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探讨听神经瘤的听力保存问题,保存听觉与肿瘤大小和术前听力程度有关。临床资料77例,企图术后能保留听力经枕下进路作单侧全部听神经瘤摘除,作者等发现有效地保存听觉与肿瘤大小关系密切,而与术前听力水平无关。手术成功可能性的差异甚大,如术前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的听力保留。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至2012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经听力保留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病例。结果 32例患者中,术后成功保留听力者为43.8%(14/32)。其中,听功能A级者5例,B级者5例,C级者3例,D级者1例。结论保留听力的听神经瘤切除术可取得相当的听力保存率,是可选择的听神经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听神经瘤手术的听力保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听神经瘤切除术中保留术前残余听力的可能性,以及评价术中动态听力监测和耳内镜技术对听力保护的效果.方法 2003年至2007年7月共收治听神经瘤手术患者138例,对术前有残余听力18例(18耳)施行术中连续听力监测.男6例,女12例;左12耳,右6耳;年龄14~64岁;15例为单发的听神经鞘瘤,3例为神经纤维瘤病Ⅱ型.MRI测得肿瘤最大直径在12~33 min,中位数19.5 min.均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10耳辅以耳内镜下手术.18例均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及耳蜗电图术中连续听力监测;术中常规监测面神经功能.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2.5年,以最后一次听力结果为准.术前及术后听力评价标准采用1995年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分级法.结果 手术全切16例,大部分切除2例(均为神经纤维瘤病Ⅱ型).无死亡病例,术后均恢复顺利,无脑脊液漏,无皮下血肿等术后并发症.18例术前均无面神经麻痹,术中面神经均得以保存,解剖结构连续完整.术后7 d面神经功能Ⅰ~Ⅱ级占50.0%(9/18);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Ⅰ~Ⅱ级占88.9%(16/18).18耳中11耳术后听力得以保存(61.1%),术后听力A级4耳,B级4耳,C级2耳,D级1耳.术前肿瘤>20 min者共5耳仅2耳保存听力,<20 mm者共13耳术后听力保存9耳(69.2%).耳内镜辅助下手术10耳,听力保存8耳(80.0%).术中监测发现,手术过程中当磨钻内耳道后唇、内耳道口附近处牵拉或电凝止血,尤其是夹持内听动脉、处理内耳道处肿瘤及夹持或电凝肿瘤表面最内层蛛网膜血管时,对ABR和耳蜗电图波形影响很大.结论 对术前有良好听力的听神经瘤患者应在术中辅以实时动态听力监测,并结合术中耳内镜技术进行听力保护,术后能够获得较好的听力保存效果.听神经瘤表面蛛网膜的保留及其血供状况对保留听力起重要作用,而内听动脉的损伤是术后听觉丧失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对听神经瘤,以往的方针是:小的和中等大的由耳科处理,大的则由神经外科处理。从1978年2月到1979年6月,两科合作共作了135个肿瘤,这里报告的是经过充分观察,能评价面神经功能的26例,其中9例瘤体较小,6例为中等,其余均为体积较大者。按肿瘤来源,14例来自前庭下神经;5例来自前庭上神经;5例累及前庭上、下神经,不能确定原发部位;有1例最小者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由于诊断工具的改进和手术技术的进步,对听神经瘤手术有了明显提高,不但死亡率降低到5%以下,而且还表现在不损伤面神经及保存一定有用的听力。但有关的许多问题,如:①保存一定听力是否有价值?②为了保存听力是否增加了并发病和肿瘤复发?以及③颅后凹与颅中凹进路那种方法较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报导Mayo医院在1978~1983年五年半期间对听神经瘤采用颅后凹进路手术摘除149例(151耳)的术后总结,其中15耳术前全无听力,17耳术前未记录,故文章只分析术前都有一定听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由于影象技术的发展,使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在尚有可用听力的病人中,常常检查出内听道里的听神经瘤。因此,目前听神经瘤切除手术,既要求保留面神经功能,又要注意听力的保存。本文报告在1986~1990年间,进行保存听力的听神经瘤手术14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18~63岁,肿瘤右侧9例,左侧5例;有伴随耳鸣3例,感音神经聋6例,波动性耳聋1例及平衡  相似文献   

7.
一些学者在研究听神经瘤与蜗神经和内耳道底侧壁的关系后认为,保存听力的手术易导致肿瘤复发。作者对351例听神经瘤进行手术治疗,其中66例保存第Ⅷ神经,其中37例术后随诊5年以上。统计分析28例(76%)患者,手术时听神经瘤平均1.1cm,术后随诊5~13年,经CT及MRI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作者认为行保存听力的听神经瘤手术的病例选择为,肿  相似文献   

8.
听神经瘤手术主要目的是彻底切除肿瘤和保留面神经功能。近10年来,对手术病人同时予以保存听力引起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但除个别病例外,目前对此类病人的肿瘤复发率和听力保持的远期效果缺少研究。该作者自80例桥小脑肿瘤中选择22例行保存听力的手术。其中20例为听神经瘤,2例脑膜瘤。该组病人听力损失平均小于60dB,肿瘤小于2cm,均行枕下进路手术,所有术后保存听力的病人每年行纯音测听、语言测听、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和CT检查。22例病人中11例术后有保存听力,在3~5年观察中,其中2人死于冠状动脉性疾  相似文献   

9.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AN)是内听道及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 7%~12%、桥小脑角肿瘤的 80%~90%.每年听神经瘤发病率约 1/100000~5/100000.近 20 年来,随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AN 检出率逐年增高,其诊断呈现出早期化、小型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Michigan 大学4年半(1985~1989)期间共做了93例听神经瘤切除术。总听力保存率为65%;为了保存听力采用经枕下径路术式者有20例,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2例。本文对此20例进行分析讨论。术前均行纯音测听、语言测听(包括接受阈 SRT 及识别或分辨率 SDR 或SDS)、ABR、面神经肌电图、声导纳、高分辨 CT、MRI 等检查。手术径路选择按 Wade 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听力保存的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3月~2015年3月共诊治289例听神经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单侧听神经瘤切除术术前有实用残余听力的21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枕下开颅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行全肿瘤切除,术中采用复合动作电位(CAP )和听性脑干反应(ABR)适时监测,分析术后听力保存情况对内听道大小、肿瘤与神经粘连程度、术中是否行听性脑干反应监测、是否实施联合电位监测及是否与神经纤维瘤病II型有关进行Logostic多因素分析,分析可能影响术后听力保存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前7例患者听力分级为A级,14例患者听力分组为B级,术后7例A级患者中1例降为B级,其余均降至C、D级,无实用性听力,听力总体保存率14.29%;14例B级患者3例保持B级实用听力,其余听力均降为C、D级,听力保存率为21.42%。内听道扩张、肿瘤和神经粘连、术中听觉脑干反应监测、神经纤维瘤病II型、联合电位检测是大型听神经瘤术中保存听力的影响因素。结论大型听神经瘤术中对听力保存的影响因素与神经瘤解剖部位、与听神经的关系、术中监测等均有关,加强术中监护有助于提高对听力保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后听力保存结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8年1月~2008年1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听神经瘤32例,影像学检查(MRI)确定肿瘤大小及生长部位,听力学检查确定术前、术后听力水平,分析术前听力情况、肿瘤的大小及生长部位与术后听力保存之间的关系。结果32例听神经瘤均实现肿瘤完全切除。术后实用听力保存率为15.6%(5/32)。术前听力水平A级6例,B级8例,术后听力保存率分别为50%(3/6)和25%(2/8)。内听道型肿瘤(IAC)9例,直径1-19mm小肿瘤4例。听力保存率分别为44.4%4/9);和25%(1/4)。20例哑铃型肿瘤,1例术后保存了实用听力。在IAC型肿瘤中,3例中心型肿瘤术后均实现了听力保存,近内耳门型肿瘤2例,1例术后具有实用听力。结论术前听力情况、肿瘤大小及生长部位是预测术后听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听神经纤维瘤的外科手术发生了深刻变化,成功的小肿瘤切除术,不但要求保留面神经的功能,还要试图保存听力,这方面已有个案或小宗病例报道。作者分析1978~1982年间120例听神经纤维瘤手术结果,重点是瘤体位于小脑延髓池内体积小于20mm的术后结果。在30例中有13例(43%)术后早期都保存了听力,其中2例术后不久听力大部分丧失,3~4年后失听,听力保存率为36%,听力的保存与术前听力受损程度无关。术后听力检查结果:纯音听力图2例为斜坡型(术前为7例),11例纯音阈平均提高  相似文献   

14.
听神经瘤的听力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像学的进步,使症状轻微的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AN)可以早期发现,其治疗已进入功能保全时代。AN术后的听力保护或丧失是多因素的,依赖于内听动脉、内耳结构和蜗神经的完整及功能正常。复习文献,听力保护率在6%~80%,主要原因是病例选择和听力评价标准不同。  相似文献   

15.
收集114例听神经雪旺氏瘤病人左、右耳0.5、1.0、2.0、4.0kHz纯音听力水平、最大语言识别率和语言接受阈及肿瘤大小的资料,试图从术前二耳纯音听阈差、语言测听参数、肿瘤大小确定从保存听力可以获益的病人的比例。该组有61例(54%)肿瘤在2cm或以下,23例(20%)在1cm或以下。15例两耳间在  相似文献   

16.
以往听神经瘤手术的进路选择,在便于全部切除,并保存面神经和有用听力及减少并发症。常用的三种术式各有利弊。经迷路的优点如House所述,可避免对小脑的大量操作和牵拉,颅骨切开小,可直接到达桥小脑角,显露迷路段面神经,还可避免不舒适的颈部切口,住院期短。缺点是牺牲听力,术野小,遇到大肿瘤要向后延伸切口。枕下进路的术野宽,有利听  相似文献   

17.
听神经瘤手术的听力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听神经瘤手术的听力保护.方法报告两例经乙状窦后进路、内镜辅助和术中用CAP和ABR连续适时监测下切除听神经瘤的结果.结果例1 MRI示内听道口外瘤体直径约1.5cm,术前语频纯音听阈平均在30dB,能引出ABR各波.术中以ABR适时监测,完全切除瘤体后仍可引出清楚的ABR Ⅰ、Ⅲ、Ⅴ波,术后无面瘫.术后7个月复诊,纯音听阚及ABR波间期恢复术前水平.例2为双侧听神经瘤.MRI示左右听神经瘤直径分别为4cm和5cm.一侧肿瘤切除后间隔4个月行另一侧听神经瘤切除术.为保留第二次手术耳听力,术中用CAP监测.术中虽未能保留蜗神经,但切除肿瘤后仍可记录到CAP.结论听神经瘤手术中的CAP监测结果无法评判术后能否保留听力,而ABR则能够及时反映听神经及其通路的功能状态,肿瘤切除后引出ABR Ⅰ、Ⅲ、Ⅴ波可有望保存术前听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听神经纤维瘤术后听力保存率有上升趋势,但文献对手术结果的报道缺乏统一的标准,对“有用听力”的概念不清。本文报道了114例数据完整的单侧听神经纤维瘤手术的病人,讨论了有用听力的标准问题。114例中,61例(54%)的肿瘤大小在2cm以下,23例(20%)肿瘤小于1cm。以0.5、1、2、4kHz平均听阈两耳之差为参数,其中15例两耳平均阈差在20dB内,25例在30dB内。57例(50%)病人最大言语分辨率在50%以上。根据肿  相似文献   

19.
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听神经瘤经典手术方式有乙状窦后入路、经颅中窝入路、经迷路入路,各有优缺点;此外还有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改良经迷路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是目前处于探索阶段的听神经瘤新术式,既保留了传统经迷路入路的优点,又存在保留听力的可能.本文就听神经瘤外科治疗现状以及改良经迷路入路听神经瘤切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听神经瘤患者听力学特征,为筛查听神经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4月诊治的397例单侧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言语识别率(SDS)、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和颅脑增强MRI。结果 以典型症状就诊者312例,非典型症状就诊者85例。以突发性聋就诊者25例;患耳听力正常者54例,包含大型甚至特大型肿瘤,99例全聋者亦包含内听道和中型肿瘤。5例全聋者言语识别能力未完全消失。DPOAE一致型245例,耳蜗型72例,蜗后型79例。ABR阳性率98.0%(389/397),8例ABR波形正常者中3例为双侧非对称听力损失。结论 非典型症状就诊者占比21.4%,以突发性聋就诊、听力正常或ABR正常者不能排除听神经瘤;DPOAE和ABR可作为筛查听神经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