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在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自主神经损害中的价值.方法 对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进行SSR检测,另选取50例脑卒中患者和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平均起始潜伏期(1.76±1.49)s,平均波幅(1.45±0.81)mV;脑卒中组分别为(1.46±1.26)s、(2.29±0.41)mV;糖尿病组分别为(1.48±1.29)s、(2.32±0.44)mV.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与后两组SSR的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0%的脑卒中患者和60%的糖尿病患者可引出SSR,而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仅15%可正常引出SSR,85%患者至少有一侧肢体SSR异常,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甚至波形消失,且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P<0.05).结论 SSR可作为评价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一项简便易行、安全无创的客观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遵义医学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调查分析,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遵义医学院内分泌科201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产生抑郁情绪131例(65.2%),其中小学学历者SDS指数高于大专以上学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情绪170例(84.6%),其中女性SAS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抑郁焦虑情绪,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应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改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T2DM患者62例,按照有无并发CHD分为两组(A、B组),另选择24例健康人为对照组(C组),各组均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24 h HRV时域指标,测定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单纯T2DM组(B组)和并发CHD组(A组)的HRV时域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HRV时域各项指标低于B组(P<0.05)。结论 T2DM患者存在HRV异常,并发CHD患者HRV异常更为显著。提示HRV检查可作为T2DM及并发CHD患者衡量其心脏自主神经损害的一个有效的无创方法,有助于预测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方法 对该院门诊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进食不当、降糖药物使用不正确、运动过量、肾功能损害是导致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应规范糖尿病的治疗,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教,从而降低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肾脏损害患者中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T2DM合并肾脏损害患者31例中,NDRD19例,糖尿病肾病(DN)12例,回顾性分析临床及肾组织活检病理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病程、24-h尿蛋白量、肾小球滤过率、高血压等方面未见统计学差异,NDRD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DN组,肾小球性血尿发生率明显高于DN组,其病理类型以IgA肾病居多.结论 T2DM合并肾脏损害者,若无视网膜病变,或伴肾小球性血尿,则提示NDRD可能性大,应争取肾组织活检,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合糖尿病合并肾病(DN)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115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4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40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29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ox-LDL.结果 SDM组、EDN组、CDN组血浆ox-LDL、ox-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较NC组升高(P<0.05);随病情加重,升高更为明显.ox-LDL与hs-CRP高度相关(r=0.83,P<0.01),T2DM患者血浆ox-LDL水平随着尿清蛋白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T2DM患者血浆ox-LDL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DN早期敏感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清脂蛋白(a)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对照组24例,2型糖尿病患者72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4例、合并下肢血管并发症组12例和糖尿病肾病组26例),统计相关资料及测定LP(a)。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及合并症组血清LP(a)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合并症组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即: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合并症组。结论:LP(a)与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可能是其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前,随着老年社会的来临,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增高,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明显上升。糖尿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我院近5a共收治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45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探讨其诊治体会及护理,并与同期就诊的未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糖尿病患者40例相对照。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在确诊之前常已有高血糖多年 (平均7年 ) ,并有组织器官的损害 ,糖尿病患者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是非糖尿患者的2倍。现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的测定结果作一分析。1资料与方法1 1检查对象 :2型糖尿病患者50例 ,男28例 ,女22例 ,年龄34~76岁 ,病程3个月~14年 ;对照组50例 ,男32例 ,女18例 ,年龄28~72岁 ,均为健康体检合格的本院职工。1 2方法 :取空腹静脉自凝血 ,检测胆固醇 (CH)、甘油三酯(TG)、血糖 (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由CX4美国Beckman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抑郁症的各项危险因素。方法:对7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进行评定,将之分为抑郁症组和非抑郁症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文化、性别、有无家族史等)、FPG、2hPG、HbA1c、BMI、糖尿病并发症(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肾病)数量及糖尿病治疗花费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相比,女性患者数量、BMI指标、并发症数量、FPG、2hPG、HbA1c、糖尿病治疗总费用等抑郁症组高于非抑郁症组(P〈0.05),而年龄、文化程度和家族史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肥胖、血糖控制差、并发症数量多及治疗花费高的患者更容易患抑郁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评价两种基础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时血糖漂移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分别使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GL)和每日2次中效胰岛素(NPH)治疗两组T2DM患者,采用动态血糖检测的方法,评价两组患者血糖漂移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GL组血糖漂移小于N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事件,GL组低于N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和NPH治疗T2DM,在空腹血糖控制达标时,GL组血糖漂移度及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口服药治疗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认知状况。方法择期手术的糖尿病患者230人,通过问卷确定胰岛素认知偏差组124人;认知相对客观的对照组106人。结果偏差组占54%,其中的女性、高龄、低教育程度和居住在农村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曾经应用过胰岛素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偏差组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术前血糖准备时间长于对照组,发生低血糖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药物治疗中的糖尿病患者仍有54%的人存在胰岛素认知偏差;他们的血糖控制较差,术前血糖准备的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行胃转流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转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转流术,术前行护理评估,做好心理护理,严格控制血糖,指导合理膳食;术后注意观察病情、监测和控制血糖,加强胃肠减压管护理,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注重出院指导及随访。结果本组10例术后随访8个月,按糖尿病诊断标准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均提示糖尿病病情好转,另2例正在随访中。组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的糖尿病并发症。结论对2型糖尿病行胃转流术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基层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为糖尿病患者安全合理用药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遵化地区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或零售药店购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由医师或药师采用现场问答的方式填写统一的调查表,对用药依据、用药品种、用药的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结果:医师处方和病友亲友推荐为患者的主要用药依据;磺酰脲类、双胍类和中药是主要用药品种;应用准药和选择非专业人员推荐用药的人群主要为受教育程度低、老年人、病程长及偏执型的患者。结论:基层糖尿病患者存在许多不规范用药的现象,健康教育和规范医药市场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用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心率变异性对糖尿病自主神经损伤的评价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检测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率变异性(HRV)结果,并与60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心率变异性(HRV)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心率变异性(HRV)下降发生率分别为84.375%、5%,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两组SDNN值(全部正常窦性心搏RR时期的标准差)分别为(107±40)、(136±34)ms;SDANN值(全程记录每5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分别为(87±30)、(112±33)ms,差别均具有高度显著性。结论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心率变异性(HRV)具有早期诊断和预测糖尿病患者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扶正祛邪法(温脾肾暖肝胃)方药对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属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糖尿病教育、合理饮食并常规应用西药降血糖,治疗组加用温脾肾暖肝胃方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2HBG)、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治疗后两组FBG、P2HBG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P2HBG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FINS治疗后显著下降、ISI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扶正祛邪法(温脾肾暖肝胃)方药可以明显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显著改善T2DM患者的IR。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144例不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代谢控制稳定后,原糖尿病治疗方案不变,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舒洛地特治疗组、苯那普利治疗组及舒洛地特+苯那普利治疗组。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尿白蛋白/尿肌酐(ACR)的变化,同时观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肌酐、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除常规治疗组外,其他三组治疗12周前后的ACR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12周后,舒洛地特治疗组、苯那普利治疗组、舒洛地特+苯那普利治疗组与常规治疗12周后相比,ACR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3组间治疗后12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洛地特能减少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ACR,延缓肾病的进展,是一种新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伏格列波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观察组采用伏格列波糖片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PG、餐后2h血糖、HbA1c降低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伏格列波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不良反应少,并发症风险能有效降低,临床效果较好,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研究的入组和排除标准,选择66例糖尿病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33人和对照组33人,由心理治疗师及其助手对实验组被试进行团体心理干预及社区慢病管理,对照组仅进行社区慢病管理。团体心理干预前后,对全部被试者进行生物学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心理状况(焦虑、抑郁量表)和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测量。结果实验组被试的后测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3.763,P<0.01)。实验组被试的生活质量、生理因素、社会关系及治疗因素的后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团体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