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综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因学、临床特征及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尽管睡眠障碍在精神疾病中非常常见,但他常常被当作精神疾病的二级症状,认为对其主要精神疾病的治疗才是缓解睡眠苦恼的最可行办法。事实上,比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噩梦并不随总症状评分的下降而减少,有时可持续很长时间,而采用针对睡眠紊乱的治疗方案后,超过50%患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现论述PTSD对睡眠的影响,并讨论睡眠紊乱的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3.
严重威胁生命的恶性疾病如癌症所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国外不少精神科医生致力于与癌症相关PTSD的临床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因学、临床特征及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创伤后应激障碍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有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8.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个体经历或目睹严重的创伤性事件后表现出的持续性严重的精神疾病。认知行为治疗(CBT)是PTSD的一线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PTSD临床症状。本文对PTSD的CBT理论基础、方法技术和临床应用等进行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心理治疗被认为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首选治疗方案.根据目前的理论解释和文献研究,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如暴露治疗、焦虑管理训练、认知治疗等对PTSD比较有效.眼动脱敏和再加工 治疗方法可能对PTSD有效,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支持.本综述从理论解释、具体方法、效果研究和治疗原则等方面介绍PTSD的心理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定义中所述及的症状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对应激信息的记忆过程出现了障碍,使条件化的恐惧反应难于抑制或过分抑制所致。目前关于其产生机制包括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成人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指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为澳大利亚成人急性应激障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指南(2007年版)编译稿。期望能为汶川地震灾后的心理障碍患者的治疗康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严重威胁生命的恶性疾病如癌症所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国外不少精神科医生致力于与癌症相关PTSD的临床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本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4.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病理生理机制还不明确.研究遗传因素作用的方式是探讨其发病机制的重要方法,并有助于采取更为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措施。本文从遗传学的角度介绍了PTSD遗传易感性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早期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方法:汶川地震3个月后,对660例抗震志愿者进行PYSD问卷调查,对于可疑PTSD者给予结构性访谈,确诊53例PTSD.随机选取27例PTSD者(PTSD组),35例参加救灾的无PTSD人员(无PTSD组)及78例未参加抗震救灾的同单位人员(对照组),对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检测.结果:3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均为非正态分布.运用等级资料检验发现,PTSD组与无PTSD组间以及无PTSD组与对照组间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而PISD组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结论:虽然目前仍不清楚同型半胱氨酸与PTSD间具体关系,但在PTSD的早期就存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6.
从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的角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的临床亚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保定市18岁及以上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率。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073名≥18岁的人群为调查对象,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将调查对象分为高、中、低危险组,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对调查对象进行DSM-Ⅳ修订版轴Ⅰ障碍定式临床用治疗提纲(SCID-I/P),对各类精神障碍进行诊断。结果:9021人完成调查。创伤后应激障碍时点患病率为3.7‰,终生患病率5.7‰。创伤后应激障碍时点患病者33例中6例(18.8%)患者与情感障碍共病。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应列入防治和研究的重点疾病。  相似文献   

18.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遗传病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I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包括闯入性症状、回避症状和激惹性增高三大核心症状群,终生患病率达7%~12%[1].  相似文献   

19.
<正>脑卒中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称为脑卒中后PTSD,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也会导致较差的治疗依从性,增加脑卒中长期管控的困难。因此,加强对脑卒中后PTSD的诊治十分必要。目前,国外相关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多数停留于流行病学研究和危险因素分析;而我国的相关研究更为滞后。本文就脑卒中后PTSD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