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新生儿呼吸机所致合并症的防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降低呼吸机治疗的合并症,提高治愈率,以1985~1989年有合并症的57例(甲组)与1990~1995年改进防治措施后有合并症的107例(乙组)进行对比。结果:(1)治愈率甲乙两组分别为28.1%及53.5%(χ2=8.89,P<0.01),病死率分别为63.1%及17.8%(χ2=34.39,P<0.01);(2)在合并症中,插管不当分别为56.1%及17.8%,肺气压伤分别为31.6%及5.6%,肺不张分别为28.1%及9.3%(χ2分别为25.57、20.08、9.77,P均<0.01),感染加重分别为46.1%及23.5%(χ2=4.62),拔管过早分别为5.3%及0,(P均<0.05)。说明乙组的合并症明显低于甲组。提示:在1990~1995年改进治疗措施后,呼吸机治疗时常见的七项合并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治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早产儿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为了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预防及治疗早产儿感染的价值,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51例出生1~3天(胎龄28~36周)的早产儿血清IgG、IgA、IgM。结果显示IgG均值随胎龄增加而升高(r=0.99,P<0.01),28~36周者<8.0g/L(28周仅4.5g/L),>36周者>8.0g/L;而IgA、IgM差异无显著意义(28~36周者IgA均值为615mg/L,>36周者为621mg/L;28~36周者IgM均值为423mg/L,>36周者为418mg/L),,故胎龄越小越有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的指征。30例重症感染的早产儿参考相似的孕周、体重及日龄,随机分为IVIG组及对照组各15例,均选用同类抗生素,且不用其它免疫制剂及血浆治疗,IVIG组按每天0.5~1g/kg稀释成50ml在2~3小时内静脉滴注,连用2天,IVIG组治疗1周后均值从8.2g/L升到13.5g/L(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IgG均值仅6.7g/L。提示早产儿感染用IVIG疗效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窒息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关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其与窒息程度、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对100例新生儿窒息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轻、重度窒息组MODS及单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围产因素与MODS的关系。结果 重度窒息组MODS的发生率为71.4%,高于轻度窒息组(30.8%)(χ2=15.20,P< 0.01);重度窒息组脑、肺、心血管、肾、胃肠损害发生率分别为91.4%,77.1%,54.3%,34.3%,22.9%,轻度窒息组分别为38.5%,33.8%,20.0%,12.3%,7.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 0.05),重度窒息组病死率(22.9%)高于轻度窒息组(6.2%)(χ2=6.01,P<0.05)。窒息患儿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较足月儿、正常体重儿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重视围产期保健,降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防止新生儿窒息,是减少MODS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实验性哮喘大鼠气道细胞DNA合成和气道重塑的干预效果。 方法 应用SD大鼠建立哮喘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其它形态学研究的方法,研究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对气道细胞DNA合成和气道重塑反应的影响。 结果 ① 地塞米松治疗组气道上皮下胶原沉积以及粘液的分泌比模型组明显减少。② 模型组气道平滑肌细胞Brdu阳性计数(10.25±2.0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15±2.05)和地塞米松治疗组(6.85±2.20)(P<0.01);模型组气道上皮细胞Brdu阳性计数(21.83±7.01)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22±4.36)和地塞米松治疗组(16.92±3.48)(P < 0.05)。 结论 应用地塞米松干预可减轻实验性哮喘大鼠气道炎症,抑制气道细胞DNA合成,延缓气道重塑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患儿24小时胃pH值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消化性溃疡患儿胃pH值的动态变化。方法对25例经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儿作24小时胃pH值测定,25例健康儿作对照组。结果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儿各项胃pH值监测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溃疡组胃pH平均值、平均中位数低于对照组(1.8±0.5比2.3±0.6,1.4±0.4比1.7±0.5,P分别<0.01、<0.05),而胃pH值<2和<3的时间百分比则高于对照组(74.8±13.7比62.8±152,85.9±8.6比74.2±13.1,P均<0.01);溃疡组夜间胃pH平均值、平均中位数低于白天(1.6±0.5比2.1±0.5,1.3±0.4比1.6±0.5,P<0.01),而夜间胃pH值<2和<3的时间百分比则高于白天(83.2±14.0比66.2±19.9,92.1±8.1比79.7±12.7,P均<0.01)。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时胃酸分泌增多,夜间胃酸分泌明显多于白天,提示抑制夜间胃酸分泌是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山东省潍坊市市立医院儿科(261021)李曰梅刘伟山东省潍坊市卫生防疫站劳卫科丁树刚患儿女,42天。因持续发热17天、皮肤出血点15天、口吐白沫3天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新法接生,出生体重30kg。生后...  相似文献   

7.
Siegel等1981年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概念,开拓了免疫学的新领域,完善了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认识。研究发展迅速。我们检测了25例儿童ML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并进行了治疗前后的动态观察。25例ML患者均为病理组织学确诊的住院病人,其中非何杰金淋巴瘤(NHL)19例,何杰金氏病(HD)6例。另外将血管瘤、淋巴管瘤、甲状腺囊肿等良性肿瘤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ML组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NHL、HD分别为6.42%、8.83%,明显低于良性瘤对照组1.83%,差异非常显著(PNHL<0.001、PHD<0.01)IC花环率,NHL为3.39%、HD为4.5%,较对照组6.87%显著低下(P<0.001);C3b爱体花环抑制率NHL21.74%较对照组36%明显低下(P<0.001),而HDC3b受体花环抑制率为31.1%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5);C3b受体花环促进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NHL<0.5、PHD,0.2)。对动态观察的10例NHL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缓解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四项指标均无差异(4P>0.05)。  相似文献   

8.
甲硝唑治疗新生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25例疗效观察山东省曲阜市人民医院儿科(273100)孙秀荣,袁银玲,胡会霞,周桂芳1临床资料25例中,男15例,女10例。足月新生儿23例,早产儿2例。日龄<3天2例,~7天9例,~14天12例,>14天2例。原发...  相似文献   

9.
整肠生与潘生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1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1998年10月至12月用整肠生与潘生丁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15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 选择年龄6mo~2a的急性腹泻患儿,病程<3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便RV-Ag(IgM)阳性。大便呈乳白色水样或蛋花样,无脓血及粘液,大便细菌培养阴性。随机分为治疗组156例和对照组133例。二、治疗方法 治疗组两药联合应用,整肠生胶囊[沈阳第一制药厂生产,0.25g/粒,(95)卫药准字(沈-药)S-01号]6mo~1a0.125g,1~2a0.25g,3次/d,首次加倍,…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清维生素A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血清中维生素A水平。研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肺炎组和对照组各25例,早产儿各7例,足月儿各18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其维生素A含量。结果肺炎组早产儿与对照组早产儿血清中维生素A水平分别为0.32±0.12和0.62±0.32μmol/L(t=2.322,P<0.05);肺炎组足月儿与对照组足月儿维生素A水平分别为0.58±0.12和0.83±0.27μmol/L(t=2.463,P<0.02)。肺炎患者15例(治疗组)辅以维生素A治疗(1000IU/d),另外10例肺炎患者不用维生素A(对照组),治疗组病程平均为9.7天,对照组为12.3天(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血清中维生素A水平显著降低,早产儿降低更为明显。辅以维生素A治疗新生儿肺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实验性哮喘大鼠气道细胞DNA合成和气道重塑的干预效果。 方法 应用SD大鼠建立哮喘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其它形态学研究的方法,研究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对气道细胞DNA合成和气道重塑反应的影响。 结果 ① 地塞米松治疗组气道上皮下胶原沉积以及粘液的分泌比模型组明显减少。② 模型组气道平滑肌细胞Brdu阳性计数(10.25±2.0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15±2.05)和地塞米松治疗组(6.85±2.20)(P<0.01);模型组气道上皮细胞Brdu阳性计数(21.83±7.01)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22±4.36)和地塞米松治疗组(16.92±3.48)(P<0.05)。 结论 应用地塞米松干预可减轻实验性哮喘大鼠气道炎症,抑制气道细胞DNA合成,延缓气道重塑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病率及消炎痛治疗10年总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及消炎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早产儿及患动脉导管未闭例数计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观察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病率与早产儿体重及胎龄的关系,探讨消炎痛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为5.06%(60/1185),出生体重≤1500克者,其发病率为6.54%(10/155),~2000克者为5.25%(27/514),~2500克者为4.88%(19/389),≥2500克者为3.15%(4/127),各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x2=64.85,P<0.01)。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闻发病率与胎龄无关(x2=0.344,P>0.05)。消炎痛治疗41例,痊愈31例(75.81%)。≤1500克、2000克、2500克及≥2500克等组消炎病治愈率分别100%、90.91%、53.84%和0(x2=13.62,P<0.05),治愈率与胎龄无关。结论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闻的发病率及消炎痛对其治愈率随出生体重增加而降低,两者与胎龄无关。  相似文献   

13.
拉萨市藏汉族婴儿动脉血氧饱和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实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世居藏族婴儿比汉族婴儿具有较强的维持体内氧供能力。方法采用动脉血氧饱和度仪在海拔3658m、大气压65.3kPa(1kPa=7.5mmHg)的拉萨市,对14例藏族婴儿和15例汉族婴儿,从出生到生后4个月在清醒、浅睡、深睡及吃奶4种状态下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1)两组婴儿出生后最初48小时内的SaO2均显示高水平状态,睡眠时SaO2低于清醒时SaO2;(2)汉族婴儿生后第1天~4个月的4种生理状态下SaO2均低于藏族婴儿;(3)汉族婴儿的低氧血症临床体征,如睡眠和吃奶时紫绀等比藏族婴儿频发。结论遗传性适应可能是藏族婴儿具有足够血氧程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72,自引:1,他引:272  
为了解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围产因素与多器官损害间的关系,对本院147例窒息新生儿进行了分析。结果:(1)窒息后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为74.8%,脑损害的发生率为65.3%,其中轻中度81例,重度15例,肾脏损害42.9%,肺脏损害37.4%,心脏损害33.3%,胃肠损害5.4%;(2)轻度窒息的多器官损害为28.1%,明显低于重症窒息的69.6%(X2=25.25,P<0.01);(3)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孕周、重度窒息、5分钟Apgar评分<5分及机械通气相关,而与羊水胎粪污染程度及宫内窘迫关系不大。提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预防早产,防止窒息,推广新法复苏及复苏后监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是否受损;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恢复期中免疫功能的恢复情况;干扰素对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疗效。方法用DNA探针斑点原位杂交,酶兔方法检查HCMV抗原,尿中分离HCMV3种方法诊断HCMV肝炎。用IL-2活性测定、T细胞亚群测定检测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将患儿分为干扰素加维生素C、肌苷治疗组(γIFN)和仅用维生素C、肌苷治疗组(非γIFN),连续观察3个月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HCMV肝炎患儿有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损伤,且临床症状缓解后部份免疫功能尚不能完全恢复。干扰素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恢复和第1月与第2月的痊愈率明显优于无干扰素治疗组。黄疸消退平均提前14.9天(P<0.05);肝肿大恢复正常提前28.4天(P<0.01),SGPT恢复正常平均提前14.9天(P<0.01)。两组的第1月与第2月痊愈率分别为48.6%与20.6%、88.6%与47.1%(P<0.05)。结论HCMV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均受损,且不能随症状好转而立即全部好转。干扰素能使HCMV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快消退。  相似文献   

16.
病例摘要 男性,2-5岁。患儿出生后第16天开始起病,反复出现四肢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先后测定电解质6次,血钠132~140mmol/L,血钾3.8~5-0mmol/L,血氯96~106mmol/L,血清总钙1-9~2-4mmol/L(本院正常值2-1~2-55mmol/L),血清总镁0-2~0-4mmol/L(本院正常值0.8~1-2mmol/L)。从生后16天至本次入院先后做脑电图4次,均无异常发现。8月龄时头颅CT检查亦无异常。根据血镁测定诊断:低镁惊厥。患儿自第一次住院后一直门诊随…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地塞米松甲状腺内注射治疗15例甲亢患儿。结果显示:注射1个疗程,高代谢症状明显控制15/15例,甲状腺肿明显缩小14/15例,突眼改善9/11例,T3、T4降至正常12/2例,总有效率93.3%(14/15例)。该疗法较单纯他巴唑治疗优越(P〈0.025),且疗程短,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8.
经导管弹簧圈堵闭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经导管弹簧圈堵闭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效果。方法1997年1月~10月堵闭治疗25例PDA患儿,年龄15~140岁,平均68±27岁;体重10~37kg,平均197±79kg。PDA最窄处直径13~28mm,PDA长度50~109mm;形态有短管型、长管型、漏斗型。采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3种弹簧圈堵闭PDA。结果成功率为100%,术后心血管造影显示,80%(20/25)患儿有极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小时彩超复查仅有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彩超复查无一例有残余分流。结论经导管弹簧圈堵闭小儿PDA,是较安全且创伤小的非开胸方法,适用于婴幼儿,特别是PDA最窄处直径在3mm以内的患儿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观察儿童支气管哮喘时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以及T细胞活化相关因子及受体的表达状况,应用放射免疫分析等技术,对34例发作期、25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和15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浆及淋巴细胞膜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和相关细胞因子等水平进行系统检测。结果:(1)发作期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值与缓解期患儿及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发作期CD8高于正常对照(P<0.01)和缓解组(P<0.01);(2)发作期患儿血浆可溶性IL-2R、(sIL-2R)、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儿和正常对照(P<0.01);(3)免疫电镜观察显示,发作期患儿淋巴细胞膜表面IL-2R表达高于正常对照(P<0.05)。提示:(1)哮喘患儿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发生了变化,哮喘发作期T淋巴细胞处于激活状态;(2)血浆sIL-2R、IgE水平与哮喘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哮喘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哮喘与T辅助细胞亚群功能失衡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探讨T辅助细胞(Th)亚群功能失衡在婴幼儿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20例哮喘患儿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经植物血凝素(PHA)和脂多糖(LPS)刺激后,培养上清液中各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PHA刺激后哮喘组Th产生IFNγ、IL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4.15,4.07;P均<0.01),而IL4、IL6、IL10水平则显著升高(t′=4.73,5.91,318,P均<0.01)。经LPS刺激后,哮喘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5.60,P<0.01)而IL12水平则降低(t′=3.34,P<0.01)。相关分析发现IFNγ与血清IgE水平呈高度负相关(r=-0.664,P<0.01),IL4、IL10与IgE呈高度正相关(r=0.776,0740;P<0.01)。结论哮喘患儿生成Th1类细胞因子不足,Th2类因子增多;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10增多,IL12减少,导致Th1/Th2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