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应用以及对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低位直肠癌患39例;应用美国CDH圆型吻合器行直肠前切除端端吻合(Dixon术)。结果 39例中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5.1%);吻合口狭窄3例(7.7%);术后局部复发3例,其中吻合口复发1例,2 例为盆腔复发,总的局部复发率为7.6%。结论 只要病例选择适当,吻合器技术可提高低位直肠癌肛手术成功率,其无论生存率或生活质量均优于腹会阴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再手术治疗问题。方法对52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首次手术时Dukes B期19例,C期33例;Miles术17例,Dixon术35例。黏液腺癌15例,低分化腺癌17例,腺癌20例。肿瘤距远切缘<3cm者21例,>3cm者31例。25例再次行根治术中位生存期为31个月,16例行姑息性切除中位生存期13个月,11例未能切除者3个月内死亡。再手术5年生存率为26.92%。结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组织学类型、Dukes分期、术式选择、术前术中"无瘤术"实施密切相关。直肠癌局部复发应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Dixon术后局部复发原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直肠癌Dixon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方法:对1995年至1999年本科所行直肠癌Dixon手术72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复发9例,复发时间为3-26个月,平均16.2个月,2年内复发者7例。复发部位为吻合口6例,盆腔2例及会阴部1例。Dukes分期:A期1例,B期3例,C期5例。病理组织学类型:乳头状腺癌1例,管状腺癌5例,粘液性腺癌3例,肿瘤远切缘长度<3cm者7例,>3cm者2例。结论: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Dukes分期、病理学类型、远切缘长度、淋巴结清扫及术中无瘤操作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保肛术后局部复发3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盆腔及吻合口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对 10年来收治的 3 2例直肠癌保肛术后局部复发者作回顾性研究 ,分析了复发的原因及再次手术的情况及疗效。结果 本组 3 2例均为再次手术治疗 ,均为Miles(或 )加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最短 1例术后 10个月死亡 ,存活 2年以上 6例 ,3年以上 8例 ,17例至今存活 (最长 1例已存活 6年 10个月 )。结论 保肛手术应慎重 ,术后局部复发仍以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赵和照  匡毅 《中外医疗》2008,27(33):53-53
目的:分析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方式,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10 月~2005 年10 月收治的112 例直肠癌手术后局部复发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39例(34.82%)施行了根治性切除术,16例(14.29%)施行了姑息性切除术.根治性切除术者术后5年生存率12.7%,姑息性切除术者术后5年生存率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局部切除范围不足,淋巴组织清扫不彻底是直肠癌术后复发手术方面的主要原因,在病期偏晚的患者行术前放疗及化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形式、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复发形式、原因及手术治疗为主综合治疗情况。结果40例中首次手术为Dixon术,术后主要以吻合口及周围组织复发为主共26例,占65%。首次手术为Miles术,术后主要以会阴、盆壁复发为主共14例,占35%。复发病例中再手术行Miles术18例,会阴复发灶扩大切除10例,联合周围脏器切除2例,单纯近端肠造口4例,复发灶不能切除仅作探查6例,术后接受化疗18例,化疗加放疗22例,术后1年生存率75%,3年生存率35%,有6例生存期为5年以上。结论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并提高生存率,需严格按照全直肠系膜切除的要求操作,对低位直肠癌应遵循根治第一,提高生存质量第二的原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具体病情决定保肛手术,对复发病例应积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就我院在直肠癌治疗中,针对腹膜反折以下的17例中复发8例进行回顾性讨论,以增强对这一手术适应证的认识,延长其生存期。材料与方法 17例中男11例、女6例。除2例为Bacon手术外,其余均为Dixon手术。手术复发8例,6例为Dixon手术。2例为Bacon手术。术后复发时间为2个月至13个月不等。8例复发病例的眼观类型隆起型为5例,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TME方法行根治性切除术的42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均获根治性切除,其中31例行Dixon手术吻合器吻合,11例Miles手术.术中发生吻合口漏1例,行结肠造口术;2例Dixon手术后1年复发,行Miles手术根治,未复发.术后根据病情开展辅助化疗及放疗,其余近期随访无局部复发病例.结论:直肠癌根治性手术中采用TME手术方法是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外科治疗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04-03~2010-03间,我院收治的35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均采取再手术治疗,其中:再次行Dixon术者17例,Miles术者12例,姑息性手术6例,观察其术后复发时间与切除率、首次手术方式与切除率的关系,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生存率.结果 术后5年内复发者切除率明显>2年内患者(P<0.01);首次手术为Dixon术复发病灶切除率明显>Miles术复发病灶切除率(P<0.01);行Dixon术的中位生存时间,3年存活率、5年存活率明显>行Miles术和行姑息性手术(P<0.01).结论 通过综合评估病情后,进行直肠癌外科手术可以增加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资料与方法1998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无远处转移患者11例,其中男3例,女8例;年龄35~72岁,平均57.5岁。其中随访发现4例,就诊发现7例;复发时间3~47个月,平均13个月,<2年9例(82.2%)。复发部位:吻合口4例,盆腔内5例,会阴部2例。全部经病理诊断确诊,腺癌9例,未分化癌2例。原手术方式Miles手术3例,Dixon手术8例。临床表现:便血、腹泻、梗阻4例(Dixon术式);骶神经丛刺激症状(会阴下坠、骶痛、臀痛,下肢痛等)2例;会阴部结节2例。无明显症状、经检查发现者3例。治疗:原来采取Dixon手术复发者,此次均采取Miles手术,术中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现有临床资料,分析、了解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再次手术治疗的生存率、预后相关因素等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6~2004-07我院收治37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例资料.结果 37例中,会阴部复发8例,吻合口处复发12例,盆腔、腹腔种植复发17例.本组病例均再次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率54%(20/37),姑息性切除率46%(17/37).结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切除足够肠管、彻底切除淋巴结及所在肠系膜和术中无瘤操作,是减少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主要措施.对复发病例应该根据复发部位、病期早晚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局部复发的直肠癌能否根治性切除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能再次行根治性手术的局部复发直肠癌预后好.我们主张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如条件允许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耳道囊性腺样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78至1995年收治的外耳道囊性腺癌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术前病理诊断为耵聍腺瘤,行单纯肿瘤切除术,术后2-8年复发,分别行2-4次手术(乳突根治、下颌骨切除、颞骨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囊性腺样癌,术后随访2-8年,1例死亡。6例术前诊断为囊性腺样癌,其中2例行乳突根治术,1例行乳突根治加腮腺切除术,3例行颞骨次全切术,随访2-10年,2例死亡。2例前未行病理检查,行单纯肿瘤切除术,2-3年后复发再行乳突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囊性腺样瘤,随访5年无复发。结论:早期就诊和彻底手术是治疗外耳道囊性腺样癌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阴囊Paget's病的临床表现特点、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87-2006年收治的29例阴囊Paget's病的临床表现、病理、治疗及其预后.患者平均年龄69.4岁,病程平均4.9年.28例行病灶皮肤广泛切除术,1例接受放疗.结果 28例病理可见Paget's病的典型特征.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16年.3例淋巴结转移者,2例术后2年死于广泛转移,1例未手术接受放疗者5个月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死于心血管疾病;2例分别于术后1年、3年局部复发,再行手术切除;余19例无复发.结论 阴囊Paget's病应尽早行活检确诊,局部广泛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效果好,对局部复发可行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孙勇  李运辉  张鹏 《河北医学》2014,(6):887-890
目的:探讨不予放射治疗局部切除方法治疗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8年4月所收治的101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均采用局部切除方法治疗,并且不予放射治疗,根据病情分别行单纯乳房局部切除术30例、改良根治术28例、标准根治术31例、扩大根治术12例。结果:全组患者11例(10.89%)患者出现了术后的复发,复发患者均再次进行了局部或是全部的乳房切除术,并且在再次随访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复发和死亡。3年生存率100%(101/101),5年生存率97.03%(98/101)。结论:不予放射治疗局部切除方法治疗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的康复与复发率的降低具有积极效果,且相对于放射治疗临床医疗费用与副作用较小,值得未来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瘢痕疙瘩85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0例,采用瘢痕疙瘩切除缝合或植皮,术后即时放疗;对照组35例,仅行瘢痕疙瘩切除植皮。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实验组40例(80%)治愈,无复发;5例(10%)轻度瘢痕增生,局部注射康宁克通-A后未复发;5例(10%)复发;对照组6例(17.14%)治愈,29例(82.86%)复发,实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是治愈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本组103例早期直肠癌患者分别行局部切除(63例) 或根治术(40例) 的疗效(5年及10年生存率) ,并观察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率.结果 行局部切除术患者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7%和84.1%;而行根治术患者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5%和90%.两种术式的5年和10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006,P>0.05;X2=0.071,P>0.05),且局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0) 明显低于根治术(30%,X2=9.78,P<0.05).结论 对早期直肠癌行局部切除术,方法简单易行,术后并发症少,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罗泽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4):111-11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手术的治疗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01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53例患者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年~5年,吻合口复发3例,盆腔复发1例,局部复发率7.55%。因肝转移死亡4例,脑转移死亡2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8%,70。%结论影响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生存率的主因是血行转移,而不是局部复发。低位直肠癌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及扩大淋巴结清扫,在保证根治前提下,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积极实施保肛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直肠类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分析(附3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 ,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34例直肠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中 ,男 2 1例 ,女 13例。病史 1周~ 4年 ,主要症状是大便次数增多 ,血便或黏液脓血便 ,临床无明显症状者 10例。肿瘤距肛缘 12cm以上者 3例 ,8~ 12cm者 9例 ,5~ 8cm者 11例 ,3~ 5cm8例 ,3cm以下者 3例 ;肿瘤直径 :>2cm 4例 ,1~ 2cm 2 3例 ,<1cm 7例。 34例均行局部切除术或局部扩大切除术 ,31例经肛 ,3例经腹。 34例中 2 9例获得随访 (85 3% ) ,2 4例得到 5年随访 ,5年生存率 95 8% (35 /2 4 ) ,未发现局部复发和转移 ,1例在手术后 3年死于心肌梗死。结论 对每一位直肠类癌患者均应根据其肿瘤大小、浸润范围、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等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根治性治疗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早期乳腺癌以往是行根治术,近来主张保乳手术。方法:行保留乳房手术45例,同期辅助化疗、放射治疗。结果:除1例小叶癌16个月复发外,其余5年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肿块≤2.0cm No、Nla者行保留乳房手术。肿块大于2.0cm小于4.0cm行Auchincloss术。结论:因手术要兼顾乳房的美容效果及尽可能的切除肿瘤。乳腺癌可有多元灶,即使局部复发再行根治术仍可有满意疗效。小叶癌极易复发,慎行保乳房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结合个体化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94例高危前列腺癌中70例用3个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时行直肠膀胱隔(Denonvillier)筋膜前脂肪垫、前列腺、双侧神经血管束整块切除,对淋巴管造影提示可疑淋巴结转移49例给予扩大淋巴清扫,其余患者按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Walsh)方法行耻骨后前列腺癌切除。术后对≥pT3a、Gleason分级≥8、淋巴结转移和切缘阳性者给予6个月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局部外放疗。比较高危与中低危前列腺癌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和3及5年生存情况。结果  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治疗高危与中低危前列腺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3年、5年总生生存率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结合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局部外放疗的个体化处理,有望使部分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达到与中低危前列腺癌相似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