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瘫发病率较高,若治疗不当,不仅病程延长,且易留下后遗症。笔者经几位针灸专家指导,将多年在临床上治疗面瘫的经验加以总结,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辨证施治基础上,将海藻、甘草同用治疗痼疾44例,均获明显疗效。其中:甲状腺囊肿3例,乳腺增生5例,前列腺增生3例,腮腺炎2例,慢性铅中毒31例,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面瘫 ,中医称之为“口眼口呙斜”。春秋两季多发。笔者运用针灸配合药物肌注及中药内服治疗面瘫 2 4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4例中 ,男 15例 ,女 9例 ;年龄最大者 70岁 ,最小者8岁 ;病程最长者半年 ,最短者 1天。所有病例均系单侧周围性面瘫。2 治疗方法针灸 :以阳明经穴为主 ,少阳经穴为辅。患者取仰卧位 ,选择患侧穴位 ,采用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主穴 :地仓透颊车、四白、牵正、合谷、太冲。配穴 :鼻唇沟平坦者加迎香 ;鼻中沟歪斜者加水沟 ;颏唇沟歪斜者加承浆 ;乳突痛者加翳风 ;目不能合者加阳白 ;流…  相似文献   

4.
“面瘫”即现代医学的颜面神经麻痹症。中医称为“口眼喎斜”或“口痹”。笔者采用针药合用治疗面瘫,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纵观针灸杂志及有关教科书,其治法众说不一,无统一治疗方案。笔者就临床体会,略陈管见,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1 诊断 周围性面瘫,多由面神经炎所引起,面神经呈现水肿,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茎乳孔和鼓窦部位的神经最为显著,部分病人乳突和面神经管的骨细胞也有变性。冷风侵袭为本病的常见诱因,发病突然,初起耳后部胀痛或面部麻木,继而出现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变浅或消失,眼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嘴角斜向健侧,鼓气漏风,食物常嵌在齿颊间,部分  相似文献   

6.
面瘫,西医称面N麻痹。分中枢型、周围型两种。中医认为前者为中脏,后者为中经络。临床实践证明,周围型面N麻痹,绝大多数病例,在一个月内可治愈。然而中西医持有不同见解。部份西医认为急性期不宜针灸治疗,甚至列为禁忌证。需过一个月以后方可针灸治疗。笔者三十年来临床治疗面瘫六百余例,积累了一些经验。临床验证患病七天是针治的最佳时间,选择最佳时间疗  相似文献   

7.
头针与体针同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6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脑血管病是人类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而抑郁症是脑血管病后常见的心理障碍。抑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妨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近年来,笔者采用头体针配合治疗本病36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比较,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治疗组36例与西药对照组30例均符合1  相似文献   

8.
面瘫 ,俗称“吊线风” ,临床表现以口角歪斜、眼睑不能闭合为特征 ,故又名“口眼歪斜” ,现代医学称为“周围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为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上“治不如法 ,而转为坏症”(《伤寒论》)时有发生 ,病复、病遗给病人造成很大生活压力。山东中医药大学高树中教授熟研经典 ,由博返约 ,勤于临证 ,善于思考 ,临床中有自己独道的诊治方法 ,本文仅就教授治疗面瘫经验共飧于大家。1 针刺方法 阳明经筋透刺法古人多宗面瘫病因病机为 :脉络空虚 ,感受外邪 ,痹阻经脉所致。高师认为面瘫主要属阳明经筋病。早在《灵枢·经筋第十三》就有明…  相似文献   

9.
我们运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经270例疗效统计,痊愈率为34.81%,总有效率达93.33%。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取穴】主穴: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配穴:上眼睑不下(眼闭不严):头光明、上睛明、上明、外明,另外局部浅刺多针;下眼睑外翻:承泣透内眦、承泣透鱼尾,亦可在外翻的睑结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我们采用针治法治疗周围性面瘫56例,疗效尚可。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56例,其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最小为8岁,最大62岁,平均为37岁,其中35岁以下者20例,36岁以上者36例;病程在45天以内者17  相似文献   

11.
笔者采用体针配头针治疗周围性面瘫161例,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神经科诊断为周围性面瘫,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60岁,平均年龄28岁,其中,男73例,女88例,病程最长1年,最短2天。 [治疗方法]取穴:地仓、颊车、太阳、阳白、下关、风池、百会、健侧合谷、加配悬颅、本神、头临泣、曲差、五处、承光等。操作:每穴均采用直刺、针刺得气后加用6805电针机(上海针灸用品厂),留针15分,每天一次,6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后隔2天再行第二疗程,平均二疗程。  相似文献   

12.
黎凯教授认为面瘫二周后风邪渐去,面神经充血水肿逐渐减轻,单纯针刺取效较慢,体针加用梅花针叩刺有利于加强面部经络气血疏通,缩短病愈时间。针刺直接作用于面神经,通过经络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持续性刺激,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的作用,促进面神经炎症和水肿的吸收,改善营养代射,提高局部神经的兴奋性,加速受损神经组织的修复,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梅花针叩刺可以提高面神经的兴奋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迅速消除水肿,加快神经组织代谢,增强面部肌肉、神经组织的营养及神经髓鞘的修复有良好的作用,有利于面部功能恢复。体针加用梅花针叩刺,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更好地达到治疗面瘫恢复期的目的,为治疗面瘫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黎凯教授认为面瘫二周后风邪渐去,面神经充血水肿逐渐减轻,单纯针刺取效较慢,体针加用梅花针叩刺有利于加强面部经络气血疏通,缩短病愈时间。针刺直接作用于面神经,通过经络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持续性刺激,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的作用,促进面神经炎症和水肿的吸收,改善营养代射,提高局部神经的兴奋性,加速受损神经组织的修复,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梅花针叩刺可以提高面神经的兴奋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迅速消除水肿,加快神经组织代谢,增强面部肌肉、神经组织的营养及神经髓鞘的修复有良好的作用,有利于面部功能恢复。体针加用梅花针叩刺,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更好地达到治疗面瘫恢复期的目的,为治疗面瘫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吴沛田 《中医杂志》2004,45(10):736-736
笔者近年来以生何首乌配制首乌治疗痤疮,获满意疗效,兹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药物推拿配穴位埋针治面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药物组成:川乌0.5克,草乌0.5克,白芥子七粒,白附子0.5克,巴豆仁1粒(去油),斑蝥1只(去头足)。麝香0.2克。上药共研极细未,密封,备用。用法:将医用胶布剪成1.5—2厘米直径园型,内敷二层0.5厘米~2消毒纱布,撒上药末,贴于患侧的太阳穴,迎香穴颊车和地仓穴,5—7天自行脱落,无痛苦,不留痕痕。贴敷1—2次可愈。病例:刘××,女,40岁,农民,1987年3月12日就诊,患者左侧面神经麻痹已三月余,曾多方求治,用中西药及针灸未效,经贴敷本散一次,面瘫基本恢复,再贴痊愈,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舌针配合体针治疗面瘫效果。方法经颅脑CT检查无脑梗塞,脑出血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确诊为面瘫(急性面神经炎)患者100例,采用舌针治疗为主配合中医辨证施治进行针刺治疗。结果 100例患者中,治愈86例,占总数的86%,显效10例,占10%,好转4例,占4%。表明舌针为主治疗面瘫病人的治愈率高,后遗症少。结论舌针为主配合中医辨证针刺治疗面瘫是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黄敏  张宏伟 《陕西中医》1999,20(9):417-418
将周围性面瘫分为急性期(风痰阻络型、风热入络型)、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采取分期分型针药合治治疗205例,总有效率95.1%。提示综合治法对本病具有通络活血、调理气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郑魁山教授针治面瘫初期的经验介绍350003福建中医学院黄劲柏笔者跟随郑魁山教授侍诊一年,现将其面瘫初期(发病七天以内)针治经验介绍如下。而瘫初起,风邪旺盛、邪气方刚,郑老认为此时若行局部刺激(患侧取穴),可起反跳作用,邪不去反助邪,由面肌瘫痪导致痉...  相似文献   

20.
笔者多年来,治疗面瘫取得点滴经验体会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97例,男46例,女51例,年龄最大者57岁,最小者7岁。相机分为5组进行治疗观察。2 治疗方法2.1 针灸组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初起单刺病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