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康复治疗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骨折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骨组织再生修复过程,许多因素可以影响骨折愈合,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不连)。多年来,科研人员以及临床医师一直致力于研究促进骨折愈合和减少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生学学及生物物理学方法,并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本就骨折康复治疗的生物学机制,以及临床康复治疗前景作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2.
骨折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骨组织再生修复过程,许多因素可以影响骨折愈合,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不连)。多年来,科研人员以及临床医师一直致力于研究促进骨折愈合和减少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生物学及生物物理学方法,并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本文就骨折康复治疗的生物学机制,以及临床康复治疗前景作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3.
达雪萍 《现代护理》1998,4(10):16-17
骨折后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治疗是骨科临床的重点课题,目前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4年10月至1997年6月采用局部注射骨折愈合刺激素治疗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患者20例,经随诊6个月以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撤资料20例病人,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42岁;开放性骨折为6例,闭合性骨折为14例。骨不愈合:锁骨骨折1例,肱骨骨折3例,尺骨骨折2例,胜唯骨下段骨折5例;骨延迟愈合:肽骨骨折3例,烧骨骨折1例,胶骨下段骨折3例,筋骨骨折2例。内固定方法为四孔钢板及充氏针钢丝张…  相似文献   

4.
26例患者中骨折延迟愈合14例,骨不连12例,均行骨膜下及骨折间隙注射成骨细胞治疗.从患者自身髂后上棘抽取骨髓组织,经体外诱导、培养、扩增为成骨细胞,按无菌操作术在X射线定位下于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病变部位骨膜下及骨折间隙注射浓度为1×105cells/mL的成骨细胞5~8mL,注射后4,6,10,14周定期摄X射线片观察病变部位骨痂生长情况.所宵病例随访3~12个月,平均5.3个月.复查X射线片见4周有骨痂形成,6周骨痂包绕骨折断端,10周骨折线模糊,14周骨折线消失.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1周.提示经皮骨膜下注射成骨细胞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临床治疗多用整复后持续牵引 ,丁字鞋固定制动。老年人因生理机能渐衰 ,气血虚弱 ,加上糖尿病所致的代谢紊乱 ,长期卧床极易引起多种并发症。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4月我院收治该类患者 138例 ,在实施临床护理中 ,积累了一定经验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38例中男 75例 ,女 6 3例 ,6 0~ 86岁 ,平均 73岁 ,其中股骨髁上骨牵引 6 8例 ,胫骨结节骨牵引 5 6例 ,皮牵引 14例 ;均伴有程度不同的血糖升高 ,其中血糖 7 9~ 8 7mmol/L 6 8例 ,8 8~ 9 2mmol/L 5 0例 ,>9 2mmol/L2 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脱钙骨基质治疗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远期疗效。方法 从1984-1994年用脱钙骨基质治疗长骨骨延迟愈合、骨不连共96例,其中采用手术植入治疗骨不连38例,经皮注射治疗骨折延迟愈合37例及骨不连2l例。结果 9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6年,平均7.5年。脱钙骨注射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37例中,骨折愈合35例,2例胫骨骨折未愈合,愈合率94.6%:脱钙骨注射治疗骨折骨不连2l例中,骨折愈合17例,4例未发生愈合,其中胫骨3例、肱骨1例,愈合率81.0%,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5个月。脱钙骨基质移植治疗骨不连38例中,36例愈合,2例胫骨下1/3骨折未发生愈合,愈合率94.7%。结论 脱钙骨基质无论是采用注射移植还是手术方法移植,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甚至达到自体骨移植的疗效。同时,脱钙骨基质的制备经过脱水、脱脂、脱钙、照射消毒等处理,比其他骨移植安全,免疫性小,可以长期保存,便于平时和战时应用。  相似文献   

7.
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物理治疗进展张长杰1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是骨折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骨折治疗的难题。随着对骨组织生长、修复和生物电现象研究的深入,用物理因子刺激骨的生长,加快修复,正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在实验研究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选取我院2007~2010年间收治的87例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患者。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型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46例治愈22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8%。在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疾病时,采用锁定型钢板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帮助较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骨折愈合仪联合气压治疗仪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骨折愈合仪联合气压治疗仪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功能锻炼法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胀、疼痛情况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2,3,4,5,7天疼痛发生例数分别为42,10,6,2,0例,均少于对照组的54,37,20,10,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500,28.780,9.623,5.930,4.385;P〈0.05);观察组患者第3,4,5,7,10天中度或重度肿胀例数分别为32,18,10,2,2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6,40,37,23,1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2.270,35.780,28.780,22.280,8.890;P〈0.01);观察组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9,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主动功能锻炼前应用骨折愈合仪联合气压治疗仪能更有效地缓解术后肿胀、疼痛症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With an increase in life expectancy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comes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Although the pharmacologic treatment options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T2DM are the same as for younger adults, management of this growing group poses unique challenges. Changes in renal and hepatic function and an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multiple comorbidities mandate an individually tailored treatment strategy that balances treatment benefits with the patient's functional status and risk for hypoglycemia and polypharmacy. This approach is hampered by the relative paucity of data regarding the pharmacotherapy of T2DM in older adults, necessitating clinical guidance based on data extrapolated from a younger population. Most current guidelines are disease-focused and do not include specific instructions on how to prioritize the treatment of hyperglycemia relative to that of other comorbidities and the func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pidemiology, pathophysiology, comorbidities, pharmacokinetic considerations, treatment goals, guidelines, and treatment options for the elderly population, and highlights the current knowledge gaps complicating the management of T2DM in this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年龄及性别差异.方法:①选择1995-02/2005-02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86例为老年糖尿病组,男168例,女118例;年龄60~79岁.选择同期本院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为中年糖尿病组,男56例,女32例,年龄50~59岁.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60~69岁129例,男73例,女56例;70~79岁157例,男95例,女62例.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老年人159人为老年对照组,男89人,女70人,年龄60~79岁.60~69岁78例,男42例,女36例;70~79岁81例,男47例,女34例.②测量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根据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骨密度比骨峰值减少2.5 s以上)判断纳入对象骨质疏松患病情况.③计量和计数数据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86例和中年2型糖尿病组88例及健康老年人15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老年糖尿病组女性和老年糖尿病组70~79岁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中年糖尿病组(X^2=4.68,4.19,7.11,P<0.05~0.01);但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X^2=4.02,3.85,4.14,P<0.05).②老年糖尿病组对象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老年对照组(t=2.660~4.20,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女性和70~79岁男性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并不比同龄健康老年人高,甚至等于或低于健康老年人,但高于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与老年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控制较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年龄及性别差异。方法:①选择1995-02/2005-02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86例为老年糖尿病组,男168例,女118例;年龄60~79岁。选择同期本院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为中年糖尿病组,男56例,女32例,年龄50~59岁。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60~69岁129例,男73例,女56例;70~79岁157例,男95例,女62例。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老年人159人为老年对照组,男89人,女70人,年龄60~79岁。60~69岁78例,男42例,女36例;70~79岁81例,男47例,女34例。②测量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根据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骨密度比骨峰值减少2.5s以上)判断纳入对象骨质疏松患病情况。③计量和计数数据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86例和中年2型糖尿病组88例及健康老年人15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老年糖尿病组女性和老年糖尿病组70~79岁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中年糖尿病组(χ2=4.68,4.19,7.11,P<0.05~0.01);但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χ2=4.02,3.85,4.14,P<0.05)。②老年糖尿病组对象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老年对照组(t=2.660~4.20,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女性和70~79岁男性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并不比同龄健康老年人高,甚至等于或低于健康老年人,但高于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与老年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控制较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5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针对性的术前、术后护理,及时辅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进行出院指导,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评价手术的优良率.结果 55例患者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后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平均住院时间(14.0-±3.1)d,术后共有5例占9.09%的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术后随访3~36个月,除2例死于脑血管意外,所有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Harris评分为(84.45±9.38)分,手术优良率达78.18%.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明显,但由于手术并发症的存在,需注意其特殊的护理方法和及时的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态与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3月到2011年11月确诊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感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所有老年糖尿病患者按微量营养评估表(MNA)进行评分,同时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O)、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并测量体质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MNA评分、PA、Alb、TLC、上臂肌围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由于营养状态欠佳易合并感染,应加强体育锻炼和营养支持治疗,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 方法选取10名老年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T2D组,10名老年特发性胃瘫患者为G组,9名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患者为DG组,同期选择10名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三烯B4(LTB-4)、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等资料。收集所有患者的粪便样本并提取DNA,采用Illumina MiSeq 2000测序平台对细菌16s核糖体RNA(r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各组患者间年龄(H = 8.754,P = 0.053)、性别(χ2 = 2.976,P = 0.395)、BMI(H = 1.229,P = 0.746)、TNF-α(H = 3.195,P = 0.363)、LTB-4(F = 1.460,P = 0.246)、空腹血糖(H = 6.109,P = 0.106)及GSP(H = 3.530,P = 0.31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各组样本间Chao1指数、Ace指数、Observed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H = 1.288、1.067、1.115、1.693、0.988、1.322,P均> 0.05)。基于加权Unifrac距离对各组样本间β多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719,P = 0.043),且DG组与对照组、T2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39、0.047)。对照组、T2D组、G组及DG组样本间拟杆菌科[19.19(10.32,23.93)%、9.80(6.48,27.87)%、39.63(13.86,64.76)%、63.36(33.42,72.17)%,H = 11.319,P = 0.010]、伯克氏菌科[2.57(0.93,3.71)%、1.81(1.15,2.37)%、2.14(1.57,2.86)%、8.61(5.24,10.93)%,H = 19.572,P < 0.001]、普沃雷氏菌科[40.14(16.92,45.39)%、68.80(15.48,76.16)%、5.66(3.43,39.31)%、3.65(1.70,32.90)%,H = 9.593,P = 0.022]、拟杆菌属[19.2(10.3,23.9)%、9.8(6.5,27.9)%、39.2(13.9,64.8)%、63.4(33.4,72.2)%,H = 11.319,P = 0.010]、普氏菌9属[32.5(15.8,40.6)%、55.3(2.7,65.2)%、4.0(1.8,36.7)%、1.8(0.7,27.6)%,H = 8.701,P = 0.034]及克雷伯菌属[0.9(0.4,2.0)%、0.5(0.2,2.4)%、0.6(0.4,2.6)%、0.1(0.0,0.2)%,H = 10.091,P = 0.018]的相对丰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在DG组中,拟杆菌科及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及T2D组均显著升高,伯克氏菌科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T2D组及G组均显著升高,普沃雷氏菌科及普氏菌9属的相对丰度较T2D组均显著减少,克雷伯菌属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 0.05)。 结论与健康老年人及老年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了显著改变,机会性致病菌拟杆菌和有害菌伯克氏菌显著富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46例,按照尿微量白蛋白(UMA)的含量将其分为UMA正常组(UMA≤30 mg/d,n=75)和UMA异常组(UMA>30 mg/d,n=71).收集患者的临床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游离脂肪酸与老年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量老年(年龄>60岁)2型糖尿病患者82例(老年糖尿病组),成年(年龄<60岁)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成年糖尿病组),老年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空腹血清抵抗素、游离脂肪酸、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老年糖尿病组血清抵抗素、游离脂肪酸水平高于对照组与成年糖尿病组(P<0.05或P<0.01)。老年糖尿病组胰岛素抵抗程度较成年糖尿病组明显,并伴有脂代谢紊乱。结论血清抵抗素、游离脂肪酸与老年糖尿病尤其是老年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