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48例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中层得分层后随机均分为四组。对照组不给抑肽酶、小、中、大剂量组分别给予抑肽酶1.5、3.0、6.0万KIU.kg^-1一次性加入预充液。用药组血浆中D-二聚体合量在体外循环(CPB)末及术后1h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表明抑肽酶对CPB过程中继发性纤溶亢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可能为抑肽酶减少CPB术后失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中血液保护的方法,以实现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少输血或不输血.方法:对130例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围术期采用血液保护综合措施:制定保守的输血指征;适宜的麻醉深度,实施控制性降压;围手术期使用抑肽酶;机器剩余血全部回输;术中仔细止血.结果:本组患者围手术期平均用血量414ml的,其中41例未输血,占30%.术中平均出血量312ml,术后24h心包纵隔引流量200ml以下,均于术后第2d上午拔除心包纵隔引流管.结论:采用严格的血液保护措施,不仅能减少心内直视手术中的用血量,而且在部分病人中能达到不输异体血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选体外循环心脏手术24例,分为血液保护组(保护组)和对照组各12例,保护组麻醉后放自体供血8~10ml/kg在停体外液循环机后回输,回收循环机血,术后心包纵隔引流血,以及抑肽酶应用和控制性降压等多措施血液保护,结果,保护组输异体血例数占33%,平均输血量是150ml;而对照组输异体血例数100%,平均输血量是733ml节约血量80%(P〈0.01),术后24小时Hb,Hct,Plt两组比较差异无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抑肽酶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8-2010年间66例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3人,A组患者在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常规剂量抑肽酶,B组患者为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给予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2h、24h、48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结果在基本相同的身体情况及手术情况下,A组患者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B组(P〈0.05)。结论抑肽酶对于体外循环术后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血液保护、血液麻醉措施,减少体外循环(CPB)手术后出血。方法采用基本血液保护(术前预储备自体血,术中控制性降压麻醉,提前肝素化回收开胸出血,超滤回输CPB引流血等)加以下一种血液麻醉方案:1.小剂量抑肽酶;2.大剂量抑肽酶;3.大剂量止血芳酸+小剂量抑肽酶。结果术后24h纵隔及心包引流液:对照组(896±288)ml;小剂量抑肽酶组为(526±137)ml;大剂量抑肽酶组为(382±218)ml;大剂量止血芳酸+小剂量抑肽酶组为(336±160)ml。血液保护及血液麻醉各组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CPB心脏手术中,采用血液保护及血液麻醉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减少围手术期输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抑肽酶的不同使用剂量和止血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最佳应用方案。方法 82例心脏手术病人分为大剂量、半量和小剂量抑肽酶组,以不同的给药方案进行引流量、血制品用量、血红蛋白丢失量和血液抑肽酶浓度检测。结果 大剂量抑肽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2、24h引流量减少54%、55%,总红蛋白丢失量减少56%。总血制品用量减少65%。半量抑肽酶组可使术后12、24h引流量减少49%和55%,与大剂量抑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使用大剂量抑肽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成A组(抑肽组,n=20)和B组(对照组,n=20),A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1次加入5×104kIU/kg抑肽酶;B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相等容量的乳酸林格液代替。分别于围术期多时点采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的水平,记录两组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开放至复跳时间、自动复跳或电击复跳、复跳后低血压情况。结果A、B两组cTnI在CPB开始后均不同程度升高,A组升高值较B组低,在CPB后各时点的差异显著(P<0·01)。CK、CK-MB明显高于转流前,至开放循环72h后恢复至CPB前水平,A组的变化值均较B组小(P<0·01)。A组心脏自动复跳率、窦性心率恢复率高于B组(P<0·05)。电除颤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复跳后低血压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使用大剂量抑肽酶能加强心肌保护的效果,抑肽酶预处理减轻心肌缺血和再灌注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过程中,机体处于一种非生理状态,同时伴有缺血、缺氧和各种酶、炎性介质、自由基的大量释放,导致血液破坏止血功能低下,心脏、脑、肺、肾等重要器官及血管内皮损伤。近年来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抑肽酶能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血小板功能异常和炎性反应,有效减少术后出血,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脏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者将30例行心脏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肽酶用药组。所用抑肽酶为国产制剂,每例应用总剂量为6万u/kg。观察术中,术后的出血量和输血量,并测定血中PC、Fib、FD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大剂量国产抑酶有明显的止血效果,用药组比对照组出血量,输血量分别减少50%左右,并证明抑肽酶是通过抑制纤溶等因素起止血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自体血小板分离(autologous patelet-richplasma, aPRP)回输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自体血小板分离组(aPRP组,n=45)。aPRP组在麻醉诱导后行血小板分离,在肝素化之前完成富血小板血浆提取,于体外循环结束、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回输,对照组不行血小板分离。于术前,术后1、24和48h记录Hb、Plt、PT、APTT及Fib,记录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引流量、输血情况。结果 aPRP组采集并回输富血小板血浆(323±117)ml,Plt分离时间(45±8)min。与对照组比较,aPRP组术后24h内引流量、输注异体血率下降(P<0.05)。结论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可改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术后出血量和异体血输注,具有血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1 资料和方法 32 例双瓣膜替换术患者,年龄 40~65 岁,ASA 分级 Ⅱ~Ⅲ级,随机分为三组:①对照组:不用抑肽酶(n=6);②小剂量组:体外循环(CPB)前静滴抑肽酶 100 万 KIU,预充液加入 100 万 KIU,术中持续静滴 25 万 KIU/h,直至关胸结束(n=13)。③大剂量组:CPB 前静滴抑肽酶 200 万 KIU,预充液中加入 200 万 KIU,术中持续静滴 50 万 KIU/h,直至关胸结束(n=13)。应用统一术式、麻醉和体外循环方法。分别于CPB前、CPB 结束、停 CPB 后 2 h取桡动脉血,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 CD11b 的平均荧光强度(MF… 相似文献
13.
14.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血液保护与血液麻醉的措施与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血液保护、血液麻醉措施,减少体外循环(CPB)手术后出血。方法 采用基本血液保护(术前预储备自体血,术中控制性降压麻醉,提前肝素化回收开胸出血,超滤回输CPB引流血等)加以下一种血液麻醉方案:1.小剂量抑肽酶;2.大剂量抑肽酶;3.大剂量止血芳酸+小剂量抑肽酶。结果 术后24h纵隔及心包引流液:对照组(896±288)ml;小剂量抑肽酶组为(526±137)ml;大剂量抑肽酶组为(38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大剂量抑肽酶保护血小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实验犬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大剂量抑肽酶,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血浆血栓烷B2、血小板活化标记蛋白-140分子数、血小板膜糖蛋Ⅰb。结果 大剂量抑肽酶可降低CPB过程中血浆血栓烷B2含量和血小板活化标记蛋白-140分子数,保护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但不影响血小板计数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论 大剂量抑肽酶可能从以下两方面保护血小板功能;(1)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保护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保护血小板粘附功能。(2) 抑制血小板内花生四烯酶转化为血栓烷A2,减少血小板活化,从而保护血小板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临床观察抑肽酶在小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78例 0 .5~ 2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抑肽酶用药组 (38例 )和对照组 (4 0例 ) ,对比观察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应用时间、术后肺泡 -动脉血氧压差。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呼吸机应用时间短、术后肺泡 -动脉 -血氧分压差低 (p <0 .0 1)。结论 体循环中应用抑肽酶可以减轻肺损伤、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小剂量抑肽酶在小儿体外循环(CPB)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将8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抑肽酶用药组(40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两组患儿术后24h纵隔心包引流量,并从两组中各抽取18例监测凝血和纤溶各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CPB术后Plat、PT、FIB无显著影响,APTT缩短,PLG、AT-Ⅲ活性明显下降,α^2-AP活性明显提高。术后3h用药组APTT仍低于对照组,α^2-AP活性则高于对照组。术后24h用药组心包纵隔引流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0。结论:在小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小剂量抑肽酶能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氨甲环酸及抑肽酶在体外循环(CPB)中对血液凝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例CPB二尖瓣置换患者分为抑肽酶组(AP组,20例)及氨甲环酸组(TA组,2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转流30min(T2)、停CPB(T3)、停CPB后2h(T4)4个时点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GPⅡb/Ⅲa受体复合体抗体(PAC-1)和P选择性受体(CD62P);记录术前、术后次日晨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阳性率、异体输血量及术后24h纵隔心包引流量。结果两组间T1~T4时点t-PA及PAI-1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T2~T3时点t-PA活性眀显升高,PAI-1的活性下降;T4时点t-PA活性回落,PAI-1的活性回升,与T1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T2~T4时点PAC-1、CD62P活性眀显升高,T4时点均回落,与T1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TA组在T2~T4时点PAC-1、CD62P均明显高于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PLT、PT及D二聚体阳性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24 h纵隔心包的引流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ICU住院时间及输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氨甲环酸不能取代抑肽酶在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血液凝血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参充液中加入抑肽酶对红细胞的保护效果。方法 成年杂种犬12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肽酶组,每组6例,对照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仅加入复方氯化钠及706代血浆各500ml,抑肽酶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除复方氯化钠及706代血浆外,另加入抑肽酶2.5万U/kg。模拟临床心内直视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体外循环过程开胸建立体外循环。抑肽酶组于转机前静脉注射抑肽酶2.5万U/kg,对照组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体外循环转机前,转机5、15、45min及开放后15、30min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和游离血红蛋白(FHB)。结果 抑肽酶组转机5min后的各次标本MDA、FH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抑肽酶能减少体外循环期间氧自由基的产生,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选择房缺、室缺修补术患者与心脏瓣膜转换术患者,应用小剂量抑肽毒,观察其减少术后失血量的效果并加以比较,探讨抑肽酶的作用机制。方法 40例房缺、室缺修补术患者分为对照组(A1 n=20),小剂量抑肽酶组(A2 n=20),38例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B1 n=20),小剂量抑肽酶组(B2 n=18),于麻醉后(T10、转机后10min(T2)、鱼精蛋白拮抗后10min(T3)、体外循环后2h(T4)各时间上测定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纤维蛋白)、ACT(全血激活凝固时间)、血小板计数。结果 FDP、Fib在T2、T3、T4时A2明显优于A1(P〈0.01),在T2时B2与B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4h渗血量B2明显多于A2(P〈0.01)。结论 小剂量抑肽酶在减少术后渗血量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