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病患者血清中AST/ALT比值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中AST/ALT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 279例肝病患者,分为慢性肝炎组4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组78例,急性非黄疸型肝炎组40例,肝硬化组43例,肝癌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检测血清AST、ALT,并对各组间血清AST、ALT以及AST/ALT比值进行比较。结果急性非黄疸型肝炎组、急性黄疸型肝炎组、肝癌组血清ALT较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明显升高;急性非黄疸型肝炎组、急性黄疸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血清AST较慢性肝炎组明显升高;肝硬化组、肝癌组AST/ALT值较其他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T/ALT比值不仅可作为肝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标志,同时也为临床医师判断病程或严重程度,估计病情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及ALT、AST在肝脏疾病中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血清总胆汁酸 (TB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草酰乙酸转氨酶 (AST)来评价不同肝病特异性、敏感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酶终点法及速率法测定肝脏疾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及ALT、AST ,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总胆汁酸的升高幅度依次为急性黄疸性肝炎 >急性重症肝炎 >肝炎后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性迁延性肝炎。急性肝炎组TBA、ALT、AST几乎平行增高 ,而在肝硬化组TBA比ALT、AST升高幅度明显增多 ,慢性肝炎组TBA变化幅度则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当ALT、AST不能完全反应肝功能状况时 ,TBA测定是一项极其敏感而又特异性的试验 ,尤其对肝硬化的诊断及慢性肝炎活动性观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急性肝炎组(31例)、慢性肝炎组(85例)、肝硬化组(38例)、本院健康体检职工为对照组(24例).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全血比粘度在不同切变率时均较对照组低,并随肝炎由急性向慢性和肝硬化发展时,血粘度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间无显著性差异;而肝硬化与对照组、与急肝组、与慢肝组间均有非常显著差异.对于早期诊断肝硬化及其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与丙氨酸转氨酶比值和相关肝病的关系。方法18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同时进行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检测,对比分析血清AST/ALT比值与肝脏病理诊断。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活动性肝硬化患者血清AST/ALT比值明显高于正常人及慢性肝炎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肝纤维化程度S4期以上的患者血清AST/ALT比值高于S0~S3期的患者,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清AST/ALT比值对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判断及辅助诊断肝硬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以及m—AS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值在各类肝脏疾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抑制法测定各类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m—AST和AST,计算出mAST/AST比值,观察其在入院时与治疗后的变化。结果患者入院时,mAST/AST比值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型肝炎0.435±0.061、急性肝炎0.375±0.057、药物性肝炎0.321±0.035、慢性肝炎0.317±0.031、肝炎肝硬化0.276±0.031,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急性肝炎组和药物性肝炎组mAST/AST比值明显下降,其他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动态监测血清mAST/AST比值的变化有利于急性肝炎、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和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的鉴别诊断,对急性和药物性肝炎的评估和诊断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免疫抑制法测定AST线粒体同工酶及其在肝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对肝细胞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急性肝炎、30例慢性肝炎、26例肝硬化、18例肝癌患者血清m-AST进行测定,同时检测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汁酸(TBA)等肝功能指标。结果:随着肝细胞损伤不同,m-AST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肝癌、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肝脏病中,血清m-AST活性测定有助于肝细胞损伤的评估。其与总AST联合测定有助于急性肝炎的预后判断及急慢性肝炎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肝病患者血糖异常水平对病情预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的血糖异常变化情况,探讨高血糖水平、低血糖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313例肝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血糖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重型肝炎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肝炎组与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比较,慢性肝炎组与肝硬化组比较,重型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比较血糖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1)。血糖水平重型肝炎组<健康对照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的异常(高、低)血糖的发生率达到74.2%,重型肝炎高、低血糖组病死率较重型肝炎正常水平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于肝病患者血糖异常者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减少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血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的发生,控制病情进展,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在肝病患者血清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液的IgG、IgM、Ig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与肝硬化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血清IgG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血清IgM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肝炎;血清IgA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以上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体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测定,可以作为观察肝病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对于肝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以主要生化检验项目血清胆碱酯酶(CHE)为例探讨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参考价值。方法对84例肝硬化疾病患者和85例健康体检者应用速率法测定其血清CHE浓度,并测定血清中ALT、AST、GGT等活性。结果肝硬化组血清CHE均值显著低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对照组(P〈0.01),而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HE是反映肝细胞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以CHE为代表的生化检验项目对辅助诊断肝硬化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收集钟阜医院收治的慢迁肝、慢活肝和肝炎后肝硬化三组患者生化指标及A/G、AST/ALT等检测结果,以探讨它们在临床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均系住院病人,年龄12~72岁。临床诊断为慢迁肝(CPH)172例,慢活肝(CAH)128例,肝炎后肝硬化(LC)124例。H、检测项目:血清ALT、AST、y-GT、ALP及CHE活性,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和1分钟胆红素含量以及AST/ALT、A/G比值。检测方法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结果与讨论我们将CPH、CAH和LC三组患者血清ALT、AST、y-GT、ALP活性和血…  相似文献   

11.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慢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的诊断价值.方法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证实为急性、慢性肝炎91例,对TBA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TBA与正常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01).结论急性、慢性肝炎TBA检测与ALT、AST同样具有高度灵敏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 15 min 滞留率(ICGR15)评估肝储备功能的价值。 方法 肝病患者 185 例, 其中肝衰竭组 45 例、肝硬化组 90 例(Child A、B 及 C 分别为 16、26 及 48 例)、急性肝炎组 20 例、慢性肝炎组(轻、中度)30 例。 比较各组的 ICGR15 表达水平差异。 比较肝衰竭组治疗前及治疗后 1 个月时 ICGR15、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时间(PT)的变化。 急性肝炎组治疗前及治疗后 1 个月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TBIL 及 ICGR15 水平的变化。 结果 肝衰竭组、肝硬化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 ICGR15(%)分别为 56.3±14.7、 28.9±9.6、 22.4±6.8、 13.7±2.3, 呈逐渐下降趋势(F=125.317, P< 0.05)。 其中 , 肝硬化组 Child A 、 B 及 C 级别组 ICGR15(%)水平分别为 17.3±5.4、25.7±7.5、34.5±7.3, 呈逐渐升高趋势(P< 0.05)。 治疗后1个月时, 肝衰竭组 TBIL、 PT 及 ICGR15 均低于治疗前, 急性肝炎组 ALT、AST、TBIL 及 ICGR15 均低于治疗前(P< 0.05)。 结论 ICGR15 可以反映肝功能储备情况, 且不受 ALB、鲜血浆应用的影响, 弥补了 ALB、PT 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80例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92例,慢性肝炎活动期58例,肝癌6例,肝硬化24例。选择同期无肝胆疾病的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检测受检者TBA水平,并采用速率法检测受检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分析TBA检测在肝病患者诊断中的意义。结果对照组血清TBA值均为阴性(<10μmol/L);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动期TBA、ALT、AST异常率均为100%;肝癌和肝硬化患者TBA异常率高于ALT和AST,且肝硬化患者TBA异常率高于肝癌患者。结论血清TBA测定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也是评价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应列为肝功能检查和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学指标在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消化内科的肝硬化患者89例,其中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PHCC)23例,单纯性肝硬化(HC)66例。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选择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HCC组14例,HC组41例)。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凝血指标、甲胎蛋白及肝炎标志物检查。结果 2组患者流行病学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HCC组患者血清AFP水平显著地高于HC组患者(737.89±197.21 vs 54.29±10.08,P=0.003),与HC组患者相比,PHCC组患者AST/ALT比值(1.76±1.05 vs 1.25±0.49,P=0.018)和GGT/ALT比值(6.70±10.92 vs 2.84±3.29,P=0.047)均显著增高。在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AST/ALT的敏感性为64.3%,特异性73.2%(cutoff值1.43);GGT/ALT敏感性为42.9%,特异性为85.4%(cutoff值3.72)。结论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水平显著升高,联合AST/ALT比值、GGT/ALT比值检测能够提高肝硬化患者并发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白蛋白 (A)和球蛋白 (G)的比值与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检测 42 4例肝炎患者ALT、AST、A、G及计算ALT/AST、A/G比值。结果 随着肝实质损害的加重 ,ALT/AST及A/G比值逐渐缩小 ,表现为ALT/AST与A/G呈同步变化 ,各型肝炎相应的ALT/AST及A/G比值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ALT/AST与A/G比值对判断病毒性肝炎的病情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该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6.
血清总胆汁酸与总胆红素测定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总胆汁酸(TBA)与总胆红素(TBIL)测定对各种肝胆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酶比色法测定71名健康对照和326例肝胆疾病患者血清的TBA与TBIL浓度,并同时测定了各组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酸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Iron、Ferritin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结果表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血清的TBA与TBIL浓度和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急性肝炎组TBA、ALT、AST异常率明显高于TBIL的异常率,而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患者,ALT、AST的异常率要高于TBA与TBIL的异常率;TBIL在患者急慢性肝炎后恢复期和胆结石以及胆囊炎患者中也有较长时间的轻度、中度增高。而TBA与TBIL测定结果有一定的线性关系。结论TBA与TBIL对各种肝胆疾病尤其是肝病慢性化和疾病恢复期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在肝脏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急慢性肝脏疾病120例患者进行胆碱酯酶检测的临床分析。结果各肝病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表1可见肝病患者血清CHE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降低程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平行。肝病患者CHE活性与ALT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通过本组数据各组肝病中CHE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随肝脏病情程度加重而下降,急性肝炎组ALT升高明显而CHE活性下降较少,说明了急性肝炎肝细胞损伤较重,而肝脏功能较为良好;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ALT升高变化不明显,而CHE活性逐渐下降,进一步说明了肝脏合成功能下降,ALT升高变化不明显可能与“胆酶分裂”有关。因此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能较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意义(附28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本院281例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ALT、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测定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血清TBA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81例肝病患者及100例体检正常的成人血清TBA、ALT、AST、GGT的浓度。结果急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组血清TBA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异常率达86.0%以上;除急性肝炎ALT指标外.TBA在各肝病组的异常率均高于常规肝功能指标。结论TBA敏感性较高,可作为肝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探讨临床检验6项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上的应用,旨在为提高肝病诊断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同肝脏疾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11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天门冬氨酸转氨基酶(AST)、丙氨酸转氨基酶(ALT)、γ-谷氨酰转肽(GGT)、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6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患者AST、ALT、GGT均显着增高,ALB、PA均显着降低;慢性肝炎患者ALB、PA、CHE均显着降低;肝硬化患者AST、GGT均显着升高,ALB、PA、CHE均显着降低;重型肝炎患者AST、ALT、GGT均显着增高,ALB、PA、CHE均显着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AST、ALT、CHE、GGT显着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项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对多种肝脏疾病的诊断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胆汁酸(TBA)含量,探讨其在肝胆疾病中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奥林帕斯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640),测定健康组和肝胆疾病患者的血清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BA、ALT和AST在急性肝炎患者中其异常率达到100%,在肝硬化、肝癌以及慢性肝炎患者的异常率TBA高于ALT和AST。结论检测TBA在肝胆疾病诊断中其特异性和结果稳定性高于ALT和A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