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旨在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初步揭示它们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88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健康查体者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GF-1、IGFBP-3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方法测定肝脏生化指标,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1、肝硬化Child-Pugh A组、Child-Pugh B组、Child-Pugh C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肝硬化Child-PughA组、B组、C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依次降低,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IGF-Ⅰ和IGFBP-3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及预后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旨在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初步揭示它们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88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健康查体者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GF-1、IGFBP-3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方法测定肝脏生化指标,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1、肝硬化child-Pugh A组、Child-Pugh B组、child-Pugh C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肝硬化child-PughA组、B组、C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依次降低,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清IGF-I和IGFBP-3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及预后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结合蛋白3(IGFBP-3)的含量与肝脏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3例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30例急性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GF-Ⅰ及IGFBP-3的含量,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肝组织活检及其他肝功能指标,了解血清IGF-Ⅰ及IGFBP-3的含量与肝脏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Ⅰ和IGFBP-3含量分别为(94.52±61.34)ng/ml、(16.16±8.30)ng/ml,均显著低于急性肝炎组(214.05±72.41)ng/ml(、35.41±9.13)ng/ml及正常对照组(283.47±80.05)ng/ml、(42.27±9.65)ng/ml(P<0.01)。随着肝硬化Child Pugh分级程度的逐步增加,其水平持续下降。结论:血清IGF-ⅠI、GFBP-3的测定能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状况,是一项有价值的估测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9月就诊于我院明确诊断为HSP的患儿44例,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正常的儿童26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IGF-Ⅰ及IGFBP-3、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水平,尿常规、便常规,计算IgA/C3。结果 HSP组较对照组血清IGF-Ⅰ、IGFBP-3、WBC、PLT、FIB、CRP、ESR、C3、C4、IgA、IgG、IgM水平及IgA/C3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蛋白尿组较不伴蛋白尿组HSP患儿血清IGF-Ⅰ、IGFBP-3水平均升高,CR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血尿组较不伴血尿组HSP患儿血清IGF-Ⅰ、IGFBP-3、ESR水平及IgA/C3均升高,CR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大便潜血阳性组较不伴大便潜血阳性组HSP患儿血清IGFBP-3、WBC、PLT、FIB、ESR、IgA、IgM水平及IgA/C3均升高,CR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血清IGF-Ⅰ、IG-FBP-3水平与尿蛋白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41和0.212,P<0.05)。结论 HSP患儿血清中IGF-Ⅰ和IGFBP-3水平升高,IGF-Ⅰ和IGFBP-3水平可能将作为HSP累及肾脏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孕妇静脉血、脐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Ⅰ )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探讨 IGF-Ⅰ、 IGFBP-3与胎儿宫内发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美国 DSL公司试剂盒。总计 81例孕妇,其中正常孕妇 38例,妊娠糖尿病孕妇 20例,正常妊娠分娩巨大儿孕妇 23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结果 正常组及巨大儿组孕妇静脉血 IGF-I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 (r=0.653, r=0.640,两组 P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根据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3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28例和临床期肾病组(CDN组)25例。检测IGF-1、IGF-BP3、UAER等指标,分析IGF-1、IGF-BP3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和病情轻重的关系。结果:CDN组血清IGF-1、IGF-BP3和UAER均明显高于SDM与EDN组(P <0.01),CDN组血清IGF-1、IGF-BP3和UAER亦均明显高于EDN组(P <0.01)。 IGF-1与肌酐、尿素氮、UAER和IGF-BP3均呈正相关关系(P <0.01),与年龄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无相关关系(P >0.05),而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关系(P <0.01)。结论: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9.
食物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结合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湘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7,11(2):105-108
目的:研究营养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的影响。方法:检测限制食物50%的幼年大白鼠,并以随意进食的同龄大白鼠作对照。血清IGFⅠ和胰岛素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IGFBP3、IGFBP4与IGFBP2、IGFBP1分别采用Westernligandblot与Immunoblot方法测定;肝脏的IGFBPsmRNA采用Northernblot方法测定。结果:食物限制组的体重、身长的增长以及食物效益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GFⅠ(P<001)和血清IGFBP4(×61%,P<005)也同时降低。而血清IGFBP1(×344%,P<001)和肝脏IGFBP1、IGFBP2mRNA(×420%、×370%,P均<001)明显升高。结论:①食物限制可导致血清IGFⅠ和IGFBP4降低,可能与儿童生长障碍有关;②增加的IGFBP1可能是IGFⅠ活性抑制因子;③IGFBP2可能有异常代谢存在。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1例正常肝组织、12例慢性肝炎、16例肝硬化及21例肝癌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标记链霉素卵白素生物素(SABC)法,用抗IGFBP-3单克隆抗体(Sigma,14527)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对照、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肝组织中IGFBP-3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0%(11/11),100.00%(12/12),87.50%(14/16)及42.86%(9/21).采用Ridit分析,其IGFBP-3表达强度的R±SR值分别为0.7462±0.0288,0.6589±0.0413,0.5344±0.0610,0.2330±0.0373,R±1.96SR分别为0.6898~0.8026,0.6149~0.7767,0.4148~0.6540,0.159~0.3061.肝癌组织中IGFBP-3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肝硬化、慢性肝炎及正常对照肝组织(P<0.05);肝硬化肝组织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而在肝硬化与慢性肝炎肝组织之间,以及慢性肝炎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之间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肝组织中IGFBP-3的表达强度可反映肝功能的损害程度.肝癌组织中IGFBP-3的表达强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患儿进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的监测,探讨rhGH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对在本院使用rhGH的患儿30例进行治疗前后血IGF-Ⅰ和IGFBP3浓度监测并计算IGF-Ⅰ和IGFBP3的比值,同时测定T3、T4、TSH,并以年龄、性别匹配2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后平均身高增加(8.77±3.01)cm/y(t=7.773,P<0.001).IGF-Ⅰ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t=-0.475,P>0.05),IGFBP,治疗前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3.759,P<0.01),IGF-Ⅰ和IGFBP,治疗后3个月即明显增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4.212和7.733,P<0.01).治疗后IGF-Ⅰ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f=1.629,P>0.05);IGFBP3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f=22.964,P<0.001)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IGF-Ⅰ/IGFBP3治疗前后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f=6.081,P>0.05).结论 在使用rhGH中进行IGF-Ⅰ和IGFBP,监测十分必要;血IGF-Ⅰ和IGFBP3检测方便,可作为rhGH治疗期间是否存在诱发肿瘤高危因素的临床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生育年龄妇女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的周期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在正常月经周期妇女体内变化以及和性激素的关系.方法分别用ELSA法和RIA法,测定34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月经期(周期第3 d)、增生晚期(周期第13 d)、黄体期(周期第23 d)血清IGF-I和IGFBP-1,以及雌二醇(E2)和孕酮(P)浓度.结果IGF-I浓度在增生晚期(114.9±23.1)μg/L及黄体期(126.6±27.1)μg/L,显著高于月经期(104.1±15.4)μg/L,P均<0.05,而增生晚期和黄体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GFBP-1浓度在增生晚期(4.5±1.8)μg/L显著高于黄体期(2.3±0.9)μg/L及月经期(2.5士1.1)μg/L,P均<0.01,而黄体期和月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增生晚期血清IGF-I浓度与E2有显著相关性(r=0.59,P<0.01).结论血清IGF-1和IGFBP-1浓度在正常生育年龄妇女随着性激素改变而发生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及其结合蛋白(IGFBP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惠儿各30例,以非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性疾病的同龄儿作为对照组。脑脊液中IGF-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IGF—Ⅱ、IGFBP3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结果 (1)化脓性脑膜炎惠儿脑脊液中IGF—Ⅰ、IGF—Ⅱ、IGFBP3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患儿及对照儿(P〈0.01),而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2)化脓性脑膜炎惠儿脑脊液中IGF—Ⅰ的浓度与蛋白质浓度呈正相关(r=0.862,P〈0.01),与葡萄糖浓度和白细胞数无相关性(r=-0.355、0.346,P〉0.05)。(3)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IGF-Ⅱ、IGFBP3的浓度与蛋白质浓度呈正相关(r=0.821、0.855,P〈0.01),与葡萄糖浓度呈负相关(r=-0.742、-0.605,P〈0.01),与白细胞数无相关性(r=0.272、-0.033,P〉0.05)。结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参与了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生理过程。脑脊液中IGF—Ⅰ、IGF—Ⅱ、IGFBP3的浓度可作为鉴别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15.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确诊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 (AHIH)患者 2 3(男14,女 9)例 ,年龄 (5 5~ 73)岁 ,平均 6 5岁 ,经头颅 CT证实为基底节出血 ,病程在 2 d以内 ;均有高血压病史 .出血量≥ 40m L者为大出血组 9例 ,<40 m L为中小出血组者 14例 ;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 ,无肝、肾功能损害 .正常对照组系 2 0名健康体检者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5 5~70 )岁 ,平均 6 3岁 .1.2 方法 受检者于入院次日 0 7∶ 0 0空腹抽取静脉血 4m L分别置于含 10 0 g· L- 1 EDTA- Na2 3 0μL ,抑肽酶 40μL的试管中混匀 ,4℃ 3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地收集了一组接受根治性手术的乳腺癌患者(n=121)及健康对照(n=50)外周血血清,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F-1和IGFBP-3浓度,比较两组人群平均水平的差异,并了解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IGF-1和IGFBP-3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1).乳腺癌患者中,血清IGF-1和IGFBP-3浓度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正相关,IGFBP-3浓度的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阳性率负相关.结论 乳腺癌患者出现IGF-1信号转导通路上调,且该信号通络与肿瘤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20例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前后甲减患者和2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结果:甲减治疗前,血清IGF-1水平(123.1±36.4)ng/ml,IGFBP-3水平(1898±630)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IGF-1水平(270.7±50.1)ng/ml、IGBP-3水平(3425±935)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甲减治疗后,大多数甲减缓解患者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得到恢复,IGF-1水平(239.4±45.6)ng/ml、IGFBP-3水平(3167±866)ng/ml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而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减患者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明显下降,两者的正常调节均可能受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及其结合蛋白(IGFBP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患儿各30例,以非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性疾病的同龄儿作为对照组.脑脊液中IGF-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IGF-Ⅱ、IGFBP3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结果 (1)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IGF-Ⅰ、IGF-Ⅱ、IGFBP3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患儿及对照儿(P<0.01),而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2)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IGF-Ⅰ的浓度与蛋白质浓度呈正相关(r=0.862,P<0.01),与葡萄糖浓度和白细胞数无相关性(r=-0.355、0.346,P>0.05).(3)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IGF-Ⅱ、IGFBP3的浓度与蛋白质浓度呈正相关(r=0.821、0.855,P<0.01),与葡萄糖浓度呈负相关(r= -0.742、-0.605,P<0.01),与白细胞数无相关性(r=0.272、-0.033,P>0.05).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参与了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生理过程.脑脊液中 IGF-Ⅰ、IGF-Ⅱ、IGFBP3的浓度可作为鉴别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一项辅助指标 . 相似文献
19.
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并探讨2者与肿瘤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27例化疗有效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及20例化疗无效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IGF-1、IGFBP-3水平,并选择4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化疗有效组及无效组化疗前血IGF-1、IGFBP-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2个指标化疗后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效组与无效组化疗后2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IGF-1、IGFBP-3水平与消化道肿瘤化疗疗效有关,可作为预测化疗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 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是由于其结构与胰岛素相似而得名,它是一类既有胰岛素样合成代谢作用,又参与人和脊椎动物正常生长发育、组织修复、细胞增值分化等方面的多肽。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IGFs的研究已进入临床诊断与疾病治疗的新阶段,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