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获得性癫失语 (acquiredepilepticaphasia)临床少见。我科收治 4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4例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分别是 6、8、13、14岁 ,均有获得性失语和癫发作。脑电图检查均有性放电。癫发作的形式 :全身性阵挛发作 1例、简单部分性发作 (运动性 ) 1例、部分性运动性发作继发全身强直 阵挛发作 2例。失语形式 :1例 6岁男性患儿为发作性完全失语 ,起病迅速 ,恢复快 ,反复发作。表现为漠然 ,对语言无反应 ,不讲话 ,每次约持续数分钟至 10余分钟 ,可自行缓解。如此反复发作约 3个月后 ,出现发…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抗癫联盟 (ILAE) 1989年关于癫和癫综合征分类中 ,描述了 2种良性儿童癫 :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 (BECTS)和伴有枕部发作波的儿童癫(childhoodepilepsywithoccipitalparoxysms,CEOP) ,前者已被小儿神经专业医生熟知 ,但CEOP因其预后不一并相对少见 ,临床上对其预后评估有一定困难。近年来 ,Berg、Panayiotopoulos和Caraballo[1 4 ] 先后论述了CEOP临床表现的多样性 ,指出其中一部分病例预后较好并有如下特点 :( 1)起病…  相似文献   

3.
小儿癫癎发作的分类及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癫是一种发作性疾病 ,正确了解其发作特点对癫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癫机理的深入研究 ,尤其是脑电图技术的不断进步 ,对各种癫发作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早在 1981年国际抗癫联盟 (ILAE)分类及命名委员将癫发作分为三类 ,即部分性发作、全身性发作及不能分类的发作。这个分类不是一个单纯的临床症状学分类 ,常常需要结合病因学及脑电图资料来判断。在部分性发作中又分为单纯部分性发作 (发作时无意识障碍 )及复杂部分性发作(发作时有意识障碍 )。全身发作中包括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阵挛发作、强…  相似文献   

4.
正确评判和应用脑电图诊断小儿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电图是癫和惊厥性疾病最重要的实验诊断依据 ,对癫的临床发作分型 (并以此指导抗癫药物的选择 )和患儿的转归分析有重要参考意义 ,此外 ,对其他一些大脑疾患 ,也有辅助诊断价值。小儿时期癫和惊厥的发病率远较成人高 ,其惊厥的发生率是成人的 10倍多。因此 ,正确评判和应用脑电图对小儿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 ,3岁儿童的脑重量已是出生时的 3倍 ,2 0岁时达出生时的 4~ 5倍 ,正常小儿脑电图本身就处于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成熟的变化过程之中 ,与成人相比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年龄愈小 ,各年龄组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患。据统计 ,1 4岁以下小儿癫的年发病率为 46~ 83/ 1 0万 ,而 9岁以下更高 ,达 72~ 86/ 1 0万。小儿正值生长发育期 ,癫发作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与评价、病因与转归均与成人有很大不同。然而 ,在确立癫的诊断时 ,均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其临床发作究竟是癫性的、还是非癫性的 ;(2 )若确系性发作 ,进一步确认是什么类型的发作 ?抑或属于某一特殊的癫综合征 ?(3)尽可能明确或推测其癫发作的病因。一、确认是否癫发作(一 )确认癫的主要依据1 .详细而准确的发作病史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被家长击打头部后癫癎发作的脑电图及随访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于1990-1999年,对36例头部被家长击打后癫癎发作患儿行脑电图检查并进行3~8年的随访.结果36例中脑电图异常32例(88.9%),其中有癎样放电者28例(87.5%,28/32);随访脑电图异常消失22例(68.7%,22/32),癎样放电消失18例(64.3%,18/28).常规记录即有癎样放电、背景节律以慢波为主、临床发作较晚(>1周)者癎样放电较难消失(均P<0.05).首次脑电图有癎样放电者临床发作较难控制(P<0.05),随访脑电图癎样放电不消失者临床发作更难控制(P<0.01).结论儿童头部被家长击打后癫癎发作的脑电图异常率高,癎样放电消失与否与癎样放电的特点及临床发作早晚有一定关系,且对临床预后产生较大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非癫性发作、疑似癫及正常儿童对剥夺睡眠脑电图检查诊断的敏感性及实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表现酷似癫发作38例(男13例,女25例;年龄4~12岁,平均8.1岁),有明确诱发因素,行常规EEG及剥夺或部分剥夺睡眠——睡眠EEG诱发试验,作自身对照,除脑电异常放电者。同时随机抽取有反复发作疑似癫、且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102例(男63例,女39例;年龄3~12岁,平均7.3岁)与106例(男57例,女49例;年龄3~12岁,平均7.6岁)无癫临床发作史的对照组,以同样方法的诱发试验作比较。结果所有病例脑电图的背景电活动频率均明显变慢,非癫发作组38例睡眠EEG诱发试验均为阴性,因其诱发试验前后数据一致,故该组无统计意义;拟诊癫组脑电图有棘/尖慢复合波等癫样放电者57例(55.9%);对照组诱发后脑电图异常出现2例(1.9%)癫样放电者,3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χ2=97.3P<0.01)。结论剥夺睡眠后脑电图出现癫样电活动的敏感性高于常规脑电图检查,拟诊癫的敏感性高。该检查对非癫样发作排除癫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癫癎发作及癫癎样放电具有昼夜倾向,睡眠是诱发癫癎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睡眠触发癫癎的易感性在不同的睡眠时相对发作及发作间期癫癎样放电的影响并不相同。该文主要研究局灶性及全面性癫癎儿童发作间期睡眠和觉醒状态癫癎样放电的特点。方法采用24h动态脑电图、多导睡眠脑电图及长程视频脑电图仪描记48例原发性癫癎儿童的全夜睡眠(至少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和睡眠前后觉醒状态的脑电资料,统计分析觉醒期及各睡眠期棘/尖波、棘/尖慢波等癫癎样波的放电指数的差异,比较局灶性和全面性发作类型癫癎儿童癫癎样放电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局灶性癫癎儿童组发作间期脑电图癫癎样放电的阳性率高于全面性癫癎儿童组(16/25,64.0%)vs(9/25,36.0%),(P<0.05)。癫癎患儿非快速动眼睡眠各期(S1~S4)癫癎样波放电指数为21.13±19.96,19.59±17.76,22.85±18.99,20.37±16.63,均高于觉醒期的8.20±6.21(P<0.05)。非快速动眼睡眠期S3期癫癎样波放电指数明显高于快速动眼睡眠期(22.85±18.99vs12.91±10.95),(P<0.05)。结论局灶性癫癎儿童发作间期脑电图癫癎样放电的阳性率较全面性癫癎儿童癫癎样放电阳性率高。睡眠,尤其是非快速动眼睡眠期对癫癎儿童癫癎样放电具有易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儿癫癎持续状态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小儿癫持续状态 (SE)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77例发生SE的住院患儿和1 54例未发生SE的癫患儿进行病例 对照研究 ,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因、发作类型等 2 4个因素与SE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SE的危险因素包括 :有明确病因、既往SE史、癫控制不良、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头颅CT和 (或 )MRI弥漫异常、脑电图背景活动异常、局灶性放电和用药依从性差 ;多因素分析显示 :有明确病因 (OR =5 62 )、既往SE史(OR =4 50 )、复杂部分性发作 (OR =2 96)、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 (OR =2 40 )、脑电图背景活动异常(OR =2 0 6)、用药依从性差 (OR =1 72 ) 6项OR值的差异有显著性 ,显示其为S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明确病因、既往SE史、复杂部分性或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脑电图背景活动异常、用药依从性差为SE的危险因素 ,可增加小儿SE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癫癎首次发作后脑电图检出癫样放电异常率在儿童为18%~56%,成人为10%~50%,脑电技术是最常用的癫神经病学检查手段,特征性脑电图异常能够帮助对发作类型及癫综合征的分类、确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在特定病例,脑电图能检测到更加细微的发作,包括失神、肌阵挛或部分性发作。癫治疗中不同的抗癫药物对癫样放电的抑制存在差异,癫样放电在复发预测及决定撤除抗癫药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