持续固定组对位及对线仍良好。HE染色示,早期活动组同种异体半膝关节标本软骨细胞数量和形态基本正常,偶见核碎裂及核溶解;持续固定组同种异体半膝关节标本中软骨细胞大量减少,大部分细胞核溶解消失,软骨基质中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细胞存活率检测示,早期活动组细胞存活率(49.66%±2.15%)显著高于持续固定组(20.68%±1.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示,早期活动组同种异体半膝关节标本可见软骨细胞细胞核核膜尚完整,染色质凝聚、边集,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肿胀;持续固定组同种异体半膝关节标本可见软骨细胞细胞膜消失,软骨细胞与周围基质界限不清,核膜破裂,染色质及细胞质内细胞器消失。结论同种异体关节移植术后进行早期功能活动对兔关节软骨有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阻止软骨退变。 相似文献
9.
10.
患者,男,50岁,因拍片查体时发现右股骨近端骨质异常,于2003年11月24日入院。无外伤病史。查体:右髋关节无明显肿胀,轻压痛,关节活动稍受限。右髋关节X线:右股骨上段见膨胀性骨皮质破坏区,与正常组织间有不规则的骨密度增高区,粗隆间不规则的密度增高。CT:右侧股骨颈、粗隆间膨胀可见最大截面为3cm×4cm的囊性低密度灶,其内密度不均匀,周围见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内未见积液。入院诊断为:右股骨近端骨纤维异样增殖症?入院第3天行手术探查,见右股骨近端增粗,在右股骨大转子下外侧开窗,见右股骨颈、股骨转子间及股骨近端一约8cm×3cm×3cm的囊性… 相似文献
11.
四肢骨折在意外事故中较为常见,为促进骨折愈合需进行良好的复位及持续可靠的固定。而固定必然引起肢体各组织的废用性变化,包括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和瘢痕粘连形成,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局部血循环障碍及缺乏应力刺激,又可引起骨质疏松及骨痂形成迟缓,进而加重肢体功能障碍[1]。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3D-激光扫描照相机对肩关节运动进行扫描,了解肩锁关节的运动特点。方法通过在正常活体肩锁关节的锁骨端及肩峰端分别安装一个激光照相扫描仪的探测端子,3D-激光扫描相机扫描肩关节在做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及内旋等不同位置下两端子的位置,通过计算机计算出两端子在X、Y、Z轴(X轴代表锁骨的长轴,Y轴为冠状面与X轴垂直轴,Z轴为矢状轴)上的旋转情况。结果随着肩关节在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及内旋等不同位置时运动幅度的增大,肩锁关节的运动大部分逐渐增加,肩锁关节的X轴、Y轴和Z轴的旋转角度的运动范围分别为-2.22°~1.35°、-7.73°~2.35°和-6.67°~4.61°。结论此种方法可较好地测量肩锁关节的运动情况,同时这一技术和结果可被用于进一步研究病理性肩关节运动的改变,为研制符合肩锁关节运动特点的内固定物提供基础的生物力学数据。 相似文献
13.
随意薄皮瓣修复四肢关节畸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意薄皮瓣指以真皮下血管为供养血管,附有一层薄的脂肪组织的皮瓣。供血范围广,成活率高,质地好,操作简单是其主要特点。我们报道33例应用46块随意薄皮瓣修复手,腕,肘,国窝,踝部等处皮肤组织缺损,获得功能与外形均优于传统方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邻关节及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较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及至关节僵硬。本科自1984年起至今采用四肢洗方熏洗辅助治疗458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病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58例中男250例,女208例;年龄9~85岁。其中单纯肘关节周围骨折(即肱骨髁部、尺桡骨近端骨折,余下类推)87例,腕关节及掌指、指间关节周围骨折78例,股骨中下段及膝关节周围骨折132例,踝关节周围骨折73例,足部骨折34例,多关节复合骨折54例。458例中属于开放性骨折152例,所有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在清创同时予以内固定,术后采用石膏辅助固定者82…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四肢骨质疏松性关节周围骨折治疗的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01—2013-06收治的四肢骨质疏松性关节周围骨折40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明显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术后复查X线片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结论根据四肢骨质疏松性关节周围骨折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方式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从1982年~1989年,我们共做各类滑膜切除手术50例(72个关节),涉及到四肢大小关节.采用关节囊注水法切除30例,传统方法切除20例.现将关节囊注水法及两种治疗情况作一介绍.关节囊注水法:切开显露关节囊后,用艾力斯钳夹住关节囊四壁提起.然后用20ml或30ml注射器抽配好的付肾素盐水液40~60ml(0.9%生理盐水100ml加付肾素10滴,如有高血压者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取螺钉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是治疗四肢骨折的常见方法之一。由于目前螺钉多为钛合金材料,质地软,如果手术操作不规范或取钉的器械不配套等原因常致螺钉的内六角或内四角被破坏.造成取出十分困难。笔者采用一种简易的新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取钉困难的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第一跖骨内侧移位一种轻微的跖跗关节损伤崔中平刘纯良左士范赵克强周百胜第一跖骨内侧移位指第一、二跖骨基底之间轻度分离。常被较长时间漏诊、误诊。本文结合我院所见10例,分析其损伤机制,提出诊断与治疗方法。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6~5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